评论
98 4
分享

怎样把一本厚书读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析要

陈坪

2016-06-12 18:21

57688 98 4
    文/陈坪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并非造成人类癌症的罪魁祸首,无论它是黄曲霉毒素还是二恶英。在人生展开的过程中,人人都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并或多或少地摄入有害化学物质。在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携带有数量不等的“原癌细胞”。

    但是,人体内都携带有“原癌细胞”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发展成癌症——癌症的发生需要“休眠”的癌细胞被“唤醒”从而获得“表达”。促媒就是足够量的动物蛋白。所以,关闭癌症“表达”的渠道就是避开动物性食品。换言之,决定一个人所携带的癌细胞是被启动并发展成癌症还是关闭或抑制其表达,营养比化学致癌物的影响更大。

    通过长达27年之久的无可辩驳的动物实验,T.柯林.坎贝尔证实了:低蛋白膳食能抑制致癌物在动物体内诱发出癌症,与投放给动物多大剂量的这种致癌物无关。而且,即使癌症已经发生,低蛋白膳食也能显著地遏制其病情的恶化。因此,“只需要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我们就可以激活或者抑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较强促癌效果的蛋白质是动物蛋白、特别是酪蛋白(占牛奶蛋白组成的87%)。而即使摄入量很高、也不会诱发癌症并不会促进癌症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反而有助于抑制癌肿的安全蛋白质来自于植物、包括小麦和豆类。

    此外,所有的“富贵病”——心脏病、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病以及骨质疏松症、肾结石、失明、认知障碍、老年痴呆症等,动物性食品都难脱其咎。

    这就是T.柯林.坎贝尔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译者:张宇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二版该书改名为《救命饮食》)一书的精要。

    有必要提醒一句:T.柯林.坎贝尔此书并未涉及工厂化养殖业提供的动物性食品本身就含有更多的化学致癌物的复杂情况。而两害相叠加,癌症在动物性食品供应日见丰富的今天会愈演愈烈就不难理解了。

    动物性食品摄入越多,患癌的风险越大,事情就这么简单。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4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陈坪
下面的文字转自咪咪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nidexuanze2010前一阵写博客讲到美国康纳尔大学营养学坎贝尔教授有关动物蛋白促进癌细胞生长的观点。有朋友问,根据他的理论,那西方国家患癌率一定很高了?这个问题促使我去查了查。果然,根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综合的2008年数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总患癌率比发展中国家高1.7倍。西方国家男性患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膀胱癌,肾癌,胰腺癌,睾丸癌,多发性骨髓瘤癌和皮肤癌的比率比发展中国家高至少3倍。西方国家女性患肾癌,多发性骨髓瘤癌,霍奇金淋巴瘤和皮肤癌的比率比发展中国家高至少3倍,乳腺癌要高出2倍多。全世界总患癌率最高的前二十名国家是:丹麦,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法国(都市),美国,挪威,加拿大,捷克,以色列,荷兰,卢森堡,匈牙利,冰岛,德国,乌拉圭,意大利,法属波利尼西亚,瑞士。进入前五十名的亚洲国家只有韩国(第24名),台北(第29名),蒙古(第30名)。法国男性患癌率世界第一,丹麦女性患癌率世界第一。肺癌是全世界第一杀手,匈牙利患肺癌率世界第一,美国第三。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的第一杀手,前三名是比利时,丹麦,法国(都市)。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全世界对动物蛋白(肉奶蛋)的消费大幅度而且是不断地增加,其中美国西班牙法国消费量最大。中国虽然现在比这些西方国家要低很多,但大有快马加鞭赶上的趋势。食物中大量的饱和脂肪,再加上高糖低运动量使肥胖率成倍增长,尤其在北美,英国,东欧,中东,澳大利亚和中国。医学界已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肥胖会引发食道癌,胰腺癌,肠癌,绝经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肾癌。世界卫生组织发现胰腺癌发病率在美国,日本,丹麦,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比较高,其主要原因是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中国虽然在总患癌率上没有进入前五十名,但在几个单项上却名列前茅。胃癌前四名是:韩国,蒙古,日本,中国。肝癌台湾第三,中国第七。食道癌中国第四。几乎所有的胃癌病例都是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尤其是在中国。肝癌在亚洲国家发病率之高主要是由于谷类和豆类存储在炎热,潮湿的条件下造成黄曲霉毒素污染,其次是饮酒过量,其他原因包括感染B型或C型肝炎,肝硬化等。
2016-12-10 17:45
0
0
dlhone
想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因为手术伤害风险很大。上次术后嗓子沙哑了,其它还好。还是先问看医生的建议吧。谢谢陈老师的回复!
2016-10-21 11:19
0
0
陈坪
回dlhon:脑神经鞘瘤我一点概念没有。你说的积极治疗是再动次手术?这对人有损害吗?上次手术留有残留,对你生活尚有影响?还是要征求医生的建议,然后权衡利弊,自己做出决定。衷心祝你健康!
2016-10-20 16:53
0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