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分享

泸县发生6级地震,还会有更大的余震出现吗?地震发生要怎么办?

这个是认证

地理那些事

2021-09-16 23:43

104438 0 1

又是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报告,北京时间2021年9月6日凌晨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了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震中的地理坐标为北纬29.20度、东经105.34度,也就是泸县西北部的嘉明镇一带,分别距离福集镇和泸县城西工业园区2公里和5公里。

此次地震造成部分民房等建筑物倒塌,截至9月6日上午11时已造成3人死亡、3人重伤、85人轻伤,73755人被紧急转移,而周边的宜宾、内江、成都、重庆等多地在地震发生后震感明显。据福集镇草坝村一位村民表示,其中一名死者是早起做早餐,地震发生的时候从家里往外跑,遇到院墙倒塌被压导致死亡。

6.0级地震发生后,泸州市立即启动一级响应,迅速调集各有关抢险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全力开展救援,而四川也启动了二级地震应急响应,省应急指挥中心已从周边的成都、宜宾、自贡、内江等地市调派消防救援力量奔赴泸县救援。

泸县此次地震,又一次牵动了国人的心,而参与地震灾害的救援力量迅速奔赴地震灾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击地震灾害,又一次诠释了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和在灾难面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

6.0级地震是多大的地震?

地震震级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也就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它是地震仪器经过精密分析后给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而有了这种“尺度”或者“量度”,就能据此科学的实施相关对策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关于地震等级,各国选取的最终结果“不尽相同”,我国取的是多台的平均震级,例如2021年7月29日美国阿拉斯加以南海域发生地震,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通报的震级为8.2级,而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的是8.1级。

我国使用的统一震级单位是“Ms”,一共分为9级,且震级越大表示释放的能量也越大,震级由低到高分别是:①超微震(Ms小于1级)、②弱震或微震(Ms大于等于1级又小于3级)、③有感地震(Ms大于等于3级又小于4.5级)、④中强震(Ms大于等于4.5级又小于6级)、⑤强震(Ms大于等于6级又小于7级)、⑥大地震(Ms大于等于7级又小于8级)、⑦巨大地震(Ms大于等于8级)。

科学家通过超级计算机计算得出,震级每相差1.0级,释放的能量相差32倍,而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有约1000倍。换言之此次泸县发生的6.0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或,属于强震,所以按照地震等级来说,属于级别较高的地震了,因此造成了比较大的灾害发生。并且在短短的30分钟内,也就是凌晨4时55分又在附近(地理坐标是北纬29.17度、东经105.34度)又发生了2.8级的余震,属于弱震或微震。

四川为什么多地震?

我们都知道,地球的内部是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结构,而最外层的“地壳”是由一层层岩石构成,平均厚度为17公里,且深度越深压力越大,温度也就越高。

从板块构造的角度来讲,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厚度为100公里到150公里的六大板块构成,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以及南极洲板块组成,而各板块之间的“分界线”则是海沟、海岭以及大的褶皱山脉或裂谷等。而各板块在下方地幔的驱动下发生“分离”或“挤压”作用,因此板块的边缘地质比较活跃并且也是最脆弱的地带,往往多地震或者火山。

由于我国背靠亚欧大陆、濒临太平洋且毗邻南亚、东南亚,也就是说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我国主要有个大的“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也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四川省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大致上处在欧亚地震带这条主要地震带的“边缘”区域。

大约在5000万年前,印度板块向下俯冲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强大的撞击力造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及周围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等山原的隆起,直到现在这个“造山运动”仍在进行。

而在巨大的挤压力作用下,青藏高原陆地板块被迫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又与古老而又坚硬的四川盆地发生碰撞,因此受力方向又向东偏南分散。所以在主地震带周边又发育了小范围的地震带,范围相对较大的有云南地震带、四川地震带等,范围往小了说有小江地震带、腾冲-龙陵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华釜山断裂带、合川-璧山-荣昌-云顶-南溪-宜宾断裂带、方山-马岭-江门峡-分水断裂带、奉节-涪陵-南川-习水-古蔺断裂带等。

正是由于四川省处于欧亚地震带的边缘地带,内部又发育了小范围的断裂带,因此是我国地震较多省份之一,并且这里的地震还具有分布广、震源浅、强度大的特点,因此震灾也较重。

泸县还会有更大的地震吗?

此次的泸州市泸县地震就属华蓥山断裂带(与汶川地震关联不大),地质比较活跃,且近几年周边的宜宾、自贡等地也发生了小范围的地震,除了2019年6月17日长宁县6.0级地震和此次泸县6.0级地震外,其余的均不属于强震,多是一些有感地震或微、弱震,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泸县近期不太可能发生震级更高的地震。

并且地震属于“地应力”与“能量释放”的过程,是地应力突然释放导致的地壳快速颤动,而此次泸县6.0级强震发生后,岩石圈内部的“应力”得到释放,因此泸县强震发生后再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也不大。不过这并不能说明没有震级较小的余震发生,所以在灾区的朋友们仍需保持警惕,做好防范。

地震发生后要怎么办?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地壳在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一种振动,其振动越大破坏性越大,尤其是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浅源地震”对人类的影响最大。

一、地震预警

尽管同属于“自然现象”,但是就人类目前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而言,还无法像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那样发生前可通过气象卫星等技术手段进行预报,并且这种“预报”一般都很“准”。但是地震就无法提前进行预报,所有的预警都是基于地震发生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地震信息发布出去,减少灾害,也就是“与时间赛跑”,就好比大树倒了如果能躲避及时的话就可避免被砸。

人类无法预报地震的发生,动物其实也不能。虽然狗会经常对着空气狂吠,而主人也有时会顺着狗吠的方向查看,结果什么都没有,这实际上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老人口中常说的“脏东西”,而是狗狗这些动物在听觉、嗅觉等方面很敏感,能够感知一些细微的声音、气味等。

地震无法预报,但可以预警,而这里所说的预警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的瞬间,可以利用传播速度更快的电磁波抢在地震波之前发出“避险警报”,也就是在地震灾害发生后以最短的时间告知被预警区域内的人员做好相应的避险措施。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等,也就是每秒传播30万公里。而地震波根据横纵的不同速度也不一样,并且纵波与横波的破坏强弱也不同。

“纵波”也称P波,是最先到达震中的“推进波”,在地壳中每秒可传播5.5-7公里,它引起的是地面上下振动,因此破坏性相比较弱;而横波又被称为S波,这是第二个到达震中的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2-4公里,由于S波会使地面出现前后左右的抖动,因而破坏性比较强。

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电磁波的速度比P波最高时要快4.2万余倍,比S波最的速度快7.5万倍,因此只要能充分利用电磁波与地震波之间的时间差,在地震灾害还没有被波及前“提前”发出包括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等预警信息。

二、掌握地震逃生自救等“避震”知识

对于个人而言,掌握正确的地震逃生自救知识,对于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伤亡或其它灾害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掌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不要惊慌失措,而是要淡定,应立即就近选择安全的地方躲避,包括卫生间、厨房、阁楼等比较稳定的“三角空间”,或者比较结实的承重墙、家居附近;

2、在户外时要就近选择空旷的位置,避开围墙、电线杆、广告牌等物体,也切记不要跑回室内拿物品;

3、地震发生后还可能有余震或者不稳定的装饰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坠落,因此在躲避的时候要时刻关注所处的上下左右环境变化,尽可能改善所处的空间环境,包括移开掉落的碎砖等杂物,用砖头等支撑断壁残垣、管道等,必要的时候要用毛巾、衣物等遮住口鼻,减少吸入烟尘等。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