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连载】2024中国沉香产业发展报告第三章第一节 | 沉香人工栽培(14)

这个是认证

海南大观沉香产业发展

2025-07-08 14:44 中国

37517 0 0

3.黄野螟

1)发病特点

黄野螟(Heortiavitessoide)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是白木香危害最为严重的食叶性害虫。白木香生长期内均可发生黄野螟危害,海南等地一年可发生8代以上,以2—11月为集中危害期,其中以3—5月、10—11月为集中爆发期。黄野螟完成一个世代需要28~32d,卵期3~4d,幼虫期10~18d。成虫寿命2~8d,全天均可羽化,以晚上活动居多,具趋光性。成虫多产卵于嫩叶背面主脉两侧,少数产卵于正面,多呈鱼鳞状排列,孵化率可达95%以上。

2)危害症状

黄野螟以幼虫咬食叶片为主 ,具有爆发性、暴食性特点。幼虫孵化初期取食叶片背面叶肉部分,随虫龄增加后取食叶片,甚至嫩茎及树皮组织,情况严重时所有植株都会被取食。在食料不足的情况下,幼虫会咬食树干及枝条皮层,导致白木香生长不良,遇到雨水,导致树体感染,影响结香和产量,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如图3-3所示。

图3-3   黄野螟幼虫及其危害白木香的症状


3)防控措施

农业防治:一是运用农业综合防治 ,冬季在树冠下浅翻土,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并烧毁,消灭越冬蛹。同时,加强管理增加植株抗虫性。二是及时灭除虫卵或者幼虫,发现卵块及时摘除;若危害的数量较少且虫龄较小时,可采用人工摘除或者除灭方法。三是注意采用生态种植模式,如跟其他树种混种的方式,减少集中暴发黄野螟的危害。保护林间海南蝽、蜘蛛等黄野螟天敌,降低虫口密度。

物理防治:利用黄野螟成虫具有趋光性的特性 ,采用频振灯或者黑光灯诱杀成虫 ,降低成虫数量 ,控制虫口密度。

化学防治:一是及时杀灭虫害 。注意初春、夏季、秋季黄野螟和卷叶虫的危害,发现应及时杀灭,遵循越早防治效果越好的原则,在虫害幼龄期防治。二是 于阴天或者晴天早晚,采用1.8%阿维菌素、40%的辛硫磷乳油、4.5%的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剂或者其他鳞翅目昆虫专用杀虫剂喷雾防治。幼虫早期可采用烟雾剂防治,亦可达到较好效果。



以上内容摘自《2024中国沉香产业发展报告 》

欲购买此书

请联系海南省沉香产业联合会秘书处

15501848408(微信同号)




# 沉香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