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参寻雁”栏目是农参以乡村振兴要求、新农人培育政策为导向,为寻找具有“领头雁”潜力的新农人所设,以农参广大读者为基础,结合各地推荐的先进从业者,以及农参在日常调研当中发现的优秀案例,鲜活地展现他们的创业经历,共同探讨农业梦想,为农业品牌发展和乡村产业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
今天,来关注湖南常德新农人、湖南“头雁”陈建国的故事。
二十年前,电视里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陈建国的返乡创业之路。出身农村的他,心中始终装着土地和乡亲。从用竹子编织生态梦,到艾草地里书写乡村产业振兴的新篇章,陈建国在过去的二十年时光里,用脚丈量土地,用心传承中医药文化,用情与乡亲们互动,联农带农,持续增收,不仅让艾草产业在澧县生根发芽,还在当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艾草产业链。
前七年: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
2005年8月15日晚间的电视屏幕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视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让在长沙工作的陈建国深受触动。
“‘两山论断’让我仿佛看到了一盏明灯,随后的几年里,我多次去到浙江安吉考察学习,去看那边的做法,去看那边的变化。”陈建国回忆道。
出生在农村的陈建国,深知农民的艰辛与不易。大学毕业后,他在长沙工作了七八年,心中始终惦记着农村。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回到农村,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竹子看安吉。”陈建国发现安吉县通过发展竹产业,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恰好老家竹子也比较多,从小就与竹子打交道,深刻领悟竹子坚韧不拔的风格。2009年起,陈建国开始返乡创业,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而且,他的创业地选择了更有文化自信的常德澧县。
前七年,陈建国在常德澧县带领山区农户开垦荒山种竹,为山区生态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工作中探索竹林丰产技术,获发明专利(一种促进楠竹林丰产的方法)一项。由于竹林收益周期长,农户积极性不高,加上各方面的原因,竹林梦尚未形成规模就难以维继。”陈建国感叹道。
后十年:“艾”上“中药材”
“常德澧县是我的第二故乡,是一个可增强文化自信的地方。”据陈建国的介绍,澧县位于神秘北纬30度附近,地处武陵山脉向洞庭湖的自然延伸地带,被称为九澧门户,拥有全省最大的冲击平原——澧阳平原。澧县古称澧州,历史非常悠久,可证文明史可追溯到6500年前,澧县城头山被称为称为“中国第一城”,享有“中华城池之祖,世界稻作之源”的美誉。
2015年的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写道:“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学的这一论述如一缕东风,让陈建国兴奋不已。
被触动的陈建国开启了在中药材培育的新征程,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他最终选择了艾草。“天之阳是太阳,地之阳是艾草,艾草文化千年传承,用途非常广泛,作用家喻户晓,而且适应性强,农户接受度高,发展潜力大。”陈建国说道。
2016年9月,湖南艾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陈建国开始了艾草产业的发展探索。从示范种植到规模化种植,从公司流转土地种植到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从脱贫攻坚时期的助农增收到乡村振兴时期的新质生产力代表,不断改进种植技术和提炼发展模式,一步一步形成当地特色产业。
弘扬伟大的抗冰救灾精神
“做农业最怕的是自然灾害。”陈建国说道。
2023年春节前夕,湘北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雪冰灾,冰雪厚度20厘米以上,交通一度瘫痪,当地成千上万的蔬菜大棚和钢构车间、厂房无以承受,一夜之间纷纷垮塌。
艾青公司位于澧县大堰垱镇玉圃村的艾草原料仓库在暴雪冰冻中倒塌,200余吨优质艾草原料被压冰雪下,1000余平米的生产车间屋顶钢梁开始变形,危在旦夕。
灾情发生后,陈建国默默地流下了眼泪。男儿有泪不轻弹,他没有畏惧,第一时间成立抗冰救灾工作组,立马赶赴受灾现场,在当地镇村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下,救灾物资和人员迅速到位。幸好当时有一支从新疆返乡回来过春节的队伍,10余人马上投入到屋面除冰行动中,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花了整整一天半的功夫铲除了屋顶上的冰块,庆幸保住了工厂。
这场自然灾害,艾青公司直接经济损失270多万元,给这家处在创业期的企业造成了重创。同时,在抗冰救灾过程中也形成了宝贵的抗冰救灾精神,成为企业灾后重建和后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抗冰救灾的胜利,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周边农户的齐心协力,也印证了陈建国的艾草事业得到当地的肯定。
“艾草适应性非常强,房前屋后,沟边路旁都可种植,不与粮争地,非常适合庭院经济模式。”陈建国倡导农户开发利用闲置荒地,盘活农户碎片化的时间和土地,培育优质艾草资源,敞开门收购,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持续增收。
“艾草种植简单,管理粗放,一次种植多年受益,亩产值可达3000元左右。”艾草种植助农增收,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艾草产业化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上图为艾青公司袁家庄基地实景图
“中药材种植讲究道地性和因地制宜,除艾草外,我们还会在合适的地方种植澧县石菖蒲。”“澧县石菖蒲是湖南省道地药材,获农产品地标认证,澧县是主产区。”“艾草喜阳耐旱,石菖蒲喜阴喜湿润,我们在给农户做规划时会综合考虑;同时,艾叶菖蒲自古就是中药最佳配伍,石菖蒲叶是我们洗浴泡浴类产品的原料之一。”陈建国介绍到。谈到艾叶、石菖蒲及澧县的相关药材,陈建国如数家珍,是因为他还担任澧县中药材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为推动当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
从“五统一分”到二类医疗器械
所谓的“五统一分”,即艾草种植加工环节的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采收、统一仓储、统一加工、分户种植。
通过五统一分,从源头上把控了品质,既符合农村实际,又能实现产业的集约化发展。环环相扣,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以卓越的品质赢得客户的信赖。
“2023年5月,为满足市场的差异化需求,我们启动了二类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热敷贴、眼部热敷贴、灸疗装置、远红外理疗贴共四款产品申请注册登记,通过历时两年多的努力,这四款产品已成功获得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目前,艾青公司的医疗器械产品已在医保系统挂网中,值得期待。
陈建国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无论是传统民用产品,还是医疗器械产品,我们都始终坚守品质底线。”
上图为艾青公司脱绒车间
由于品质把控严格,口碑声誉好,艾青公司被湖南金六谷药业有限公司等药企选作为艾制品定点生产基地。此外,他们还为大型企事业单位提供高端定制健康礼品,给康养中心、养老院定制相关养生产品。陈建国说,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抓品质树品牌,方能赢未来
在陈建国看来,艾草产业目前原料端存在品种杂、采收时间和仓储不规范等问题,加工环节存在艾绒纯度不规范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溯源体系的构建,一定会迎来一次大洗牌。
对于艾草产业的未来发展,陈建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认为,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艾草产业的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同时艾灸产品也会越来越多样化。后疫情时代,不仅仅国内需求会有很大的增长,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的需求也在成倍增长。
陈建国表示,未来将以“有序、安全、有效”为目标,继续加强品质、品牌和标准化建设,通过公共媒体宣传、展示展销等方式,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澧州艾产品。
此外,陈建国还计划将艾草产业与农文旅产业更好的相结合,开发艾草主题文创产品,拓展艾草的市场空间。
在艾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或社会组织需要多方位宣传艾草文化,让人们有更多的渠道了解艾草的用途和用法,让大家形成用艾草养生的习惯。业界认为,艾草养生“治未病”作用巨大,艾草文化传承和利用越广,就是在为国家减轻医保负担。
在谈到返乡创业时,陈建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返乡创业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且一个都不能缺。返乡创业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农业领域的创业,不仅仅要有情怀,有经济基础和市场意识,要有久久为功的心态,更要有一个好的体魄。
农参新农人培育中心始终坚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有像陈建国这样怀揣梦想、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新农人,农村的未来必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繁荣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对于未来,陈建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相信,在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下,艾草产业一定能够实现更大的发展,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他也将继续秉持初心,坚守品质底线,为推动艾草产业的发展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