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蛾亚科—卷蛾族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鳞翅目
有喙亚目
异脉下目〈缰翅下目〉
卷叶蛾总科
卷叶蛾科〈卷蛾科〉
卷蛾亚科
卷蛾族
卷蛾族(学名:Tortricini)是鳞翅目卷蛾科卷蛾亚科的一个族。
1.环翅卷蛾属
环翅卷蛾属(学名:Paratorna)是鳞翅目卷蛾科卷蛾亚科卷蛾族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前翅卵圆形;M3脉与Cu1脉有1/4长度共柄;后翅Rs与M1脉基部靠近;M3与Cu1脉有1/2长度共柄。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发育程度因种类而有所不同:P.dorcas在末端稍有凹陷,有些种类还有侧钩;尾突细、膜质或退化;抱器瓣延长,抱器背发达,末端膨大;抱器腹一般或端部具有亚端突,刺状末端很大,或多或少明显在分开(例如:银点环翅卷蛾P.seriepuncta有三叶;银带环翅卷蛾P.cuprescens呈刺状或有栉状刚毛);指状突大、宽、基部尖;抱器背基突弧状,几丁质化;阳茎相对小,上缘几丁质化;阳茎针1~2枚。雌性外生殖器:后表皮突与基片愈合;阴片发达;囊导管膜质;囊突一枚,星状。
(2)银带环翅卷蛾
银带环翅卷蛾(学名:Paratornacuprescens5)是卷蛾科环翅卷蛾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翅展18mm左右。下唇须黄色,头部黄褐色,胸部黄色。前翅半卵圆形;前缘强烈凸出;顶角圆;外缘少许突出。底色褐灰色。三条赭色横斑通过翅面:第一条在基部后方;第二条从前缘中部开始至臀角前;第三条在顶角下方。缘毛与花斑同色。后翅与前翅底色相同,缘毛色淡。雄性外生殖器:背兜延长;爪形突完全消失;尾突薄,指向端部;抱器背基突呈窄带状;抱器瓣延长,末端圆形;抱器端指状突细长;抱器腹和抱器瓣腹面等长,端部明显呈齿状;阳茎短,端部尖,有阳茎针一枚。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细长;阴片宽,两个侧叶退化;交配孔宽,圆形;导管端片宽;囊导管短;囊突呈星状。
②分布范围
2.副弧翅卷蛾属
副弧翅卷蛾属(学名:Paracroesia)是属于卷蛾族下的一个属。
云杉副弧翅卷蛾(学名:Paracroesiapicevora)是卷蛾科副弧翅卷蛾属的一种昆虫。
(1)形态特征
翅展14mm左右。复眼黑色。下唇须长度是眼宽的1.6倍。头部和触角灰褐色,前胸节黄褐色。前翅淡黄褐色,有深黄褐黑色斑,各斑外围由白色鳞片镶嵌窄边。后翅灰褐色,缘毛浅灰褐色。雄性外生殖器:背兜宽;尾突发达;肛管特别粗大,膜质;抱器背基突细长;抱器瓣短,基部宽,中间有月牙形瓣,端部圆钝;抱器腹几丁质化,端部略膨大,多刺;抱器端延长呈舌状,膜质;阳茎短粗,端部斜尖,阳茎针2枚。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宽大;前、后表皮突接近等长;囊导管略几丁质化;囊突一枚,呈长条状纵褶。本种与冷杉副弧翅卷蛾Paracroesia abievora相近似,但两者在前翅花纹上和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瓣上以及雌性外生殖器的囊突上都有明显区别。
(2)分布范围
甘肃。
3.弧翅卷蛾属
弧翅卷蛾属(学名:Croesia)是鳞翅目卷蛾科卷蛾亚科卷蛾族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下唇须长为复眼直径的1.5~2.5倍。基节小;中节长,末端膨大;末节小,部分隐藏在中节末端的长鳞片中。前翅前缘基部弯曲;顶角明显,但不很尖。翅表面颜色比较鲜艳,常有折光的斑纹和竖立的鳞片簇。各脉彼此分离,无共柄现象,R1脉出自中室的中点以前,R1~R2脉基部间距离不短于R2~R3脉,R5脉止于顶角或外缘。Cu2脉基部出自R1~R2脉之间。后翅Rs脉基部1/3与M1脉接近,M2脉远离M3脉,M3脉基部与Cu1脉接近或同出一点。雄性外生殖器的爪形突退化,背兜延长,颚形突有时比较发达,尾突发达。抱器瓣长,抱器背基突几丁质化,抱器腹长,有臂或称指状突(brachiola);阳茎短,阳茎针多枚。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有两种类型:一种产卵瓣小,末几节套叠,表皮突长;另一种产卵瓣大、短而宽,表皮突短;囊导管有时几丁质化或具有刻点;囊突呈齿状或缺少。
(2)椴弧翅卷蛾
椴弧翅卷蛾(学名:Croesiaaurichalcana)是弧翅卷蛾属昆虫。
①形态特征
翅展20mm左右。下唇须基节短,淡乳白色;第二节长,逐渐膨大,淡褐色;末节细,部分隐藏在第二节中。前翅宽几乎相等,中部略宽,前缘在基部强烈弯曲,顶角圆;底色淡黄,中带和端纹褐色;前缘从翅基开始通向中带有一条褐斑;端纹褐斑沿外缘直通向臀角;在中带和端纹中央夹杂有几丛竖鳞;褐斑深浅随个体不同而有显著差异。雄性外生殖器:尾突大,前部宽,末端延长;抱器瓣大,在3/4处狭窄;抱器背几丁质化,但比抱器腹短的多;抱器腹强壮,前3/4等宽,然后狭窄,最后在腹面形成尖突;阳茎长,弯曲;阳茎针数枚,呈短针刺状。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宽,基部有弯曲;交配孔外围轻度几丁质化,有微刺;囊导管长;囊突呈明显星刺状。
②生活习性
寄主:椴树。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黑龙江,吉林。
国外分布:朝鲜,日本,俄罗斯。
4.彩翅卷蛾属
彩翅卷蛾属(学名:patalistis)是鳞翅目卷蛾科卷蛾亚科卷蛾族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下唇须第二节长,顶端膨大,末节部分被第二节鳞毛所遮盖。前翅前缘略凸出,顶角尖。R2脉基部距R1脉和R3脉基部等远,R5脉止于外缘,M3和Cu1脉共柄。后翅宽,顶角凸出,M3和Cu1脉共柄。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或多或少发达;尾突长而下垂;抱器瓣长,基部宽;抱器背几丁质化;抱器腹末端突出;阳茎宽,有阳茎针。雌性外生殖器:前、后表皮突短;囊导管长;囊突圆形,片状,多刺,有时退化呈一列刺或缺少。
(2)黄丽彩翅卷蛾
黄丽彩翅卷蛾(学名:Spatalistisagaoxantha),卷蛾科彩翅卷蛾属的一种昆虫。
①形态特征
翅展12mm左右。头,胸和翅黄色。下唇须前伸、第二节有褐色长毛、第三节末端褐色。前翅前缘杂有橘红色和褐色鳞片,从中室外至亚外缘线呈深褐色大斑,外缘附近杂有橘红色鳞片,在前缘杂色中和深褐色大斑内均有银灰色(小竖鳞。顶角略呈钩状凸,缘毛淡黄色。后翅淡白色,外缘、后缘呈淡褐色,缘毛淡灰色)。雄性外生殖器:尾突长而下垂,表面密生短毛。抱器背直,几丁质部分呈长条状。抱器腹波状,几丁质部分宽厚有深凹,末端有毛丛。抱器端有细长指状突。阳茎粗短,有长、短不等阳茎针数枚。雌性外生殖器:后表皮突长过前表皮突。导管端片短,囊导管与之衔接处膨大,囊突无。
②生活习性
7月份在安徽黄山树木园,8月份在江西玉山县三清山采到成虫。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安徽,江西。
5.长翅卷蛾属
长翅卷蛾属(学名:Aclerls),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下唇须以前伸为主,也有弯曲或斜向上者。第二节中部隆起或端部膨大,末节短。前翅较狭长,故名长翅卷蛾。体、翅多呈灰、褐、棕、黑色,有深色基斑、中带和端纹,有时亦不明显。前翅缘中部有时有凹陷,各脉彼此分离。后翅M3和Cu1脉分开,少有共柄者。有些种类前翅具有鲜艳斑纹和分散竖鳞丛。成虫多型现象非常突出,为此在鉴定时必须进行外生殖器解剖观察。一般雄性外生殖器无爪形突;尾突形状变化大;颚形突和抱器背基突常存在。抱器瓣长超过宽;抱器背只在基部比较明显;抱器腹宽,变化较大;抱器端有指状突;阳茎由短到中等大小,有或无阳茎针。雌性外生殖器的囊导管发达,导管端片有时很明显;阴片两侧有多变化的侧角;交配囊长圆形或卵圆形;囊突呈星状,锉状或缺少。
(2)榉长翅卷蛾
榉长翅卷蛾(学名:Aclerlsaffinatana)是卷蛾科长翅卷蛾属的一种昆虫。
①形态特征
翅展18mm左右。体深褐色。头顶有丛毛。下唇须弯曲,直向前或斜向上,第二节端部膨大,末节短。前翅较狭长。前缘基部凸出,中部凹陷;淡褐色,前缘中部有黑褐色三角形斑;此外全翅表面还有许多褐色平行纹和竖鳞。后翅灰褐色,有一些深色平行纹和竖鳞,基部浅,外缘色深。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退化;尾突有一长柄,末端膨大,表面多细毛;颚形突两臂合并后于尾突上方凸出;抱器瓣略呈平行四边形;抱器背和抱器腹几丁质化强;抱器腹有时在中部凸出,端部延伸,膨大,游离,表面密生毛刺;抱器端指状突明显;阳茎粗短,有一根钩和多数针刺组成阳茎针。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一半肥大一半瘦;后表皮突长过前表皮突;交配孔宽大;环状导管端片明显,两侧有袋呈指状或角状;囊突一枚,星状。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黑龙江,山东,四川。
国外分布:日本,朝鲜,俄罗斯。
6.圆角卷蛾属
圆角卷蛾属(学名:Eboda)是鳞翅目卷蛾科卷蛾亚科卷蛾族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下唇须长度是复眼直径的1.5倍,基节短,中节基部细,端部膨大,末节呈指状。前翅卵圆形,前缘基部弧度大,顶角圆,外缘短,臀角不明显。前翅Sc脉长过前缘中点,R2脉基部距R1脉和R3等远,各段长于R4~R3脉,R5脉达于外缘,M2脉和M1脉平行,M3脉和Cu1脉有1/4共柄,Cu2脉基部和R1脉基部遥远呼应。后翅宽,顶角圆,略突出。Rs脉和M1脉基部十分靠近,M2脉消失,M3脉和Cu1脉同出一点。体色大多为褐色,有点状行斑或不规则条斑。雄性外生殖器:背兜发达,顶部往往形成不发达的爪形突或一对侧突;尾突小或退化,个别种类发达并有长刺状毛;抱器瓣宽;抱器背形状变异,一般细长而弯曲,末端有时略肿大;臂或指形突细长,膜质,有毛;抱器腹基部宽,端部有不同变化。上面有长圆形毛片;阳茎短粗,阳茎针1~2枚。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宽;前表皮突短,后表皮突长;交配孔外围,前后阴片和导管端片发达;囊突存在时多呈星状。
(2)圆角卷蛾
圆角卷蛾(学名:Ebodacellerigera)是卷蛾科圆角卷蛾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翅展12mm左右。下唇须略向上弯曲,第二节最长,具浓密银白鳞毛。头顶有深灰色毛丛。胸部背面黑褐色,腹面黄白色,足银灰色,杂有灰黑色鳞片。前翅呈长椭圆形,基半部和前缘深棕褐色,端半部浅棕褐色,中部有一肾形纹,外缘有6~7个金黄色小圆斑;后翅灰黑色,前缘由肩角至中部银白色。雄性外生殖器:背兜顶部凸出;爪形突短条状,有弯曲;尾突小,下垂,多毛;颚形突退化;抱器瓣近长方形;抱器背有钩状突及条状突各一枚;抱器端有浓密长毛;阳茎粗壮,炮弹形,长度和抱器瓣差不多,内有阳茎针两枚。雌性外生殖器:交配孔外围阴片呈杯状;囊导管粗细变化明显;交配囊卵圆形;囊突呈乳头状。幼虫头部及全身黄绿色,老熟幼虫体长8~9mm。背中线两侧各有一条红色纵带。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广东、福建、台湾。
国外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亚。
7.圆眼卷蛾属
圆眼卷蛾属(学名:Ebodina)是属于卷蛾亚科下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这个属的成虫翅上花斑和圆角卷蛾属Ebodawalker,1966十分近似,但前翅M3脉和Cu1脉不共柄,后翅M3脉和Cu1脉不分离。雄性外生殖器从爪形突,颚形突及抱器瓣都有明显区别;雌性外生殖器交配囊上无囊突。
(2)中国圆眼卷蛾
中国圆眼卷蛾(学名:Ebodinasinica),卷蛾科圆眼卷蛾属的一个物种。
①形态特征
翅展16mm左右。头、胸部淡灰褐色,头顶触角基部间有灰褐色丛毛,鳞片端部有白色狭边。下唇须第二节最长,先向上举,近端部最膨大,又略向下曲;末节继续下曲,末端尖;外侧淡灰褐色,内侧淡灰白色,末端背面棕褐色。前翅长卵圆形,外缘截平,前缘基部弧度大。前翅深灰色,前缘和外缘夹杂有许多棕褐色小斑。基斑、中带、端纹和亚前缘斑由一些以黑色鳞片为核心,以灰褐色鳞片为外围组成的圆眼状斑结合而成。基斑呈半弧状,由十余个圆眼状斑结合而成。中带呈哑铃状,位于中室端部和后缘中部,哑铃状斑是由5~6个圆眼状斑组合而成;另在前缘还有一大块。端纹由两个小结合块构成。亚外缘斑由9个圆眼状斑,位于两两翅脉之间结合成念珠状。后翅灰色,顶角颜色最深,基部最淡。雄性外生殖器:背兜宽而低;爪形突基部呈三角形,末端尖而弯曲;尾突细长而下垂;颚形突两臂宽,汇合后形成叶片状向上曲,末端呈尖刺状;抱器背基突横带状;抱器瓣长卵圆形;抱器腹多毛;抱器端特别小并密生毛刺;阳茎细长,近基部1/3有40度弯曲。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条状;后表皮突略长过前表皮突;后阴片上有舌状突;交配孔细小;囊导管细;导管端片几丁质化;无明显囊突。本种与圆眼卷蛾Ebodina simplex十分近似。主要区别于后者表现在前翅中带花斑呈哑铃状,雄性外生殖器的颚形突两臂汇合后成片状,抱器端也特别小。
②生活习性
1958年7月18日在云南勐海采到成虫。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