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动物界全系列】新小卷蛾亚科—花小卷蛾族(二)

这个是认证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2025-06-10 09:14 中国

24175 0 0

新小卷蛾亚科—花小卷蛾族(二):叶小卷蛾

 

7.叶小卷蛾属

叶小卷蛾属(学名:Epinotia)是鳞翅目卷蛾科卷蛾亚科花小卷蛾族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下唇须向前伸,第二节末端膨大,末节部分被第二节鳞毛所遮盖。前翅R1脉出自中室基部,指不超过中室中点;R4脉和R5脉不共柄。雄蛾有或无前缘褶。后翅M3脉和Cu1脉共柄。

(2)免叶小卷蛾

免叶小卷蛾(学名:Epinotiaimmundana),卷蛾科叶小卷蛾属的一个物种。


①形态特征

翅展13~16mm。前翅底色白,有黑灰褐色斑;基斑的外缘凸出,近前缘与后缘有部分色淡;中带呈窄条状,起自前缘中点止于后缘臀角前方;基斑与中带间在后缘上构成一块三角形白色斑;肛上纹亦呈白色;前缘一系列钩状纹清楚;缘毛在顶角部分色深,近臀角部分色浅。后翅淡灰褐色,顶角颜色较深。雄性外生殖器:背兜呈半圆形;爪形突中间有深凹,形成两个尖;外突发达,肥大,呈三角形;抱器瓣基部较宽,端部略膨大,中腰细些;抱器腹基部在洞穴中部位置凸出,生有许多毛,顶端有一刺毛簇;抱器端多毛,末端毛更长些;阳茎短而细,其中有阳茎针多枚。

②生活习性

寄主:根据文献记载幼虫期危害桤木属Alnus。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青海。

国外分布:俄罗斯,欧洲。

8.线小卷蛾属

线小卷蛾属(学名:Zeiraphera)是鳞翅目卷蛾科卷蛾亚科新小卷蛾族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有索脉和中脉后翅M3脉和Cu1脉共柄。雄蛾前翅有前缘褶。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退化,只是在背兜中部留有凸起;尾突宽、多毛;抱器瓣狭长、弯曲和叶小卷蛾属Epinotia相似,往往无明显颈部;阳茎一般,有一束容易脱落的阳茎针。雌性外生殖器:表皮突长;阴片退化;导管端片发达;交配囊延长;囊突两枚,长角状,弯曲度小。

(2)明暗线小卷蛾

明暗线小卷蛾(学名:Zeirapheraargutana),卷蛾科线小卷蛾属的一种昆虫。

①形态特征

翅展19mm左右。下唇须前伸,末节下倾。前翅白色,由后缘2/5地方开始斜向翅顶有一弧状黑褐线,线以外直到外缘呈褐色,前缘上有一些黑褐斑点。雄性外生殖器:背兜隆起,顶部凸出;尾突弯曲,表面有突起;抱器瓣呈长臂状;抱器腹和抱器端上密生长毛;阳茎短粗,有阳茎针多枚。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细长;交配孔附近呈几丁质圆筒;囊导管也有一段几丁质化;囊突两枚呈小针刺状。

②生活习性

寄主:桦属(Betula)。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黑龙江。

国外分布:日本,俄罗斯,欧洲。

9.花小卷蛾属

花小卷蛾属(学名:Eucosma)是鳞翅目卷蛾科新小卷蛾亚科花小卷蛾族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下唇须前伸,第二节背面凸成弧形,有长鳞毛,末节向前或向下垂。前翅索脉弱。除后翅M3脉和Cu1脉经常有长柄外,其余各脉彼此分离。前翅大多具有明显的肛上纹。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短,末端呈圆形;尾突稍延长、下垂、多毛;抱器瓣上多有明显颈部;抱器端短,多刚毛或刺;阳茎短阔,有一束阳茎针。雌性外生殖器:前后阴片明显;囊导管有管带;囊突两枚,牛角状。

(2)双花小卷蛾

双花小卷蛾(学名:Eucosmabimaculata)是卷蛾科花小卷蛾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翅展15~18mm。触角米褐色,头部及下唇须褐色,胸部和前翅银灰色。前翅前缘的钩状纹由橙褐色和银灰色相间组成。从后缘1/4处斜向翅的中心和后缘的1/2直伸中心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赭褐色斑;肛上纹赭褐色,卵圆形;外缘上有三个不规则的赭褐色小斑。后翅淡灰色,缘毛白灰色。足灰白色。雄性外生殖器:背兜一般;顶部平截,爪形突退化;尾突细长,下垂并有明显弯曲;抱器瓣基部窄小;抱器端膨大,多毛;抱器腹近中部有凹陷。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江西。

国外分布:俄罗斯,欧洲。

10.美斑小卷蛾属

美斑小卷蛾属(学名:Hendecaneura)是属于花小卷蛾族下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宽;爪形突退化;尾突宽,下垂,末端圆,多毛;抱器瓣颈部细;抱器腹背面洞穴边缘有几丁质叶。雌性外生殖器:交配孔外露;导管端片几丁质化;囊突两枚,大小形状不等。

(2)美斑小卷蛾

美斑小卷蛾(学名:Hendecaneuraaxiotima)是卷蛾科美斑小卷蛾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翅展28mm左右。头部和颜面白色,触角褐色。下唇须前伸后下垂;上面和内侧白色,外侧黑褐色。翅肩片基部黑褐色,端部白色。胸部白色混有黑褐色鳞片。前翅底色白,上面有黑褐色花斑:基斑只占全翅的1/6,然后从外沿中部向外延伸与中带融合;中带起自前缘中部1/4,呈一等腰三角形黑褐斑,基部在前缘上有几个类似钩状纹的白斑,三角形斑顶角突然扩大呈一半圆形,伸向基部与基斑融合;前缘还有几个分散的小三角形黑褐斑;以外缘为底,也有一等腰三角形黑褐斑;臀角前有一弧形黑褐斑;缘毛黑色。后翅灰褐色,缘毛色浅。雄性外生殖器:背兜呈方形,顶端略凸出;尾突下垂呈矩形,表面多毛;抱器瓣狭长,长过背兜,抱器背比较直,略有弯曲;抱器腹中部向抱器背深深凹入,然后又凸出,形成一个基部宽,端部稍窄,顶端钝的抱器端;抱器端表面多毛,腹面毛更密并夹杂一些刺;阳茎粗壮呈圆锥形;阳茎针成束。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呈长钝角三角形,边缘和背面多重叠突起,突起端部多纤毛;后表皮突略长过前表皮突;交配孔圆形,裸露;导管端片由细变粗,长度占囊导管全长的3/4;交配囊大,呈卵圆形;曩突2枚,粗壮呈长靴状。

②分布范围

国外分布:印度、尼泊尔。

国内分布:四川、云南、西藏、台湾。

11.刺小卷蛾属

刺小卷蛾属(学名:Pelochrista)是鳞翅目卷蛾科新小卷蛾亚科花小卷蛾族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下唇须上举或下垂,第二节特别膨大,末节有的细长,有的被第二节鳞片所遮盖。前翅R1脉出自中室近基部,R4脉和R5脉基部靠近,有时同出于一点。雄蛾有前缘褶。后翅Rs脉和M1脉基部十分靠近,M3脉和Cu1脉有长共柄。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上面有明显的抱器腹端突和臀棘是本属的重要特征。

(2)斑刺小卷蛾

斑刺小卷蛾(学名:Pelochristaarabescana)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卷蛾科新小卷蛾亚科花小卷蛾族刺小卷蛾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翅展20mm左右。下唇须下垂,第二节鳞片膨大和末节结合成三角形。全身褐色。前翅狭长。在底色褐色上布满白褐色细条状曲折斑纹,它们是:在前缘前半部有4对钩状纹,两两汇合后并向下延伸;在外缘前半部顶角下有一条与外缘平行的短纹;翅基由后缘斜向前缘有一条曲折条纹与后缘上的卧“3”字形条纹的第一个凸肚相汇合。后翅淡灰褐色。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退化;尾突狭长多毛;抱器瓣狭长,基部稍宽,中间较细,毛垫呈瓣状;抱器端凸出而多毛;抱器腹端突末端有长臀刺;阳茎细长,圆筒状,有阳茎针多枚。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狭小;交配孔圆形,外露;囊突两枚,呈不正形。

②生活习性

1964年在青海西宁,1972~1973年8月在北京百花山,1977年8月在吉林突泉,1994年7~8月在青海大通和孟达先后分别采到成虫。

12.柳小卷蛾属

柳小卷蛾属(学名:Gypsonoma)是鳞翅目卷蛾科新小卷蛾亚科花小卷蛾族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前翅中室上R2脉和R3脉之间距离大于R3脉和R4脉之间距离,R4脉和R5脉,M2脉和M3脉彼此都分离。后翅前缘由基部向前2/3地方突然下降。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消失;尾突宽;抱器端边缘有小强刺。

(2)伪柳小卷蛾

伪柳小卷蛾(学名:Gypsonomaoppressana)是卷蛾科柳小卷蛾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翅展15mm左右。头、胸部及下唇须淡黄褐色。下唇须紧贴头部、略向上曲。前翅底色淡黄褐,有暗褐色斑:基斑明显,但中间夹杂有淡色部分;中带很不规则,近后缘处被断开;肛上纹的黑色短横条清楚;前缘钩状纹也清晰可辨。后翅暗褐色,缘毛褐色。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退化;尾突发达而下垂,圆形,上面密生许多长毛;抱器瓣形状奇特易与同属其他种类相区别;第一个特点表现在抱器腹中部有一个尖凸;第二个特点表现在抱器端有一个光滑的外围。阳茎呈圆锥形。雌性外生殖器:前后表皮突长短接近相等;交配孔外露,外围向两侧呈条状延伸;导管端片几丁质化;交配囊圆形;囊突两枚,细小,牛角状。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青海、新疆。

国外分布:俄罗斯,欧洲。

13.白斑小卷蛾属

白斑小卷蛾属(学名:Epiblema)是鳞翅目卷蛾科新小卷蛾亚科新小卷蛾族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下唇须前伸,稍向上举;第二节末端膨大,末节略倾斜。前翅R1脉出自中室近基部,R2脉和R3脉之间的距离大于R3脉和R4脉之间距离;R4脉和R5脉之间距离等于R3脉和R4脉之间距离。M2、M3和Cu1脉彼此分离,但基部很靠近。雄性有前缘褶。后翅M3脉和Cu1脉共柄,Rs脉和M1脉基部靠近。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端向背面凸出;毛垫发达。

(2)白块小卷蛾

白块小卷蛾(学名:Epiblemaautolitha),卷蛾科白斑小卷蛾属的一种昆虫。


①形态特征

翅展19mm左右。下唇须短,向前伸。前翅黑褐色。最明显的特征是后缘中间有一大半圆白色块状斑。前缘近顶角有5对白色钩状纹。肛上纹位于臀角上,但不太明显。后翅黑褐色。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有颈部;抱器端膨大呈椭圆形;毛垫突出,末端尖;尾突长而下垂;阳茎圆柱形,有阳茎针多枚;阳茎端膜上无牛角状几丁质化针状刺突。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狭长;囊突两枚,不正形。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黑龙江,河北,吉林,安徽。

国外分布: 日本。

14.实小卷蛾属

实小卷蛾属(学名:Retinia)是鳞翅目卷蛾科新小卷蛾亚科花小卷蛾族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前翅各脉彼此分离,中室上R2脉至R5脉之间的距离以R2脉和R3脉之间距离最大,R4脉和R5脉之间距离最小。索脉出自R1脉和R2脉之间,止于R5脉基部,M干退化,分两又止于M1脉和M2脉之间和Cu1脉基部。后翅M3脉和Cu1脉共柄。本属与梢小卷蛾属Rhyacionia十分近似,主要区别在于雄性外生殖器的尾突发达呈指状,抱器瓣有明显颈部,抱器腹凸出,抱器端十分大。

(2)一点实小卷蛾

一点实小卷蛾(学名:Retiniamonopunctana)是卷蛾科实小卷蛾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 8 mm,翅展 15 mm:雄虫体长 6mm,翅展 13 mm。下唇须短小而下垂。前翅灰褐色,中部偏翅基有1条白带,基斑、中带和瑞纹都明显,基斑占全翅长的1/4,中带宽度从前缘1/2-2/3斜向臀角;在中室端部中带上有1个小黑点,小黑点对项角和外缘处有1个大圆黑斑是本种的主要特征;前缘还有5对白色钩纹。后翅褐色。

幼虫:初孵幼虫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8—12 mm。头及前胸背板赤褐色,胸、腹部粉红色。蛹 赤褐色。长 6-8.5 mm。第二至第八腹节上各有 2排小刺突,前排粗稀、后排小密;第九、十节各1排。腹端有明显的小刺突5个。臀棘8根,钩状。蜗外被淡黄色茧,长8—12 mm,端部有 1个圆形的羽化孔盖。

②生物学特性

山西1年发生1代,以蛹在被害果内越冬。翌年4月末始见成虫,5月中旬为羽化产卵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幼虫孵化,7月下旬至8月下旬结茧化蛹越冬。成虫8-18时均可羽化,旬均温12℃开始羽化,初期一般在下午羽化,随气温的升高,逐渐提早到8时羽化。成虫羽化期与油松抽梢期相一致。成虫寿命最长 15天,最短 3天,平均7-8天。白天一般停息在树冠隐蔽处,时而作波浪式短距离飞行,傍晚为交尾时间,活动最盛。初孵幼虫营裸露生活l—5天,取食嫩梢表皮及雌球花。以后蛀人先年生球果,营隐蔽生活直到老熟,并在球果内结茧化蛹越冬。幼虫由孵化到老熟,历时30-40天,预蛹期13—16天。此虫的发生与玻向、郁闭度、林分组成等有密切关系。一般南坡、林缘重于北坡、林内;纯林重于混交林;郁闭度小的林分重于郁闭度大的林分;结实好的林分重于结实差的林分。该虫幼虫期有一种寄生蜂寄生,寄生率达15%。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东北、山西、陕西。

国外分布:日本。

 

# 动物界全系列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