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作文好素材!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颁奖辞,赶紧收藏!

这个是认证

教育观察

2024-04-09 16:47 山东

46948 0 0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揭晓,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书写了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对于学生来说,这些人不仅有榜样意义,其事迹、颁奖词更是绝佳的作文素材,奉上今年《感动中国》的颁奖辞和人物事迹,希望从他们的事迹中能让孩子得到一些启发——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

俞鸿儒、刘玲琍、孟二梅、张雨霏、杨华德、牛犇、穆言灵、张连钢、萧凯恩、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


俞鸿儒



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风洞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

JF12高超声速复现风洞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这是用于航空航天等试验的大型科学装置,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这一装置所运用的“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技术”的理论奠基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俞鸿儒。

实验室发生爆炸

他却受到表扬



1928年

俞鸿儒在江西省广丰县出生

28岁那年

他考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跟随导师郭永怀

从事激波风洞的建造


风洞被称作“飞行器的摇篮”

能人工产生可控制气流

模拟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复杂状态

从而发现设计缺陷并改进



1958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成立激波管组

年仅30岁的俞鸿儒担任组长

当时的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

电力短缺

无法效仿国外风洞的发展路线

俞鸿儒选择了更加省钱的

氢氧燃烧驱动方式

但这种方式极易发生爆炸

危险程度非常高



“有一次把一个房子都炸掉了

爆炸后

钱学森先生、郭永怀先生

首先就提出表扬”

俞鸿儒回忆说

钱学森、郭永怀考虑的是

房子炸掉了可以再盖

但不弄清楚爆炸原因

就不能更好预防

“只要人不受伤

在失败中摸索出经验

发生意外了我们担着”



在前辈的鼓励支持下

在一次次的试错和复盘后

俞鸿儒带领团队

终于为我国风洞研究

“炸”出了一条新路



1958年8月

激波风洞的核心部件

我国第一代激波管研制成功

1969年

我国第一座大型高超声速风洞

JF-8激波风洞建成

其性能堪比国际大型激波风洞

造价却极其低廉

仅花费8万元加工费



JF-8激波风洞

为各种重点型号的飞行器试验

发挥了重要作用

曾参加过2019年国庆阅兵的

东风-5弹道导弹

也曾在这里进行过测试



当记者采访时问他

看到东风-5弹道导弹

经过天安门广场主席台时

内心是什么感受?

俞鸿儒说

“我们帮了一点忙

主要工作还是人家做的”


“没人反对

可能是平庸的工作”


20世纪80年代

为了开展高超声速飞行试验

发达国家纷纷筹建

大型自由活塞驱动高焓激波风洞

俞鸿儒却颠覆性地提出

用爆轰驱动的方式

来产生高焓实验气流



爆轰驱动的危险性极高

这个想法遭到了一致反对

但俞鸿儒却说

“我不怕反对

没人反对

可能是平庸的工作”

他没有放弃

继续心无旁骛地搞研究



1988年

俞鸿儒在德国完成

爆轰驱动的原理性实验

回国后形成了较为成熟的

爆轰驱动方法



1998年

俞鸿儒终于领导建成了

国际上第一座

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JF-10


“国家的科学事业

需要我们来做铺路石”

这是导师郭永怀对俞鸿儒的教导

俞鸿儒也像当年的导师一样

成为下一代年轻人的引路人



在他的指导下

2012年

我国建成了

国际首座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的

超大型激波风洞JF-12

实现了从“模拟”到“复现”的跨越

为我国航空航天重大任务研制

提供了关键支撑



当JF-12风洞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

俞鸿儒却坚持将自己的名字

写在最后一位


“工作要一代一代接下去

年轻人做完有成就感

有威望和威信

工作就好开展了

人的时间有限

谁也不能干一辈子

这个工作没人接手可不行”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致敬!

俞老今年96岁,潜心研究风洞技术已经50年。如今,俞老依然提携后辈,他的智慧与谦逊,也点亮了无数新星。

致敬俞鸿儒院士,他的付出与奉献,将永远照耀在科学的高峰上。


颁奖辞

前辈布下的奇子,蛰伏深空的巨龙。

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

他独辟蹊径,一往无前。

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

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黄金般的心。



刘玲琍


刘玲琍是湖南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023年中组部优秀共产党员榜样人物,她扎根特教讲台,坚持做一件事,就是让听障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中,学习开口说话。

面对这群先天性听障儿童,刘玲琍是老师,更是妈妈。当并不标准的“谢谢你”“我爱你”从听障孩子的口中说出,这便是世间最好的语音。

33年来,刘玲琍所教的80多名学生中,有20多名考上了大学,她让这些被命运抛弃的孩子,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写自己的人生。

刘玲琍与特教结缘

源于小时候的邻居

那是一位既不识字

也不能讲话的听障残疾人

“我那时候就想

如果有一所学校能让听障者

从小识字、学说话就好了”

14岁那年,刘玲琍毫不犹豫地报考了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

毕业后回到家乡衡阳任教

   凭着一颗朴素的爱心

刘玲琍手语教学

倾尽所能教听障孩子们文化知识

正当刘玲琍尽力改变他人命运时

不幸却降临在她头上

2005年

刘玲琍8个月大的孩子被诊断出

先天性神经性耳聋

“医生说这种听力损失不能医治

让我们早点给孩子配个助听器

我当时觉得天都塌了

尽管如此,刘玲琍没有彻底绝望

抱着“早期就开始训练孩子

或许还有机会开口说话”的希望

她翻阅大量资料

开始每天给孩子训练说话的能力

2008年

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创办学龄前聋儿康复语训班

刘玲琍担任班主任

凭着教授儿子的经验

刘玲琍一边上课一边自编教材

自创唇舌操、触摸法和情境教学法

为了让学生尽快说话

刘玲琍每天一对一教学

让孩子们一点一点感受气流的大小

感受声带的振动

刘玲琍说

有的孩子戴助听器较晚

因此对声音比较迟钝

“要把他的发音诱发出来是最难的”

每个字的发音

孩子们都要跟读上百遍

才能与正常人发音有几分相似

但这一点点进步

都能让刘玲琍高兴不已

既是老师,也是妈妈

吃饭、睡觉、 缝补衣服

摘耳蜗、戴耳蜗……

刘玲琍日复一日地照顾着孩子们

在她心里,学生和儿子一样

都需要她特别的爱

尽管自己的经济状况并不富裕

刘玲琍仍然资助了好几名孩子

有一名学生的父母在外地打工

刘玲琍便把她接到自己家

照顾了两年时间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

我觉得我的责任就是

像妈妈一样照顾这些特殊的孩子们

教给他们知识

教会他们与周围人交流”

33年来

刘玲琍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

她已有20多位学生考入大学

去年,刘玲琍的儿子

也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那一刻,母子二人相拥而泣

在儿子眼中,刘玲琍

“很有爱心、很善良、很坚强

很勇敢、很独立自主”

节目中,儿子还对刘玲琍

说出了一句心里话

“这么多年你辛苦了,我爱你!”00:10

此外,刘玲琍还有80多位学生

已经正常开始就业

“这个幸福感就像

看到自己的孩子

有份好工作,能够养活自己

有个幸福的家庭

面对这些,哪个妈妈不高兴呢?”




颁奖辞

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声味触法,

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

她从命运那里夺回一副又一副翅膀,

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

听,每一个新的发音,

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孟二梅


孟二梅是北京市门头沟区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2023年7月30日,K396次列车被暴雨滞留在落坡岭站。孟二梅接到任务,积极救助滞留乘客,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情况下,她带领社区300名老弱病残居民,想尽办法让近千名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冻饿。

她的一句“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感动了无数人。

一场暴雨,一场灾情,让全国记住了一个地名和一群人,也让我们记住了孟二梅。



颁奖辞

安顿落难者,照顾乡亲们,

一句话驱散冷雨,一握手温暖人心。

是谁在偏僻的角落里,

排布下如此可信赖的人?

过去无缘相识,因为她平凡,

危难中堪当重任,因为她不忘初心。



张雨霏


受父母影响,张雨霏3岁就开始游泳,在里约奥运会前,她曾自信满满,但结果让她认识到与国外选手的差距。

之后,她决定改变技术,尽管风险极大,她仍选择从零开始。熬过了漫长的艰难岁月,她终于等来了涅槃重生的机会。

2023年9月,张雨霏参加杭州第19届亚运会,并斩获六枚金牌,被评为“最具价值运动员”。

张雨霏是赛场上的“劳模”,平均每四天一次比赛,如此高强度的赛程,如果为自己,可以不去,但是为祖国,她必须去。

在颁奖现场,她听到观众唱国歌的声音,逐渐盖过自己的声音,不禁潸然泪下。



颁奖辞

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

不让情绪在失败中沉沦。

哪吒,就是要脱胎换骨;

蝶后,一定是蝶变之后。

探索运动的极限,收割青春的金牌,

冠军是胜者,更是逆境中崛起的人。



杨华德


在布隆迪的田间地头,有一位专家就像农民一样劳作,他就是来自中国的水稻专家杨华德。通过潜心带领专家组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八年时间成功将该国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让中国的杂交水稻成为摆脱贫困与粮食困境的“金钥匙”。

2024年,60岁的杨华德开始了第三期援非工作,11年的辛勤耕耘,通过“一带一路”将中国的友谊和智慧,播撒在这片非洲大地上。

他不只带来了优质稻种,更是传递中非友好情谊的使者。


颁奖辞

丝绸包裹的种子,来自中国,

饱满飘香的稻谷,长在非洲。

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

黄皮肤汉子的执著,

让黑皮肤的兄弟,

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

稻浪千重,路远情长。



牛犇


2023年,年近九旬的牛犇参与演出的四部影视作品与观众见面。70多年来,他精心刻画了200多个经典银幕形象,即便是很小的角色,他都会全力以赴。

为了演好角色,他常常潜心在生活中学习各种技能,他从不给别人添麻烦,没有助理,不用替身,受伤后打上麻药也要完成角色,“我不用人扶,哪跌倒哪爬起来。”

在作品中,他经历了新中国的建立,见证了新时代的开启。牛犇劝告年轻人,爱电影的鲜花和掌声,也要为电影付出。



颁奖辞

流浪进电影的苦儿,

依然在跋涉的老戏骨,

赋予角色生命,带给人间笑声。

人们忽略他的名字,

但记住了他塑造的生活。

他站在聚光灯下,坚守远超出银幕的边界。



穆言灵


谁能不思念一起长大的玩伴?谁又不思念童年的一草一木?割舍不下的乡情,总让人魂牵梦绕,鼓岭柳杉和欧美式老房子,见证了绵延三代的故事。

穆言灵和她的丈夫都是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他们创立了“鼓岭之友”,并奔走于美国的东西海岸间,寻找那些尘封在鼓岭柳杉和欧美式老房子里的人物,让美好的记忆重新鲜活起来,续写着中美两国民间浓厚情谊往来的佳话。



颁奖辞

柳杉根深,鼓岭绵绵。

跨越三代的情缘,

岁月化不开,大洋隔不断。

同行一条路,共饮一口井,

蕴含友谊的土地,割舍不下的乡情。

超越制度、文化和语言,

承载友爱、情谊、和平。



张连钢


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是怎样炼成的?找到这个答案,港口专家张连钢走了10年。

2013年,青岛港决定筹建全自动化码头,处在肺癌术后康复期的张连钢毅然挑起重担。那时候,国外垄断自动化码头技术,不信邪的张连钢带领团队迅速展开科研攻关,用三四年时间就完成了国外常规八到十年建设任务。

张连钢也从智慧码头的“门外人”,成为智慧码头的“推门人”。

2017年5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投产,创下世界自动化码头开港作业效率最高纪录。后来,张连钢团队多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并荣获“时代楷模”称号。


颁奖辞

这一块好钢,用到了刀刃上。

把买不来的做出来,

还要做到最快,最强,最智能,

天降大任于己,何惜筋骨体肤,

唯心志所向,百折不回。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萧凯恩



萧凯恩是一个90后,出生三个月因眼癌摘除眼球。5岁的时候,她问爸爸:“看不见是不是就没有用?”如今20多年过去了,她已经找到了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她是首位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视障人士,20岁时她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

多年来,即使身体残疾,她依旧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甚至不怕艰苦去贫困山区当义工。而她的梦想,是开一些可以包容不同学生的音乐学校,为祖国不同的孩子作贡献。

即使生活在黑暗,也要为世界带去光明,她看不见这个世界,却始终笑对人生。



颁奖辞

假如给她三天光明。

第一天,她要好好看父母,

第二天她会登上山顶,

眺望维港,从日落到日出。

第三天,她要走更远,

去看望她歌唱过的英雄和大好河山。



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



从抗美援朝一战成名,到新时代上高原、跨远洋,不同的任务,相同的使命。

十八大以来,飞行二大队深刻领悟统帅号令,结合使命任务,对接实战要求,锻造出制衡强敌的过硬本领,战巡南海、前出西太、绕岛巡航,快速成长为我军一支重要的空中战略性进攻力量,先后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表彰,被所在战区评为备战打仗先进典型,被空军授予集体一等功。

在飞行二大队,队员们不断地刷新自己的航迹和里程,解锁着未曾到达的区域和距离。

从单打独斗,到成体系作战,中国空军越飞越高,越飞越强!


颁奖辞

大鹏保持向上的姿态,

时代赋予最大的托举。

从前的孤勇者,如今是国之重器。

苦练精飞,逐浪驱敌。

南海、西太、绕岛,

离弦之箭,射向深蓝。

声明: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目的是助力对教育行业的先进经验、先进做法、先进的理念等教育教学动态的宣传传播,以期对各地教育系统提供互相学习交流参考。如有侵权或解读偏颇的地方请联系删除。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发表评论
本主题已被锁定,无法回复,敬请谅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