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纪录片《千万工程》创作座谈会:洞察乡村振兴背后的思想伟力

这个是认证

传媒1号

2024-03-09 11:46 北京

59585 0 0

近年来,关于「中国乡村有多美」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乡村游更是持续升温,成为年轻人的新晋打卡地。以浙江为例,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末,浙江全省「景区村」1.15万个,「景区村」的覆盖率已经达56.5%。乡村之所以能够华丽变身为热门景区,离不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二十多年的持续助力。


今年2月,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随着「千万工程」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全国范围内乡村面貌的焕新工程已然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实践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数量广大的乡村到底该走怎样的路,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而纪录片《千万工程》,或许能够为这个问题带来可以借鉴的答案。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卫视承制的系列纪录片《千万工程》自播出以来,便持续引发广泛关注。该片于1月23日至25日在浙江卫视、中国蓝新闻、Z视介、美丽浙江等新媒体端同步播出,并在全国各大卫视进行展播。全网点击量超1.5亿,最高收视同时段全国卫视第2,话题阅读量超6000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央媒矩阵多平台、多轮次宣推,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等全国各大卫视展播,此外还依托外宣平台进行了国际传播。「视听中国」「国家广电智库」「纪录中国」「广电时评」等权威行业平台发布专家点评文章,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3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


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让纪录片《千万工程》成为了「学习贯彻一号文件千万工的生动教材」。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共同主办的系列纪录片《千万工程》创作座谈会昨天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对纪录片《千万工程》的选题立意、内容创新以及思想与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度解析与探讨。



三重视角,

全景展现新时代乡村焕新面貌


在浙江农民群众眼里,「千万工程」被誉为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并被专家学者誉为「在浙江经济变革、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让列车换道变轨的那个扳手,转动了乡村振兴的车轮」。如何将这一历史性重塑乡村生态、全面驱动乡村振兴、引领乡村精彩蝶变的非凡历程,变成普罗大众能够深刻认识和感受的历史画卷,是摆在纪录片《千万工程》面前的重要课题。


令人惊喜的是,本片巧妙地建构了一个互相嵌入的三重视角:


一是思想与变革交相辉映的历史视角纪录片《千万工程》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布局谋划「千万工程」的足迹,与浙江乡村今日面貌进行了巧妙地勾连,展现了「千万工程」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脉络。主创团队通过讲故事来说道理,借助摆事实来述理念,从而找到了一条将思想、理念与现实、变革相衔接的创作方法论。


我们看到了余杭小古城村村民从「各执己见,围墙高筑」到「打开心结,降低围墙」,嘉兴海盐青莲寺村村民从「只顾赚钱」到「放眼长远」,金华浦江「牛奶河」变「游泳池」。杭州市余杭区小古城村党委书记林国荣动情回忆:「回想农村工作34年,一路走来,我们余杭小古城村从一个『沉寂』乡村蝶变成为『样板』乡村,很感慨很感恩。特别感谢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千万工程』的方向,还教给了我们路径和方法,为深化『千万工程』提供『小古城村样板』」。



二是个体与时代互相激荡的互动视角。在纪录片《千万工程》里,有一条清晰的「以小见大」脉络——用小人物、小故事、小生活,讲述大时代、大主题、大视野。纪录片《千万工程》主创团队走访了近百个村落,集中拍摄了几十个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村落的发展故事。这其中,有带领乡亲实践「科技兴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有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的科技特派员俞旭平,也有以90后姑娘刘惠婷为代表的「新农人」。通过这些闪闪发光的个体,我们看到了「热辣滚烫」的群像,以及乡村变革的洪流。


丽水市松阳县陈家铺村先锋书店店长立夏则谈到了「千万工程」对年轻人扎根乡村的促进作用:「千万工非常注重对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松阳以『拯救老屋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探索出了一条修旧如旧,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的道路,为年轻人走进乡村、扎根乡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三是立足浙江、辐射全国、关照世界的交叉视角在纪录片《千万工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浙江省内分布着众多各具特色的村落;看到了浙江经验正在向全国推广,宁波鄞州湾底村书记蔡国成及村委班子,与四川凉山舍垮村李比玛扎石视频通话分享发展经验,开启关于「共富」的双向奔赴;还看到了国际视角下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千万工程」得到了众多国际友人的点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响。外文出版社国际传播专家大卫·弗格森回忆自己的调研经历时表示,「在浙江的村庄调研是一次非常有趣的经历,每个村庄都是农村发展的榜样,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在充分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正如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所说,「纪录片《千万工程》刻画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的浙江乡村巨变,呈现中国乡村新貌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气神,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东方大地的新实践、新经验和新景观」。



写实与写意相融合,

书写变化背后的思想伟力


在构建呈现视角的同时,纪录片《千万工程》也大胆创新纪录片的表达方式。浙江广电集团在创制纪录片《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打破常规,统筹新闻报道、文化创作力量,组建新闻记者与文艺编导组成的融合团队。既用人文视角阐述时代主题,又用新闻手法记录乡村变迁。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找到融合的平衡点。


写实,是通过逻辑架构清晰的谋篇布局,全景展现乡村焕新的全方位、深层次变化。


纪录片《千万工程》总导演杨忆媛谈到,「浙江广电集团年轻的主创团队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采访了数百位千万工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创作过程中,大家深入认识了千万工的伟大意义」。总撰稿陈真表示:「我们学习的课堂是浙江的山山水水,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里和田间地头」。正是这种积极践行四力、扎根一线的工作作风,才使得纪录片《千万工程》里改变了传统纪录片的话语风格,让人物与故事显得平实、朴实、务实。



而在谋篇布局上,纪录片《千万工程》也进行了巧妙的设计。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认为:「第一集是《又见江南》,反映出了千万工前后的变化;第二集是《万物生长》,讲述的是千万工实施以来浙江三农领域新业态、新生态、新形态蓬勃发展的生动成果;第三集是讲的文化,《心安吾乡》」。三个章节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从而全面展现浙江乡村全域环境优化的美好追求和生动实践。


写意,则是通过叙事方式与视觉语言的创新,突破纪录片创作的既有范式。


纪录片《千万工程》的呈现手法流淌着一股写意式的文学基因。陈家铺村先锋书店里人头攒动的诗会,嵊州东王村里扬起的越剧曲调,还有遍布浙江的「艺术乡建」……一个充满诗意的浙江乡村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了观众的脑海中。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认为,「纪录片《千万工程》是一部纪录片气质的政论片,是有自然美学调性的思政片,也是故事化手段的文献片」。


新华社浙江分社融合报道中心主任王俊禄认为,该片深刻揭示出了「千万工程」的巨大历史意义:「『千万工程』以顶层设计展现千钧之力,体现了『千万工程』的力度。基层创新探索千方百计,体现了『千万工程』的深度。以因地制宜惠及千家万户,体现了它的温度。以中国方案激荡千山万水,体现了它的广度」。在一个个美丽的乡村与动人的故事背后,观众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农民情结和真挚为民的情怀,以非凡魄力开辟新路的深邃思想、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



1号结语


其实,纪录片《千万工程》不仅是「学习贯彻一号文件『千万工程』的生动教材」,在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看来,它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荧屏形象化教材」。纪录片《千万工程》的大胆创新与传播出圈,无疑是近年来浙江广电集团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高举思想之旗、铸牢文化之魂,不断创新主题宣传,推出具有全国影响力与浙江辨识度的文化作品的最新成果。


在重大主题宣传方面,浙江广电集团推出了《第一视点》《钱江观潮》专栏以及《新春第一会》《筑梦丝路》《放歌瓯江》《放歌大运河》《思想的伟力》《千万工程》等新闻行动和专栏、专题,从不同角度展示浙江「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最新探索;而在文化传播方面,不论是近几年推出的纪录片《钱江潮》《盛世修典》《大运河》及越剧系列文化品牌、「中国心」系列品牌、宋韵系列文化品牌、「手艺人」系列文化品牌等精品内容,还是龙年伊始开启的「文化开年」,都有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新样板」。


可见,浙江广电集团在以传播力先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砥砺融合中,不仅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始终践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与责任。


这让我们坚信,更多《千万工程》们的诞生,已经具备了广袤的沃土。


# 纪录片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