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 2
分享

【文化】海南寻常地名的不寻常来源

海南脚印

2022-09-15 17:00

79628 2 2

地名不仅是地理范围的标注,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很多流传已久的地名,承载着重要的历史发展和地理变迁信息。

时光飞逝,当今天的人们再次走进海南岛上的那些古城、古镇、古村,借助仅有的物质遗存已无法一窥其历史全貌,而地名则以一种静默的方式,向我们讲述着这座岛屿的古今之变。

在海南的地名里,有不少经常出现的字,比如“什”“毛”“抱”“保”“美”“屋”等,如果仅从中文字面意思去理解,往往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结合海南的方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等进行探究,方能体会到其中的丰富含义。

澄迈县金江镇美榔姐妹塔景观。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地名中有不少高频字

在黎母山和鹦哥岭一脉相连之处,有一个坐落在海拔800米左右高山盆地中的村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该村山清水秀,时常云雾萦绕,宛若人间仙境,被人们称为“天上什寒”。琼中不少乡镇、村庄的名字带有“什”字。据不完全统计,该县带“什”字的地名多达53个。

“什”在汉语中读音为shí或shén,通常作为疑问代词出现。可在琼中,“什”的发音却和复杂的“杂”相同,比如什(zá)寒村、什(zá)运乡。五指山市改为现名之前,叫通什(zá)市。不仅是“什”,在五指山市,“毛”“番”等字出现在地名中的概率也较高,如毛阳、毛纳、毛道、番阳、番茅、番赛等。

五指山市南圣镇什泉村的星空。清风 摄

目光转向我省北部和西部地区,地名中经常出现同一个字的现象同样存在。如在海口市羊山地区,有许多带“儒”字的村名,如儒林、儒陈、儒周、儒王、儒吴等;到了临高县,带“美”字的地名变得常见,如美仓、美鳌、美夏、美南等。在与临高相邻的儋州市,带“屋”字的村名很多,仅那大镇就有石屋、单屋、冯屋、林屋、陈屋等10多个“屋村”。

海南师范大学语言学教授刘剑三认为,海南岛地名中的黎语地名、临高语地名颇具特色。海南岛地名的这种同字现象,源于很多地名最早是基于海南的各类方言形成的。

曾负责海南省语言文字管理具体工作的省教育厅原副调研员、海南地方文化研究者朱运超则认为,地名高频字的出现与海南岛不同民族居住、分布的历史状况有关。

“在宋代以前,海南岛主要分布着黎族人和临高人。宋、明两代,操闽南语的福建人大量迁入海南岛,海南岛的族群分布格局出现了较大变化。”朱运超补充说,宋朝以后,海南岛上闽南语族群人数快速增加。除了一部分留在原址居住外,黎族人逐渐聚居到现在的琼中、五指山、保亭、白沙一带,临高人逐渐聚居到现在的临高、儋州一带,这种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保亭红毛丹生产技术培训基地的工人将红毛丹运往山下。见习记者 王程龙 摄

字义是语言文化的体现

探析海南地名不难发现,黎族人和临高人作为海南岛上来得最早、且曾经分布得很广的族群,在全岛多地留下了地名印记。

上文中提到的“什”“毛”“美”等地名常用字,各有其含义。朱运超在《海南志·地名志》中提及,黎族人常用山、水、田、林、村庄给乡镇、村庄命名,比如“什”(zá)这个音在黎语中就是水田的意思。黎语地名中表“田”义的字还有“扎、祖、那”,表“村庄”义的字有“芬”“保”“报”“抱”,表“山”义的字有“俄、峨、贺、托、可”,表“水”义的字有“南、湳、喃”,表“山林”义的字有“道”等。

更为有趣的是,如今我们不仅能从地名中了解黎语的发音,还能从中窥见黎族聚居区的发展轨迹。比如带“毛”字的毛贵、毛岸、毛道、毛阳、毛栈等地名,实际上是黎族合亩制留下的文化印记。所谓合亩制,即某个氏族或宗族的土地集中在一起耕作。合亩的“亩”,大部分黎族聚居区称“mou”,汉字原写作“亩”或“磨”,后来多写作“毛”。

临高语地名中的“美”意为母亲、姓氏或物体中的最大者,“多”“和”意为水田,“文”意为旱地或园子。儋州话地名中的“屋”意为村庄,“冯屋”“林屋”相当于内地的“冯村”“林村”。

临高人、儋州人给村镇命名的规律,体现了他们对家园、宗亲、农业的重视。

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村民在采茶。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命名呈现出一定规律

实际上,除了以山、水、田、林等自然资源为地名,海南还有很多人文地名,比如姓氏地名、军屯地名等。此类地名也有一定的命名规律,其中蕴藏着命名人的理念和美好愿望。

“海南各地的人文地名也很有特色。”朱运超说,以姓氏命名体现了一种宗族理念,有利于人们直观了解此地的居住人群构成。如海口美兰区灵山镇的洪宅村、柯宅村、林宅村、吴宅村、冯宅村,文昌潭牛镇的龙室村,琼海中原镇的廖室村等。

和黎族人一样,古时在海南岛上居住的汉族人也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许多汉族人居住的区域出现了带“田”“坑”“埇”“垟”等字的地名,这些汉字均有“田”“土地”的意思。这也反映出命名人大多数是靠务农为生。

海南岛的沿海地区,有许多带“盐”或“灶”字的地名,如盐丁、盐场、盐田、盐灶、老灶、大灶、头灶等。这类地名告诉我们,以前海南岛有不少以煮盐为业的居民。

现代人重新了解地名,探析地名的命名规律有什么意义?朱运超认为,认识和研究地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海南的历史文化,从中推断出海南历史上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员数量和分布情况。

“海南从古至今出现的各种地名,多姿多彩,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朱运超说。

海南五指山旅游整合

转载来源:琼崖史志

# 文化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2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钱谦
有眼光,有战略
2022-09-15 19:07
0
0
朱伦
人的天性就是贪婪~
2022-09-15 18:49
0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