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如何用心力激发孩子动力

这个是认证

林林蔚读书

2021-11-25 14:45

4073 0 0

如何用心力激发孩子动力

第一节 神奇的力量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教授,年龄越大他的教育水平越低。

很多大学的教师谈不上教育的水平,他们只需要传授知识。上课的时候夹一个本子,管你听不听上完课就走了,所以这些老师他用不上什么教育的艺术。

在高中就不一样,高中的老师就要考虑哪些孩子有希望,他们还要懂得去动员激励孩子。

在初中就更不容易了,老师要懂得跟孩子们斗智斗勇,因为孩子们都正处在青春期。

在小学就尤其不容易了,小学老师基本上都掌握了一个绝招,就是要懂得“骗”孩子,不会“骗”孩子是搞不定孩子的。当然,如果谈到“骗”的话,更会“骗”的是谁呢?就是幼儿园的老师。他们一会把自己变成小白兔,一会变成大灰狼。

 

在我看来,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是很有水平的。

有很多幼儿园,老师会花一点钱在地摊上买一些那种很便宜的小五角星、小红花等物品,每天下午放学时,往孩子们的额头上贴一个, 孩子就很开心,蹦啊跳啊,他见到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很高兴地指着额头让妈妈看小红花。

有些妈妈可能不太理解,就说:“哦,宝贝这个很脏的,妈妈帮你拿掉吧。”孩子马上就不高兴了,而且还不愿意拿下来。其实孩子在心里是这样说的:“妈,我让你看的可不是小红花哦,我让你看的是我的荣誉呀!”小红花本身并不值钱,也不好看,但是被老师赋予了表扬嘉奖的意义,这对于孩子来说就不同了。它意味着谁得到了小红花,谁就是今天最优秀的孩子。

孩子为了得到这个小红花就会很努力地表现自己,当他得到这个小红花后, 他会暗暗下决心,后面要更加努力地保持,所以这样一朵小小的小红花加上被赋予的正面意义,就变成了激发孩子动力的工具了。

有些老师会做这样的规定:周一到周四表现好有一朵小红花。如果到周五仍然表现很好就可以得到一朵大红花,甚至是一个老师手工做的皇冠。小朋友们为了得到这个更大的荣誉,每天都会在老师面前表现好一点。如果有一个小朋友周一到周四都拿到了小红花,他满心希望能在周五拿到一个大红花,可是晚上妈妈突然告诉他:“宝贝,明天妈妈带你去外婆家,明天我们就不去上学了。”孩子立马就会着急地说:“那不行,妈妈,我明天一定要去幼儿园上学的。”这个时候孩子的动力来自那朵大红花。原来,小红花背后的奥秘是赋予了荣誉的意义,而这种荣誉是可以给到孩子动力的。

我在给幼儿园老师做培训时,曾经问他们为什么要用小红花,老师们都知道这个有用,但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如果老师们明白了背后的原理,那用起来就更容易、形式也可以更丰富多彩了。用这个方式在训练过程中,给到孩子动力。

比如,可以先得到绿色小苹果,积累到几个绿色小苹果后,可以换成一个红苹果。一个红苹果可以换一个红五角星,一个红五角星可以换一个彩色五角星,再往上是小红花、大红花,这让孩子们始终有不断突破挑战自己的机会。而且每往上一层都在证明自己的优秀。这种背后的荣誉感让孩子们动力十足。如果家长们理解的话, 完全可以在家庭里用的,比如家里可以提供给孩子若干获得这些小物品的机会,像完成作业的数量、态度、速度以及生活习惯、礼貌卫生等都可以作为目标点设计进来。如果孩子达到某一个层级,还可以获得与那一层级匹配的一些物质奖励,这样结合起来效果就会远远超越物质奖励。西方心理学中有代币法,其实原理跟用小红花是一样的。当然,这种方法显然只能用在人身上,如果用在动物身上是不行的。

如果你对牛说:“牛啊,牛啊,好好干,表现好了,我晚上发个小红花给你。”牛肯定会说:“别来这套!给我来点青草就可以了。” 可见用小红花激发动力的方式,虽然简单但已经不是在生理层面,而是到了心理层面了,这个动力的持续时间和有效性会超过生理层面的物质奖励。

 

反之,如果你发现孩子对精神、对荣誉都不在乎,说明你的孩子很可能活在动物的状态。我们现在的教育,有时在想尽办法把孩子教成动物,在生理层面用物质奖励,用打、用骂,这就是在教动物啊。

请家长们一定要注意:我们人一定要活在什么层次?一定要活在心理的层次。

 

第二节 如何引导孩子的自我价值

 

在心理层面上,除了荣誉感会影响孩子的动力,成就感对孩子动力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荣誉感和成就感的多少,将影响孩子内在的观念的形成。

如果孩子内在的正面观念多,自我价值就高;如果孩子内在的负面观念多,自我价值就低。

自我价值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进行的评价。如果评价高就是孩子的自我价值高,如果评价低就是孩子的自我价值低。

当一个孩子的自我价值高的时候,他就会追求自我完善,就会有动力。如果自我价值低就会防御这个世界,他就会把精力用在保护自己上,就不会有前进的动力了。

 

如果一个孩子的自我价值低,他会有什么表现呢?这些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就会表现得很不安、比较烦躁,有的时候会比较固执, 在人群中会做出各种以丑为美的行为,想吸引别人的关注。

如果这个孩子年龄稍微大一点,他会用一些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一个孩子的自我价值低就相当于内在空了。他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不行的样子,他要证明自己。他们怎么办呢?于是有些孩子手上就会雕个龙画个凤;有些孩子会把头发搞得黄黄的,弄得像个鸡窝一样;还有些孩子抽烟、谈恋爱。一个孩子做这一切其实都是想证明自己厉害。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丑人多作怪,自我价值低就是内心比较空,我们可以理解为内心“丑陋”,所以他会做出各种我们无法理解的行为。

 

在 2019 年我们幸福少年动力营。

我刚吃过晚饭往会场里走去,一出来就看到一个孩子在厕所不远的地方抽烟。那个孩子个子有一米七几,估计是个初中学生了。孩子一转身远远看到了我,就马上把烟往地上一丢,用脚踩。

他发现我过来马上就把烟灭掉,这个行为说明他知道抽烟是不对的。他不想把不好的一面让我看到,想在我面前表现出好的一面。

 

那请问:这个孩子是要好还是不要好呢? 其实,这种情况说明孩子是要好的。

同样,如果一个孩子撒谎,那是想把他不好的一面藏起来,把好的一面展示到你面前,那也是要好的表现。有些家长动不动就说孩子不要好,其实真的冤枉了孩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要揭穿他还是保留他的面子呢?

如果是智慧的家长一定会保留他的面子,他只要还保留着最后一丝羞耻感和荣誉感,还是有很大希望可以引导好的。

但事实上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想尽办法把孩子的脸面撕破,你在用你的聪明证明孩子错了,这其实不是帮他,而是让孩子彻底破罐子破摔了。

我见过很多看起来不可救药的孩子。他们跟父母撕破脸皮,有点玩世不恭,对什么都无所谓,相当于最后一块遮羞布被父母硬生生地给扯掉了。

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想尽办法把好的一面展示给你,把不好的一面给藏起来,这些孩子都是要好的。如果这样要好的孩子你都没教育好,我们做父母的怎么还有脸面去责怪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呢? 只要当孩子“装”成好人的时候,我们就要不断地强化他好的表现, 孩子就会越来越好。可惜很多家长总是想尽办法,把他不好的一面给揪出来,结果不好的越来越多,他终于成了问题孩子。

当我看到孩子把烟踩灭的样子,我就知道孩子还有救。

 

我也在想怎么处理这种问题比较好,既不能直接挑破它,又要处理这个问题。我继续往前走,孩子见到我之后非常热情地跟我打招呼(一个孩子在认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之后,一般会表现出更热情、更认真的样子 ),我也跟他打个招呼,顺手拍了拍他的后背,一起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跟他说话。我突然讲了一句话:“有点不对劲呀。”他马上说:

“老师,怎么不对劲呢?”我说:“你嘴里好像有味道。”我讲完这句话, 那孩子马上就说:“老师,我没有抽烟哦。”他说完后,我就用眼睛看着他。一会儿他就不好意思地把头低下来了,说:“老师,刚才我就抽了一口。”我就对他说:“抽就抽了呗,但是你真实地跟我讲讲为什么要抽烟?烟的味道是不是很好?”

这个时候,孩子连连摇头说:“不不不,烟的味道一点儿都不好。” 我说:“你骗人。如果烟的味道不好,你既浪费着钱,又难受,还要冒着被老师批评的危险,这是干吗呢?”这时候孩子说:“老师,你知不知道抽烟的样子好潇洒呀。”哦,我终于明白了,孩子抽烟不是为了嘴里的味道,而是为了样子潇洒。

如果为了味道那是活在生理层面,但他是为了潇洒,这是活到心理层面了。

我们就继续聊天,我了解到这个孩子是济南人,他的妈妈在镇上的一个街道办做干部。他告诉我他的家里有两套房子,爸爸妈妈说过了, 其中有一套将来是给他的。他还非常开心地告诉我,他们那儿的房价现在好厉害,他那套房能值 300 多万元。他还告诉我,因为成绩不好, 在职业高中上学,他们里面学风不好,好多人不想学习,抽烟的人很多,还有很多人在谈恋爱。我顺便就问他:“你谈了没有?”他告诉我,他也谈了。我就问他女朋友怎么样,是不是很喜欢自己的女朋友? 他竟然告诉我说不喜欢!我说:“你肯定骗人吧,你不喜欢你的女朋友怎么会去谈恋爱呢?”这个时候他讲了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如果不跟孩子聊天,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

他跟我说:“我们班里只有三个男生没有女朋友,他们平常都被我们嘲笑死了。”也就是说,在他们班里,如果没有女朋友,就会成为其他男生嘲笑的对象。所以,找女朋友也许真的不是因为喜欢女朋友,而是因为假如我不找,别人就会嘲笑我。就像一个太监找老婆一样, 他不是为了生理需求,而是为了面子,也就是心理需求。

很多时候,孩子做事情都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如果你不了解, 这个时候你骂他、指责他,而不去安抚他的心理,孩子的问题就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当孩子出现很多不好的行为时,其实他的自我价值降低了;当孩子的自我价值降低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 而不是去改变他外在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都是证明自我价值而出现的。

自我价值在 50 分以下的孩子,最担心受到外界的伤害,缺乏安全感。那这时候,家长跟孩子的互动就要小心了。

首先,你是不能轻易地去指责他们的,你一旦指责批评孩子,马上就会被孩子当成“你看不起我”“你又骂我”“你又嘲笑我”,他就会很生气。

也有些家长学过一些课程,接受了一些所谓的先进理念,回到家后就去表扬孩子。

 

请注意了:这个时候,你表扬孩子可能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为什么?当你表扬孩子时,孩子会用眼睛冷冷地看着你,不屑一顾地跟你说:“无聊,什么意思?想让我做什么直说好了,不要来这一套!”

孩子就是这个样子。自我价值低的孩子,永远怀疑外面的世界, 你真心真意地表扬他,他都不会相信,他会觉得你在说反话。

尤其是有些家长没有什么赞美和表扬的技术,总是动不动就用一句“你真棒!”而你的孩子又到了青春期,他已经有自己的思想了, 这样的表扬可能不会有什么效果。如果你再不理解,还反过来去责怪孩子。那孩子的自我价值又会因此而受影响,教育也就走向了恶性循环, 将注定失败。

如果孩子的自我价值到了 50 分以上,就会好点儿了。孩子的内心开始敞开了,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建议。这时,你跟他讲话,他就比较容易接受跟你的交流,也就比较正常了。

再往上,如果到了 80 分以上就叫高自我价值,高自我价值的孩子非常有意思,他对你的表扬赞美已经不太在乎了,他更看重的是自我的完善。比如今天孩子考了 98 分,全班第一,你就表扬他了:“孩子, 你这次考得太棒了!第一名哦!”孩子可能没什么感觉,他会说:“妈妈这没什么了不起的,那两分扣得太不应该了,我下次争取把两分给拿回来。”这样的孩子就是在追求自我完善,动力就很强。可是如果一个孩子的自我价值很低,他今天考了 68 分,回家以后你对他说:“孩

子啊,你怎么只考了 68 分呢?”这时候,孩子马上就会觉得一支“箭”射过来了,他马上就会用“盾牌”挡住进行防御。

 

他会说一句话:“妈,那我告诉你,我们班还有低分的。老师都说这次的试卷,实在太难了。我们班长才考了 70 分呢。”总之一句话, 他会找出很多理由告诉你,我的分数已经很不错了,你不要再伤害我了。自我价值低的孩子是在防御这个世界,自我价值高的孩子是在追求完善,他们的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打一个比方,自我价值高的孩子就像个道行很高的和尚,而自我价值低的孩子就像个小刺猬。如果你碰到一个道行很高的和尚,骂他“死和尚”“臭秃驴”,人家听完之后一点都不生气。人家会看着你说:“善哉,善哉。”他的心里根本就没有受到伤害,因为他的自我价值那么高,他想的是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又怎么会因为你的评价而受影响呢?

而自我价值低的人,相当于什么呢?就相当于一个小刺猬。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在秋天的田野里经常会看到许多小刺猬。小刺猬可有意思了,它身上都是刺,有一两寸长的肚皮会露出肉来,其实肉也就一个拳头大小,你把它抓住,拎起来以后用一根茅草对着它的小肚皮挠一下,那个刺猬马上就会把身体卷起来,就完完全全地变成一个刺球, 把整个身体全藏在刺球里面,这样它就无法挑战外面的世界,只是被动地防御而已。一个低自我价值的孩子就像一个刺球,你赞美他或者批评他,他都会把自己像刺球一样卷起来对付你,他哪还有心思去面对现实,哪还有动力去挑战人生呢?自我价值低的孩子想着怎么保护自己,想着怎么解释事情失败的原因,行动没有动力。

自我价值高的孩子想着怎么让自己更优秀,想着怎么解决问题, 行动动力十足。

假如能达到十分的话,那就更棒了。

 

达到十分的人是已经开悟的人,也就是我们说的“圣人”,比如耶稣、佛陀、孔子、老子。

如果一个孩子的自我价值是零分,他就会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价值了。一个孩子的自我价值很低的时候,大部分会开启毁灭的模式。正因为如此,在教育孩子这个点上,父母和老师能够做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孩子的自我价值高了,他就会积极向上追求完善,有强劲的动力,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如果想让孩子拥有较高的自我价值,作为引导孩子人生的父母, 必须有较高的自我价值。一般有高自我价值的父母,会引导出高自我价值的孩子,所以父母好好学习,提升自我价值,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讲这堂课就是我的入世心法,我希望用这堂课,来引导更多的家长,引导更多的孩子而已。我对自己平时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如果你的自我价值还不够高,没有慧根,那么请你记住:学会跟,持续跟随学到精髓!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自我价值,另一方面要知道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这是教育的正道。

我们已经知道了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孩子的自我价值越高越好, 也许你还不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曾经有一段时间自我价值极高,几乎到了最高分。

 

如果我们能研究出孩子的自我价值的形成规律,从而进行正确的教育,那教育成功就会很容易了。

我曾经在幼儿园小班做过调查,我问:“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班谁最聪明?”几乎每个孩子都在叫着说:我最聪明。你看那时,他们才三岁就表现出了很高的自我价值。那个时候他们都觉自己是最聪明的,自己就是世界冠军,甚至你问:“谁的爸爸最聪明?”他们都会说:“我爸爸!”“谁的妈妈最漂亮?”他们会说:“我妈妈!” 即使他的妈妈长得不是那么完美,他还是会说:“我的妈妈最漂亮。” 那个时候的孩子可以说是相当有自信,自我价值也就相对处于很高的水平。

很可惜,再问三年级之后的孩子:“你们班哪个最聪明?”孩子们又想讲,又不敢讲。

到了初三你再问:“孩子们,你们班哪一个人最聪明?”

 

很多孩子低着头在心里嘀咕:“什么意思,想丢我们的脸啊?” 他们就不吃这一套了。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自我价值真的挺高的,到后来自我价值就逐渐降低了。那就证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做对了一些事把孩子的自我价值拉高了,可是后来又做错了一些事, 把孩子的高自我价值又给打击掉了。孩子的自我价值跟我们的引导直接相关。那我们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呢?

 

第三节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

 

日本有一位教育家叫铃木镇一,他非常厉害,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到联合国大厦,面向全世界各国教育部部长做了一个报告。他在报告中讲了一段这样的话:“其实教育真的非常简单,没那么复杂。我之所以能够发现教育的真谛,是因为我向我的侄子学习了两年。”他讲完这段话后,其他人都惊呆了。原来铃木镇一先生竟然是跟他的侄子学的。大家都很奇怪他的侄子到底是什么人。这个时候铃木镇一就讲了:“当我研究教育的时候,我的侄子出生了,我就看着我的小侄子,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肉团,慢慢地学会走路,慢慢地学会说话。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他的父母对他的引领简直是完美的!几乎所有的教育原理都藏在教孩子学走路,教孩子学说话的过程中,如果你把孩子学走路、学说话的过程弄懂了,你就懂得了最高级的教育原理。”

 

那请问:孩子在学走路、学说话的时候,是谁在教育这个孩子呢? 是孩子的父母。

虽然说幼儿园的老师很厉害,但在我看来一个最伟大的老师,绝对不是幼儿园的老师,而是在孩子进幼儿园之前接触的那个老师,那个老师就是他的爸爸、妈妈。

每一位爸爸或妈妈,都曾经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只是你忘了当年自己是怎么做到的。

所以,老师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要争取把你们这些教育家都唤醒回来。

 

我先从男人说起吧。有一个男人,他的老婆生了一个宝宝。他每天下班很早就回家。他回家之后要逗宝宝玩,他要抱宝宝, 当他经常抱宝宝的时候,他心里最希望孩子叫他爸爸。于是他就会经常跟孩子说:“宝宝,来叫爸爸!”可是孩子还小的时候并不会叫,他也不会理会,就继续玩自己的。慢慢地孩子就长大了, 他的发音器官开始发育了。八九个月的时候,他就有发音的原始本能了,那时候孩子会玩自己的嘴唇。

有一天,当那个爸爸对孩子说:“宝宝叫爸爸。”他刚好讲完这句话,那个玩嘴唇的孩子,上下嘴唇一碰就发出“ba”的一个音,那个男人听到后开心呀,并且他认定:“哇!我家孩子他会叫爸爸了!”然后他开心地对着孩子又是亲,又是抱,又是搂。你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这个男人在发什么疯啊。因为孩子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不过他发现你发疯的时候,对他好像蛮友善的, 又亲他、又抱他、又搂他,而且很开心,他也跟着很开心了。

那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好那个男人又说:“叫爸爸!” 刚好说完“叫爸爸”,那个孩子一不小心又发出“baba”的声音, 男人又亲、又抱、又搂孩子。

这样的情况一次次出现后,孩子终于发现原来我的两张嘴唇一碰发“ba”的这个音,那个男人就发疯了。不过,他发疯的样子挺好,对我那么好,我喜欢。既然如此,那以后只要你抱我, 我就故意发“ba”这个音,让你发疯。他就经常练练,到后来他发现把两个“ba”连到一起叫成“baba”也没那么难。

 

孩子为什么愿意反复练习?

家长们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什么?

 

就是给予孩子动力呀。而且孩子还发现如果是那个头发长一点的女人来,我就不能叫“爸爸”,而应该叫“妈妈”。因为我喊“妈妈” 她就会发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断地训练自己,他就学会了叫爸爸、妈妈。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根本就不是在叫爸爸、妈妈,他只是在无意间发了两个音,我们就认为他是喊爸爸、妈妈,后来孩子就知道了, 这就是爸爸,这就是妈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你的孩子当年练习了多少遍才学会叫爸爸、妈妈的,一遍一遍可能 100 遍都有了,就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训练, 那他为什么愿意练?

因为他每一次发“ba”这个音,男人都会给他动力,男人就会让孩子很兴奋。你发疯的时候孩子就会很开心。他每次叫妈妈的时候, 你就会亲他、吻他、抱他,所以孩子感受到你给予的动力。原来,那个时候我们做对了一件事,无论孩子做什么,我都会想尽办法给他动力, 让他愿意再练一次。

当孩子愿意再来一次训练自己的时候,他总能变得越来越厉害。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教育的真谛就是想办法让孩子愿意再来一次。

 

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家小白 9 个多月的时候,他学会走路了。有一天,我回到家就抱着他说:“宝贝,妈妈听说你会走路了,走给妈妈看看好吗?”说完,我就把他放在离我大概两步远的地方。我把他放好后,孩子就往前跨一步,跨两步,第三步还没有落地我就一把把他抱住,说:“宝贝你太棒了!真的会走路了!好厉害!”然后,抱着他亲了一口,我也笑,他也笑,两个人笑得不亦乐乎。可是我发现 10 秒钟不到,儿子就在我怀中推我, 原来他想让我把他放下来,因为他想再走一次。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愿意再来一次。如果孩子做什么都愿意再来一次,他早晚都能学会、早晚都能做对。可是有很多家长经常跟我讲一句话:“我家孩子好像还挺笨的。”我说:“你怎么判断你们家孩子挺笨的?”他说:“老师,你知道吗?昨天晚上我教他一道题目, 那个孩子三遍都没学会,他怎么就那么笨呢?”我很不客气地跟妈妈说:

“这位妈妈,你认为叫妈妈简单不简单?”她说:“简单。”我就问她:“你知不知道当年你教他学叫妈妈,教了多少遍?你知不知道你孩子学会叫妈妈学了多少遍?”她就愣住了,她说:“我好像没教过啊。”我说: “你都忘记了,你曾经教过他,因为那个时候,你都是‘无为而治’啊! 我告诉你,你教了孩子至少一千遍,也可能两千遍,而且一直不厌其烦。那个时候你从来都不会说孩子你好笨,你永远都会鼓励孩子,孩子你 好棒啊!你都会叫爸爸了,都会叫妈妈了!

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你都会给到孩子亲啊、抱啊、搂啊,那个时候你永远都会给孩子动力,让他愿意再来一次。正因为这样,你家孩子一直愿意一次次训练自己,终于学会了叫妈妈。而今天孩子才三遍没学会,你就说孩子你怎么那么笨,我想请问一下到底是谁比较笨?”

亲爱的家长们,每个孩子都具备无限的可能性,我们给予孩子动力,他愿意再来一次,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来探索这个世界的,学得慢不要紧,学不会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他是否还愿意再来一次。如果我们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无尽地提高要求, 对孩子没有耐心,我们总是一次次打击这个孩子,那这个孩子不愿意再来一次,即使今天他很聪明,即使今天他很优秀,不知道哪天一旦他失败一次,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我曾经接触过无数的所谓小时候优秀, 长大后无所作为的孩子,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予他再来一次的勇气和力量。所以,当你再次发现孩子还不够好的时候,请想想当年孩子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我们到底是怎么让孩子有了力量和勇气的。如果有一天你教到孩子不愿意再来一次,你就是最差的老师、最差的父母!

 

可是今天我们很多家长都因为自己的错误方法,让孩子不想再来一次,这是多失败的教育呀!

有一次,一位妈妈跟我说:“老师,我都快急死了,孩子回到家都不愿学习,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愿意读英语呢?”我说:“你看你们家孩子当年叫爸爸妈妈那么枯燥,他都愿意叫,为什么他现在不愿意读英语?肯定是你做错了。”有些妈妈回到家之后,女儿正在家里读英语,一回到家她就说:“女儿啊!妈妈怎么听你读的英语不太标准呢, 你再读一遍给我听听。”女儿马上就说:“妈妈,你又不是英语老师, 我不读了,我读完了。”这种做法就是让孩子不愿意再来一次。

假如,你能用教三岁以前的孩子学说话的感觉来教,一定可以的。比如你回到家打开房门,听到女儿在读英语,你假装不知道,就

说这么一句话:“女儿啊!你正在听录音磁带呀?”女儿说:“没有啊, 没有听录音磁带呀。”妈妈接着很惊讶地说:“啊!你没听录音磁带, 那么好听的英语是从哪里来的呀?”这个时候女儿就反应过来了,原来妈妈觉得刚才她读的英语很好听呀,她就说了:“妈妈,那是我读的呀!”妈妈接着说:“是吗?那么好听的英语是你读的呀?”女儿得意地说:“那当然了,如果不相信我再读一遍给你听听吧?”在孩子读英语的过程中, 你要不断表现出惊讶和欣赏的表情等,孩子读完之后在旁边就说:“哇!女儿,我过去怎么没有发现你的英语读得这么标准这么好听呢?我真的觉得比英国人读得还好听呀!”如果你这样说完,可能孩子读完之后,还不过瘾,说:“妈你不要走啊,我把第九课再读一遍给你听听。” 如果这么读下去,她能不愿意读英语吗?既然愿意一遍一遍地读下去还能读不标准吗?其实,读得标准不标准并没那么重要,孩子当年叫妈妈的时候他有可能叫得也不标准,你那时可从来没有说过他叫得不标准,甚至孩子叫错了你还说对的呢。

 

我儿子小时候把哥哥叫成了“兜兜”,会不会有哪个妈妈说:

“孩子,你怎么会那么笨呢!哥哥都不会叫,怎么能叫兜兜呢?” 我们那个时候绝对会说:“宝贝,你太厉害了!你都会叫哥哥了。”他明明叫“兜兜”的,我们却说他叫的是“哥哥”。

 

因为孩子得到的是动力,所以孩子就越来越愿意练习,最后终于学会了叫哥哥。

请大家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多让孩子愿意再来一次,比学会了什么重要得多。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对孩子的进步有不可思议的感觉。我记得儿子生下来之后,我老公下班回来,我都会和老公分享孩子的故事: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儿子又进步了,有朋友到咱们家玩,走的时候, 儿子竟然朝她笑了一笑。我会把儿子会笑这件事作为一个优点向老公炫耀一番。现在,你在讲话的时候,她在笑,你就会说:“笑什么笑, 别嬉皮笑脸的,严肃点。”那个时候孩子笑,你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笑你觉得孩子不庄重。

我儿子一岁半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在吃饭,他那时刚会说话,忽然放了一个屁。他咬字不清地说:“妈妈,我屁屁咳嗽了。”当时我乐得前俯后仰,到现在我仍记忆犹新。当年孩子身上一点点的变化, 父母都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觉得不可思议、兴奋无比,并且把这种欣赏的感觉传递给到孩子,让孩子越来越有动力挑战一切。在语言的表达上,当年你跟孩子讲话的时候,那个象声词是哪一个你还记得吗? 一般都是“哇”。很多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天天就跟青蛙一样,“哇” 个不停,孩子在这种“哇”声中越来越有动力,自我价值也越来越高。而今天我们变了,我们当时认为是孩子优点的现在有些都成了缺点, 其实孩子没变,是家长们的心态变了。今天孩子长大了,有些表现出来的行为本来也不错,但我们不再觉得不可思议,反而总是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孩子不够完美。

孩子考了高分你会说:“孩子,如果那两分不扣该多好啊!”而且后面也会加上一个象声词:“唉”,过去都是“哇”。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现在都是“唉”,永远觉得孩子不够完美。家长们可以感受一下,是“哇”有能量还是“唉”有能量呢?

当然是“哇”呀,所以我们要多“哇”而不是“唉”。我们要经常发现孩子的不可思议,不要总觉得孩子不尽如人意。

 ——孙源梅 选自《父母能量加油站之一:培养孩子的高智高能》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