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解密《玉楼春》:剧中的服饰是“汉服”还是“韩服”?

这个是认证

旅行者说文史

2021-08-14 00:03

38026 0 0

由高寒执导,白鹿、金晨、王一哲领衔主演的古装爱情喜剧《玉楼春》正在网络热播,该剧用轻松诙谐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中国古代大家族的起起落落和林少春与孙玉楼的爱情故事。

作为“于正剧”的又一部力作,《玉楼春》延续了于正坚持多年的叙事风格和俊男美女路线。其“雷人”剧情虽然颇受业内人士的吐槽,但是,几乎没有人能够否认他对当前影视市场的把握度和迎合能力。在竞争如此惨烈的电视剧领域,即使于正深陷“抄袭”风波之中,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也没有失过手,反而愈发受人关注。

《玉楼春》剧照

纵观于正的古装剧,我们就能发现,于正对演员的服饰和演员的妆容极其重视和考究,这其实正是其他古装剧所欠缺的。以《玉楼春》为例,原本这是一部被架空的古装剧,对剧中人物的服饰可以不那么认真。但是,我们还是从剧中人物的服饰特点判断出其历史背景应该是明朝。

不过呢,《玉楼春》未播先“火”,其原因竟然是隔壁韩国的网友看到了几张流出的剧照,声称演员穿的服饰抄袭了韩国,并说这是一部韩国电视剧。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聊聊,《玉楼春》中服饰的那些事。

官服

明朝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汉人政权,也是一个中央政权高度集中的王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随即对中央和地方封建官僚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就包括恢复汉族礼仪,调整冠服制度、禁胡服、胡姓、胡语等措施。

朱元璋为此曾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其实,明代的官服更是上采周汉、下取唐宋,为历代官服的“集大成者”,只不过明王朝专制极其严格,对官服的颜色、图案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并由此也影响了后世清朝的官服制度。

《玉楼春》剧照

比如,明朝规定,不管是官员的官服还是平民的便服,都不允许出现莽龙、飞鱼、斗牛、麒麟的图案,更不能出现元色(即玄色)、黄色、紫色等颜色。

龙、莽图案自然不需过多解释,那只有皇帝和亲王的服饰上才能出现。

飞鱼、斗牛、麒麟图案的服饰多用于皇帝赏赐有功于朝廷或名人后裔。这跟清朝时期,皇帝赏赐给有功之臣的黄马褂差不多。不过,任何一个能够得到皇帝赏赐服饰的人,断然都不会天天穿着它招摇过市,只有在重大活动或者祭祀祖先的时候才会穿上,以示荣耀。比如,孔子的一位后裔就因为承袭了衍圣公的爵位,被明朝皇帝赐了一件飞鱼服。

至于禁用紫色,是因为孔子说过“恶紫之夺朱也”,古代人认为“紫”是杂色,而“朱”是堂堂正正的正色。作为大明皇帝,怎么能允许“恶紫夺朱”呢?要知道,“朱”还是明朝的国姓。

《玉楼春》剧照

同时,明朝开创了“补子”的官服等级制度,使用时,将它缝在官服上,前后各一块,根据“补子”上面的图案,来确定官员的等级。明朝将文武官员各分为九个品级。其中,一品官,文仙鹤、武狮子;二品官,文锦鸡、武狮子;三品官,文孔雀、武老虎;四品官,文云雁、武豹子;五品官,文白鹇、武熊罴;六品官,文鹭鸶、武彪;七品官,文㶉鶒、武彪;八品官,文黄鹂、武犀牛;九品官,文鹌鹑、武海马。所以说,明朝官服的“补子”上面不是“禽”就是“兽”,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要用“衣冠禽兽”来代表官员的原因。

在电视剧《玉楼春》中,男主角的父亲孙逊是内阁首辅,官服的“补子”上绣着仙鹤,可见他官居一品。明朝初年,朱元璋罢黜了中书省,废除了宰相制度,朝中大小事务,皆有皇帝亲决。明成祖朱棣不敢违背祖制,又想从繁杂的政务中解脱出来,就设立了内阁,置数名官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明英宗又设立了内阁首辅,统领内阁事务。

明世宗的时候,又对官员的冠帽作出了规定,要求以铁丝为框,外面罩一层乌纱,冠后竖立两翅,谓之“忠靖冠”。同时,三品以上官员的冠帽需用金丝缘边,而四品以下官员却不许用金。在电视剧《玉楼春》中,孙逊作为一品官员,冠帽之上并没有用金丝缘边,说明他为官的时间不会是明世宗以后,应该是一位明英宗到明武宗年间的高级官员。

在明朝早期,“衣冠禽兽”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赞美词,只不过到了明朝中晚期,贪赃枉法、欺压普通民众的都这些穿着官服的官员,“衣冠禽兽”才逐渐演变成了非作歹、如同牲畜的贬义词。

民服

前文提到,明朝的服饰吸取了周汉、唐宋以来的服饰特点,不管男装还是女装,均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所谓“束发”,因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封建思想影响,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到了十几岁左右,就不再剃发,都要将头发扎成一束,挽在头上盘成髻状。到了二十岁前后,男孩要束发而冠,女孩则束发而笄。

《玉楼春》中男女演员的“束发右祍”

所谓“右祍”,就是将左前襟掩向右腋后,将右襟掩盖到下面,用腰带系紧。这两点跟草原游牧民族的“披发左祍”迥然不同。游牧民族是将头发披在后肩,有时还会在尾端加以扎结。至于“左祍”,则是将右前襟掩向左腋下。游牧民族之所以采用“左祍”,可能是他们在骑马的时候,身体向左倾斜,左手执缰绳,右手执兵器。如果像汉民族“右祍”的话,衣服就会拉开一条口子,冬天就会灌进寒风,不仅影响行进的速度,还会让人更加寒冷。

契丹后裔达斡尔族的“左衽”服饰

所以说,“束发右衽”是汉民族的象征符号之一。

在明朝,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会穿一种版式相近的衣服。这种衣服宽袍、大袖、对襟,类似相声演员穿的长衫,有所不同的是,这种长衫是从腋下开叉。这种长衫叫“褙子”,不仅官员和平民可以穿,皇帝脱下龙袍后,也会穿上这种便服。

《玉楼春》中穿着“褙子”和“比甲”的女子

平民百姓多以粗布为衣,而富贵人家多以细布为衣,用丝绸者作衣的也很常见。男衣一般较素,妇衣较艳。后来,汉人又吸取了蒙古游牧民族的服饰特点,对褙子进行了改进,去掉了长袖,将前后襟剪短,套在褙子的外面,称之为“比甲”。这就是马甲的前身。

韩国网友为什么声称《玉楼春》的服饰抄袭了“韩服”?

满清入关以后,为了巩固满洲人对全国的统治,强行在全国推行了“剃发易服”政策,要求汉人剃发扎辫,把传统的冠冕衣裳换成长袍马褂,并因此引发了多次喋血惨案。

朝鲜虽然是大明王朝的藩属国,但是政权却相对独立。满清统治者考虑到入关以后龙兴之地相对空虚,不宜和朝鲜独立政权搞僵,进而威胁祖源之地的安全,就没有在朝鲜强行实施“剃发易服”政策。不仅如此,除了朝鲜对清朝官方正式公文需要使用清朝年号外,清朝统治者对朝鲜国内公文仍旧延用的崇祯年号也没有过多的干涉。

韩国的传统服饰

所以,深受明朝汉文化影响的朝鲜半岛,在满清长达近三百年的统治中,其服饰、发型仍延续了明朝的样式。不过,由于朝鲜半岛深受殷商贵族箕子建立的“箕子朝鲜”之影响,服色尚白,所以,朝鲜半岛的传统服饰以“白”为主基调,配以粉红、黄等偏暖的颜色。特别是女式服装,在胸前领下还有打结的领带,这其实跟明朝时的服饰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们在不考虑《玉楼春》剧情是否合理的情况下,制作方对剧中服饰的严谨度还是可圈可点的,韩国网友声称《玉楼春》中出现的服饰“抄袭”于韩服,更是无稽之谈。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