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孩子高考结束了,咱们离婚吧!”

心理咨询师黄小仙

2021-06-14 19:10

17361 0 0

来,跟你情景再现一下:

高考最后一天,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来,

孩子走出教室,

等着外面的父母着急地问:“考试怎么样?”

孩子很自信:“感觉不错,问题不大!”

父母松了一口气,互相厌恶地看了看

"我们去离婚吧,实在不能再忍了!"

这不是拍电视剧,这是现实中发生的故事。


每年高考季,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新闻:高考结束后,学生轻松了,父母却在民政局排队离婚。

离婚,本来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但现在整个社会的离婚率都在上升,那就是一个社会现象了。

你肯定记得疫情暂缓之后,西安、广州、上海等多个城市,都出现了离婚限号的事情

自古,婚姻就是个难题。

心灵鸡汤总说要忍让、沟通、理解……这些正确的废话从来不会出错,但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如果只要有爱、忍让,就可以化解世界上的一切恩怨,那么人间到处都是“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但是现实从来不是童话故事啊,年轻人经历过暗恋、早恋、暧昧、地下情、异地恋、父母反对、 裸婚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而终于许下诺言,

甚至步入婚姻殿堂之后,才会发现青春爱情文学的结束只不过意味着家庭伦理剧的开始。

为什么这些以爱的名义开始的故事,

都不都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结局呢?

从寄托于超自然的占卜到依靠个人经验的爱情顾问,人们试图用各种办法去破解爱情和婚恋关系中的秘密。

当然,心理学家也不会放弃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努力。

不过婚姻既然不是纯感性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把博弈论,引入到婚姻研究中吧

或许这会给你一个焕然一新的局面。 


01


婚姻=囚徒困境?

关于博弈论,我们最熟悉的场景大概就是囚徒困境了:

我们假设有两个囚徒(A和B)被警察分开审讯,因为证据不足,他们可以选择招供或抵赖,判决结果如下:

可能看起来,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两个人都不招供。

但实际情况是,两个人都不能确定对方是否值得信赖——万一自己没“吐”,对方“吐”了,那么承担最严重后果的那个人就是自己了。

因此,最稳妥的选择,是招供。

 这就是“困境”所在,双方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做出了理性选择,

结果反而是两败俱伤。

不过我们的婚姻跟囚徒困境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

我们以婚姻里最常见的问题——谁做家务为例来说明:

很多夫妻,都会因为家务分配的问题吵架。

妻子觉得丈夫应该一起分担家务,但丈夫总说“我上班已经很累了!”。

表面看起来,这就是一个“囚徒困境的”标准版,大家都想获得最大收益。

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把做家务的四种选择列出来,让夫妻双方打分。

值得玩味的情景出现了:

夫妻双方都给“共同打扫”打了最高分,给“都不打扫”打了最低分。 

这也就是说,夫妻双方都不想看到脏乱的家,但是也都不想自己承担全部家务。

妻子做出这个选择很容易理解,原本妻子的诉求就是两个人一起做家务。

让人觉得有趣的丈夫们的选择,原来其实丈夫们也很清楚,如果让妻子一个人做家务的话,她肯定会生气自己也过意不去,这不是最佳选择。

所以,你看在这场“囚徒困境”里,夫妻两个的理性选择都是共同承担。

也就是说,双方选择的是合作,而非背叛——这就和真正的囚徒困境,完全相反了。

同样是针对一件事的四种可能,囚徒因为互相提防,所以无法达成合作的最优解,但夫妻双方因为信任,反而可以互相分担,获得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婚姻中,信任与付出是值得的。

信任是婚姻这场博弈中最重要的筹码。

没有了信任,我们只会陷入囚徒困境,在互相猜疑和算计中耗尽感情。


 

02

学会吵架比不吵架更重要

夫妻相处,我们还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和不切实际的期待:幸福的夫妻不会吵架,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争论和冲突。 

但其实不管在什么样的婚姻中,争论和冲突,都是在所难免的。

问题的关键不是我们不吵架,而是“来,咱们正确的吵一场架”。

心理学家戈特曼对夫妻间的争吵进行了专门研究,

他记录下大量夫妻的沟通过程,并且用“三个盒子”来标记这些数据,三个盒子是:美好、中性和糟糕盒子。

顾名思义,这三个盒子分别用来收集愉快美好、没有太大情绪波动,和充满负面情绪的沟通过程。

你也许会想,冲突不都是负面的吗?怎么会有“美好”、“中性”的呢?

是的,冲突的开始总是负面的,但更重要的是冲突之后如何发展。

数据显示:快乐的伴侣发生争执时,有65%的时间处在中性盒子中,不快乐的伴侣则是47%。

在这段时间里,大家都可以相对平静地表达自己,反驳对方,而不是大吵大闹。

也就是说,有冲突很正常,但能够把不愉快的争论,迅速拉回到比较平静的中性盒子,甚至是愉快的美好盒子中,才是维持幸福的关键。 

太多的影视和综艺节目,总在放大夫妻生活中的那些情绪化的时刻:我们看到他们愤怒地互相指责,最后又流着泪水和解,来一个大团圆之吻。 

这些表现常常让我们误以为,在乎对方、爱对方就是要这样展示情绪,

才能证明自己的爱。

其实不是的,博弈论告诉我们,幸福的婚姻应该是平静的,

表面上看一点儿也不轰轰烈烈。

即使吵架,也懂得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是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


 

 03  

博弈论教你正确的“吵架”姿势

那么怎样吵架,才能够避免冲突,避免将吵架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攻击现场?

博弈论告诉我们。

“如果你不能陈述对方的观点并且令其满意,就不要妄想说服对方、解决问题或达成共识。”

这个理论原本是用于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的博弈,但是心理学家发现,这个理论也适用于夫妻之间的吵架。

也就是说,在争吵时,一方必须能够讲清楚对方的意思,

并且让对方点头:“太好了,你明白我的意思了,这就是我的感受。”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想要说服对方,只会适得其反。

我们以平常生活中,妻子向丈夫抱怨工作中遇到的糟心事为例,

每次妻子抱怨时,比如吐槽工作、抱怨同事,丈夫可能也在认真地听,但是可能会给与这样的回应——“我觉得你应该这样……”

“不是啥大事啊,你应该这样做……”

可问题是,妻子要的可能不是一个解决方案(更别说这些“解决方案”往往只是丈夫的自以为是),而是理解和支持

就像是妻子不小心跌摔倒,可能最需要的只是一双温暖的手和拥抱,而不是站在那里告诉她,为什么会跌倒。妻子又不是傻子,自己摔倒了还不知道原因么 。 

丈夫自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责任,但其实少了最关键的一步:感同身受。 

所以,作为丈夫应该学会“积极倾听”,不要着急说服和指导。你可以这样说:

“快,给老公说说怎么回事” 

“对这件事,你是不是感觉挺不舒服的?” 

然后,可以用复述的方式,确保自己完全理解了伴侣的感受。

 其实,不只是丈夫,日常生活中,很多夫妻,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都自说自话,根本不打算进行沟通。”

但事实上,说话并不等于沟通,多年婚姻也并不一定就能形成默契。 

人们总是花很多时间学习,面对职场伙伴和商业对手的谈判技巧,却忽略了身边的人,其实更需要也更值得更多的耐心、信任和体察。

 只不过,爱的博弈是所有博弈里最为特殊的一种: 

比起战胜对方,我们更关心是否能成就彼此;

我们甘愿自己吃亏,结果常常赢得超出预期的爱。


 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为什么家长要等到孩子高考之后再离婚,这样做法对孩子到底好不好?

问原因,相信许多家长都会回答:“为了孩子!都是为了孩子才这么做的!”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不是,做出这样决定的家长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和对责任的逃避

他们内心恐惧“离婚”的破坏性,才会出现这种一拖再拖的现象。

同时,他们也害怕离婚带给孩子的影响,害怕万一离婚了,孩子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

害怕孩子给自己贴上自私自利的标签、不负责任父母的标签、教养失败的标签,因此宁可忍受煎熬。

但其实,真正感情破裂的,生活中也不一定会真正善待对方,生活中,家长的冲突矛盾,会成为很多孩子长大后胆小懦弱的根源

还有许多孩子内向偏静,那么他们可能看到父母的矛盾就躲避,从而造成回避型人格。

这种情况,对孩子的影响力才是更大,伤害也会在家族中一代代延续下去。

“为了孩子”不过是父母们内心的一块遮羞布,而且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效,还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所以,如果真的觉得婚姻无法补救了,请不要等到孩子高考之后再离婚,如果还没到那一步,那么坐下来,学学爱的博弈论。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