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评论
8
分享

[转载] 一根单价80,雪糕为什么越来越贵?

爆裂股手 楼主
2022-06-25 12:43 81652
举报 收藏本帖

世界知识局(ID:sjzhishiju)| 来


自打5月后,天气一天热过一天,网友吃不起雪糕的怨念声也越来越大。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雪糕成了城市中产消费升级的重头戏。便利店的冰柜里随手抄起来一根,价格就得十几二十块。


一些名字如同抄袭,包装平平无奇的雪糕,更是潜伏在平价冷冻区里,随时准备给那些闭眼结账的人,一顿迎头痛击,打得你毫无还手之力。


咱就是说,大V都需要打赏吃雪糕了


那些不小心拿了高价雪糕,扫码后又不好意思退货的大冤种们,只能咬碎银牙,含泪买单。然后悄悄躲在无人处,品尝着脸皮薄儿带来的苦果。


就这,还有不少牌子敢用反式脂肪来代替动物奶油,也不知道是哪儿来的自信。比普通雪糕卖高价更离谱的,是比景点门票还贵的文创雪糕。套着千篇一律的创意壳子,印上几个花花草草就敢随便要价,关键口味还都是狗都不吃的樱花味儿。


可即便这样,也挡不住高价雪糕的生产商,如雨后春笋般一样层出不穷。


想想都能猜到雪糕的利润有多高了吧!不瞒你说,被高价雪糕毒打了好几年的局长,都想带着知识局编辑们去卖冰棍了(bushi)图片


究竟是什么让雪糕变得越来越贵?这还得从那些硬核雪糕走向没落说起。

 图片


01

核工厂的雪糕吃过吗?


中国人吃雪糕的历史,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30年代风靡上海滩的雪糕,注定属于名媛贵妇阶层的下午茶,跟普通人隔着一条黄浦江的距离。


梳着爱司头,穿着洋装的小姐太太们,在饮冰室里吃上一客“美女牌”冰忌廉,降温解暑是假,引得橱窗外的人们驻足艳羡是真。


那会儿的雪糕,贵也有贵的道理,吃的就是个消费升级。


到了六七十年代,雪糕才回归真正的定位,人人吃得起雪糕不再是梦。当时国内重工业发展,各地钢铁需求量变大,为了给高温环境下三班倒的车间工人降温解渴,一些重工企业铆足劲研究冷饮副业,着手研制起私家冷饮配方。


盐汽水、绿豆汤等自不必说,雪糕一跃而起成为必不可少的劳保产品。


而在各地大厂雪糕中最为霸气,最为神秘,名字听起来像某种重工武器的,莫属用浓缩铀机器打发奶油的雪糕,兰州504了。


图片


它背后的工厂,是上世纪50年代诞生的兰州504厂,也是中国“两弹一星”梦开始的地方。这个为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和第一座核电站,生产提炼铀235的核工业军工大厂,在80年代后期开拓起了民用副业。


传说中使用核工业离心机,提炼出奶油制作而成的504雪糕,成为了当时兰州最时髦的消暑冷饮。


盛况一度是谁没幻想过咬上一口504,那他准是个冒牌兰州人。


其实这种奶油口味的自制雪糕,乳脂含量并不高,顶多能算是冰棍。但在那个冰箱还未普及的时代,能在骄阳似火的夏天里吃上一根甜滋滋、凉丝丝的冰棍,也算是难得的“大厂福利”。


以钢铁工业为经济支柱产业的武汉,作为全国四大火炉之一,漫长炎热的夏季让人心烦意乱。


在车间里奋战的工人后背上,更是没有一刻是干的。


当时随“支援三线建设”一起来到汉江机床厂(简称一厂)的上海职工,除去带来了硬核的机床制造技术外,也带来了上海雪糕配方。


职工每人每月到手的54张雪糕票,既可以兑换冰棍自己享用,也可以作为礼物馈赠亲友。于是,在一厂家属院附近居住的小孩,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就是夏天午后下班时,父母从保温桶里变出的那根“一厂雪糕”。


后来因为“一厂雪糕”的名声越叫越响,后勤部门还成立了自产冰棍的厂房。


夏季专门生产奶油老冰棍,装满雪糕的小推车从家属区一直卖遍全汉口市。


在重工业走下坡路的那几年里,销量稳扎稳打的“一厂雪糕”甚至担当起了反哺汉江机床厂的重任,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在广西柳州人的童年记忆里,同样也有这样的硬核雪糕。广西柳州钢铁公司在1958年成立之初,就把制冰室一并搭建起来了。


那时候消暑饮品比较单一,大家最信得过的只有绿豆汤。在这个祖传老配方基础上,柳钢的后期保障部门生产出了绿豆口味的柳钢雪条。这种以本厂职工为消费群体的雪糕,从原材料到制作工艺自然都不会掺假。


很快,经济实惠又贴近当地口味的柳钢雪条,成为柳州本地冷饮市场的最大赢家。

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柳州人会记得儿时的夏天里,小贩们沿街叫卖“柳钢雪条”的吆喝声。


和一厂雪糕和柳钢雪条同时期登场的,还有陕九冰棍、株洲601冰棍、浏阳磷矿冰棒等各种后现代工业风冰棍。这些重工大厂以防暑降温为目的,在内部开发的“副业”冰棍,因为好吃不贵和朴素美味,而牢牢扎根于各地土著们的童年回忆里。


正当我们以为,中国冷饮市场在这些硬核雪糕的带领下,将会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雪糕元年时,却未曾设想这已经是中国雪糕的巅峰。


能搞得出重工钢铁器械的工厂,难道栽在小小的雪糕身上了?


图片


02

中国雪糕的战国时代


当中国各地方的本土雪糕还在用口味和性价比打江山时,一些外资品牌和初代网红品牌开始抢攻市场。


不知不觉间,路边小店的雪糕包装变得越来越高级,配料表变得越来越高深,想要单纯买一根雪糕降温解馋,也变得越来越难。


其实,在这场“华丽蜕变”的背后,各路雪糕品牌的制造商正摩拳擦掌的准备下一盘大棋。


最近十年来,为了拉拢终端客户,大手笔投入的雪糕厂商费尽心思。他们用送冰柜、补贴电价的方式垄断了小卖部和便利店的进货渠道。甚至个别厂商为了对打,还喊出了“你补贴60元电费,我就补贴70元”的口号。


这也直接把雪糕平均价,拉到了5-10元时代。


好在这个时期的雪糕价格,也还基本维持在食品级别。被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方式,挤压到无路可走的老牌本土雪糕品牌,也在这场补贴大战中败下阵来。


在各地的平价雪糕品牌彻底退场后,轻奢产品惯用的“口红效应”又把雪糕带上了神坛。


图片


这样包裹在巧克力涂层和坚果脆片下的消费PUA,让很多人不知不觉深陷其中。主打低卡0糖的网红营销概念,又让雪糕几乎成为了野生“保健品”,价格也是陡然而起。


以贩卖拍照道具为作用的文创雪糕,更是在近几年带坏了正常雪糕的市场。贴牌代工的低乳脂雪糕,随便蹭个IP热点就能卖到动辄几十块的价格。


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前的雪糕是给人吃的,现在的雪糕是吃人的”这句话也算不上危言耸听。


虽然在近几年,各地区的大厂雪糕纷纷试图走情怀路线,重出江湖。但没有资本扶植的前提下,依然没能在营销层面打过网红雪糕。


不过在什么都喜欢讲故事的商业时代,把这些蒸汽朋克气质的雪糕捡起来,或许会收获不一样的惊喜。毕竟在原子弹和冷轧钢的硬核系面前,白桃乌龙的小清新,一文不值。


谁不想吃核燃料机器生产的奶油冰棍啊?


同样,在雪糕即将迈入80元大关的今天,我们却仍然在怀念5毛小布丁带来的简单与美好。


这不正说明无论包装如何华丽,雪糕首先是给人吃的吗? 


作者:局长

来源世界知识局(ID:sjzhishiju)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帖子看完了,快捷扫码分享一下吧

投喂支持
8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