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评论
37
分享

[原创] 流量货币与整个市场尺度的 分布式流量模式

常英 楼主
2022-02-07 15:31 354570 37
举报 收藏本帖

      流量货币”是货币固有的“空间属性”的体现。

       通过实现对“连接”的市场定价,流量货币使我们获得了一个整个市场尺度的分布式流量模式。

       这是一种结构最简单的流量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每一个企业都能够独立有效率地直接在整个市场中开展获取流量的活动。

      它也是市场本身提供的“终极形态”的流量模式。它所具有的平衡作用,使我们能够一劳永逸解决与交易相关的流量效率问题。

      这种终极形态的流量模式,它反映的是一个“流量市场”的内在运行机制。

 

      本文分两部分,前面“概要”是对主要观点的简述,后面部分是进一步的解释。


 

     第一部分 概 要

 

        流量货币是什么

      “流量货币”是我们对“一般共有货币”的方便叫法。

       简单说,一般共有货币是一个“对等共有”货币,具有“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空间特性

       一般共有货币不是“任意性”的人为设计,它是货币固有属性的体现,是货币的一种具有“实在性”的存在形态。

       一般共有货币体现的是货币的“空间属性”,它能够发挥“一般连接物”的作用。货币另一个固有属性是“数量属性”,发挥我们熟悉的“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与直观的数量属性相比,空间属性是货币的一个隐藏的属性,这是它做为固有属性却一直没能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

      空间属性虽然隐蔽,但其作用同样强大,它非但不“空”,而且很“实”。

 

      货币的两种属性与流量的关系

      货币属性与流量有什么关系?答案是,货币属性规定了市场中能够存在何种基础流量模式。货币的数量属性规定了“中心式基础流量模式”的存在,货币的空间属性规定了“分布式基础流量模式”的存在。

       解释一下为什么是这样。

       放弃细节,我们看到市场中存在两类与交易相关的基础活动。一类是数量性的,主要是为实现交换而对商品的定价活动;另一类是空间性的,主要是建立连接、获取流量等寻找交易对象的活动。

      货币的两种属性分别为市场中两类不同性质的基础活动提供效率形成完整的市场基础效率框架

      货币的数量属性为“交换”提供了基础效率,它实现了从“物物交换”到“等价交换”,使交换摆脱了“物”的局限。货币的空间属性能够为“连接”提供基础效率,实现市场主体之间直接的“相互连接”,使连接能够摆脱“内容”(广义)的局限。

       1.在交换效率框架中,只能存在中心式基础流量模式

       如果空间属性“缺位”,市场只存在“交换”效率(就像现在这样),那么,对于连接活动来说,市场存在着结构性局限。简单说,虽然连接与交换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活动,但在现有市场中,我们只能将“连接”装入“交换”的效率框架中运行。其结果就是,连接被当做交换来处理,连接活动被转化为交换活动。

      换句话说,在交换效率框架中,“连接”不能独立存在、不能发挥其“直接连接”的作用。

      连接是流量的核心,对连接的结构性局限反映在流量活动中,表现为市场中只能存在以“内容”(广义,包括人、事、物、场等一切可能的中介物)为中心的“中心式基础流量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我们只能依赖各种具体内容进行连接,但问题是,内容在成为连接中介的同时也对连接形成了阻滞与分割。这个矛盾是内容做为连接中介所固有的,不可消除。在现实中,内容既可以是连接的“牵线者”,也可以是连接的“绊脚石”,还可以是连接的“效率黑洞

    “中心式基础流量模式”是一种间接、复杂的流量模式,其中存在大量的效率蒸发和耗损,我们在流量活动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和弊端也根源于此。

      2.在连接效率框架中,才能存在分布式基础流量模式

      货币的空间属性能为市场提供“基础连接效率”,使连接活动摆脱在“交换效率框架”中受到的结构性局限。它体现在:

      第一,使“连接”能够独立存在,直接发挥“连接作用”。

      第二,使市场主体之间无需通过内容,直接实现“普遍的相互连接”。

      这种基础效率反映在流量实践中,表现为在整个市场中形成一个以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连接的网络为基础的“分布式基础流量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我们不是在内容上建立连接,而是在一个相互连接的市场网络上不受局限地运行内容。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能在这个网络上独立、自主、平等地运行自己的内容。

    “整个市场尺度的分布式流量模式”是这种基础模式的具体存在形式。

      这种“分布式基础流量模式”是一种直接、简单的流量模式。它的存在,使我们能利用两种根本不同的基础模式来解决流量问题,而不必困于一种模式。

      至于这种“分布式流量模式”是如何实现的,货币的空间属性是如何为“连接”提供效率的,会在后面的内容中具体谈到。


       一般共有货币存在的意义

      一般共有货币和其体现的货币空间属性,它们不是额外、多余的东西。不仅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市场基础效率图板中缺失的那块拼图。

      一般共有货币的存在,使市场基础效率框架实现完备,也使我们得以解决市场中存在的不能用实证、计算、构建等方式解决的结构性难题。

      一般共有货币的存在,并不会增加我们开展市场活动的复杂性,相反,它为我们的市场活动消除了一个维数的复杂性(局限、束缚、麻烦),释放出一个维数的市场效率。


       一般共有货币的价值

      一般共有货币,能给我们提供什么“足够大”的具体价值?

      1.它使我们获得一个我们无法构建的“整个市场尺度”的分布式流量模式。

      这是结构最简单的流量模式,它使单个独立企业能够利用市场的“整体效率”直接在“整个市场”中开展流量活动。

      2.它使我们拥有了操作市场整体效率的全新能力。

      这种全新能力体现在:

      第一,使我们能够完备地处理“叠加了所有可能性的确定性对象”;

      第二,使我们能够完备地协调“个体效率与整体效率的关系”。

     一般共有货币,既提供了市场整体效率,又为我们提供了利用这个整体效率必须具有的能力。

 

         一般共有货币的功能

       一般共有货币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这些功能可能使人觉得离奇惊异、难以想象,但它们是货币空间属性的真实作用,能为我们提供巨大的、难以想象的效率。

       功能一: 对“连接”定价

       如同货币能对“商品”定价一样,一般共有货币能够对“连接”定价,使“连接”本身的价值能够独立表示出来。

       商品与连接,二者的维数结构和价值逻辑完全不同。相较于商品,连接是具有更高维数的对象,其价值内涵也与商品不同,只有利用体现货币“空间属性”的一般共有货币,才能对“连接”这种高维对象进行定价。

       对“连接”进行定价,有两个条件。第一,“连接”能够独立存在;第二,“连接”的价值能够被完备表示出来。

       一般共有货币满足了这两个条件,实现了对“连接”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具有巨大实际价值的对象的市场定价。

       一般共有货币的这一功能在流量实践中的作用是:利用这种功能,我们能对同样是高维对象的“货币流量”定价,或换一个等价的说法——能对消费者的“选择”定价(后文解释)。

       利用一般共有货币我们能够对货币流量”、消费者的选择在整个市场中定价使每一笔货币流量”、每一个选择都有一个市场价格”。

       这种定价的意义之一:使我们能将流量活动建立在直接确定性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间接可能性基础之上,使活动得到结构性简化。

       功能二: 形成分布式市场平台

       通过实现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连接,一般共有货币使市场本身具有了平台功能。

     “市场平台的三个特点

       第一,一个整体。 市场平台是市场基础连接效率的体现,它使市场能以“一个整体”的方式发挥作用。

       第二,分布式中心。 市场平台的中心是分布式的,每一个企业都是平台的中心。所有中心都是平等的,平台上不存在特殊的中心。

       第三, 平等与效率统一。 市场平台实现了最彻底的“平等与效率统一”,即每一企业都平等地获得市场整体效率的支持。而且,这是一种“必然如此”的状态,不能被人为改变。

       从外部视角看,每一个企业都是以“以自己为中心”的方式利用市场平台;从企业自身视角看,它们各自(平行)拥有了“整个市场平台”,或换一个说法,它们各自拥有了专属于自己、无法被剥夺和挤压的“整个市场空间”(而不是挤在同一个空间中“内卷”)。

      “市场平台”的作用

       第一,直通。市场平台提供了单个独立企业与所有消费者之间直接、相互的连接通路,它不依附于具体内容,也没有中间环节。

       第二,协同。市场平台使企业之间形成大规模流量协同。企业之间互为流量入口,所有企业是每一企业的流量入口,每一企业是所有企业的流量入口。

       第三,补贴。市场平台能够生成无穷无尽的补贴,所有各方(企业、消费者)都是被补贴方。

      总之,分布式市场平台体现了最强大的整体性与最彻底的分布式的完美结合,是市场送给每一个企业的“效率大礼包”。

 

       整个市场尺度的分布式流量模式

      前面说过,由货币空间属性规定的“分布式基础流量模式”,是以“整个市场尺度的分布式流量模式”的方式存在的。

      分布式中心的市场平台,对连接(货币流量、消费者选择)的市场定价,构成了这个模式的内容。(整个市场尺度的)市场平台提供了整体效率,对连接定价是我们利用这种整体效率的基本方式。

      这个模式的核心特征是:单一个体与市场整体直接实现相互作用,个体企业的活动能得到市场整体效率的支持。

      这个模式刷新了单一个体能够利用的外部市场效率的尺度。它使一个最卑微弱小的企业个体也能在整个市场中直接获取流量,既不受制于人、也不受限于己。它实现了以整体效率为支撑的个体流量自由

      这种流量模式与现存的、可以统称为“中心式流量模式”之间的关系是:

      两种基础模式互为效率底线,形成动态平衡。这种最基础、最根本意义上的动态平衡将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与交易相关的流量效率问题

      这个“整个市场尺度的分布式流量模式”也是“终极形态”的流量模式。不单是因为它实现了最彻底的整体性与最彻底的分布式的完美统一、实现了对货币流量这一终极性流量的处理,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一个“流量市场”所具有的内在运行机制。

 

      流量市场

      整个市场尺度的分布式流量模式,它的存在超出了做为一种模式具有的意义。它是对一个“流量市场”运行机制的完整表述,它就是流量市场本身。

     下面简单谈一下有关流量市场的几个问题。

       1.流量市场是“高维市场”

       不同于商品市场,流量市场是市场中“高维对象”(连接、货币流量、选择)存在和运行的空间,它是一个完整市场的一部分。如果将流量市场“类比”为商品市场,那么,流量市场中的连接、货币流量、选择就相当于商品市场中的“商品”,一般共有货币就相当于是它们的“一般等价物”。

       2.流量市场的更多意义

       第一,流量市场的存在,理顺了整个市场框架逻辑。在更高维度上我们能够看到市场内在的“对称”、“互补”等核心底牌清晰显现,许多问题的解决之道也十分明朗了。

      第二,流量市场的存在,使市场本身实现了基础效率“闭环”,封住了基础效率蒸发的“敞口”。

      3.“高维市场”的可操作性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高维的流量市场在现实中是否真的具有可操作性?

      流量市场虽然不容易被描述,却是一个简单易操作的市场。流量市场中的一切,都可被“化约”为我们容易理解的经典事物和过程,而且,化约后仍能保持其固有效率。 

      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在现有市场中真实地运行一个更高维的效率。

 

      最后小结一下

      没有货币空间属性的作用,就不会存在分布式基础流量模式和流量市场。

      它们的存在,补齐了市场基础效率拼图,也使我们得以看到市场整体的“结构之美”——宏大而又简洁、精巧,一切恰到好处的效率安排,像大自然一样具有内在和谐,令人赞叹。

      以上内容是“概要”部分

       (注:本文中“货币”一词有两种意义不同的使用方式。一种是在“一般等价物”的意义上、即我们熟悉的货币层次上使用;另一种是在包含了“一般等价物”与“一般连接物”的更一般的层次上使用。两种用法很容易被分辨,所以不再特别指出)



    第二部分  解释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对货币流量、一般共有货币、对货币流量的定价、货币的维数结构等几个重要问题做进一步的解释。

 

    流量的三种形式

 

      为理解一般共有货币的作用方式,有必要先搞清关于流量的几个问题。

      这里所说的流量,是指与“交易”相关的流量,它们以人流量注意力流量货币流量三种形式存在。

      我们熟悉人流量和注意力流量,因为直观,也因为我们一直在处理和利用它们。但是,货币流量是什么?

 

      货币流量

      1.货币流量是什么

      一般来说,一笔交易是由一定数量的商品(广义)与一定数量的货币相交换而完成,货币流量就是这个“交易之内的、与商品相交换的一定数量的货币”(简称“交易内的货币”)。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 与商品一样货币流量是构成交易的基本元素,而其他流量形式不是。

      2.货币流量不是什么

       一 货币流量不是泛指的货币,而是“交易内的货币”。

       二 货币流量不是“交易额”,虽然它们很容易被认为是同一事物。货币流量是“完成交易”的元素,不与具体商品挂钩,交易额则是“交易完成”的结果,不能与具体商品分离,二者天壤之别。我们能任意处置交易额,但一直以来我们无法处理货币流量。

      通俗直白地说,“交易额”是通过交易已经获得的货币,而“货币流量”是我们想要通过交易获得的货币。已经获得的货币当然可以任意处置,但对于“想要获得的货币”,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处理这种对象吗?答案是肯定的,一般共有货币就是能够处理这种对象的工具。

      3.货币流量的特点

      一 无差别性。这是货币流量最基本的特点。与千差万别的人流量、千变万化的注意力流量相比,货币流量是无差别流量。它摆脱了人流量、注意力流量的复杂性和局限性,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而且,它对数据与算法具有天然的免疫力。

      二 确定性。对完成交易这一目标来说,货币流量是确定性流量。做为构成交易的基本元素,货币流量确定地、终极地决定了一笔交易的完成。而且,做为确定性流量,货币流量内涵了该笔流量的完备信息(而这种完备信息是我们不可见的,它只能由一种合适的高维工具来处理,而不可能被计算和分析来处理)。

      三 非商品性。货币流量不具有商品属性,不能被交易。而人流量、注意力流量具有商品属性,能以各种“流量商品”的方式被交易。

      无差别性、确定性、非商品性,这三个特征反映出货币流量的“终极流量”性质。从某种意义上说,终极流量模式就是能够处理货币流量的模式。

      4.从“看不见”到“不平凡”

     “交易内的货币”一直未成为一种流量形式。原因之一是它并不直观,原因之二是“交易额”的混淆误事,原因之三是我们没有能处理它的工具,这是最关键的原因。

       当我们拥有了一般共有货币这一工具时,“交易内的货币”就成为一种现实的流量形式。一般共有货币对货币流量的处理方式是:对货币流量“定价”,使货币流量具有“市场价格”。

      当我们能处理货币流量时,我们能够“以终点为起点”,直接从交易内、无差别、完备的货币流量入手,反向覆盖所有的流量形式、流量活动和流量过程。

      货币流量因其性质和特点注定将发挥不平凡的作用它是新流量模式的主角

 

       流量形式与流量模式

      货币流量的存在,使我们既可以从人流量和注意力流量入手,也可以从货币流量入手来获取流量。

      对不同流量形式的选择,决定了我们会进入不同的基础流量模式。简单说,从货币流量入手,我们会进入分布式流量模式;从人流量、注意力流量入手,我们会进入中心式流量模式。这种结果是结构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流量形式与流量模式,二者具有内在统一性

 

     一般共有货币(流量货币)

 

       一般共有货币是什么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共有货币”是我们对体现空间属性的货币形态的定性描述。虽然对货币的这种形态并不是只能有一种描述,但我们认为使用“一般共有货币”更能反映其市场本质。

      1.定义

      前面说过,一般共有货币是货币的一种具有“实在性”的存在形态,是货币固有的“空间属性”的体现。

      具体来说,“一般共有货币”是处于“对等共有状态”的货币。其外部表现可描述为“由不限数量的主体所共有,但由单个主体占有和自主使用”。

      简要说明几点:

     一 “对等共有”是一般共有货币的内禀性质,它不能通过“分割”而被消除。

     二 “共有”使一般共有货币相互关联,而“对等”又使一般共有货币相互独立。所以,一般共有货币是一个独立的关联货币”。

     三 一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货币,它体现的正是货币的“空间属性”。

     四 如果进一步深究的话,可以说这个“空间属性”根源于货币内禀的“共有空间”。因为这个“共有空间”的存在,货币才能够表现出其“空间属性”。

      2.二维的货币

      一般共有货币具有具有两个内在维度(方向)。

      从维度方面看,体现“数量属性”的货币是“独立且相互离散”的,它只有一个维度,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发挥作用,所以它能够在“交换活动”中充当“一般等价物”。

      体现“空间属性”的一般共有货币是“独立且相互关联”的,它具有两个维度,能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发挥作用,所以才能够在“连接活动”中充当“一般连接物”。

      3.进一步比较

      将“空间属性”的一般共有货币与“数量属性”的货币做进一步的比较,有助于我们对一般共有货币的更多认识。

      一 关联性与离散性。一般共有货币具有关联性,不论怎样对其进行分割,这种关联性都不会消失。货币具有离散性,不论堆积多少数量,它们之间也不会产生关联。

      正是由于离散性,货币才能做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正是因为关联性,一般共有货币才能发挥一般连接物的作用。

      一般共有货币的存在,使市场不再只有单一的离散性背景和底色,而是有离散性与关联性两种互补的背景和底色。

      二  一般共有与完全所有。一般共有货币是所有主体对等共有的货币,而货币的所有权是完全的、排他的。

      完全所有对应离散性,一般共有对应关联性。

      三  正和博弈与零和博弈。一般共有货币本质上是合作的工具,体现的是每个人都能有更多收益的“正和博弈”。货币本质上是竞争的工具,体现的是要么拥有,要么没有的“零和博弈”。用错工具,使得市场中许多初心良好的“互相帮助”的设计,在实行中演变成身不由己的“相互算计”的活动,最终使得合作崩溃。缺少正确的工具,使我们错失了巨大的合作效率。

      四 等价与对等。货币两种属性具有不同的“对称性”(借用一个物理上的表述),数量属性具有的对称性是“等价”,空间属性具有的对称性是“对等”。通过两种对称性,货币打通了市场的“任督二脉”,一脉打通了商品的交换效率,一脉打通了主体间的连接效率。

 

       一般连接物

     “一般连接物”是一般共有货币“实在性”的体现。

      做为一般连接物,一般共有货币为市场提供了“连接基础效率”,它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

      1.形成一个“完全互联”的市场基础连接网络

      一般共有货币使市场主体之间实现了普遍的相互连接,即每一主体与其他主体之间都实现了直接连接,一步到位,没有中间节点。而且,这种连接是自动实现的,无需个体自己动手搭建。

      这是个只有“一度间隔”、从而具有最大效率的“完全互联”的网络。它无内容无中心无中间节点无维数上限。它是能够打通市场所有毛细血管的无差别的流量通路网络。只有这样的网络才当得起“市场基础连接网络”,才能为市场提供“基础连接效率”。

      这是一个不是建立在内容(人、事、物、场)之上、从而也不受内容局限与分割的网络,它使我们第一次能够真实地而不是假设地将市场做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它能为每一个市场主体提供整体效率,却不能被任何一个主体所操控。它是市场平台的基础,“分布式市场就平台”就是我们使用这个网络的方式。

      它也是我们无法构建的网络,我们只能获得它,它体现的是市场本身内涵的连接效率。

      2.对“连接”定价

      一维的货币只能对同样是一维的商品定价,而二维的一般共有货币能够对连接、货币流量、消费者选择等以前不可触碰的高维对象进行定价(不可触碰的原因是会产生悖论),使以前不能被表达出来的重要的价值能够表达出来。

      在这里,对连接、货币流量、选择的定价,它们实际上是对同一个定价的分别表述,因为后面我们会以货币流量为中心来展开这一话题,所以在此只归纳了几个要点。

      第一,可定价。要对这些高维对象定价,首先它们要能够独立存在,成为可定价的对象。

      通过具体内容建立的连接不是完备的(相互)连接,不具有独立性。这种连接依附于内容,与内容复杂地纠缠在一起,不可定价。

      这些高维对象只能独立存在于由货币空间属性作用所形成的“完全互联”的市场网络空间之中。对这些高维对象来说,无内容、无中心、无中间节点、无维数上限的完全互联的网络,才是唯一能使每一个连接(每一笔货币流量,每一个消费者选择)都能独立、平等存在的平坦空间。

       对“连接”定价,就是对每一个独立存在的连接所发挥的“确定作用”定价。

       第二,能定价。它要求定价工具能完备地表示出定价对象的价值。

      货币做为一般等价物,是表示各种商品价值的完备形式,一般共有货币做为一般连接物,是表示具体连接价值的完备形式,但是这两种价值的内涵不同。

      打个比方,如果将货币“数量属性”的作用比作一台“秤”,它能够完备表示出来的价值就是一个物体本身的“重量”;将货币“空间属性”的作用比作一把“尺”,它能够完备表示出来的价值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秤与尺表示的是不同维度上的价值,不能互换。

       所以,只有具有相互关联性质的一般共有货币,才能对一个同样具有相互性的“连接”定价。而且,不同于对单个商品的离散定价,对每一个“连接”的定价都是在整个市场中关联进行的,每一个连接价格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市场价格”。不存在离散的、孤立的连接价格。

       这个“定价”的流量意义在于,我们能够直接从独立存在的货币流量入手来获取流量,而不必非要从与内容结合在一起的人流量、注意力流量入手,摆脱内容对我们活动的先天局限。

       第三,价格发现。企业能够“看到”所获取的每一笔货币流量的市场成本是多少,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消费者能够“看到”自己花的每一笔钱(每一个选择)在市场中的价格是多少(值多少钱),以前没有人能告诉他们。

       现在,通过简单对比小结一下:

      第一,货币做为一般等价物,能与所有的商品进行交换;

      一般共有货币做为一般连接物,能在所有市场主体之间形成普遍的相互连接。

      第二,货币能够完备地表示出商品的价值;

      一般共有货币能够完备地表示出连接的价值。

      总之,做为一般连接物,一般共有货币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基础连接网络,还使我们能够对每一个连接(每一笔货币流量、每一个消费者选择)进行市场定价,为分布式流量模式(流量市场)奠定了基础。


     对“货币流量”定价

 

       对货币流量定价是一般共有货币的核心功能,下面就对这个定价的具体内容和机制做一个解释。

 

       货币流量的价值是什么

       价格应当是价值的反映,那么,货币流量的价值是什么?

先要明确的是,货币流量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数量。做为“交易内的货币”,货币流量的数量对应的是商品的价格,反映的是商品的价值,所以,数量不是货币流量内在的价值(而且,如果以数量为其价值,就只能利用体现数量属性的货币对其定价,这会产生反转的悖论)。

      货币流量的价值是它做为交易内的货币所具有的确定性”。

    “一定数量的货币”,在它进入某个特定交易、成为货币流量之前,在市场中具有所有的“可能性”(进入所有可能的交易),一旦进入某一特定交易,它就成为具有“确定性”的货币流量。

      所以,货币流量的确定性不是突兀、孤立地存在的,它是与所有可能性相关联的确定性。这种与所有可能性相关联的确定性就是货币流量内在的市场价值”。这种“市场价值”是货币流量内在、固有的,它独立于对应商品的价值,不能被商品价值所覆盖。

      货币流量的确定性来自消费者的“选择”,它们是对同一事件的分别表述,二者是等价的。通过“选择”的视角,我们能对货币流量“确定性”的价值看得更为清楚。

    “选择的本质就是在所有可能的选择中进行确定的选择它的价值也在于此。无可选择的选择、没有选择的选择,都与选择的本质相悖,它们不是“选择”,不具有内在价值。

    “选择”的价值只与它的确定性有关,这种价值是内在的、绝对的。它与选择者的需求和偏好无关,与选择行为是明智的还是有缺陷的无关,与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无关。

    “叠加了所有可能性的确定性”就是货币流量与消费者选择的内在“市场价值”。对货币流量(消费者选择)定价,就是对这个“市场价值”定价,使每一笔货币流量(每一个消费者选择)都有一个“市场价格”。

      这种“市场价值”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与市场整体相关联的具有二维结构的价值。这里的“市场价值”有其特定含义,与我们日常所说的商品或权利的“市场价值”并不一致。

      那么,一般共有货币是如何对这种“二维结构的价值”定价,并使其具有一个“市场价格”的呢?

 

       在整个市场中定价

         一般共有货币能够对每一笔货币流量(消费者选择)在整个市场中定价,使其具有一个能反映其“市场价值”的“市场价格”。

       下面解释一下这个定价的逻辑:

       为了描述方便,我们将每一个企业看做市场中的一个点。

       第一,每一个点都能自主地对货币流量进行定价; 

       第二,因为货币流量是无差别流量,所以每一个点上的定价对整个市场中所有潜在的货币流量都有效力;

       第三,市场中每一笔潜在的货币流量在每一个点上都自动获得一个价格,也就是说,每一笔潜在的货币流量都获得了所有可能的价格,它对应了每一笔货币流量在整个市场空间中的所有可能性;

      第四,当一笔潜在的货币流量的所有可能性收敛至一个点的时候,它成为一笔具有确定性的货币流量,也有了一个最终的价格;

      第五,获得一笔确定的货币流量的点,其用来定价和支付的是与所有的点相关联的一般共有货币,这相当于所有的点都关联参与了对该笔确定货币流量的定价;

      另外,企业在对消费者进行支付的同时,一并完成了各企业之间的“协同结算”。在这里,支付与结算由同一个行为完成。

       所以,货币流量(消费者选择)的“市场价格”,指的是它经历了市场中所有可能的价格,其最终价格是所有企业共同参与做出的,这也就是“在整个市场中定价”的内涵。这个“市场价格”是高维对象的市场价格,与我们日常所理解的商品等等的“市场价格”也是不一致的。

      因为具有与这些高维对象相同的结构,所以,一般共有货币能将每一笔货币流量、每一个选择的市场价值完备地表示出来。

      这种“完备性”使一般共有货币对货币流量的定价,达到了货币对商品定价的同等效率水平。

      现在,交易的两个基本元素——商品与货币流量,都能得到完备的定价,货币两种属性的作用在具体交易中都得到了完备体现。

     (说明:这里面还有很奇妙也重要的一点,即当我们对“零数量”的货币流量定价的时候,实际上就相当于间接地对人流量、注意力流量在整个市场中定价,使它们也“曲线地”具有了市场价格)

 

    货币的维数结构

 

      在这里,我们从货币维数与市场活动维数的内在关联上,谈一下货币是如何为市场活动提供基础效率的。

      货币既能以独立而又相互离散的形态存在,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交换媒介),又能以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形态存在,发挥一般连接物的作用(连接媒介),这显示出货币具有“有实在意义”的内在维数结构。

      货币具有不同维数的存在形态,数量属性的一般等价物与空间属性的一般连接物不过是货币不同维数性质的表现而已。

      数量属性是一维的,决定了它能够发挥一般等价物(交换媒介)的作用;空间属性是二维的,决定了它能够发挥一般连接物(连接媒介)的作用。

     前面说过,货币的数量属性与空间属性分别为市场提供了基础性的“交换效率”和“连接效率”,为什么这么说,这里面的机制是什么?

 

      市场活动的维数调节器

      货币具有内在维数,市场中完整的“交换”和“连接”活动也有其固有维数,货币通过“维数调节”为这两类活动提供基础效率,货币是市场活动的维数调节器。

      货币的媒介作用就是将两类市场活动维数调节至最佳效率状态

      第一,为商品交换提供效率。

       做为交换媒介,货币的维数调节作用体现在: 将一个二维的“物物交换”活动转化为两个一维的“等价交换”活动,使“交换”从一个相互纠缠、相互局限的复杂的二维过程转化为两个各自独立、简单的一维过程。

     “物物交换”为什么是二维活动,因为它对每一方来说都是一个既买又卖的双向过程,它的效率受到“物”的局限,就像亚当·斯密举的那个有名的“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例子一样。

       做为交换媒介的货币,使只具有一个维数的商品不再承担两个维度(方向)的作用,使商品交换摆脱了“物”的结构性局限。没有货币的这一作用,交换就没有效率,也就不会有深入的社会分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

       第二,为连接提供效率。

       就像交换的效率曾经被“物”所局限一样,连接的效率被“内容”所局限。就局限的性质而言,连接中的“内容”与交换中的“物”是等价的,都是结构性局限。

       做为连接媒介,一般共有货币的维数调节作用体现在:将两个一维的“主体与内容”的单向连接转化为一个二维的“主体与主体”的相互连接,使“连接”从两个分离的、复杂的一维过程转化为一个直接的、简单的二维过程。

      做为连接媒介的一般共有货币,使连接摆脱了内容的局限,使具有两个维度(方向)的连接不再被分解,为连接提供了基础效率。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想通过内容中介,不想在连接上受制于人,我们只需为自己的行为增加一个维数就可以了,一般共有货币就是这样的工具。

 

   “一个维数的效率 

      一个完整的交换活动或连接活动,它们的维数是固有的,调节前后总维数是守恒的,但调节后的活动比调节前提升了一个维数的效率,使市场活动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货币是通过释放一个维数的效率(消除一个维数的复杂性)的方式为市场活动提供基础效率。

    “交换媒介”为交换活动消除了一个维数的复杂性,提升了一个维数的效率。

   “连接媒介”为连接活动消除了一个维数的复杂性,提升了一个维数的效率。

      从为市场提供效率水平上看,货币的空间属性与数量属性具有同等的实在性。缺少空间属性,从逻辑上说,货币有一半效率没有释放出来,从现实上看,市场也有巨大的结构性效率没有释放出来。

 

    结语:流量市场及其它

  

       以货币的空间属性为起点,我们不可避免地走到了流量市场。流量市场是货币空间属性功能的完备实现,也是市场本身为我们提供的流量解决方案。

     “货币的空间属性”是整个过程的逻辑起点,而现实中的起点则来自一个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两个开展流量合作的独立商户之间如何实现公平、有效率的结算?

      这个看起来好像不算什么的问题,却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因为这之中包含了巨大的复杂性,任何可能想到的操作方法都无法克服其中的困难。总有“不对劲”的地方。市场中就像存在着一面无形却又无处不在、难以逾越的“墙”,为我们可能进行的操作划出了“效率边界”。

      当然,现在很清楚了,我们当时撞上的墙是“维度之墙”,无法克服困难的原因是“结构性局限”,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单独得到解决,它只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现在,这个当时我们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的难题,在市场平台的“协同”机制中自动获得了解决,而且,这种解决的效率高出我们当初目标千百万倍。

      还有一些类似的难题以同样的方式得到解决。

      货币的空间属性和流量市场,为我们展示了市场本身的流量解决方法。这种解决方法具有高维和更多自由度的特征。至于我们如何落地实施这种高维效率,如何利用它提供的更多基本自由度来完成现在不可能的操作,这些,将是另一个主题的内容。

 

 

 

�709؇-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帖子看完了,快捷扫码分享一下吧

投喂支持
点赞
全部回帖
常英 楼主
1楼
2022-02-11 20:18
货币的“空间属性”使我们未付任何代价凭“空”获得了基础连接效率,使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各自拥有了专属的“整个市场空间”。
0 举报 引用
常英 楼主
2楼
2022-02-19 10:56
反内卷。
专属的“整个市场空间”,不但使每一个独立企业摆脱了在“连接”(通路,渠道)上的“内卷”,而且使每一企业能“展至极致”——将自己的能力伸展至整个市场。
0 举报 引用
常英 楼主
3楼
2022-02-19 11:08
摆脱内卷。
专属的“整个市场空间”,不但使每一个独立企业摆脱了在“连接“(通路)上的内卷,而且使企业能将自己的能力伸展至整个市场空间。
0 举报 引用
常英 楼主
4楼
2022-03-03 14:20
在完整的市场效率框架中,每个企业专属的“整个市场空间”是一个刚性的存在。它是每一个企业不能被剥夺、不能被挤压的生存空间,是一个企业自主、独立的“市场基础”。它为我们打开了行动空间,也打开了我们的思维空间。
0 举报 引用
常英 楼主
5楼
2022-03-10 15:02
对一个独立企业来说,与自己相关的所有的“市场连接”(与所有消费者直接连接,与所有企业相互协同)都存在于专属于自己的“整个市场空间”之中;与自己无关的“连接”都不在其中。不同主体的专属空间,结构各不相同。
由货币空间属性形成的“分布式市场平台”,不但使市场能做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而且能够使这一整体“量子化”地平行呈现给每一个企业主体。
市场具有的这种神奇性质,对每一个独立企业来说都是一份真正的礼物。
正是整个市场空间的这种“量子化“机制,支撑起每一个企业专属的“既不受制于人,也不受限于己“的独立市场空间。
0 举报 引用
常英 楼主
6楼
2022-03-19 19:45
为每一个企业主体提供专属的“整个市场空间”是“整个市场尺度的分布式流量模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对连接、货币流量、消费者选择在整个市场中定价)。
专属空间也表现了市场对独立企业友好、慷慨的一面,某种程度上对冲、平衡市场残酷的一面。
0 举报 引用
常英 楼主
7楼
2022-03-19 20:05
“整个市场尺度的分布式流量模式”就是在整个市场尺度上去中心化的流量模式,它反映了市场本身去中心化的结果。
那么,市场是如何去中心化的?市场使中心本身成为分布式的,使每个主体都成为中心。这是最彻底的分布。
0 举报 引用
常英 楼主
8楼
2022-03-27 14:25
缺少货币空间属性的作用,市场基础效率是不完整的,它使市场在最基础的层面上存在结构性局限,这种局限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市场中存在着没有明显理由但无论如何也无法进行的目标合理的操作;
市场中还存在许多十分荒唐、扭曲但无法消除的现象。
这些问题都不是仅靠技术层面和个体努力所能解决的,它是市场自身背景效率问题。
因为基础效率不完整,我们在市场中的很多操作,包括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就不能做到位、做彻底,这就会造成效率的蒸发与损耗。我们投入的资源和努力,有相当部分并没有被有效率的组织起来发挥作用,而是散发了、蒸发了,就算我们知道这种情况,我们也无法避免它的发生。
造成效率蒸发的原因就是这个结构性局限。
货币的空间属性,当它不能做为“效率”存在,它就会做为“效率黑洞“出现。
0 举报 引用
常英 楼主
9楼
2022-04-03 14:19
缺少了基础连接效率,市场基础效率框架是不完整的。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在心理上可能不容易接受市场在基础效率层面上还会存在如此巨大的欠缺(也许正因为太大了,反而无法看到),但由于这种不完整所产生的结构性局限和各种难题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是我们躲不过去也绕不过去、迟早会与它们撞上的。
基础连接效率并不是外部硬加给市场的,而是市场的内在要求,是内生的。
货币的空间属性释放出基础连接效率,实现了市场基础效率框架的完整。
随着基础效率框架的完整,市场中隐藏着的以前不可能想到的内在联系一下子显现出来,很多现在“无解“的问题消失于“无形“,很多事物有了严格的解释而不是只有任意的解释。
完整的市场效率框架使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也使我们对市场的理解更为深刻。
0 举报 引用
常英 楼主
10楼
2022-04-10 11:46
“确定性”的营销与“可能性”的营销

在完整的市场效率框架中,营销获得了它的“确定性”,使我们在营销中不必只能与“可能性”相博。
做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整个市场”,是实现“确定性”营销的关键。
“确定性”的营销是指在“整个市场”中,营销的成果是具有确定性的成果,每一时刻的成果都是“整个市场”对此刻营销活动的确定的反映。
我们从两个方面看这个问题:
第一,营销过程的确定性。
1.每个企业主体都拥有专属的“整个市场空间“;
2.从确定性的货币流量出发,而不是从可能性的人流量、注意力流量出发;
3.利用能够处理“叠加了所有可能性的确定性”的一般共有货币,直接对每一个确定的连接(每一笔货币流量、每一个消费者选择)在整个市场中定价;
4.企业能将营销信息传递至“整个市场“(这里的机制专门再讲)。
第二,对产品作用的确定性检验。
在完整框架中,我们能将产品(包括产品本身及附在其上的概念和价格)与营销过程分开独立考察。因为如果不能将两者分开,我们将终极性地说不清楚营销问题,我们会无法判断营销的成功或失败,产品和营销过程各自应承受多少功劳或责任。
当营销过程具有确定性时,我们也难够对产品做出确定的判定。
0 举报 引用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