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2025年全国医疗服务价改,透析收费 “大换新”

MedTrend医趋势

2025-06-20 11:07 中国

93618 0 0

2025年6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医院价格开启大调整。

以往,国家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属地管理;而从去年开始,医疗服务价格进入国家统一指引。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编制印发护理、综合诊查、康复、耳鼻喉科、呼吸系统、心血管、放射类等领域28批立项指南,旨在解决各省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同名不同项、同项不同价”的乱象。

跟随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全国各省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也迎来巨大改变。比如,CT检查从300多元降至200元左右,磁共振检查从600多元降至500元左右,此外,CT检查超过3个部位以后,不再收取费用。

6月13日,国家医保局印发了最新《泌尿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全国超百万透析患者迎来进一步费用降价利好。

01、透析费用大改革,居家利好

最新发布的《泌尿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原有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类价格项目规范整合为108项,另有加收项22项、扩展项9项。

此外,立项指南进一步重点规范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价格项目。

新增“血液透析滤过”等项目,设立“腹膜透析操作训练费”“腹膜透析延伸服务费”等激励医疗机构提供便捷化、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

☞ 减少地域发展不均衡

“指南”由国家层面统一立项,将原先421项泌尿系统相关医疗服务项目精简至108项,并统一了收费标准,以消除因地区政策差异引起的费用波动。

针对慢性病患者长期依赖、经济负担较重的特定医疗服务项目(例如血液灌流),“指南”明确要求各地减少价格差异,并激励医疗机构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治疗方案。

☞ 规范收费项目,避免单独加价、重复计费

统一设立“血液透析滤过”项目。针对部分省份将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拆分收费的问题,“指南明”确整合为“血液透析滤过”单一项目,避免叠加收费。例如,过去患者可能需支付两次费用,现在只需支付一次,单次治疗费用可降低。

监测项目纳入整体收费。将血温、血压、血容量等必要监测项目统一纳入血液透析价格构成,防止医疗机构对基础监测重复加价,使治疗费用更加透明。

耗材收费标准化、避免额外加价。碘伏帽、肝素帽、血透置换液等院内治疗必需的耗材,被纳入基本物耗范畴,其费用包含在透析项目的整体收费之内,从而避免了额外加价的情况。患者居家使用的碘伏帽、腹透液等药品耗材,医疗机构需依照“零差率”政策单独收费,确保不与其他项目捆绑。

☞ 鼓励新技术加速临床应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支持新技术加快进入临床使用,泌尿系统立项指南也密切跟进新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治疗的新发展。例如患者因前列腺手术、骨盆骨折或先天性尿道括约肌发育不良等原因,丧失自主排尿能力,可通过在患者尿道周围植入人工尿道括约肌装置,精准控制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此,立项指南专门新增“人工尿道括约肌装置置入”“人工尿道括约肌装置去除”“人工尿道括约肌装置更换”等价格项目,通过价格立项支持新产品加快进入临床,帮助患者解决难言之隐。

此外,支持腹透治疗进一步普及,尤其是居家腹膜透析。

和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可居家操作,具有便捷性更高、饮食限制较少、毒素清除更平稳等优势,能够为患者尤其是上班族提供更加灵活、更为便捷的治疗服务。

因此,为促进腹膜透析进一步普及,立项指南统一设立“腹膜透析操作训练费”“腹膜透析延伸服务费”相关项目,鼓励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腹膜透析操作技能训练,以及后续居家治疗所需的沟通、评估、指导、方案调整等延伸性医学服务,提高患者居家操作腹膜透析的可行性。

从透析项目来看,由于肾源与移植条件等限制,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方式以血液净化技术为主。

受患者认知水平、治疗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国血液净化市场主要以血液透析(血透)和腹膜透析(腹透)为主导。截至2023年,血透患者数量达到92万,而腹透患者数量为15万。

中国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数量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37.2%,这一数字相当庞大。然而,每百万人口中接受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2022年该比例仅为日本的四分之一,甚至低于印度尼西亚和巴西。因此,我国血透治疗的潜在需求量巨大,市场增长潜力广阔。

根据最新的国家政策支持,一方面,“血液透析滤过”项目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居家腹膜透析正成为发展的重点趋势。

但是,目前《立项指南》在各省的实际落地进程仍较为缓慢,进度不一。5月22日,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副司长翁林佳表示,在已发布的28批《立项指南》中,仅内蒙古自治区、河北、山西、陕西、福建等省份已经落地超过10批以上,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20批次《立项指南》的落地。

因此,从立项到落地或许仍然任重道远。

02、血透规模大、腹透增速快外资仍主导设备,本土引领耗材

血透产品主要涵盖血透机、水处理设备以及血液透析耗材。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考虑到集采导致的耗材出厂价下降15%的影响,预计到2030年,中国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市场将增长至430.94亿元人民币。

当前中国血液透析器械市场,设备领域外资品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费森尤斯、贝朗、威高占前三;而在耗材领域,中国厂商的产品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腹透产品包括自动化腹膜透析设备、耗材、腹膜透析液等。中国的腹膜透析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16.78%,仅次于北美和欧洲地区。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腹膜透析领域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

从全球视角来看,随着透析市场的日益成熟,那些已经布局腹膜透析和居家血透业务的公司将会占据一定的优势。例如,在2010年至2020年期间,美国的腹膜透析和居家血透患者比例均显示出增长趋势。

美国腹膜透析和居家血透患者比例均显示出增长趋势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年中国腹膜透析市场规模已达103.5亿元,受益于医保报销比例提升和技术迭代,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维持在13%的高位,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的7.6%增速。

当前中国腹膜透析器械市场,外资企业如美国万益特(原百特医疗分拆)、德国费森尤斯等仍占据近60%的高端市场份额,但威高、宝莱特等本土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实现技术跃升。

以腹膜透析液为例,根据威高血净招股书,2022年美国万益特占据近72%份额。

在自动化腹膜透析(APD)设备市场也是外资主导,但随着中国厂商产品获批,差异化竞争时代到来。

而远程患者监测(RPM)系统与自动化腹膜透析(APD)结合,未来智慧居家透析有望成为一片巨大的蓝海市场。

从最近的医疗服务项目立项中也可以看出,透析治疗模式从以医院为中心转向以居家和社区相结合的趋势已势不可挡。

03、集采是趋势,尚未影响格局

在中国市场,从2024年起,联盟血透集采中标结果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落地,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并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2019年起,江苏三市、山东七市、安徽省、山西四市、黑龙江和辽宁先后开展了透析领域产品的集采。

2024年,河南省牵头的23省联盟血透集采工作开始落地执行,这是血透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集采项目。2025年,京津冀“3+N”联盟血液透析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中选结果开始落地执行。

河南省“23省”联盟血透器械集采要求,各医疗机构必须采购不低于年度需求量80%的中选产品。具体来看,

血液透析器的价格降幅在40.01%至62.11%之间;血液滤过器的价格降幅在41%至57.61%之间;血液净化装置体外循环管路的价格降幅在40%至74%之间;动静脉瘘穿刺针的价格降幅在40%至60.67%之间;透析用留置针的价格降幅在40.13%至71%之间。

京津冀“3+N”联盟血透器械集采结果显示,纳入采购清单的血液透析类耗材(血液透析器、血液净化装置体外循环管路、动静脉瘘穿刺针、血液滤过器、透析用留置针)平均降幅55.23%。随着中选结果的实施,预计联盟地区每年将节省采购成本约39.8亿元。此外,允许中选企业非中选产品按同分组最高中选价挂网,鼓励价格联动。

虽然目前暂无全国范围针对腹膜透析耗材的大规模集采,但控费趋势下未来或许会纳入集采。

目前,联盟集采执行时间大多省份尚不足一年,虽未对市场格局产生影响,但是从企业业绩来看未有很大影响。

威高血净在血透、腹透领域管线较为全面,也是河南省23省集采中标大赢家;据其披露,中标产品于2024年8月前开始执,截至2024年12月末,根据集采结果,2024年7-12月,于相关省份血液透析器和血液透析管路的平均出厂价与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约16%和11%,销售数量增长约23%和21%。观其2024年业绩,上半年(集采未执行)营收同比-3.5%,净利润同比-12.6%,而全年(集采执行后)营收、净利润皆同比+2%。

健帆生物的产品管线暂时较为单一,血液灌流器(未开始集采)占总营收超93%,毛利贡献率更是高达91%。其表示,2025年一季度业绩下降,主要系去年同期的基数太高。2024年初,其主动将主营产品终端价格下调26%,主动“以价换量”实现产品销量显著提升。2024年其营收同比+39%,净利润同比+91%。

# 医疗财经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