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湖南省再次走在全国前列。2025年2月25日,由湖南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农业职业经理人分会、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乡村振兴办公室)联合承办的工银兴农·2025年首届农业职业经理人高级研修班在长沙正式开班。60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又称“乡村CEO”)成为这一全国首创项目的首批学员。这场为期3天的培训,不仅标志着金融资本与农业经营主体的深度融合迈出关键一步,更被业界视为破解乡村产业“融资难、运营弱、品牌散”问题的破局性尝试。 研修班邀请了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匡维玮,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副会长、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职业经理人高级研修院院长叶祺仁,湖南省工商业联合会二级巡视员谢明亮,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林唏,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经济合作指导处一级调研员尹艳,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处一级调研员朱小江,湖南省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孙朝阳,湖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副校长喻宗希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在课程设置上,既有对农业职业经理人认知及高质量发展的深入讲解,让学员们从宏观层面了解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也有乡村运营的模式及实践、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等实用课程,提升学员们的实际运营和管理能力。此外,工商银行还安排了对涉农小微企业及经营主体的金融政策支持及服务产品介绍,并组织学员进行金融服务需求对接讨论。 背景:乡村振兴亟需“金融+人才”双轮驱动 近年来,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始终将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据统计,全国农业职业经理人已突破290万人,但未来五年仍有150万人的需求缺口。湖南省今年1月率先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农业职业经理人组织(农业职业经理人分会)及培训学院,已构建起人才培育体系,但实践中农业经理人仍面临两大瓶颈:一方面资金链薄弱,农村产业项目普遍存在融资渠道单一、金融工具应用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经营思维局限,农业经理人虽具备生产技术能力,但缺乏资本运作、风险管控等现代金融思维。对此,湖南省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孙朝阳在农业职业经理人认知与修炼一课中指出:“农业经理人不仅要会种地,更要会‘种钱’。金融思维是打通产业上下游、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关键。”金融思维可以帮助农业经理人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通过金融租赁工具租赁农业设备、土地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行债券等,为农业企业的发展筹集资金,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创新:“一对一”金融导师制,打造全国示范样本 本次培训的最大亮点在于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深度参与课程设计与实践指导,开创了金融机构与农业职业经理人同堂上课,一对一培养联动的先河。从课程体系融合金融全链条到实战模块,引入工行“兴农贷”“乡村e贷”等产品案例分析,指导学员设计项目融资方案创新了“1+1”导师制,为每位学员匹配一名工行资深客户经理,针对其经营主体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意义:构建乡村振兴的“湖南范式” 一是人才培育升级,传统培训侧重技术与管理,此次新增金融模块,补齐农业经理人能力拼图。二是产融结合深化,通过金融赋能,推动农业产业链从“生产导向”转向“价值导向”,助力湘品出湘、出海。三是政策创新试验,工行“一对一”服务模式有望复制推广,为全国探索政策性金融与市场化运作的结合点。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经济合作指导处一级调研员尹艳表示:“这场培训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一场思维的变革。”“希望学员们成为农业创新的引领者、农民利益的守护者、乡村运营的‘领航者’。” 展望:如何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尽管前景广阔,但挑战亦存。农业存在风险防控难,农业项目周期长、回报慢,更需建立差异化风控模型;县域金融配套,政策协同。需进一步整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与金融工具,形成助农政策合力。湖南省职协农业职业经理人分会会长武师透露:分会下一步将联合一批金融机构建立“金融科技部”,为会员提供常年咨询与项目孵化服务,并计划开发“农业职业经理人专属信用评级体系”,破解抵押担保难题。 金融思维重塑乡村经济DNA ,它标志着乡村振兴进入“人才专业化+金融精细化”的双轮驱动时代。一位学员感言:“我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而是用资本和科技耕耘未来的新农人。” 相信在金融思维的赋能下,这些农业经理人将在农业领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