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在广阔中行走 | 最受长江读者欢迎的20本书

长江商学院

2024-04-25 03:33 广东

27356 0 0

原创 CKGSB 长江商学院 2024-04-23 12:40 北京

席勒曾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人生海洋。

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再次重温阅读的意义。人类通过阅读与书写,使得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累积、传承、增长,书籍则成为最为重要的载体。

只有在广阔中行走,才更能感知自身的局限与渺小。我们读书并非为了雄辩和驳斥,并非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向大师求索,与经典对话,以更多元的视角、更长远的眼光、更深刻的洞察,抵达心之所向。

我们照旧梳理了过往一年最受长江读者欢迎的20本书籍,内容涵盖科技前沿、经营理论、商业实践、人文哲思、宏大历史,既装载过去,又包含未来。值此世界读书日,希望与你一起通过阅读,行走于广阔间,保持行动、思辨、想象与创造。

2024世界读书日推荐书单

*以下书籍排名不分先后

- 近观未来 -

《无限供给:数字时代的新经济》

《新二元经济》

《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理解和改变世界》

《5000天后的世界》

《芯片战争》

- 重塑思维 -

《思考,快与慢》

《卓越基因:从初创到卓越》

《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

《决策的逻辑》

《结构性思维》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哲学思维》

- 博采众长 -

《芒格之道》

《埃隆·马斯克传》

《刷新》

《经营者养成笔记》

《永恒的活火》

《怎样做成大事》

《赋能未来》

近观未来

《无限供给:数字时代的新经济》

作者:周春生 扈秀海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新二元经济》

作者:周春生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从数字时代经济底层逻辑的变化,

理解新质生产力

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化的滚滚洪流中,新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经济大变局的新时代,企业界、金融界,乃至政界,均迫切需要一套崭新的经济理论,来诠释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新现象、新问题,来把握和预测经济与商业发展的新趋势,来指导各方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投资决策、研发决策、生产决策、营销决策和产业决策。

在《无限供给:数字时代的新经济》基础之上,周春生教授在《新二元经济》中尝试建立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来更加科学地分析数字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转变和经济动能转换的内在规律。

周春生教授在《无限供给》中创新性地提出了无限供给的概念,并以此核心概念为主线,系统研究、阐述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无限供给”现象,以及企业如何摆脱产能束缚,在没有重资产投入下,实现用户驱动的裂变式增长。

这两本书对于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把握新经济特点,以及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均有重要参考意义。两本书推荐搭配阅读。

《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作者:亨利·基辛格

埃里克·施密特 丹尼尔·胡腾洛赫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界限

将会惊人地模糊”

随着ChatGPT引爆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关注,它正引发一系列深刻的连锁反应,席卷各个行业、企业、国家乃至个人。

著名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麻省理工学院苏世民学院院长丹尼尔·胡腾洛赫尔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ChatGPT预示着一场智能革命》。文章中提出“一项新技术正试图改变人类认知过程,这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从未经历过的震动。这项新技术被称为生成人工智能。……随着它的能力变得更广泛,它们将重新定义人类知识,加速我们现实构造的变化,并重组政治和社会。”

去年,基辛格去世,享年100岁。在这本《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中,他从政治、经济、科技等维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及其改变人类社会的方式,也提出了人类在未来几年必须面对的问题以及解答工具。

《理解和改变世界》

作者: [法]约瑟夫·希发基思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AI的最大威胁是人类无限让渡自己的判断

“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人类遇到的最好的事,也可能是最坏的事情,但我们还不知道答案。”这是霍金生前的观点,似乎也成为一种预言。

在人工智能疾速狂奔的时代,人们对人工智能是否可能取代人类这个话题投入了巨大的好奇。未来,人工智能将怎样接近人类智能、人类应该如何与人工智能共存、我们是否需要恐惧人工智能......都是需要探究并回答的议题。

2007年图灵奖得主、世界安全计算机系统发展重要贡献者、中美法三国院士约瑟夫·希发基思(Joseph Sifakis)在《理解和改变世界》一书中,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清晰的解答:人工智能不会超越人类,人类和人工智能是互补的,而非互相替代的关系。

他认为,比起所谓的超越人类,AI会带来的最大威胁是人类对它的依赖可能导致我们无限让渡自己的判断,丧失决策权,最终成为“奴隶的奴隶”。

《5000天后的世界》

作 者:[美] 凯文·凯利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只有能想象出美好明天的人,

才更有可能实现它“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生活方式也随之正在快速转变,这一切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点。我们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开始变得陌生。

当下,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天为周期狂飙,带给人们惊喜与担忧。下一个奇点是否正在来临?科技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是否也在制造问题?我们应当以何种心态来面对?接下来的5000天,将会发生什么?

“如果不想因为一味迎合变化而慌了手脚,就应该掌握学习的方法。”WIRED杂志创始主编、《失控》作者凯文·凯利每天都在接触新科技,在《5000天后的世界》一书中,他尝试预言了5000天后的人类世界将如何被AI塑造,以及数百万人一起工作的数字未来。我们可以由此更深入地思考世界与自己何去何从,从而抓住可能决定命运的机会。

《芯片战争》

作者: [美]克里斯·米勒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之江文化

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芯片在今天的重要性堪比石油。芯片的竞争,绝不仅是科技的较量,更是大国博弈的核心。

芯片的竞争,是一场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了解芯片,及其背后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权力斗争,对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和科技至关重要。

经济历史学家克里斯·米勒在其著作《芯片战争》中,从科技冒险、商战故事、大国博弈等角度,梳理了芯片的发展史和竞争史。本书集科技冒险、商战故事、大国博弈于一体,分析了芯片崛起的历史,以及以控制芯片行业的未来为目的的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权力斗争,对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和和科技至关重要。

重塑思维

《思考,快与慢》

作 者:[美]丹尼尔·卡尼曼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发现别人的错误

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更容易”

2024年3月27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丹尼尔 · 卡尼曼去世,享年 90 岁。卡尼曼留下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著作,探讨如何获得幸福、如何避免人类决策误差等等。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们总是理性和自私的,并以此做出决策。但卡尼曼认为,人们在复杂的场景下,常常会根据直觉做出反应,而这些决策往往会导致非理性的行为。

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卡尼曼提出人的思考受到两种模式的驱动:“系统一” 的思考快速、依靠直觉且情绪化(快思考);而 “系统二” 则较慢、计划性且更依赖逻辑(慢思考)。

思考从来不缺维度。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问题面前,做相应的思考。

《卓越基因:从初创到卓越》

作者:[美]吉姆·柯林斯 / [美]比尔·拉齐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没有合适的人,

就不可能有卓越的企业”

1997年,苹果公司深陷濒临破产的重大危机,乔布斯重新执掌力推改革,成功带领公司起死回生。十年后,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问乔布斯:是什么在这段黑暗的日子中带给你希望?乔布斯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人。

深受启发的柯林斯在其处女作《卓越基因:从初创到卓越》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先人后事,即先找到合适的人,然后确定车的行驶方向。没有合适的人,就不可能有卓越的企业。想要打造一家历久弥坚的伟大企业,创造伟大的产品,唯一的方法就是拥有合适的人,并为他们创造适宜的文化。

本书将柯林斯30年研究所得的关键概念融为一体,勾画从优秀到卓越的路径图。“一个人必须不断地自我修正,就像一艘在星群的指引下在大海上航行的船。”

《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

作者:张晓萌 曹理达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驭变而行的力量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韧性”这一概念突破物理学、心理学范畴,在社会经济领域越来越多被提及。“城市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等词汇高频出现在人们面前,究其源头,都是源于人的韧性。

剧变时代,个人心理韧性的塑造、提升刻不容缓。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企业管理中,打造韧性能够帮助我们从逆境中快速恢复,收获更多积极体验,也是激发个人和组织成长的能量之源。

长江商学院张晓萌教授在融合心理学、行为学等前沿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韧性飞轮”模型,其核心为“韧性”,通过“觉察”、“意义”、“连接”三个叶片帮助我们提升心理韧性,解码焦虑与情绪,发掘并深化热爱,在关系中强化自我认知,实现从个人韧性到组织韧性的传导。

《决策的逻辑》

作 者:朱睿 童璐琼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写给大众的科学决策指南

人的决策不是完全理性的。我们的大部分决策是冲动的、快速的,而且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大部分人的决策过程其实都存在规律。

人类究竟是如何做决策的?这背后有何规律可循?这些规律是否帮我们做出了最好的决策?如果不是,我们如何能在了解背后规律的基础上,做出更优的选择?在本书中,长江商学院朱睿教授系统地通过行为心理学的视角,从情绪、思维方式、环境、记忆与历史等方面讲解了人们做决策的过程,并介绍了行为心理学在实践中的一些重要应用。

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自己,做出更优的决策,相信你能在这本书中有所收获,并在了解行为决策背后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有效地助推自己和他人做出更好的决策。

《结构性思维》

作 者:刘劲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蓝狮子

“化繁为简,看清商业世界的复杂问题”

来自现实的商业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多个维度,并不适合用一个学术流派的单一理论来解释。长江商学院刘劲教授结合近三十年的商业研究实践,认为结构性思维是分析、解决复杂商业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论。

化繁为简,看清商业世界的复杂问题。在本书中,刘劲教授不仅详细阐述了结构性思维的好处和使用方法,还运用这一思维方式,将其对于当前社会问题、中国经济未来走向、资本市场运行逻辑、现代企业管理以及未来行业机遇的观察与思考和盘托出。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这些观察与思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家和创业者理解当下,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也能帮助投资人看清未来的发展趋势,发现投资机遇,还能帮助普通大众看懂商业世界,明确个人未来发展路径。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作者: [美] 肯尼斯·斯坦利 / [美] 乔尔·雷曼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无心插柳柳成荫。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最早用的是自行车技术;微波技术本来是用于驱动雷达磁控管的一个部件,意外成就了微波炉;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用的是电子管,但电子管根本就不是为了计算机而发明的……

两位OpenAI前研究员、人工智能科学家肯尼斯·斯坦利和乔尔·雷曼在其新书《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中,抛出了对“目标”的质疑。他们考察了科技发展史,通过大量例子和实验试图告诉大家——伟大的发明从来都不是按照某个目标刻意计划出来的。

原因在于,通向重大创新的沿途需要很多“踏脚石”,而这些“踏脚石”可能是当时根本意想不到的东西。如果你一开始就向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努力,目标会窄化你的探索范围。这样的观点,在中国很多创新领域已经进入无人区的今天,尤其值得讨论。

《哲学思维》

作 者:[英]朱利安·巴吉尼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独立思考,但不要独自思考。”

群体心理学研究著作《乌合之众》中有这样的观点:大多数人懒于思考,尤其处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时,个体会被牵着鼻子走,是最常见不过的事。

信息时代,我们都难以避免被信息投喂,被算法解读,独立思考的能力显得尤为宝贵。

英国哲学家朱利安·巴吉尼通过深入研究,在新书《哲学思维》中汇集了他20年间对58位全球顶尖哲学家的访谈和资料,精心提炼出了12条至关重要的清晰思考原则,为那些希望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理性的人们提供了实践的智慧。

博采众长

《芒格之道》

作 者:[美] 查理·芒格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把问题彻底想明白,

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2023年11月,芒格去世,彼时距离他的100岁生日不过一个多月,这位投资大师充满智慧和传奇的一生,遗憾地定格在99岁。

在美国投资编年史中,查理·芒格是一位不可忽视的神秘人物。1978年,芒格加入伯克希尔·哈撒韦,与巴菲特一同制定了长期投资公司的哲学。在他们的管理下,伯克希尔从一家濒临倒闭的纺织厂转变为如今的投资界巨头。45年间,伯克希尔的市值飙涨超过75000倍。

每年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上,芒格都会全方位分享自己的投资理念、世界变革观察、商业市场洞见、思维模型、人生哲学等。《芒格之道》记录了芒格过去数十年的精彩讲话,涉及商业、投资、认知等各个方面的思想精华,囊括了这位智者最精华的洞见,值得一代代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管理者不断学习,反复研读。

《埃隆·马斯克传》

作者:[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如果你正在经历地狱,

那就继续走下去”

一个不曾深切感受过黑暗、挣扎、痛苦与碰撞的人,不太可能成为创业者,更不可能成为企业家。

由《乔布斯传》执笔人、美国当代知名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撰写,埃隆·马斯克亲自参与并公开推荐的《埃隆·马斯克传》面世,首次详细公开了马斯克人生中的至暗时刻:Model 3深陷量产地狱,“死亡螺旋”近在咫尺,外界纷纷预言公司濒临破产。

这种黑暗与痛苦,似乎比外界眼中钢铁侠般的光鲜和创造更能构成马斯克的底色:全书里出现多达40次“动荡”、25次 “黑暗”、17次 “崩溃”、15次“升级”,马斯也坦言“逆境塑造了我”。

是炼狱也是涅槃。正是这段经历让马斯克形成了“量产方法论”,特斯拉也真正成为一家车企。正如硅谷知名投资人本·霍洛维茨在其著作《创业维艰》中写道:“挣扎是成就伟大的竞技场。”

《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

作者:[美] 萨提亚·纳德拉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一切创新都来源于

我们最具人性的品质:同理心”

任何组织和个人,达到某个临界点时,都需要自我刷新。

2014年,当时的微软几乎是一个日渐没落的帝国,错失移动互联网大潮,又面临PC时代的衰落,纳德拉在此时升任微软CEO,临危受命。如何逆转企业的命运?他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径——在执掌微软后,他把重塑公司文化作为他优先级最高的事情来看待,因为他深知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那些在残酷无情的企业政治世界中曾经常被嘲笑的各种软技能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纳德拉认为,一个人无法去准确地预测未来科技变化,但是同理心与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使他更好地对不确定性做出反应,并且在技术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去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因此需要不断刷新。

《经营者养成笔记》

作 者:[日] 柳井正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优衣库创始人50年的经营笔记

优衣库创始人、现年75岁的日本首富柳井正有每天读书的习惯。

作为一个实干型的企业家,在众多的书中,他最推荐的是企业经营者基于自己的实际经营活动而写成的书。“这类书中关于行动以及思维方式等的阐述,对我而言是一种模拟体验。”

从街边的一家西服店,到年收入逾2万亿日元的跨国服装零售巨头,柳井正也把他的经营感悟写进了书里。《经营者养成笔记》的内容极具实践性,是这位优衣库创始人50年的经营笔记,但又不仅仅是一本笔记,它还是一份绩效考核表,一份个人心得成长日记,一份教会职场人、管理者、创业者“慎独”的“秘诀”。

《永恒的活火》

作 者:张瑞敏

出版社:湛庐文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人活了,企业才能活”

企业如何持续不断地增长,永葆创新活力?

从一个资不抵债的集体所有制小厂转型成为一家覆盖多个领域、全球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的全球化企业,海尔在创始人张瑞敏的执掌下,创造了中国制造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样本。张瑞敏曾表示,海尔只有创业没有守业,“守业是守不住的,只有永远的创业,永远在路上才有可能把事业做大”。

面对一直在变的用户、行业、时代,张瑞敏相信要设计一种能实现每个人价值的有效机制,企业才能在永恒的变化中获得不竭的生命力。

“人活了,企业才能活”。2005年,张瑞敏提出“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打破科层制,把决策权、用人权、分配权交到员工手里,让他们从被动接受任务的经济人,变成自主人,变成创客,主动寻找尚未被满足的用户痛点,创新用户体验。

《怎样做成大事》

作 者:[丹] 傅以斌 [美] 丹·加德纳

出版社:湛庐文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做大事的英雄不是冒险家,而是工匠”

失败的项目都是相似的,成功的项目也都是相似的。

苹果公司的iPod如何在11个月内从只有一名员工的项目发展为面市的产品?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为何成为电影业的传奇?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造又为何成为大项目的典范?悉尼歌剧院的建造如何断送了设计师的前程?……

知名项目管理专家、牛津大学教授傅以斌从16000个项目中发现了一个惊人事实——99.5%的项目会失败。无论人力物力多么充足,大项目也难逃三大铁坑:预算超支、时间超期、效益不足。

这本书从0.5%成功项目的经验中总结出“成事的科学”,这些做大事的诀窍值得一读。

《赋能未来》

作者:长江商学院案例中心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锐企业的创新实践

本书为长江案例中心第五本案例集,关注中国新锐企业的创新实践,收录了元气森林、巴奴火锅、OATLY燕麦奶、小仙炖燕窝、玲珑轮胎、蔚来汽车、华住集团、SHEIN、芙丽芳丝等案例企业的卓越实践与背后思考。

同时,文中还呈现了腾讯、阿里、字节跳动三家大型企业在数字化领域为行业提供的解决方案,展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真实案例。

全书通过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数字化创新、组织与战略创新、社会创新共六大模块,全面梳理和展现了当下中国企业的创新之举。内容不局限于行业,而是从商学学科视角出发,即使是不同领域的企业家也能有所启发。

点击图片

获取长江读书全部内容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