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从“飞起来”到“用起来”,关于武汉发展低空经济的调研观察

创业武汉

2024-04-23 02:11 广东

26149 0 0

今年春天,来汉游客坐上无人飞行器东湖赏樱,成就商业旅游首飞;搭载百斤重的灭火弹,无人机也能高楼救火。

人飞于天、货行于空。在蓝天与地面之间,低空经济正在崛起。这种全新的综合经济形态,这三年不断进入国家视野,今年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具有交通区位优势的超大城市,武汉产业要素齐全、创新优势明显,发展低空经济刻不容缓,机遇和挑战并存——“起个大早赶了晚集”陷阱如何避开?怎么以“闯关”状态从“起大早不赶晚集”向“起大早赶早集”奋进?

历时月余,长江日报调研组记者深入武汉低空经济产业链数十家企业,探究武汉低空经济从“飞起来”到“用起来”背后蕴藏的战略机遇。

起步早更要“赶早集”

培育“种子企业”长成产业大树

在光谷,普宙科技的“无人机机场”越来越多,每架无人机日均飞行3次、140余条航线划过城市上空。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60后”“70后”“80后”,10年前,低空经济的支柱产业无人机领域,接力“闯入”武汉的“三个火枪手”。

2014年,“70后”连续创业者蔡晓东凭着一股闯劲,在汉成立电鹰科技;2015年,成功创办高德红外的“60后”黄立自投资金,创立普宙科技;2016年,“80后”刘奇创立飞流智能,距离他上一段创业不过2年时间。

又一年后,2017年,武汉汉南通用航空机场(以下简称“汉南机场”)完成首次试飞,举办世界飞行者大会,武汉低空经济开始“发动引擎”。

彼时,距离“低空经济”概念首次提出不过数年。

所谓低空经济,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内,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4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信部副部长单忠德说:“我们相信,低空经济是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来一定会形成万亿级产业规模。”

电鹰科技创始人蔡晓东(右)和小伙伴一起研究大载重无人机。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武汉的低空经济起步早,“起点”不低。无论是普宙科技最初瞄准消费级无人机,还是电鹰科技、飞流智能直奔工业级市场,都没有将无人机当做航模迷的小众玩具或仅仅是“空中照相机”,而是找到各自应用场景,一上来就要做整机。

10年间,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无人机产业“起起落落”,这几家武汉的“种子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扎根”——在无人机市场“戳破泡沫”的低迷期,它们没有退场;在专业级无人机成为风口时,它们没有盲目追赶,稳扎稳打。

用黄立的话说:“我自己花钱把前面几年最看不清、最难的路走完。”

如今,“种子”已生长成树——普宙科技已为全球100多个城市、多个行业的数千位客户提供了无人机解决方案;电鹰科技无人机广泛用于电力巡检、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飞流智能的“无人机巢”实现自动巡检,手握近百项自主知识产权。

普宙科技无人机进行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巡视。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企业“成树”,更要长成大树,方能带动产业成林。

如今,在武汉,低空经济企业正在裂变出“产业森林”。湖北省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蔡晓东介绍,仅在无人机产业,武汉的市场主体200余家,其中做整机生产制造的有10来家;全省无人机产业从业人员至少过万人,其中一半也在武汉。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院长李锡玲在评价武汉无人机产业时说:“武汉的无人机企业覆盖了无人机产业链上游零部件及系统、中游整机研发制造、下游应用服务各个环节。”

“本地无人机产业链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年产值合计在10亿级。”蔡晓东也坦言,与国内无人机产业“第一梯队”相比,武汉还有一定差距。

“武汉的无人机产业‘起大早’,更要‘赶早集’,这是一次闯关。”蔡晓东说。

武汉已定下“闯关”目标。去年,武汉推出无人机产业发展方案,提出到2025年,打造武汉经开区、东湖高新区2大产业集聚区,培育10个以上特色企业。

如今,武汉本地企业正快速成长,电鹰科技一季度营收超去年全年,预计今年超亿元;飞流智能可年产数百台工业无人机和千套级“无人机巢”。

上个月,亿航智能的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亮相东湖,游客坐上“空中汽车”换个角度赏樱,成就无人飞行器商业旅游的首飞。就在上周,该型号飞行器捧回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

去年11月,武汉招商引资大会现场,亿航智能大中华区总裁侯垠佑发言:“期待与武汉这座具备发展潜能和需求的城市协同,让以无人驾驶飞行器为核心载体的空中交通在更多城市生根发芽。”

武汉的天空愈发热闹

找到应用场景“向天空要效益”

普宙无人机每天在武汉高新大道上空巡逻,巡查道路拥堵情况,实时将违停车辆的图像、信息回传至指挥中心。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未来,我们的天空会和地上的马路一样,建成‘立体高速公路’,载人、载货飞行器自主飞行,飞行机器人、空中出租车将成为现实,我们的城市会越来越奇幻。”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描述了这一颇具想象力的未来场景。

而现实中,武汉的天空已经越来越热闹,未来“天空之城”正在呈现。

每天早高峰,光谷高新大道上,车辆排着队缓慢移动。队伍上方,一架无人机指示灯闪烁,叶片飞旋,正巡查道路拥堵情况,实时将违停车辆的图像、信息回传至指挥中心。

上个月,“武汉马拉松”活动上,无人机一路“陪跑”,选手的高清画面实时回传至地面指挥中心,赛事进度、赛事周边及沿线交通情况都被实时掌握。

不久后,这里还有望迎来“空中游览”,不同于“赏樱”时的小型无人机垂直起降,这次游客可以“结伴”在规划空域内飞行,俯瞰龙灵山、紫薇花海、武湖湿地。

“无人机+城市管理”“无人机+体育赛事”“载人飞行器+文旅观光”……抬头望向天空,低空经济已悄然进入武汉市民的日常生活。正如业界人士所言:“低空一直都在,有了应用场景,低空才有经济。”

最近,在深圳一家公园,一架无人机美团外卖柜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无人机送外卖”一时成为消费者热捧的新潮流。

电鹰科技的研发人员正在调试电鹰EHM-1600无人机,该无人机可运输12公斤的货物到顾客手中。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而在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副主任周诗雨看来,相比“万物到家”,“点对点”的模式更适合武汉“体质”。

通航产业园周边布局着盒马鲜生全国首个供应链运营中心、菜鸟武汉跨境保税仓等大型仓储,产品每天源源不断地送往各大门店。周诗雨认为:“‘点对点’的模式成本相对来说较低,附加值高的产品也能让企业拥有更强的造血能力。”

结合同济医院军山院区、武汉大学重离子医学中心等武汉经开区加速集聚的优质医疗资源,周诗雨也提出:“不仅是小商品,还可以考虑将需要冷冻的药物,新鲜的菌类等物品快速送往各大医院,成为救助病人的‘及时雨’。”

“目前,小鹏等多家车企的交通类无人机产品已露面,京东、顺丰、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也早就布局了物流货运领域,行业内的竞争与整合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普宙科技总经理陈虎建议,加速完善本地上下游供应链、产业链,抢先打造引领性的无人机应用新场景。

电鹰科技的研发人员给EHM-2200大载重无人机起飞前搭载4枚水基弹,可用于灭火。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可以预见的是,武汉越来越热闹的天空,将会有更多出其不意的“产业CP”,带动地面产业“焕发新生”,天与地开始“双向奔赴”。

如今,在武汉经开区,依托汉南机场这一国内规模最大的通用航空机场,低空经济正在武汉经开区快速“建群”。

今年1月,国内低空经济头部企业海直通航签约落户通航产业园,现有超40架飞行器也将全部入驻汉南机场。

在这里,海直通航、宝利航空等中游服务运营企业接连安家,上新航天发动机维修、航空探矿、农林植保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国家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双中心”也在园区内加速建设,计划年内启动,“低空经济+应急”应用场景快速成型。

据透露,通航产业园力争到2030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突破120家,将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集聚区和示范区。

抢抓窗口期“打开天空”

发展低空经济需要“敢为人先”

普宙科技无人机进行数据回传,并将数据分析结果传输给用户进行处理。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打通数字壁垒,各部门都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数据。实现空地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无人化城市巡视管理。”3月24日,飞流智能创始人刘奇现身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研讨会,向众人介绍低空全域感知系统。

在他的幻灯片中,无人机成了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通过无人机构建空中交通枢纽,做无人机的‘塔台’。”陈虎说,在普宙科技的规划中,企业正致力于实现低空“天眼”与地面智慧系统的融合,这离不开“天地一张网”的搭建。

当前,在武汉的“地面”上,中国电信云主机、GPU物理服务器、国产数据库集群节点等构建的新基建,正用算力源源不断为无人机保驾护航。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工程人员正在调试设备,在高新大道上巡飞的无人机,算力成为其另一种“动力”,源源不断为无人机保驾护航。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云网发展部相关负责人杨军说:“智算中心可以对千亿级的模型进行快速分析、运算,为AI的各种应用提供支撑,支持大规模无人机的实时控制与数据分析能力。”

地上有算力,空中也要建起“高速公路”。“要致富,先修路”在低空经济同样适用。

湖北省无人机行业协会秘书长李玲玲说,面对逐渐拥挤的天空,规划好低空航线,建设起降点、飞行营地,打造低空“走廊”,让低空飞行器看得见、呼得着、管得住,这是目前武汉发展低空经济的重中之重。

新年伊始,我国首部“无人机”飞行管理法规正式实施,深圳在全国率先为低空经济立法,低空经济产业进入“有法可依”的发展新阶段。

“抢抓黄金窗口期,武汉也应乘势而上。”在调研中,许多业界人士都谈到,武汉应尽快为低空经济“立法”,探索建立健全低空领域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行业标准体系,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打开天空”。

天地相通后,城市发展低空经济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建群”。

在李玲玲看来,武汉的低空经济产业环节全面但布局较分散,存在着研发、制造、测试、应用、服务等环节不畅通的问题,“产业‘五指’健全,但只有握成拳,才能真正发力”。

如今,武汉已经在行动。在光谷,创新平台成为“产业朋友圈”的“建群人”。

黄陂罗汉寺陶田村1000千伏荆武一二线,飞流智能的无人机协助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的“一巢多机”移动式无人机巡检平台进行巡线。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2022年,武创院、飞流智能、中国铁塔三方共同组建成立的武创院飞流城市感知网络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不仅留下了可能“孔雀东南飞”的企业,还探索出一整套“无人机+场景应用”为核心的新型城市治理体系。

调研中,多位企业负责人都向长江日报调研组提到了武汉正在制定的“武汉低空经济12条”。其中,“支持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成为关键一招,武汉拿出“真金白银”给企业补贴,令人信心倍增。

“敢为人先”是武汉的城市基因,也是真正实现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秘籍”所在。

当无人车跑过长江大桥,开上高速路段,武汉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正抢先领跑。武汉的天空上,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领域也不能掉队。

面向未来,实现“低空”高飞,武汉需要跳出发展的“惯性思维”,以新思路、新视角开疆拓土,以新办法、新招数打开新市场、新局面。

来源:长江日报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