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收藏 | 孩子未来吃香的行业风口都在这里了!

中信出版

2024-04-17 07:30 广东

36813 0 0

2024年1月23日教育部发布公告,其中两点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1. 加大理工科招生比例

2. 科技特长生更容易上大学。 强基计划/综合评价/五大竞赛/科技特长,在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学中的比重会加大。

另外,教育部还发布过官方文件《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多次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对当今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一无所知,对科技发展的方向缺乏敏感,就很难跟上这个世界的变化,未来或许要吃亏。

因此,让孩子从小了解科技,不仅能扩大眼界、打破认知差,而且对未来的专业选择、就业都有很大帮助。

但前沿科技大多都“高精尖”,很多知识成人都弄不明白,要让孩子理解,岂不是难如登天?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套《漫画强国科技》就是从正在发生的、颠覆性的中国科研成就入手,用趣味漫画解读,让孩子轻松get强国科技。

《漫画强国科技》(全4册)

作者:李剑龙 等

出版日期:2024.3

ISBN:9787521761184

一套书帮助孩子了解基因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工程、环保工程,这四个重点领域的强国科技。

以漫画的形式,将深奥的高难度专业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趣味横生。适合 7-14岁 的孩子阅读。

强强联合,够分量、够专业

这套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真的 够分量、够专业。

从立项之初,就入选了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 也就是说这套书是得到了 国家官方的认可。

同时,书中的主人公是一群获得了中国“诺奖”的科学家们,他们有的荣获了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有的荣获了 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生物学家侯先光、舒德干:穿行于山地岩石,用一柄小锤子持续敲打,才打开一个绚烂的古生物世界;

地质学家刘东生:打破欧洲科学家提出的四次冰期理论,勇于向权威挑战的批判精神;

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突破技术垄断的坚韧不拔与科技创新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小种子牵系千家饭碗,锲而不舍追求“理想株型”,才能与惊喜相遇。

千万不要小看这两个奖项,它们可是 中国科技领域“诺奖” 一样的存在。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仅仅颁发过23次,得奖的人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科学家们,像华罗庚、吴文俊、钱学森等。

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也相当有分量,是 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 ,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奖章和800万元奖金 ,获奖者也都是赫赫有名,比如袁隆平、屠呦呦、李振声等。

这些奖项背后所代表的都是 我国最高精尖的科研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有了过硬的内容,就需要有专业的人来讲述。

这套书是由硬核 科普作者李剑龙博士亲自操刀 ,他最擅长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述出来,让小学生也能轻松读懂“高精尖”。

一套书了解最新科技

帮孩子打开科学视野

前沿科技那么多,为什么选这几个主题?

最初作者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奖人和获奖项目进行了研究学习。

最终决定优先选择 贴近小学生生活、契合时代发展、未来行业风口 的四大领域: 基因工程、计算机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

这些专业已经写进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未来20年,孩子绕不开这些技术!

每本书 编排逻辑 也特别清晰:

引入——铺垫相关知识 (为理解新技术打基础) ——拆解技术原理( 逐一拆解科技原理,真正能理解) ——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理论实际相结合) ——未来发展方向 (引发思考) ——科学小问答 (对整本书的关键知识进行总结)

整个过程就像老师讲授知识一样,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把 每个领域讲透、讲全。

我们以《中国分子设计育种》为例,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套书的编排逻辑。

引入

每当我们不慎被鱼刺卡了喉咙时,就会忍不住想“如果鱼没有刺就好了”。

其实我国的科学家早就培育出了无刺鲫鱼,还有高产又健康的水稻、出油量很高的大豆、能做年糕的全糯小麦、五彩缤纷的棉花、肥肉少瘦肉多的鸭……

这些都是分子设计育种的功劳。那么它到底是如何培育新种的呢?接着看下去吧!

铺垫相关知识

要想了解分子设计育种,就要先知道为什么需要这项技术。

比如,你知道鱼肉和米饭从哪里来吗?又为什么有人愿意种地养鱼?其实这些都与 分子设计育种技术 的诞生有关。

拆解技术原理

分子设计育种其实是项很复杂的技术,但是作者很巧妙的会几张图就为孩子讲清了原理: 育种——育苗——基因测序——找到优良品种 ,这样看来是不是觉得简单多了?

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了解了理论知识,再来看看实际应用,就会发现这些分子设计育种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比如,糖尿病患者吃过多白米饭后,血糖会迅速上升,影响身体健康。但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就可以培育出 适合糖尿病患者吃的特殊的水稻。

让孩子了解其实科技都是从生活中来,并且要回到生活中去。

未来发展方向

之后还会展示这项科技的发展方向,比如如何让马长得更高?如何让羊长出更多的毛?说不定还能培育出能做记忆面包的小麦、能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能隐身的蘑菇……让孩子对未来充满预期。

科学小问答

每本书的最后还有一个 谢耳朵博士小问答 ,为小读者解答阅读中可能会遇到问题。

其他三本书也是按照这样的逻辑进行讲述,看完之后孩子就会对该领域有深刻的了解。

漫画趣讲

让孩子读得懂、喜欢读

科普书最难的,就是 “破壁” 。孩子读得懂、看得进去才是科普的前提。

这套书就做到了这一点:

趣味漫画解读

这套书用漫画的形式讲科学,没有公式和定义,大大降低孩子的阅读理解难度,几张图就能把复杂的问题解释清楚。

让强国科技自己开口说话 ,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神还原”科学第一现场 ,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科学家的探索历程。

讲解幽默,看一遍就能记得住,处处有脑洞、有反转

用出其不意的反转,让孩子一下把知识记住,你以为人类和大猩猩不可能是一家子?但如果把猴子和狒狒拉过来一起比比,是不是就能看出来了?

什么?!你觉得狮子、老虎、豹子长得不一样?别急,把狼、熊和臭鼬请出来,和它们站在一块儿比一比,现在是不是看谁都像亲戚了?

这样风趣幽默的语言在这套书中随处可见,可以说这套书的 含“梗”量真的高!

更多好玩、有趣、意想不到的知识,就等小读者慢慢去发现吧。

用科研精神来创作这套书

一套好的科普书,只有幽默和脑洞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内容的把关。为了写好这套书,作者对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长达3年的采访、研究,确保每个知识点有出处,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看看这满屏的 参考文献 ,就知道这套书的含金量有多高了。

紧密结合生活场景,硬核知识也变得亲切好懂!

这套书还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地方,就是从孩子 熟悉的生活场景 入手,由浅入深地讲知识。

比如在讲分子设计育种的时候,会先从吃年夜饭被鱼刺卡喉咙入手:

在讲中国黄土时,会从生活中的沙尘暴讲起:

这种讲述方式会让孩子觉得这种高深的科技离生活其实并不远,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与日常基础学习关联

这套书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密,书中还有丰富的语文阅读和写作素材。比如在《中国黄土地》这本书中的内容就涉及到了语文二年级下册、历史七年级上册、地理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这套书可以培养孩子跨学科学习的能力。书中 涉及4大领域、8大学科、16个大学的前沿专业和500余个必背知识点。

这套书正是将正在发生的、颠覆性的中国科研成就讲给新时代的少年。正所谓 “少年强,则国强” ,相信这些 科学家精神 能够激励和鼓舞新时代的少年们,让他们更加热爱科学、追求创新,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

最后必须要说的是,这套书之所以入选了“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得到国家的官方认可,不仅仅是因为书中的内容与国家发展战略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 中国的进步、大国的崛起,需要被更多人看到,需要被更多人了解!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