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动物界全系列】新翅下纲—半翅目

这个是认证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2024-04-12 09:31 上海

69739 0 0

新翅下纲—半翅目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半翅目

 

半翅目(学名:Hemiptera)属于昆虫纲,全世界约有133科、超过10万种,由四个亚目所组成:异翅亚目、胸喙亚目、颈喙亚目、鞘喙亚目。异翅亚目包括椿象、水黾、红娘华、臭虫等;胸喙亚目包括蚜虫、介壳虫、粉虱、木虱等;颈喙亚目包括蝉、沫蝉、叶蝉、蜡蝉等;而鞘喙亚目是由鞘喙椿象单独组成的分类群。


1.分类史

在早期的分类学中,胸喙亚目、颈喙亚目和鞘喙亚目归属于另一个独立的目──同翅目,后来同翅目被降级为半翅目下的一个亚目,和异翅亚目并列。现时部分分类学家基于细胞核DNA的研究,认为同翅亚目是一个并系群,因此不再使用该分类单元,其下物种被分派到胸喙亚目、颈喙亚目和鞘喙亚目中。

半翅目的成虫和若虫都有吸管状的吻突,而且分成多节,用以吸取植物汁液,但有些种类会吸取动物或昆虫的体液,甚至于成为其他半翅目的猎食者。

半翅目,原被分成2个主要群组或亚目:异翅亚目(Heteroptera)和同翅亚目(Homoptera)。2012年,原同翅亚目被认为是并系群,被一分为三,即:胸喙亚目(Sternorrhyncha)、颈喙亚目(Auchenorrhyncha)和只包含一科鞘喙蝽科(Peloridiidae)的鞘喙亚目(Coleorrhyncha);异翅亚目维持原样。

半翅目下的几个类群(包括蝉、蜡蝉、青翅飞虱(蛾蜡蝉类)、圆飞虱、广翅蜡蝉、角蝉、蚜虫、木虱、叶蝉、介壳虫、稻虱等)在早期的分类学上被分至“同翅目”(Homoptera)或“同翅亚目”,但近年形态学与DNA的研究显示,“同翅目”与半翅目属于并系群,因此现在同翅目已成为无效名称。

2.形态特征

半翅目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态,故而得名“半翅目”,属半变态昆虫。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他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以植物体内汁液为食的多半是害虫,而以其他昆虫体内汁液为食的,绝大部分是害虫的“天敌”。但是专以吸食人类血液的则是重要的卫生害虫,如“臭虫”。因绝大部分若虫腹部有臭腺,因此又被统称为“臭虫”

(1)口器

口器为刺吸式,从头的前端伸出,休息时沿身体腹面向后伸,一般分为4节;触角较长,一般分为4~5节;前胸背板大,中胸小盾片发达;前翅基半部骨化,端半部膜质,为半鞘翅;许多种类有臭腺,开口于胸部腹面两侧和腹部背面等处

(2)翅

翅有两对,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多数种类具有发达的臭腺,其分泌物(成分为2-己烯醛、2-辛醛、2-癸烯醛等)在空气中挥发,产生异常气味,可用以防卫。头部多呈三角形或五角形,其前端中央称中片,其两侧部分称侧片。后口式,口器刺吸式,喙管通常3~4节,但与同翅目所不同的是喙基部白头的前方伸出。

(3)触角

4~5节,多为丝状。复眼发达,突出于头部两侧;单眼2个,位于复眼稍后方。少数种类无单眼。前胸背板发达,通常呈六角形;有的呈长颈状,两侧突出成角状。中胸小盾片发达,通常呈三角形,或有半圆形与舌形者,有的种类特别发达,可将整个腹部盖住。通常有翅两对,前翅基部加厚成革质,端部为膜质,故称为半鞘翅。革质部又常分为革片、爪片、缘片和楔片;膜质部分称为膜片,膜片的翅脉数目和排列方式因种类不同而异。后翅膜质,翅脉变化很大。

(4)足

胸足类型因栖境和食性不同而常有变化,除基本类型为步行足外,还有捕捉足、游泳足和开掘足等。跗节3节,偶有2节或l节者,具2爪。多数种类有臭腺,开口于后胸侧板近后足基节处。中、后胸各具气门1对。腹部通常10节。背板与腹板会合处形成突出的腹缘,称侧接缘,无尾须。第1~8节的腹侧面各具气门1对,水生种类或具呼吸管。雌性生殖孔开口于第8腹节,产卵器由两对产卵瓣组成,缺第3产卵瓣。


3.生活习性

(1)食性

蝽类多数为植食性,以刺吸式口器刺吸多种植物幼枝、嫩茎、嫩叶及果实汁液,有些种类还可传播植物病害。吸血蝽类为害人体及家禽家畜,并传染疾病。水生种类捕食蝌蚪、其它昆虫、鱼卵及鱼苗。猎蝽、姬蝽、花蝽等捕食各种害虫及螨类,是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半翅目昆虫体小至大型,体扁平。口器刺吸式,与同翅目相同,但着生在头的前部。胸部具两对翅,后翅膜质,前翅基半部坚硬,端半部膜质,称半鞘质,这是本目的主要区别特征。半鞘翅部分又可再分成革区、爪区,在盲蝽科和花蝽科还有楔区。身体腹面常具臭腺开口,能分泌有特殊气味的挥发性液体。成虫臭腺开口位于中胸,但许多科没有。有的科的若虫在腹部第4、5节腹面又具另两个臭腺开口。变态类型为渐变态。本目绝大多数为植食性昆虫,但猎蝽、姬猎蝽、花蝽等科为肉食性,是重要的害虫天敌。

(2)繁殖

渐变态。卵单粒或成块,产于寄主体表、组织内或土中,负子蝽将卵产在雄虫体背。

卵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类为鼓形、短圆柱形和短卵形,多产于寄主植物表面,多粒整齐排列(如蝽科);另一类为长卵形或长肾形,单粒或多粒成行产在植物组织内(如盲蝽科)。蝽、缘蝽、猎蝽、瘤蝽及臭虫等科的卵常具卵盖,为若虫孵化时冲破卵壳的有效构造。若虫一般5龄,体色变化较大,具臭腺者其开口位于第4~6腹节背面各有1对。成虫臭腺开口移位于胸部腹面,仅1对。臭腺所分泌的挥发性液体可用于自卫,有的还可造成植物的心叶、芽、花、幼果等焦枯。多数种类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少数种类1年发生多代,以卵越冬。

4.种类分布

世界已知38000多种,是昆虫纲中的大类之一。半翅目昆虫分布在世界各地,以热带、亚热带种类最为丰富。目前中国已记录的种类有3100多种。

5.主要价值

大部分种类成虫前翅的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为半鞘翅。多数有臭腺,能发出有特殊气味的气体。若虫的体形及习性与成虫相似,吸食植物汁液或捕食小动物。一些种类捕食农林害虫,为益虫;少数吸食人畜血液、传播疾病。

6.益害

半翅目昆虫多数为渐变态,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成虫和若虫均为刺吸式口器,大部分为植食性昆虫,是农作物、园林景观植物以及林业的重要害虫。这类昆虫对植物的危害,一是直接的物理伤害,刺吸汁液,掠夺植物营养,使植物衰弱,同时口器分泌的消化液使叶片和果面出现斑点、缩叶、卷叶、肿瘤,造成植物畸形生长,如近年危害农田作物的重要害虫绿盲蝽就是典型的代表。二是分泌蜜露,影响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并引起霉菌滋生,对植物危害巨大,这类危害主要由蚜虫、木虱等造成。三是传播植物病毒病,已知的传毒昆虫大部分是半翅目昆虫,其中蚜虫最多,其次是叶蝉、飞虱和粉虱,病毒病造成的危害要远远超过昆虫本身造成的直接危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每年均造成10亿元以上的经济损失。少部分种类还能叮人、吸食血液和传播疾病等,如分布于南美的普热猎蝽及常见的居室害虫温带臭虫。

半翅目昆虫也有一些有益的种类。紫胶、白蜡、五倍子都是该目昆虫的产品,它们既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又是重要的药用资源。猎蝽科、姬蝽科、花蝽科等昆虫为捕食性种类,是许多农林害虫的有效天敌,它们在农林害虫的自然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7.下属亚目

异翅亚目(Heteroptera)

胸喙亚目(Sternorrhyncha)

颈喙亚目〈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

鞘喙亚目(Coleorrhyncha)

8.鞘喙亚目

鞘喙亚目(学名:Coleorrhyncha),其下仅现存一科。

下属:

鞘喙蝽总科(Peloridioidea)

鞘喙蝽科(Peloridiidae)

 

 

# 动物界全系列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