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不经事,不历心——苏轼的一生

这个是认证

唤醒亲人

2024-03-27 17:25 湖北

70314 0 0
1. 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担任宰相,将苏轼贬到黄州。给苏轼写了一首诗:
          残菊
黄昏风雨打园林,
残菊飘零满地金。
摘得一枝犹好在,
可怜公子惜花心。
       残菊同音残局,讲得是当时的局势。后两句讲的是他对苏轼的爱惜之意,只是苏轼还不够成熟、容易意气用事,所以把他贬到黄州是为了保护他、让他反思,历事才能历心。

2. 1082年苏轼与友人在黄冈游玩,写下了“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一语双关,字面意思是写诗的当时风雨平定了;深层意思是他已经悟到了人活着的目地,回归美好家园的思想确定下来了。

3. 1084年苏轼由黄州改迁汝州,在赴汝州经过九江游庐山,写下了《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已经体现他修心的进步。上两句告诉人待人接物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还要从不同角度,也就是站在对方角度去看去想问题。那人为什么看不清真相呢?被自己的思想局限住了。这就是第三四句的含义。

4. 到了1101年被贬在儋州的苏轼遇到朝廷大赦,在返回途中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入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人们常说心如死灰,人修心就是要修去一切后天养成的各种观念和执著人心。心静了、身也就净了,不再幻想、不系之舟能随遇而安、都能放得下了。人认为功业是要成就一番所谓事业,而修心的人认为的功业是自己生命层次的提升。所以从黄州开始,苏轼才开始算是活明白了。

5. 写下这首《自题金山画像》诗后不久,苏轼自知不久要归天,所以写下了临终前的《观潮》。这首诗的意境,我们在其它文章中专门解读。

undefined

# 一生
# 成长
# 苏轼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