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植物界全系列】石竹目—蓝雪科(下):白花丹

这个是认证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2022-05-16 06:26

30891 0 0

石竹目—蓝雪科(下):白花丹

 

6.驼舌草属

驼舌草属(学名:Goniolimon)是蓝雪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20种,分布于非洲西北部和蒙古,东起我国黑龙江省的西部,西至非洲北部(阿尔及利亚)。我国有4种,除1种也见于黑龙江外,新疆全有;通常生于低山山坡中部以下的草原地带。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端有肥大的茎基,茎基上端常因侧芽发育成极短的木质分枝而在贴近地面呈多头状。叶基生,呈莲座状(每一茎基分枝上生一丛),全缘,先端常有短尖。花序轴1-2枚,少有较多,由叶腋生出,或多或少有叉状、交互或偏向一侧的分枝,并且往往再作二回或三回分枝;穗状花序位于各级分枝的上部和顶端,由2至多个小穗组成;小穗含2-5花,外苞和第一内苞均有较草质部为宽的膜质边缘,外苞先端有一宽厚而渐尖的草质硬尖,第一内苞短于(偶可微长于)外苞,有1或2-3个草质硬尖;萼漏斗状或狭漏斗状,基部直或显然偏斜,干膜质,有5脉,沿脉(除外露部分)被毛,萼檐白色,先端有5裂片,有时具间生的小裂片;花冠淡紫红色,由5枚基部联合而下部以内曲边缘接合的花瓣组成,上端分离而外展;雄蕊着生于花冠基部;子房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上端骤细;花柱5,分离,下半部具乳头状突起,柱头扁头状。蒴果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本属的染色体基数为8。

(2)驼舌草

驼舌草(学名:Goniolimonspeciosum)为白花丹科驼舌草属下的一个种。俗名:棱枝草、刺叶矾松。高可达50厘米。多年生草本 , 高 10 -50 厘米 . 叶基生 , 倒卵形长圆状倒卵形至卵状倒披针形或披针形,长 2.5 -6 厘米,宽 1 -3 厘米,少有更大,先端饨为短渐失或急尖,基部渐狭而下延成两侧具绿色边带的宽扁叶柄,两面显被钙质颗粒(尤以下表面为多),网脉通常不显。

生于草原地带的山坡或平原上。产内蒙古(呼伦贝尔高原)和新疆(北部);蒙古、苏联也有。模式标本采自瑞典栽培的植株(来源于鞑靼地区引去的种子)。

7.伊犁花属

伊犁花属(学名:Ikonnikovia)是蓝雪科下的一个属,为矮小灌木植物。该属仅有伊犁花(Ikonnikovia kaufmanniana)一种,分布于新疆伊犁河流域。

(1)形态特征

矮小灌木,有多个粗短分枝。叶集生枝端呈莲座状,革质,边缘有波状皱,先端具短尖。花序由叶腋生出(每一枝端的叶丛中常生1-2枚花序),花序轴除具侧生穗状花序外无分枝,通常成圆锥花序(在花序轴上有一顶生和数个侧生穗状花序),或仅为一顶生穗状花序;侧生穗状花序几无柄,着生于鳞片腋内;小穗通常含3(2-4)花,外苞和第一内苞均有较草质部为宽的膜质边缘;外苞先端有一宽厚渐尖的硬尖,第一内苞短于外苞,先端有1(偶为2)个硬尖;萼近管状,膜质,基部直,有5脉,萼檐狭钟状,先端有5裂片;花冠紫红色,由5枚基部联合而下部以内曲边缘接合的花瓣组成,上端分离而外展;雄蕊略与花冠基部联合;子房线状圆柱形,上端渐细过渡至花柱;花柱5,分离,下半部具疣状突起;枉头扁头状。蒴果长圆状线形。

(2)伊犁花

伊犁花(学名:Ikonnikoviakaufmanniana)为白花丹科伊犁花属下的一个种。草本状小灌木,连同枝和花序轴高约14-35(50)厘米。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于低山山坡和山麓,常见于有砾石的土地上。产新疆(伊犁盆地);分布局限于伊犁河流域。模式标本采于新疆尼勒克县(喀什河)和察布查尔县(林场)境内。

8.补血草属

补血草属(学名:Limonium),又名石苁蓉属,是蓝雪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时为亚灌木状。该属共有180种以上,分布于全球。



(1)形态特征

多年生(罕一年生)草本、半灌木或小灌木。叶基生,少有互生或集生枝端,通常宽阔。花序伞房状或圆锥状,罕为头状;花序轴单生或丛出,常作数回分枝,有时部分小枝不具花(称为不育枝);穗状花序着生在分枝的上部和顶端;小穗含1至数花;外苞显然短于第一内苞,有较草质部为窄的膜质边缘,或有时几全为膜质,先端无或有小短尖,第一内苞通常与外苞相似而多有宽膜质边缘,包裹花的大部或局部;萼漏斗状、倒圆锥状或管状,干膜质,有5脉,萼筒基部直或偏斜;萼檐先端有5裂片,有时具间生小裂片,或者裂片不显或而呈锯齿状;花冠由5个花瓣基部联合而成,下部以内曲的边缘密接成筒,上端分离而外展;雄蕊着生于花冠基部;子房倒卵圆形,上端骤缩细;花柱5,分离,光滑,柱头伸长,丝状圆柱形或圆柱形。蒴果倒卵圆形。该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为6,7,8,9。

(2)生境分布

补血草属约有300种,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主要产于欧亚大陆的地中海沿岸;多生于海岸和盐性草原地区。中国约有17-18种,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藏(西部)、河南(北部、中部)和滨海省区;主要产于新疆。

该属有些种为民间草药;某些根部肥大的草本可作鞣料。

(3)补血草

补血草又名石苁蓉(学名:Limoniumsinense),为蓝雪科补血草属下的一个种。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全株(除萼外)无毛。果实倒卵形,黄褐色。花期在北方7(上旬)-11(中旬)月,在南方4-12月。

在高温下栽培不开花,或者开花受到明显抑制;若在夜温16℃以下栽培,则开花良好;在幼苗期已接受低温处理,则以后即使处于高温也开花。

该种随着生境盐分和气侯条件的差异,形体有所变化。花序轴可由细弱、下部偃卧、四棱形的变成粗壮直立而具深沟棱的;小穗开花多少,叶的形状大小等也有一定幅度的变异。

分布于中国滨海各省区;生在沿海潮湿盐土或砂土上。越南也有。模式标本采于山东蓬莱至天津一带的海边;异名的模式标本采自福建泉州。

观赏:补血草可作观赏用。因其花朵细小,干膜质,色彩淡雅,观赏时期长,与满天星一样,是重要的配花材料。除作鲜切花外,还可制成自然干花,用途更为广泛。

药用:根或全草民间药用,有收敛、止血、利水的作用。

9.鸡娃草属

鸡娃草属(学名:Plumbagella),旧称小蓝雪花属,是蓝雪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该属仅有鸡娃草(学名:Plumbagella micrantha)一种,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至天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区。蒙古和苏联也有。

(1)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叶互生,基部半抱茎,两侧耳部沿茎上细棱下延。花序生于茎枝顶端,初时近头状,渐延伸成短穗状;小穗含2-3花,具1枚叶状的草质苞片,每花具2枚膜质小苞,花小,具短梗;萼硬草质,管状圆锥形,略显有5棱角,先端具5裂片,裂片边缘着生具柄的腺,萼筒无腺而于结果时自棱上形成1-2个鸡冠状突起;花冠具狭钟状的筒部与5个近直立而露于萼外的裂片;雄蕊下位,或与花冠筒之基部略接合,花药长卵形;子房卵形,先端渐细;花柱1枚;柱头5枚,伸长,指状,内侧具钉状腺质突起(受粉面)。蒴果尖长卵形;种子长卵形。

(2)鸡娃草

鸡娃草(学名:Plumbagellamicrantha)为蓝雪科鸡娃草属下的一个种。一年生草本,高(5)10-30(55)厘米,或多或少被细小钙质颗粒;花期7-8月,果期7-9月。

见于湿寒山区的山谷和山坡下部奋海拔通常在2000-3500米;生长在细砂基质的路边、耕地和山坡草地不遮荫的地方。产西藏、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至西部祁连山区)、青海和新疆(北部);蒙古和苏联也有。模式标本采于阿尔泰山西部北麓。

青海民间用此种植物的叶治疗某些癣疾,效果很好。

10.白花丹属

白花丹属(学名:Plumbago)是蓝雪科下的一个属,旧称蓝雪属,属下约有17种,为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有时上部蔓生。

属名Plumbago源于拉丁语plumbum(铅)和ago(遭遇)的合成词,指叶片粗糙可用于打磨铅器。



(1)形态特征

灌木、半灌木或多年生(罕一年生)草本,有时上部蔓状。叶互生,叶片宽阔,下部狭细成柄,叶柄基部常具耳,半抱茎。花序由枝或分枝延伸而成—小穗在枝上部排列成通常伸长的穗状花序;每小穗含1花,有1枚显然较萼短的苞片和2枚小苞;苞和小苞均为草质,带绿色;花大,具极短宿存花梗;花萼管状(花谢后常略膨大成狭细圆锥状),具5条脉棱,沿脉两侧为草质,棱间(除基部)膜质,先端有5枚远较筒部为短的裂片,沿萼的草质部(至少萼筒上半部和裂片上)着生具柄的腺,花后不形成鸡冠状突起;花冠高脚碟状,花冠筒细,远较萼长,裂片5,先端圆或尖,外展成辐状冠檐,雄蕊下位,花丝基部扩张而内凹,花药线形;子房椭圆形、卵形至梨形;花柱1枚;柱头5枚,伸长,指状,内侧具钉状或头状腺质突起(受粉面)。蒴果先端常有花柱基部残存而成的短尖;种子椭圆形至卵形。本属染色体基数n=7或n=8。

(2)生长环境

约17种,主要分布于热带。我国有2-3种,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各省区南部;另引进1种;许多地区有栽培。

本属有些种已作庭园观赏植物广为栽培,有些种则供药用,我国的白花丹在《唐本草》中已经收载;本属所含主要有用成分为白花丹素。

(3)白花丹

白花丹(学名:Plumbagozeylanica L)是常绿半灌木,高约1-3米,直立,多分枝;叶薄,通常长卵形。穗状花序通常含25-70枚花;苞片狭长卵状三角形至披针形;花萼先端有5枚三角形小裂片,花冠白色或微带蓝白色。子房椭圆形,蒴果长椭圆形,淡黄褐色;种子红褐色。花期10月至翌年3月。果期12月至翌年4月。

白花丹为攀状亚灌木,适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常生于气候炎热的地区,多见于阴湿的小沟边或村边路旁旷地,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土壤深厚、肥沃、疏松、黏性大的土壤比较好,易于栽培。

产自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南部)、云南和四川(重庆、西昌);南亚和东南亚各国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为民间常用药,用以治疗风湿跌打、筋骨疼痛、癣疥恶疮和蛇咬伤,并用以灭孑孓、蝇蛆。

 

 

# 植物界全系列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