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猪价持续下跌,二次收储为何流拍?警惕生猪养殖进入“至暗时刻”

这个是认证

新农观

2022-03-12 15:16

250482 0 0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当其他市场一片活跃的时候,猪市却独自暗暗下跌,着实有些惨淡。不过当前的低谷也在预料之中,我们都知道,消费是猪价的“动力机”,但自从春节后消费进入传统的淡季,即便猪肉价格已大幅回落,也没能带动消费,所以这就决定了上游的产能消耗很慢。

自春节后,猪价一路下跌,多地徘徊在“5字头”,再加上饲料价格不断上涨,使得养殖户压力山大,养殖业全面亏损。

并且先后两次触发了猪价过度下跌的一级预警,随后国家分别在3月3日和4日启动了第一轮中央收储工作,共计4万吨。而据数据显示,3月3日收储1.94万吨,成交价为19135元/吨,不计物流成本的话,毛猪价格在12.5~13元/公斤,按白条价格换算则在14~14.5元/公斤。

我们之前说过,收储更多的是在市场情绪方面起作用,因此第一轮收储过后,整体猪价走势变化并不大。但是随着豆粕以及玉米价格的不断走高,饲料价格一涨再涨,再次挤压了生猪养殖的空间,于是猪粮比价再次降至5:1以下,再次触发了中央收储。

3月10日,第二轮中央收储正式启动,共计3.8万吨。但是有消息称,这次收储出现了流拍。

这令人有些匪夷所思:猪价频频下跌,收储却为何流拍呢?

大概可能会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收储对生猪的要求较高,可能达到要求的生猪并不多;

二是受疫情等影响,屠企或贸易商的采购难度增加;

第三则是由于市场普遍看好下半年的猪价,因此企业参与收储的积极性不高。

所以可以推断,此次收储对于猪价的走势影响也不会太大。

当前市场普遍对下半年的猪价走势较为乐观,市场也呈现出明显的“近弱远强”的格局,但是相比对远期的来说,我们认为近期的市场反而更值得关注,因为从当前走势来看,猪市已迎来了“至暗时刻”。

为什么说是至暗时刻呢?

这意味着接下来猪市的压力会增加,可能将进入到被动淘汰期,而这个过程将是残酷的。

具体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产能去化呈现较大的分化态势。

产能往往是判断猪价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猪价持续下跌,养殖端不得不加大对产能的淘汰,这也是必然现象。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淘汰更多集中在中小散户,而大企业对于产能的淘汰仍处于正常水平,这也意味着生猪总体产能去化仍然缓慢。

二是饲料成本易涨难跌。

猪价跌跌不休,而雪上加霜的是饲料成本却不断走高。今年以来,饲料价格至少已有3次提价,而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的70%以上,因此每一次提价都意味着增加了养殖成本,使养殖户的日子更加艰难。

三是消费支撑难振。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2年第8周全国猪肉批发市场周均价为19.04元/公斤,环比下跌了3.8%,同比则下跌了51.7%,这也意味着猪肉批发价格再次降到了10元以下。但即便如此,市场的消费却仍然低迷难振,这无疑也将使养殖户再次承压。

四是市场对后续的走势看法过于一致。

大家普遍对下半年猪市有较好的预期,例如牧原就表示,预计下半年猪价会有所好转,而温氏也认为,乐观估计,2022年三季度后猪价就有可能进入下一轮周期的上行通道。但是根据历史规律,当一个行业对未来后续的走势预期过于一致时,往往会使市场发生偏差。因为预期过于一致,大家采取的动作也都趋同,谁都想保存实力等待着猪价反转时快速占有市场,而这将会拖累产能的去化。

因此与其过分看好后续走势,不如着手眼前如何降本增效,度过当前的困境。

欢迎关注“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 生猪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