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全球油价飙升无疑成为了近日市场的最大焦点。
石油被称为是工业血液,是国家的战略命脉。受到俄乌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近期的油价真的是涨疯了。
本来在冲突爆发之前,全球能源及大宗商品等价格均已在高位震荡,而在冲突爆发后,油价直接迅速“破百”。而当市场正在为此担忧时,油价继续上行。我们之前判断,油价破百仅仅是刚刚开始,后续甚至会涨到130美元/桶、150美元/桶。结果在3月7日,布伦特原油就一度涨至139.13美元/桶,而美油期货也一度涨破了130美元/桶,令市场措手不及。而2008年7月份,布伦特原油达到了147.5美元/桶,美油则触及了147.27美元/桶,而当前距离这一创纪录的最高水平正快速逼近。
而对于这种上涨,市场显然更悲观。
摩根大通公司在上周四的报告中就曾经表示,短期内油价可能会在120美元以上,并维持数月,而如果俄罗斯原油继续供应受阻,布伦特原油可能会达到185美元/桶。
而有机构则更加悲观,表示如果俄罗斯大部分石油出口被切断,可能会出现500万桶或者更大的缺口,那么这将意味着油价可能将涨到200美元/桶。
市场如此悲观也并不是没有道理,首先是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石油供给在全球占比较高,这一供给突然下降,且市场难以补足。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俄罗斯去年12月份原油和成品油出口量就达到了780万桶/天。而随着制裁导致出口受阻,全球供给缺口很大,而市场也很难填补这一缺口。即便欧派克有望在4月份增产,但当前只是3月初,距离4月还有20多天呢。
其次是需求在上涨。市场往往有个怪现象,“买涨不买跌”,越是上涨,大家购买欲望越是强烈,也就导致石油价格一涨再涨,屡屡突破前高。
然而,油价大涨还要涨多久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参考:
一是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制裁程度。因为当前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供给骤降,因此后续俄罗斯石油的出口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油价的走向。
二是全球受疫情影响经济放缓,对需求端的支撑弱化,并不强劲。这或许是个利空,但影响力并不大。
三是按以往地缘政治冲突后市场的反应来看,基本在一个月左右,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会逐渐回归到市场的基本面上。但是这次有一个例外,即俄罗斯作为能源出口大国,其出口一旦下降,这个缺口难以补足。
另一方面,我们要提醒的是,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更要警惕粮食领域的变化。
以玉米为例,玉米的用途十分广泛,一方面是重要的深加工原料,同时也是饲料用粮,第三还是重要的生物燃料。尤其美国对于玉米的生物燃料需求极为旺盛,在最疯狂的时候,当地农民曾称,“玉米要么被‘喝掉’,要么就是被‘烧掉’”,被“喝掉”的意思是指玉米酿酒,而被“烧掉”则是指将玉米加工成乙醇,掺混到汽油中作为交通动力。而美国就有上百座生物燃料乙醇工厂,它们一头连着粮食和农民收入,另一头则连着交通的清洁排放。在过去几年,美国几乎有40%的玉米都会被这样烧掉。
当前油价上涨突破100美元后仍涨势汹汹,在这种情况下,玉米作为生物燃料就变得更加有利可图。因此不排除后续会有资本为了逐利用更多的玉米去代替石油,进而会引发粮食市场的剧烈波动。
这个时候,我们也就更加明白了,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截至去年,我国粮食实现“十八连增”,连续7年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去年玉米产量为2.73亿吨,增产4.6%。而我国玉米的主要用途在深加工及饲料用粮上,生物燃料占比很小,不足为虑。此外,我国三大主粮自给率极高,在98%以上,因此国际市场的波动对国内影响相对有限,这也是我国端稳粮食饭碗的一大基础。
但不管怎么说,全球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对于未来的走势谁也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地缘政治冲突已使全球能源及粮食的供给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欢迎关注“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