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兰亭序》的好坏影响不了它的历史价值和书法地位

这个是认证

雨山书画谈

2022-01-17 15:43

10371 0 0

王羲之的《兰亭序》传说很多,主要集中在其真伪性,有很多专家称不是王羲之所做,是后人制作而成,主要是弘扬王羲之书法,达到书法统一的目的。据传,唐太宗李世民对此书法爱不释手,死后还要带入坟墓。后来发掘唐太宗墓地,也没有发现这本书法的存在。近代郭沫若对此提出质疑,毛泽东主席回复:有比无好。可见,真假无所谓,只要存在就是合理。

编辑搜图


不管《兰亭序》是真的还是假的,都代表中国文化,也是中国书法的鼎盛之作,对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都应该了解它,并进行系统临摹,学其精髓,不仅学文章之绮丽,还要学书法之妖娆,它的字体节奏,章法布局都是上乘之作。文中清新,恬淡,自然是和东晋名仕追求的风格相同,他们的风神潇洒,清流善谈的自由思想促进了书法的发展,创造性的发展出了行书和草书,为中国文化增添浓重一笔,所以,《兰亭序》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书法教科书。

编辑搜图


历史来看,晋朝八王之乱后带来大动荡,五胡乱华,长江以北混战,整个中华处于无序管理之中,西晋的灭亡,使得名仕衣冠南渡,美丽的江南环境让他们对自然、恬淡的思想冲出牢狱,在山秀水美的大环境中忘记往日的伤感,一醉方休,写词话赋,看看参与者王羲之、谢安、孙绰,都是当时的名仕,“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大族是当时执政能手,王羲之伯父王导辅佐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谢安带领东晋将领,淝水之战击败苻坚稳定东晋一百年的统治。王谢的思想及时当时东晋的思想,对潇洒、自由、清谈、通脱等思想趋之若鹜,这就是魏晋风流。“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文中思绪表露无比。

文之藻丽,比不上书之华美,《兰亭序》已摆脱篆隶韵味,完全进入行草概念,文中字划点捺之间都是后代书家典范,后人对此演变成“馆阁体”、“老干部体”,我认为是对王羲之的行书程式化,没有他们的风流是不可能效仿出这样的艳美之姿。文中三百字,“之”字最多,但无一雷同,长短伸缩,俯仰争让,各得其秒。从章法来看,“之”字的运用合理的嵌入文中,没有一丝的矫揉造作,而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世书法布局也带来各种各样变通。


这部文章和书法,是每一位中国人,或者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人,都是不可多得的教材,也对我们的文章特色和书法韵味都能起到指引启发的作用。


# 兰亭序
# 书法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