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王羲之的悲情贴《丧乱帖》书法特色是其历史背景表现

这个是认证

雨山书画谈

2021-11-06 17:17

22891 0 0

王羲之的书法《兰亭序》争议很大,主要原因是不像是人能写出来的味道,很像电脑打印的书法产品,真假官司也曾打到毛泽东主席那里,伟人以“笔墨官司,有比无好”做了不偏不倚的批示,结束了《兰亭序》争议纠纷的升级。

那么,王羲之的真正书法造诣是哪篇作品呢?,《丧乱帖》首屈一指。笔者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应当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二行书应该是苏轼的《寒食帖》,这两篇同出一处,就是王羲之一脉相承,所以王羲之应该是宗师。这两篇文章最相同之处是“悲催”、“伤痛”,也说明绝品文笔都出自内心最伤心之处,《丧乱帖》也是出自王羲之伤心之时所作。

"丧乱至极,先墓再离荼毒“,分析一下王羲之处在的东晋时代,就知道丧乱至极是什么意思了,东晋五胡乱华,长江以北,匈奴,鲜卑,羯,羌,氐和汉族混战,导致位于山东琅琊的王导一族随西晋皇室衣冠南渡,建立东晋,王羲之就是王氏一族成员,时年尚幼,后来五胡混战,再次导致琅琊王氏先墓遭受荼毒,时王羲之已升为右将军,而只会笔墨的将军也只能望北兴叹,无力恢复长江以北的广袤土地,只能“痛当心肝,痛当奈何”,只能写写书法表达愤怒之情,“临纸感哽,不知何言!”

由于王羲之肝肠寸断,痛苦不堪,书写自然就不是娴雅和怡悦了,摆脱隶书和章草的约束,不择笔墨,挥洒而去,直接形成千古一派“羲之流”。

《丧乱帖》在用笔上以轻重,繁简的不同形式对比而形成,重头字用墨浓黑,落笔又重又粗,每行错落都会有重墨出现,这种形式就是现在的浓淡干湿,还有大小,粗细配合,行间飘曳,足能影响千年而不改变。文中有不少奈何,都是一笔书,繁简结合,概括,洗练,准确果断,使人联想浮篇,在自然与婉转之中,流漏出俊利,笔如刀削斧劈,干脆利落,以直线为主的“荼”和“慕”就是代表,表漏出浓烈的火药味。后五行用笔圆滑,似有破除锋利之势,圆弧掩盖露锋,笔断而意不断,绵密精到,气脉贯通。

这就是《丧乱帖》,绝对可以取代艳美的《兰亭序》而成为第一行书。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