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走向消亡的京都艺伎:失业、退圈、在线接客

这个是认证

ELLEMEN睿士

2022-01-01 09:56

615089 0 0


今天Chacha接待的客人和以往的有些不同:一个举着一杯酒的年轻女人,还有一个带着好几个孩子的家庭——这些孩子们正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她。更为特别的是,他们不在Chacha面前,而是正在千里之外透过电脑屏幕观看她的表演。

 

聚光灯下这位32岁的艺伎优雅地跳了一段日本传统舞蹈,她像蝴蝶一样翩跹,挥动着手中的扇子。


表演结束,她和屏幕上的观众们聊起了天,“你们在家过得怎么样呢?在紧急状态期间,我一直在玩动物之森哦!”


这样的场景放在两年前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对于艺伎来说,有一条名为“一见さんお断り”的规定,即第一次来茶屋的客人几乎很难见到真正的艺伎,除非通过老客介绍。

 

在疫情发生之前,Chacha的客人主要是有钱的中老年男性,在一间传统日式客厅的榻榻米上,Chacha表演,他们欣赏。

但是在疫情发生后,规矩都被推翻了。越来越多艺伎开始提供在线表演服务,无论新客老客,只要下单都可以见到艺伎。在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里,她们将与客人互动,跳舞、聊天,甚至在线表演茶道。


另一位进行在线表演的艺伎Yumiko


这为Chacha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客人。比如有一次,8名韩国年轻人为了给朋友庆祝生日,购买了她的服务。

 

还有一次,客户是一位65岁的日本婆婆,她和其他几位女性共同观看了表演,“很多人觉得女人不适合看艺伎表演,但是当我们在线观看过后,发现其实我们也可以享受这种娱乐,之后会有更多女性也去线下看艺伎表演。”这位婆婆对这次在线艺伎表演感到非常满意。

 

在线表演,是艺伎们不得已而为之的谋生手段,事实上,这样一个原本已日趋小众的群体,在疫情的冲击下几乎走到了崩溃边缘。

 

 


五花街是京都观光胜地之一,这里有日本最大的艺伎和舞伎社区,街道两边种着樱花,布满了传统的町屋。

 

不过五花街并不是一条街的名字,而是五条花街的总称,包括“祇园甲部”、“先斗町”、“上七轩”、“宫川町”和“祇园东”,艺伎们在这里居住、生活和工作。


五花街之一的先斗町,宽约2米的石板小巷全长不过500米左右,却错落分布着20家茶屋(艺伎们表演的场所)、饮食店和歌舞练习场,热闹的气氛昼夜不停歇。

 

每天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会成群涌来这里,只为在艺伎们从住所匆匆赶往茶屋的路途中一睹她们的风采。


京都五花街今昔对比


去年4月,京都艺伎区迎来了二战以来的首次关闭,自此之后,花街再也没能恢复以往的热闹。


根据防疫要求,茶屋营业时间缩短至晚上8点。往年被写得满满当当的茶屋预约手册如今预约寥寥,不仅如此,茶屋老板们每天还要划去一年前的预约。


“如果晚宴6点开始8点结束,其实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如果那时候请客人离开我们也会很为难。”岸本要子说,也许是考虑到这一点,她经营的茶屋“松本”已经宣告停业。


响应京都政府的要求,工作人员正将缩短营业时间的通告贴在先斗町的茶屋门前

 

不只是私人表演被取消,每年春季在京都举办的大型公共表演也都难逃被取消的命运。


在疫情之前,如果你在三四月间造访京都,那么你可以在不同花街欣赏到形形色色的歌舞表演:上七轩的Kitano Odori,祇园甲部的Miyako Odori……这些都是拥有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活动。然而如今,这些带有聚众性质的演出几乎难以获得举办许可。


2017年2月,日本京都的艺伎学徒扔大豆驱赶“恶魔”迎接立春


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不少艺伎都陷入了经济困境。

 

艺伎Koiku回忆起此前职业生涯中的两次重大危机,一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还有一次是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但现在她觉得,这些都远远比不上疫情带来的影响,如今她接受的预订连疫情前的一半都不到。

 

“去年我的收入只有从前的 10%,最后不得不动用储蓄来支付日常开销,”另一位住在上七轩地区的艺伎说,为了减少与人接触,她已经不再参与舞蹈课和音乐课。


因京都宣布紧急事态而变得冷清的先斗町


当艺伎还是一名舞伎时(即还在学习音乐、舞蹈和待客艺术的阶段),她的房租和日常开销都由艺伎宿舍来承担,一旦正式成为艺伎,她将依靠客户支付的费用为生,而宿舍将不再负担她们的房租和生活费。

 

“自从我高中毕业成为‘shikomi(服务生,成为舞伎之前的必经阶段)’以来,每天都穿着和服参加课程和聚会,但去年是我第一次在这么多场合都不穿和服。”这位艺伎苦笑着说。

 

疫情发生之后,茶屋作为餐饮店铺可以向政府申请补助,但作为个体经营者的艺伎却很难得到政府援助。另外,碍于不能结婚的规定,她们也很难向传统家庭主妇一样,寻求丈夫的支持。

 

如果艺伎自己手头有一些积蓄,也许还能够勉强度过眼前的难关,但是对于那些才工作没多久的艺伎,或者尚未出道的舞伎来说,经济问题就变得非常棘手。

 

根据京都传统艺术基金会的数据,从去年三月到今年三月的一年间,京都五花街的艺伎人数从169人下降到161人,舞伎人数则从81人下降到68人。离开的艺伎和舞伎或退出行业,或暂时回到乡下老家,连一些尚未进行舞伎学习的 shikomi 们也都推迟了出道计划。


 

事实上,受影响的行业从业者并非只有艺伎们,“我的每一场活动都被取消了,”Mitsunaga Kanda说,他是一名化妆师,已经为艺伎和舞伎们化了几十年妆,因为疫情,他也一下子陷入了失业的境地。


围绕艺伎们展开工作的假发造型师、和服穿衣师等等也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因为艺伎行业从来不是孤立的,即便是演出房间内的榻榻米垫子和纸门也都有赖于当地工匠们的制作,可以说艺伎们养活的是所有与其相关的工匠和从业者。

 

 


艺伎们的困境,可以看作是京都现状的缩影。

 

8月11日,日本单日新冠感染达到创纪录的1.58万人,其中京都新增341人,创下新高,越来越多地区进入紧急事态宣言。

 

自从疫情发生后,游客离去,这座曾人潮涌动的城市正在重回十年前尚未发展观光业时的寂静,“现在的京都很像我小时候生活的中国三四线小城。”旅日作家库索说,她有时坐公车路过冷清的市中心,突然发现京都其实很小。


 

宁静,似乎最能形容京都如今的氛围——而这在两年前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库索住在京都北边,疫情前游客相对不多,平时她很怕去市中心的三条、四条和河原町,那里是京都游客最为密集的区域。但现在一切都变了,她后来在微博里写道,晚上九点过后,(京都)像冷清萧条的小镇,贺茂大桥上开过的巴士带着不符合这种氛围的刺眼亮光……坐在鸭川三角洲的人们,笼罩在一团又一团黑黢黢的阴影中,也像是小镇上因为夏夜供电不足导致的大停电而不得不聚在河边乘凉。河里可太精彩了,虫鸣声蛙鸣声和水鸟叫声混杂在一起,淹没了人们的谈话声。


东京奥运会期间,库索拍了拍在山川溪流边悠闲消夏的京都人


虽然旅游业并非京都唯一的支柱产业,但不可否认的是,旅游业对京都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早在2006年,日本提出了“观光立国”国策,京都是转型最为成功的城市之一。根据日本网的报道,这十年间来京都旅游的外国游客从50万人增长到了800万人,2018年,包括日本人在内的游客总数达到5200万人,他们共为京都带来了1.3万亿日元的旅游消费——但也带来了让京都人烦恼的人流、垃圾和噪音。

 

因此面对疫情带来的变化,京都人可谓是非常矛盾的。

 

Masaru Takayama在京都开了一家旅游公司,如今公司的生意是几十年来最糟糕的,但他觉得外国游客离去对当地社区来说也许是件好事。

 

他这样描述自己如今的生活,“预订吃饭的地方更容易了,街道也不会经常被成千上百的游客堵住。周末我去了一座寺庙参拜,那里一派安静祥和,但我知道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庙里的氛围会大不相同。”


 

库索在疫情之前偶尔会去鸭川边的一家网红咖啡店,店里常常排着长队,她观察到,店员和客人脸色都不太好。疫情发生后,她写邮件给店主约采访,却遭到了婉拒,店主在回复中写道,“在那(疫情)之前,真的涌来非常多人,常常疲惫不堪,完全应付不过来。如果未来还是回到疫情前那样,无论是店里的余力还是和周围邻居的关系,恐怕都很难再维系,会走向不得不关门的局面。”基于这样的考虑,店主夫妇决定拒绝所有面向海外客人的推广。

 

但是对于另一部分京都人来说,游客离开后的日子却非常难熬。

 

在京都开了民宿的amin十分喜爱京都的传统工艺,因此认识了不少京都传统匠人。清水烧、朝日烧、京漆器等都是京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作品,也成为很多国外游客来京都会购买的伴手礼。她告诉我们,随着外国游客的离去,她认识的那些手工匠人们都难以将作品售卖出去,生活陷入困顿。

 

为了吸引游客的目光,铁路公司JR西日本和淘宝联手做了一场“虚拟旅游”直播,带中国观众线上看京都最著名的岚山景点,而岚山景点也在去年发推特为自己吆喝:现在岚山人很少,来这里旅游就可以独享所有风光!


“在岚山开店,无论经营得好不好,生意都不错,但现在哪怕再用心经营,生意也很惨淡,所以在岚山工作的京都人都希望游客快点回来。”库索告诉我们。

 

而在希望游客回来的人群之中,自然也包括了靠游客为生的艺伎们。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