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交了这么多年医保你却不会用?看完能省很多钱

阳光保见

2021-09-30 14:30

113542 0 0

很多人对医保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住院报销这一项。至于到底什么能报销、什么不能报销、最后能报销多少,还是一无所知。

 生了一场大病才发现,原来社保不是万能的,还是有很多项目需要自己花钱,这时候才后悔没有配置商业保险。

 今天大师兄带系统大家了解一下我国的专属福利——国家医保,以及交给大家,如何将你的医保卡用到极致!

 


 

如何获得医保?小孩有医保吗?

 

我们的医保分为三类: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是上班的人,由企业和个人各出一部分资金缴纳的,而后两者,则有参保人员自行缴纳。

 

哪些人可以自行缴纳医保?

 

城镇个体工商户等自谋职业者、农民合同制工人,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人员,男性未满60周岁,女性未满55周岁,未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从事有一定合法经济收入的自雇人员,都可以自行缴纳医保。

 

小孩怎么办理医保?

 

刚出生的宝宝想要办理医保,只需父母携带宝宝《出生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申报表》到社保局就可办理,每年费用在200~500元左右(根据各地政策缴费比例不同)。

 

 

医保两个账户有啥区别?

 

我们的医保分为两个账户: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

 

两个账户的支付范围是有区别的:

 

个人账户用于:门诊、急诊的医疗费用、到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按照比例应当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统筹基金用于: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急诊抢救留观并收入住院治疗的病人住院前留观7日内的医疗费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肾透析、肾移植后服抗排异药的门诊医疗费用。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医保卡最经常使用的场景就是看门诊,其次是住院。因为存在一定的起付线,很多人在花费较少的情况下,对医保的报销感知并不明显。

 

那么什么情况下,医保是为我们报销了的呢?

 

 

医保的作用

 

1、 门诊:感冒了去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买药

 

如果购买的药品是社保范围内的话,可以刷医保卡,but刷的钱只能是个人账户里的钱,如果医保卡里的钱刷完了,只能自己掏钱支付;如果购买的药品不在社保范围内的话,也还是要自己掏钱支付。

 

2、住院:普通疾病做手术了到指定医院住院治疗。

 

和情况一相同,住院部分的医疗费用中是社保范围内的费用刷医保卡的时候,就会使用我们的医保“统筹账户”,报销“起付标准以上、最高限额以下”的部分;如果治疗的医疗费用有一些进口药品、昂贵药品的话,就都是自付部分,医保也是不能报销的。

 

3、大病plus:罹患癌症等重大疾病住院治疗。

 

当患了癌症等重疾,单单想靠医保就解决大部分医药费,绝对是办不到的。因此,我们国家针对大病患者,额外提供了一项福利——大病医保。如果患了大病(即产生高额医疗费用的疾病),基本医保报销后,还可以用大病医保再报销50%左右。

 

不过,即使有大病医保,也不是万能的,医保报销完剩下的部分,依然是很多家庭承受不起的数额。

 

 

如何搭配商业保险省钱?

 

咱们来看看医保报销后,还有哪些是我们需要自费的?

 

1)起付线以内、报销比例以外的部分

 

医保报销有起付线和报销比例,所以总有部分费用是要用自己的钱支付的。这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医保报销后的剩余部分”。

 

2)自费药、自费项目部分

 

自费药和自费项目是不管医保有多强大都不管的不在报销范围内,所以这部分钱连医保卡都不能刷,只能乖乖自己套腰包了。而且自费药和自费项目因为大部分都是进口药、昂贵的治疗项目,所以还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3)最高限额以上部分

 

如果花费达到最高限额以上,一般都是患了高费用的病症,例如癌症、器官移植等等。据中国平安保险公司2013年数据显示,中国恶性肿瘤的平均治疗费大约在10万-30万元。而中国目前人均年收入大约在8000元上下,即如果某个中国人得了癌症,他得为此耗费12-37年的收入。

 

 

 

面对几十万的治疗费,即使有医保和大病医保的情况下,也只能是报销一小部分。而治疗费的大头要想报销也还是需要保险来为我们报销。

 

以上医保不能覆盖的费用,都可以通过百万医疗险把这部分钱报销回来。百万医疗险价格低、保额高,只要健康符合条件,建议大家都为自己和家人配置百万医疗险。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