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太古法书,天下无敌。备尽法度,正书之祖。书法史上的最强王者!

这个是认证

书法临习

2021-10-15 19:21

42436 0 0

近日闲来无事,复习了一下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书中读到了一个人物,在书中不是什么大的角色,整部书他的名字才出现了15次。前面的出现基本上都是打酱油。第14次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就是这几句话救了曹魏政权,却也断送了曹家的天下,拱手把权力送给了司马懿。我说的这个人就是三国曹魏政府的文官——钟繇。《三国演义》第94章,诸葛亮伐魏,魏国损兵折将。形势紧张。魏主曹睿急问退兵之策。太傅钟繇说,咱们的人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我愿意以全家老小的性命,保举一人,可退蜀兵。就是骠骑大将军司马懿也。这才有了后来的司马懿官复原职,重掌兵权,擒孟达退诸葛,政归司马氏的故事。

今天我们不是来讲三国故事的,我们要说的这个主人翁就是钟繇。在中国古代浩瀚如海、多如繁星的书家中,三国曹魏时期的钟繇那绝对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音乐响起)。他的楷书和行书独步于天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独孤求败,我说的不是王羲之,就是——钟繇。

他擅长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特别是他的楷书与行书独步天下(重要的事再说一遍)。薛绍章评曰:“真无上太古法书,为天下第一”。唐朝张怀瑾《书断》云:“(元常)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俩人说的什么意思呢?天下第一,就只有这一个人。独孤九剑加独孤求败。(无敌是多么寂寞……)在中国书法史上,他被历代评书者誉为“书史之祖”,有“钟张”(钟繇、张芝)“钟王”(钟繇、王羲之)之称。

无敌是多么寂寞……

我们来看下他的官宣:

钟繇(公元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少时才思通敏,后举孝廉,任尚书郎、阳陵令,以疾病为由离职。接着又被三府征辟,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李傕郭汜等叛乱时,汉献帝受困,钟繇与尚书郎韩斌同谋帮助天子逃离长安。后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并录前功封东武亭侯。曹魏建国初期,为大理,迁相国。曹丕称帝,钟繇改为延尉,进封崇高乡侯。后又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魏明帝曹睿即位,进封定陵侯,迁太傅。魏太和四年(230)段,明帝素服临吊,谥曰成侯。

另据史料记载,钟繇学书法是异常的努力刻苦,已经达到了痴迷忘我的程度,白天与人在一起讨论交流书法知识,就在地上写字,可以写数十米之远。“上WC一天没回来,原来是在厕所蹲着写字呢(难道是把厕纸写满字了?)”。晚上睡觉也用手指在被子上练习书法,时间久了,连被子都被他划破了……

钟繇终其一生的功力和招式,变隶为楷,创新书体,从章法上改变了字距宽,行距紧的隶书空间布局等特点,从笔法上改变了隶书的蚕头雁尾的书写,把隶书的方正整饬之美,变化为真书的“纵横可象”的力度美。

目前,传世的钟繇真迹已经没有了,宋以来法帖中所刻《贺捷表》、《荐季直表》《宣示帖》、《力命表》、《丙舍贴》、《还示帖》等,据传均出于后人临摹。当然,据传也有说是真实拓本的。这个不管他了,反正源头都是出自钟繇之手就可以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欣赏和学习这些被评为”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的珍宝。


《贺捷表》

《贺捷表》是钟繇以全身之力,将内心的喜悦之情融化于笔端(跟剑法相似),全神贯注的书写而成。什么事可以这么高兴,就是蜀国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关云长的死

《贺捷表》又称《戎路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蜀国五虎上将关羽被东吴所杀,在曹魏政府当差的钟繇得知后,替主子曹操高兴,可能自己也很高兴。赶紧请功写给曹操的奏章。看文章整篇都洋溢着钟繇的喜悦之情。表文中的关羽,是世人心中忠肝义胆的正面人物,长期深受国人的爱戴和敬奉。(对于关羽的不幸遇害,我表示无比遗憾和悲痛)但是在其位谋其政,作为曹魏政权的辅佐大臣钟繇来说,当他得知自己国家的劲敌被杀后所表现出的喜悦,我们可以理解,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臣子效忠君王,各为其主而已。

《贺捷表》是楷书,带有行书笔意。但还保留着较浓的隶书笔意。通观全表,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雅拙朴的气息。这种古拙之气主要体现在那些隶意尚存的字体中。表中字形多呈扁方。横势扁方,竖画写的短促,横画写得伸展。许多字的笔画还带有明显的隶书笔意。如“言”、“有”、“里”、“方”等字的横画;另如“并”、“同”字的左撇,“企”、“舍”、“获”、“长”字的捺笔,也明显是隶书的笔意。

另外,章法行列没有统一的倾斜度与约定的重心。在楷书盛行的后世,这种写法已很普通,但放在三国时期,楷化到如此程度已相当先进,所以才有“正书之祖”的美誉。看此表,其字尚未完全脱尽隶书笔意,但已属楷体。

《贺捷表》全文:臣繇言:戎路兼行,履险冒寒。臣以无任,不获扈从,企仰悬情,无有宁舍。即日长史逮充宣大令,命知征南将军运田单之奇,厉愤怒之众,与徐晃同势,并力扑讨。表里俱进,应期克捷,馘灭凶逆。贼帅关羽,已被矢刃。傅方反覆,胡修背恩,天道祸淫,不终厥命。奉闻嘉憙,喜不自胜。望路载笑,踊跃逸豫。臣不胜欣庆,谨拜表因便宜上闻。臣繇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建安廿四年闰月九日,南蕃东武亭侯臣繇上。

钟繇《贺捷表》


《荐季直表》

此表钟繇书于魏黄初二年(221),楷书,书时钟繇已七十高龄。此表内容为钟繇向曹丕推荐季直的表章。文中记载了季直在官渡之战中立功受封,罢官后生活清贫等情况。原墨迹本相传于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为一英士兵所劫获。后多次辗转流离落入一收藏家手中,又被小偷窃去埋入地下,挖出时已腐烂(打死那个小偷~)此表有宋拓本,被日本小鬼子收藏着。明代刻入《真货斋帖》,清代刻入《三希堂》,列诸篇之首。

因为是我国楷书的早期代表作,故历来影响巨大。《赵氏铁网雅嘲》卷一载陆行直跋称:“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上有河东薛绍彭印章,真无上太古法书,为天下第一。”又同卷载郑元祐跋云:“汉季楷法全是隶,其古雅可见,于后二王为翰墨宗匠,顾岂能外此哉。”王澍《竹云题跋》卷一则云:“太傅《贺捷表》幽深变化,奇绝一世。此表在《贺捷表》后,益更精微,益更淡古,盖其晚年融释脱落,渣滓尽去,清虚真味,有如此也。”

《荐季直表》全文:臣繇言:臣自遭遇先帝,忝列腹心,爰自建安之初,王师破贼关东。时年荒榖贵,郡县残毁,三军馈馕,朝不及夕。先帝神略奇计,委任得人。深山穷谷,民献米豆,道路不绝。遂使强敌丧胆,我众作气。旬月之间,廓清蚁聚。当时实用故山阳太守关内侯季直之策,克期成事,不差豪发。先帝赏以封爵,授以剧郡。今直罢任,旅食许下,素为廉吏,衣食不充。臣愚欲望圣德,录其旧勋,矜其老困,复俾一州,俾图报效,直力气尚壮,必能夙夜保养人民。臣受国家异恩,不敢雷同见事不言,干犯宸严。臣繇皇恐皇恐、顿首顿首谨言。黄初二年八月 日 司徒东武亭侯 臣 钟繇 表

钟繇《荐季直表》

《宣示帖》

《宣示帖》,又称《尚书宣示帖》或《宣示表》,为钟繇所书。很遗憾真迹也没有了。刻本见于《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等,宋朝时有过单刻本发行。此刻本据说是王羲之的临本。如下:

宋姜夔《终帖平》卷二:“王僧虔云,亡高祖丞相导丧乱狼狈,将钟繇《尚书宣示帖》衣带中过江,在右军处,右军借王敬仁修。敬仁死,其母以修平生所爱,并以入棺,真迹遂亡。贞观御府所藏乃右军临本。”

然后再讲下三国故事: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蜀国荆州军政一把手五虎上将关羽向曹魏发动襄阳之战,水淹七军,军势极盛,对东吴也构成威胁,于是孙权决定与曹军联合,准备夹击关羽,最终打败并杀了关云长,致使蜀吴联盟破裂。次年(220),曹操归天,曹丕继承魏王位,丫竟当了皇帝,国号魏,改元黄初,建都洛阳。孙权遣使跪舔。黄初二年(221,在蜀为章武元年)七月,刘备冲冠一怒为二弟,兴师伐吴为弟报仇。为了防止双线作战,孙权脸厚向魏称臣,于八月遣使奉章,并放了于禁等人还魏以示真诚。曹丕得给脸啊,就赐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因此,曹丕在吴蜀之战中虚伪地保持中立,坐收渔翁之利。孙权举全国之力抗蜀,终于打败了妹夫刘备。黄初三年(222)九月,曹丕派人向孙权要其子孙为质子(即人质),都是亲生的,孙权愿意,他媳妇也不乐意啊,于是推辞。魏国脸上挂不住了,派曹休、张辽等大兵压境包围南郡,逼迫吴国就犯。十一月,脸厚的孙权又与蜀国通好。两个月后,魏国老是打不赢,就罢兵而回。(就到这吧)

转回正题,结合我讲的故事和《宣示帖》的文意,可知此帖的书写时间,应该是黄初三年(222)九月孙权跪舔上书、曹丕准备回复之际。当时魏国三公上奏劝曹丕揍孙权这个老油子,而钟繇认为这样不好,有失中原大国风度。他在信中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孙权归附应该以诚相待的主张,毕竟孙权给咱们送礼了呀。

钟繇最负盛名的小楷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此贴较之钟繇其他作品都更为成熟,体现在笔法、结体和章法上,呈现出较为成熟的楷书形态和气息。点画质朴、肥满,字体宽博、取横势、多扁方,章法自然天成,布局简静而从容,引领了魏晋时期的楷书时尚潮流。此帖风格直接影响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元、明、清三代的小楷创作。最重大的意义莫过于影响和促进了楷书的最高峰――唐楷时代的来临。

《宣示帖》全文:尚书宣示孙权所求,诏令所报,所以博示。逮于卿佐,必冀良方出于阿是。刍荛之言可择廊庙,况繇始以疏贱,得为前恩。横所盱睨,公私见异,爱同骨肉,殊遇厚宠,以至今日。再世荣名,同国休戚,敢不自量。窃致愚虑,仍日达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浅。圣意所弃,则又割意,不敢献闻。深念天下,今为已平,权之委质,外震神武。度其拳拳,无有二计。高尚自疏,况未见信。今推款诚,欲求见信,实怀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当护其未自信也。其所求者,不可不许,许之而反,不必可与,求之而不许,势必自绝,许而不与,其曲在己。里语曰:何以罚?与之夺;何以怒?许不与。思省所示报权疏,曲折得宜,宜神圣之虑。非今臣下所能有增益,昔与文若奉事先帝,事有数者,有似于此。粗表二事,以为今者事势,尚当有所依违,愿君思省。若以在所虑可,不须复貌。节度唯君,恐不可采,故不自拜表。

钟繇《宣示帖》

《力命表》

《力命表》主要是讲的意思是,我已不能效命疆场,为国出谋划策了,而且又年迈愚钝。皇上却工资照发恩典有加。现在天下初定,全国人民欢欣拥戴。只是东吴那不太利索,应当稍加注意。我既已与其他老臣被皇上差人询及有关国务,昨天又被召见,虽说是奉诏陈述了愚见,但我还有一些应该作促膝相谈比较细微的看法,(涨点退休金什么的)这样的情形在先帝时也曾有过,先帝那时派了侍中王粲、杜袭来听取我的意见。我恳请您派员与臣共同议一议,把我想说的话说尽。臣不胜愚钝,唯恭恭敬敬地表奏圣上。臣繇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真迹不要想,早就没了,现存资料也比较少,仅有刻本传世。见于《伪星凤楼》、《泼墨斋》等从帖中。此表字形扁方,笔画跌宕有致,疏瘦自然,尚含隶意。同时,与出土的魏晋简牍残片上的书迹比较,又显得凝练精劲,与后期王羲之的笔法有相通之处。

《力命表》全文如下:臣繇言:臣力命之用,以无所立,帷幄之谋,而又愚耄。圣恩低徊,待以殊礼。天下始定,帅土欣戴。唯有江东,当少留思;既与上公,同见访问。昨宴见复蒙逮及,虽缘诏令,陈其愚心,而臣所怀造膝之事,昔先帝尝以事及臣,遣侍中王粲、杜袭就问臣。臣所怀未尽,冀益丝发,乞使侍中与臣议之,臣不胜愚,款慺慺之情,谨表以闻。臣繇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钟繇《力命表》

《丙舍帖》

《丙舍帖》内容不是很吉利,是个悲伤的事情,说的是钟繇安排孩子去吊唁的事。墓地和家里,要安排一个孩子去城西墓地,一个去家里给帮帮忙(关系好,红白喜事得去人帮忙),这可是我家里品行最端正的两个孩子,分开吊唁,以示重视,我哀痛的不能自已,文岱都尉我们都十分想念你啊,你是个真诚,舍己为人的好兄弟,我们全家都哀悼你,共同缅怀你……。(就这么个意思吧,可别较真哦)

这是单刻帖,又名《丙舍帖》、《墓田贴》。宋朝米芾《书史》说这是王羲之晚年所书写,如今刻入书本帖子上,也均称王羲之临钟繇书。(爱谁谁吧,王羲之写得也一样)。此贴用笔温润娴雅,带有一些行书笔意。笔画生动流转,很有味道。结体劲健风流,不乏古意。《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的书法艺术特征与《丙舍帖》较为接近。南朝梁武帝萧衍赞云:“繇书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丙舍帖》全文:墓田丙舍,欲使一孙于城西,一孙于都尉府,此繇家之嫡正之良者也,兄弟共哀异之。哀怀伤切,都尉文岱自取祸痛,贤兄慈笃,情无有已,一门同恤,助以悽怆,如何如何。

钟繇《丙舍帖》

《还示帖》

《还示帖》是钟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用现在的话就是写了一篇美文发朋友圈了。信中劝勉朋友要认识自身,宽容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才能消除忧虑烦闷;该享受生活的时候,坚决不能在家憋着,要追求生活的品质。

此贴用笔特点是点画的精妙运用,许多横、竖、撇、捺等笔画都用点来替代,使字显得特别凝练蕴藉,特别有精神,结体也因此显得更为空灵。其次,此帖的横画不再一味地强调逆锋,且笔画之间以尖接为主,尽量减少连接和封闭,有效地节省了空间,使字看上去具有大楷的疏朗。另外,笔画已然脱去了隶书、章草笔意,形成了楷书的笔法规范和笔画形貌,如侧起斜势的竖画。章法是有行无列,行气中寓大小、正斜、开合之变,生错综起伏之势。

《还示帖》繇曰:昨疏还示,知忧虞复深,遂积疾苦,何乃尔耶。盖张乐于洞庭之野鸟,值而高翔,鱼闻而深潜,岂丝磬之响,云英之奏,非耶?此所爱有殊,所乐乃异,君能审已,而恕物则常,无所结。

钟繇还示帖》

创作不易,整理资料更不易,为便于大家学习,请您关注收藏哦!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