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京东董事长刘强东因在美国涉嫌性侵被捕引起广泛关注,在网络上也吵得沸沸扬扬。 警方已经证实,目前刘强东涉嫌性侵已经处于“等待起诉”阶段,有严肃媒体的爆料,有刘强东身着美帝囚服监狱照的流出,桩桩件件,各种要件齐全,宿迁东哥这回是真的摊上大事了。 世道变坏,是从大腕的任性嚣张开始向下投射的,但是,褒贬大腕有风险,为他们站队却有可能喝点人血馒头。 所以,两个舆论场,文武昆乱不挡,有吃瓜群众硬是自作聪明的把精明的商业大佬映射成傻白甜一般的糨糊大脑,进而为他喊冤。 因为0元保释,因为没有被扣护照,因为没有被限制自由,更因为他是俺们自己家的商业大佬,在目前毛衣斩敌意正酣的特殊背景下,一件已经坐实了的脑子膨胀进而管不住下体膨胀的丢脸low事、一件普普通通的性侵案,竟然生生被拔高到俺们家的商业巨子是被人做了局、下了套陷害的阴谋论上了。 更可笑的是,因为京东创造了巨量的财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人据此持论,应该给犯事的东哥开个绿色通道;还有人一厢情愿的认为,宿迁东哥是因为前段时间在一秒事件上的发声,被报复了。 哈,要混淆视听,站队打偏架不是这种姿势啊。 烈焰红唇,如此小儿科般的做局陷害?刘强东作为一个超级成功人士的智商,这点套路看不明白,在商场如战场的搏杀中,如何能成功赚得亿万身家?你以为他是和你我一样,煎饼加个卤蛋蛋都要考虑纠结半天啊。 宿迁东哥这回在美国爆出性丑闻事实是很明晰的,也符合人性的弱点:富而多金、高调张狂、“人不风流只为贫”、超级富豪酒酣胸坦的超级名利场:嗯哼,找个女人陪个酒,摸个小手用个强上个床,这都不算个事,过去不都是这么干而且全身而退的么? 然而,钱并不能摆平一切。 其实,宿迁东哥自己或者自己圈子里面的人,在下体膨胀方面,是有前科的: 这并不是宿迁东哥第一次涉及性侵案件,早前在澳大利亚也发生此类事件:宿迁东哥做东邀请友人派对,结果发生女性被强奸事件,东哥赶忙危机公关,对此事一再阻拦公开,可是,澳洲法院并不买账,宣布性侵的七项指控成立,最后在该事件中,刘强东以当时在厨房准备晚餐并未在场而得以脱罪。 蝴蝶煽动翅膀,变成了一场太平洋的风暴。 京东是刘强东“一个人”的公司,自1998年创立京东以来,这家公司在过去20年来一直有着太过鲜明的刘强东个人标签,可以说,刘强东一言一行都身系企业安危。 不就是一个个人行为的丑闻嘛,为啥要用万能的归谬法啊,原来真相是,鸡蛋竟然都在一个篮子里面啊,一有风吹草动,麻烦就大了。 果然,CEO性侵案爆出后,公司股票应声下跌,在法兰克福股市,周一开盘下跌4.69%,在美国股市,4日是刘强东案曝光之后首个交易日,受到此前负面消息的影响,京东美股盘前下跌约4.5%。 马太效应已经产生……京东是否会再次经历断崖式下跌不得不令人忧虑。 脆弱的股民,在大盘皆绿的背景下,脆弱的小心尖早就承受不住,已产生了动摇,据券商中国报道,在国内的一些股票互动社区,已经有投资者表示,会在周二抛售该公司股票,或者购买京东空头头寸。 老外也来抽热闹,要抽身走人,财联社消息称,一些海外持有京东股票的投资机构已经紧急组织会议,商讨京东股票风险对冲方案,部分投资人对京东股票近期走势较为悲观。 投资者都在恐慌看空,形势已经很严峻。 对于股民的普遍恐慌的心态,为公司计,当家人应该保持“超凡特质”;当家人私德有亏,做为一家靠“人治”的上市公司,一个强势的领导人,一个“没有二号人物”的上市公司的京东,接下来怎么办? 按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一个成熟的公司,当家人不检点的个人行为,和公司无关。 但是,作为创始人,在京东,刘强东,恰恰是“特殊的一个”,是拥有超级的权力的当家人,所以,他的任何一个行为,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行为。 作为一个超级企业的当家人,刘强东对公司处处插手、强势管理琐碎到公司下水道是否漏水都要过问,其他管理层其实是被他一人管理的,都基本上是摆设。 宿迁东哥自己曾经骄傲的说:“很多人都认为老刘很强势,觉得如果有事儿需要帮忙,找我底下的高管没有意义,找到我就能搞定。” 强势的背后,是他以8成管理权牢牢掌控京东的事实。 根据其2017年年报,截至2018年2月28日,刘强东持有京东集团15.5%股权,管理层持股一共为15.8%,这也就意味着除其以外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仅为0.3%。 与此同时依据美股同股不同权的规则,最大股东腾讯投票权只有4.4%,刘强东拥有79.5%的投票权,也就是说强势控股的他拥有一票否决权和决定权。 对京东的投资者来说,要与这家市值数百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一起,承担因其掌门人个人与公司经营无关的遭遇而面临的股价下行风险,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显然不公平的。 权力不是应该和责任对等的么?享受了独霸权力带来的快感,就应该为权力不举时的张皇失措担责,私德有亏影响公司,是不是该走下神坛,交出权力了? 对此,上海证券报评论称,创始人获得不平等的控股权后理所当然地需要保持自己的“超凡特质”不贬值。一旦失约,无论是被证明能力不足,还是私德有亏,就应走下神坛,允许投资者收回对他的“信任溢价”。 一个超级企业,除了创始人,其他管理层形同虚设,企业兴衰系于个人一身,本身就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因此,投资者是该收回“信任溢价”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