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
分享

蜜雪冰城“脚关水桶”风波:一杯奶茶背后的卫生焦虑

这个是认证

夜班老司机

2025-07-09 09:16 中国

122118 0 2

7月7日,一段“蜜雪冰城员工用脚关直饮水桶”的视频在社交平台掀起巨浪。视频中,一名身穿黑色工作服的男子在贴有蜜雪冰城标识的操作间内,反复用脚踢踹直饮水桶的水龙头试图关闭水流。发布者配文称“打工时的搞笑操作”,这一轻描淡写的态度与画面中令人震惊的操作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视频疯传,#蜜雪冰城卫生门#话题迅速冲上热搜,阅读量突破5亿。舆论发酵后,发布者清空所有视频,但互联网的记忆无法抹除——网友追踪发现,发布者疑似安徽淮北的赵某某,视频内容极可能是其在蜜雪冰城打工期间拍摄。

风波升级,危机回应遭质疑

面对汹涌舆情,蜜雪冰城官方客服回应称“已登记反馈”,但截至7月8日,品牌方仍未发布正式声明及调查结果。对比2024年“员工水池洗脚”事件中48小时内即推出整改措施的响应速度,此次迟缓回应被舆论批评为暴露危机管理短板。

疑似当事人通过备忘录发文致歉,称事件发生于2024年7月(当时其17岁),系“下班后在废弃茶汤桶旁拍视频逗乐”,强调该桶“本要清洗倒掉”。但网友犀利质疑:“废弃桶就能用脚操作?卫生管理是不是形同虚设?”

食品安全研究专家指出,视频中员工用脚触碰直饮水装置的行为,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直饮水是饮品制作的核心水源,其洁净度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安全。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引入物理污染,更可能导致致病微生物污染。

 屡亮红灯,加盟模式埋隐患

这并非蜜雪冰城首次因食品安全问题站上风口浪尖。作为国内门店数量突破4.6万家的茶饮巨头,主打极致性价比的蜜雪冰城近年来快速扩张,但其食品安全管控能力屡遭诟病。

2024年6月,北京潘家园店员工被曝在操作区水池冲洗脚部;2025年3月,湖北宜昌门店被曝使用隔夜水果切片,店内卫生状况不达标;2025年6月,香港沙田门店的冰冻甜点被检测出大肠菌群含量超标70%。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23年9月发布的数据,蜜雪冰城因食安问题被通报31次,居餐饮企业之首。

深究根源,蜜雪冰城商业模式主要赚取加盟费,而非直接销售奶茶。截至2024年底,其全球加盟门店数量达46479家,直营门店占比不足0.04%。这种扩张模式虽然帮助蜜雪冰城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现制饮品门店规模第一的品牌,但也给品质管控带来巨大挑战。

行业分析师指出:“这种模式导致公司可能疏于对线下门店的管理,标准化作业流程执行不到位。”尤其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占门店57.4%),食品安全监管环境相对薄弱,管理难度更大。

平价悖论,消费者态度分裂

耐人寻味的是,消费者对蜜雪冰城的态度呈现明显分裂。今年3月“隔夜水果”事件曝光时,社交媒体涌现大量“护短”声音:“4块钱的柠檬水,要什么自行车”“它不嫌我穷,我不嫌它不新鲜”等评论刷屏网络。甚至有网友调侃:“建议严查!必须用新鲜柠檬,然后涨价到20元!”

然而此次“脚关水桶”事件后,舆论风向发生微妙变化。据舆情分析,约30%消费者仍持包容态度,认为低价商品难免有瑕疵;约50%要求严惩整改,强调“脚部接触饮用水设备可能传播真菌”;另有20%消费者表示拒绝消费

蜜雪冰城的“免死金牌”源于其极致性价比策略。招股书数据显示,蜜雪冰城80%的门店分布在三四线城市,4900家深入乡镇地区。4元的柠檬水成本3.2元,仅带来0.8元利润,这种极致低价使其成为小镇青年实现“奶茶自由”的象征。

但专家警示,低价绝不等于低质。脚部接触直饮水设备直接威胁消费者健康,践踏了食品安全底线。

信任崩塌,品牌危机加剧

这场看似偶发的“脚关水桶”事件,实则是蜜雪冰城品牌信任危机的集中爆发。网友的愤怒不仅针对“脚踢”动作本身,更是对“员工行为是否代表日常管理”的联想恐慌——“今天踢废弃桶,明天会不会踢正在用的?”这种“破窗效应”的担忧,正是餐饮行业舆情的高危点。

蜜雪冰城此前建立的“亲民形象”遭遇严峻挑战。凭借“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神曲和低价策略,蜜雪冰城曾成功俘获下沉市场。但如今,消费者心理已从“性价比之选”转变为“卫生隐患之忧”。

资本市场也迅速反应。事件曝光后,蜜雪冰城母公司“龙珠美汇”股价连续3日下跌,市值蒸发超10亿港元。多地加盟商反馈客流量下降20%,部分门店被迫推出“买一送一”促销。

法律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根据《食品安全法》,违反卫生规范可处5万-1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者吊销许可证;若证实欺诈(如宣传“卫生达标”但实际违规),需“退一赔三”。前车之鉴犹在——2021年某火锅品牌因“后厨老鼠乱窜”被罚500万元,股价暴跌40%。

破局之道,行业面临重构

面对系统性危机,蜜雪冰城需要的不仅是危机公关的“灭火”,而是一场从门店到源头、从制度到人心的彻底整肃。舆情专家建议采取三步走策略:

速效止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抽查涉事门店及周边同品牌店铺,直播检查过程并公布结果,用“可视化证据”对冲抽象质疑。

情感修复:避免模板化道歉,可让区域负责人出镜录制“员工的一天”Vlog,呈现打烊后器械拆洗、晨间消毒等真实细节。

长效免疫:参考火锅店“后厨直播”模式,在App或小程序开放“清洁打卡”功能,鼓励门店每日上传消毒记录,并设置“随手拍”反馈通道。

更深层次的变革在于从“规模崇拜”回归“卫生本质”。专家建议将技术深度融入食品安全管理:安装AI监控自动识别违规操作;通过区块链溯源原料采购与制作过程;在直饮水桶安装传感器,水质异常时自动停供。

行业分析师指出,这场风波可能成为整个新茶饮行业的转折点——只有那些愿意放下“规模崇拜”,回归“卫生本质”的品牌,才能最终赢得市场的长久青睐。

# 为什么蜜雪冰城难塌房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2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