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湖南小城株洲去首发成中国习惯,将会怎样?
3D打印发动机成功首飞,
氢涡轮发动机首飞,
首次无人机多件货物连续自主伞降空投,
高寒动车组真空断路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这些中国首次突破上都烙印了“株洲制造”。
全球最大功率等级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
全球首台矿用混动挖机……
这些世界第一的中国制造中,关键部件都有枚“株洲芯”。
这还只是2025年上半年的部分见诸报端的案例。
然而,却呈现出了株洲在首发经济中的特色存在:没有大而全,各种小而美。
还能引申出一句潜台词:中国制造的“军功章”里,绕不开湖南株洲这座小城。
从打卡第一家店、欣赏第一场秀,到入手首发新品……
今年以来,首发经济已成为中国各大城市激活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由于自带创新属性,首发经济能体现一个地区的商业活力、消费实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品牌形象和开放度。
在各地都在推动首发经济的当下,株洲如何脱颖而出?
靠制造业,形成与一、二线城市泛大众消费领域首发经济的差异化。
或者说,其他地方首发的客户在C端(个人),株洲首发则是覆盖B端(企业)、辐射C端。
株洲凭什么?
凭历史传承。
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第一台摩托车……
作为新中国八大老工业基地之一,2020年以前,株洲就已经创下新中国工业史上近300个第一。
株洲靠什么?
昔日的辉煌,如何继续?
当下首发,给出路径。
接连不断出现的株洲“野生”首发,大多是垂直细分领域,往往靠的是历史积累和科技创新。
而在其背后,则浮现出一批身影: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和瞪羚企业。
例如时代电气,就在株洲建成国内第一条8英寸的IGBT芯片生产线,这在行业内是喜大普奔,而在行业外则往往知之甚少。
株洲做什么?
野生虽好,扶持更佳!
必须争当中国制造垂直细分领域首发之城。
用诸如精品首发季、轨博会、北斗峰会等特色会展,搭建舞台,月月上新。
去给这些在中国制造中达成细节决定成败的“株洲芯”们扬名。
让其在圈内有影响、圈外有印象,让制造首发成为城市文化的新IP。
一旦达成“中国制造,首发株洲”,又会如何?
成为国人“习惯”,成为行业“标杆”,成为在全球关注的“株洲时间”。
更可能,让全国乃至全球先进制造业也来株洲首发,蹭热度、博关注,进而落户株洲,谋求更多首发……
这可能吗?
上海打了个样。
作为中国二次元热度最高城市后,迪士尼、乐高、泡泡玛特、卡游等外国的、外地的企业,都把在上海首发变成了企业习惯,然后入驻。
如此看来,在垂直细分的制造业领域,成为中国制造的首发之地,株洲不仅要当仁不让,更要当机立断,把招牌打出去,把关注引进来。
刊载于《株洲日报》2025年7月7日“天台时评”,刊载时有删节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