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汉寿甲鱼:从中国长寿之乡游向世界餐桌 ——一只生态鳖的全球化之旅

湘商频道

2025-07-02 09:10 中国

272435 0 0

七月骄阳似火,沅澧大地迎来一场关乎农业未来的深度对话。常德市“菁英”工程(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正式启动首次企业实地调研。一支由省内外农业品牌专家、行业协会及本地农业部门组成的“智囊团”,奔赴汉寿,为代表企业精准“体检”,开启了一场以智慧赋能产业升级的破局之旅。

首日汉寿行:深挖特色优势,直面转型之困

7月1日上午,调研组首站抵达汉寿县湖南仙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稳在展厅对专家组如数家珍:““仙湖”品牌专注高品质汉寿甲鱼30年,是中国生态甲鱼养殖倡导者,湖南省著名品牌,互联网平台营销综合排名TOP1,鱼、鳖、莲、鳝生态混养发明者。我们以生态养殖为核心,但在品牌溢价、精深加工和高端市场拓展上,始终感觉力有不逮。”品牌专家陈亮嘴指出:“汉寿甲鱼这张地标名片含金量十足,关键在于讲好‘生态故事’,打造可视化的品质标准体系,让消费者为健康和高品质买单,汉寿甲鱼坐拥‘双地标’护体,缺的是用现代品牌思维、模式讲好‘只进不退’的文化故事!”

这番对话揭开了汉寿甲鱼产业的缩影——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双认证”的龟鳖类产品,汉寿甲鱼以“体薄片大、裙边如玉、腹甲红润”的独特品质享誉业界,却亟待突破“大而不强”的产业瓶颈。 《品牌观察》杂志社总编、中国地标节创始人郑学勤补充道:“需借力地标节、地标餐厅等高端平台,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文化’的跃升。”当前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三大痛点:产销对接不畅、品牌溢价不足和区域协同乏力。如何破局。湖南省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孙朝阳则敏锐指出人才短板:“特种养殖需要专业、稳定的技术,更需要专业的品牌营销团队,这正是‘菁英’工程要重点培育的方向。”

千年底蕴:从“中华鳖故乡”到双地标认证

汉寿甲鱼的传奇始于1974年。这一年,中国水产研究院在汉寿突破甲鱼人工孵化技术,奠定全国规模化养殖基石。1995年,汉寿荣膺“中国甲鱼之乡”;2011年,“汉寿甲鱼”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24年,更跻身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水产)声誉百强榜。其核心竞争力源于自然馈赠与科技赋能:洞庭湖西滨的湿地环境,造就“富硒、高氨基酸”的营养特质,6300年前城头山遗址的古稻田更印证了这片土地的水产基因;依托刘少军院士团队建立的育种中心,推动种苗提纯复壮,2024年全县稚鳖产量达1亿只,占全国优质种苗份额30%;构建了种源的护城河。

百亿产业:生态养殖链的突围之道

在冯明宏董事长的陪同下参观了仙湖养殖基地,一场“鱼鳖共生”的生态实验正在上演:四大家鱼与甲鱼混养,甲鱼清除病鱼维持水质;这种模式将资源利用率提升40%,类似的创新在全县开花:稻鳖共生实现“一田双收”,莲鳖套养绘就“荷叶田田、鱼鳖潜行”的生态画卷。至2025年,全县甲鱼养殖面积达19万亩,年产商品鳖5.2万吨,带动5万从业者增收。距离“2025年百亿目标”仅一步之遥。

未来展望:让世界品尝“长寿之乡”的馈赠

站在仙湖农业的堤埂上,公司董事长冯明宏指向远方:“我们计划打造“仙湖长寿甲”品牌,以长寿健康之名进军北上广深成功人士圈,同时将联合农户建设万亩生态养殖带,让甲鱼游出汉寿,游向世界!”此刻,他的愿景正照进现实。中国地标节创始人郑学勤说到:“汉寿甲鱼要成为中国的和牛、法国的生蚝!通过品牌整合与三产融合,让地标产品变身全球餐桌上的奢侈品。”

从洞庭湖的碧波到上海、巴黎的银盘,汉寿甲鱼以跨越半个世纪的坚守,书写着一部“生态匠心征服世界味蕾”的传奇。当“只进不退”的东方哲思融入全球化品牌叙事,这只承载千年水土灵韵的甲鱼,正成为乡村振兴浪潮中最具生命力的中国符号。 (孙明)

# 农业职业经理人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修改于2025-07-02 09:50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