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以来,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2025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为让市民进一步了解这部法律,特邀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北京市盈科(大连)律师事务所的王金海律师进行解读。
王金海律师说,此次修订回应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社会治安问题,如饲养宠物伤人、被打者还手被认定为“互殴”、校园欺凌等做出处罚规定,强化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其他法律相衔接,还对涉未成年人治安案件举行听证等做出具体规定。
1、宠物狗未牵绳,咬伤小区居民
去年秋天,环卫工人孙大姐在清扫马路时,被一只大黄狗咬伤,她受伤后立即报警,警察赶到后经调查,狗主人姓孙,声称自己的狗有证,趁自己不注意扯断狗绳跑了出来,连忙跟孙大姐赔礼道歉。警察认为,尽管大黄狗属于烈性犬,但狗主人有正规手续,只是疏忽被狗挣脱绳子跑走了,孙大姐的伤不是狗主人故意造成的,不予处罚。孙大姐的丈夫将孙大姐送到医院进行包扎,还打了疫苗。孙大姐痊愈后,王金海律师向她提供法律援助,将狗主人起诉到甘井子区人民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经主审法官调解,狗主人赔偿孙大姐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人民币6000元。
王金海律师说,此前,此类事件多依靠《民法典》追究狗主人的民事侵权责任,狗主人往往只需承担受害者的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违法成本较低。依照修订后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出售、饲养烈性犬等危险动物,将先处警告;警告后仍不改正,或者致使动物伤害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
2、被他人殴打反击经常被认定为“互殴”,新法明确可以正当防卫
2023年12月初,小伟到大连市甘井子区一家市场购买海鲜,发现有缺斤少两的情况,便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摊主李山(化名)的秤有问题。第二天,小伟到该市场路过李山摊位时二人发生口角。李山追打小伟,小伟被拽倒在地上,李山继续殴打小伟,无奈之下小伟起身后向李山的胸前还击一拳,并拨打110报警。经调查,区公安机关认定二人为“互殴”。2024年1月份,区公安机关对二人做出处罚决定,对李山行政拘留五日并罚款200元;对小伟以罚款500元。
小伟不服,将区公安局起诉到沙河口区人民法院,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法院认定,事发当日,小伟与李山因之前市场投诉举报一事发生口角,之后小伟离开,双方言语争执已经结束。但李山尾随小伟至案发现场,先动手对小伟进行了殴打,小伟并未还手,后被李山拽倒在地后,仍持续殴打小伟,小伟通过推搪方式躲避,并挥臂还击后与李山分开,双方肢体冲突结束。法院认为,在上述肢体冲突中,小伟面对李山的持续侵害行为,已经努力避免冲突,但李山仍继续侵害,小伟在这情况下的还击行为,且未超过必要限度,构成正当防卫,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沙河口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撤销了公安机关对小伟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
这几年,像小伟这样因为防卫行为被质疑“过度”的事件时常引发争议,也说明了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导致公民在行使自卫权时面临法律风险,甚至挫伤社会正义感。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鼓励公民在他人遭受不法侵害时挺身而出,明确见义勇为行为受法律保护,避免因防卫行为受到不当处罚。明确规定,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有权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保护自身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强调防卫行为应当在合理限度内,避免过度防卫导致不必要的损害。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行为,免除其治安管理处罚责任,保障公民行使防卫权的合法性。
3、重划未成年人惩戒红线,14—18岁违法可拘留
近年来学生欺凌现象频发,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严重威胁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对未成年人将来就业也有影响。新《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明确了学生欺凌的处理方式:以殴打、侮辱、恐吓等方式实施学生欺凌,违反治安管理的,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者采取相应矫治教育等措施。
去年7月份,某中学上体育课时,两名中学生因琐事相约殴打另一名同学,并将其左手打伤,受伤同学家长拨打110报警,经法医鉴定,受害同学为轻微伤。公安机关认定双方为“互殴”,对两名打人的中学生因情节恶劣给予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因其为未成年人,行政处罚决定书注明“不予执行”。对受伤的同学作出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校园安全等民生热点,针对14-16周岁未成年人一年内二次违法或情节恶劣者打破"不拘留"惯例,将组织胁迫未成年人在酒吧、歌厅从事有偿陪侍纳入治安处罚范畴,明确公安机关须对殴打、恐吓等学生欺凌行为依法处理并联动学校建立追责机制。可以说,新法对未成年人的全链条治理力度空前。
刚满14周岁的中学生受到行政处罚对今后就业是否有影响?王金海律师说,尽管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违法行为给予“封存”,但行政处罚在公安机关是有“案底”的。一个叫小虎(化名)的中学生,在学校将同学打伤,经法医鉴定为轻伤,但小虎未满14周岁,公安机关未对其行政处罚。后来小虎大学毕业,考上公务员,组织部门要求小虎到居住地派出所开一个《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结果小虎拿到的《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居然还写着他在13岁时将同学打成轻伤的事情。组织部门认为,小虎有不良记录,未录用小虎为公务员。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01526人,较上一年度上升4.3%。
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在未成年人问题上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规定。王金海律师说,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了未成年人行政拘留执行条件。一是对于14至16周岁一年内二次以上违反治安管理的未成年人,可以依法执行拘留。二是对于14至16周岁以及16 至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若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同样可以依法执行拘留。改变了以往这两类未成年人通常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情况。
此外,新治安管理处罚法还规定,对因未达年龄不予治安处罚或者不执行拘留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应依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矫治教育等措施。这意味着针对不同情况的违法未成年人,除了拘留等处罚手段外,还将通过多种矫治教育手段,帮助他们纠正行为。
此外,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还增加规定,如果学校未按规定报告或者处置严重学生欺凌事件,将被责令改正,有关部门还会对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以此推动公安机关与学校协同治理学生欺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