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不光砸钱!株洲为求才,要成“精”

这个是认证

张书乐2006

2025-06-25 10:52 中国

51951 0 0

花钱引才,只是起手式;要想留才,精字为先。

媒体报道,湖南省株洲市真金白银吸引人才,先后发布了《株洲市2025年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和重点产业企业自培博士补贴申报公告》《株洲市培育激励工匠人才10条措施》等多个引才用人新政。

所谓新,在于新政之中,精准地找到了人才的渴望。

精在何处?砸钱要砸得精准。

比如高层次人才,仅一个安家补贴最高可达200万元。

又如对工匠人才,如果在世界技能大赛或国内一、二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奖励起步用万计算,最高可达50万元。

此外,上述新政还打通了产业工人成为高层次人才的通道,甚至还考虑到了青年才俊来株洲创业的需求,在人才政策中为青年科技之星们提高了政策福利标准。

如此一来,高层次人才可以安心落户扎根,大国工匠们可以专心磨炼技能,青年才俊可以开心创新创业。

精在何处?重才要重在精细。

高层次人才要引,但不够。

株洲作为老牌工业城市,新一代的制造名城,自然是工匠精神的荟萃之地,重视人才就必须重视产业工人中的精英。

精在何处?仅仅是砸钱,还不够。

更要围绕企业的痛点,去精益求精。

企业的人才痛点在哪?不少。

那就先找准最痛的根治。

去年,笔者作为九三学社成员,曾参与过一次株洲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题调研。

走访中,受访民营企业家大多表示,相关人才政策的制定多参考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学历、职称和学术成果体系,中小企业引入人才在对标此类标准上往往会“先天不足”。

某技术领军人才从创业团队中成长,全日制学历只有专科,无法享受相应人才政策。

有企业引入从业20年并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年创造价值近千万,却因无职称而难享政策红利。

他们普遍希望,根据企业年交税情况、个人薪酬所得税情况,分梯度、分层次给予企业一定名额,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给企业员工。

这就是痛点,笔者也将这些痛点写进了调研报告中,报告给了有关方面。

可以肯定的是,同期,很多相关调研都提到了上述问题,并引发了株洲主政者们的关切。然后呢?

痛点好找,破题很难。打破人才认定的传统思维,需要勇气。

株洲市的主政者们把“敢为天下先”的湖南人精神通过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展现在了人才面前。

新政中,株洲开始建立重点企业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制度。

这意味着,获得自主认定权的企业,可以让政策红利落到有真才实干之人身上,可以激励员工用工作实效和创新实操去获得更好待遇,唯职称、唯学历的坑填上了。

诚然,一批新政还不足以解决引才所有难题。

但此次新政显露出了一点:株洲倾听了人才心声,围绕人才痛点逐一破题。

唯有如此,才能今日积硅步、明日至千里。

唯有如此,才是“中国最佳引才城市”“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的株洲魅力与魄力。

唯有如此,新时代的“唯楚有才于斯为盛”,将更有气派。

刊载于《株洲日报》2025年6月24日头版“天台快评”,刊载时有删节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

# 株洲
# 人才
# 创业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