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历经七载攻坚,中国规模最大、全球样本量最多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治愈公益项目——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传来捷报!此项目在2025年4月底达成3万例患者入组的宏大计划,并超额实现8848例临床治愈的总体目标。那么,“珠峰”项目究竟是如何进行的?项目顺利完成整体目标的关键是什么?临床医生如何解读“珠峰”数据?本刊特联合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珠峰”项目管理委员会推出系列专访,以飨读者。
本期受访专家
李家斌教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对话实录
问题一、请您分享一下贵院加入“珠峰”项目的契机和考量,以及目前“珠峰”项目在安徽省开展情况。同时,结合您在“珠峰”和“双子座”项目的经验,您如何看现有 CHB(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策略优化?
李家斌教授:“珠峰”项目是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CHB临床治愈项目,2018年5月6日项目在安徽省启动。加入该项目,我们的考量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
第一,WHO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CHB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要想消除病毒性肝炎须要达到临床治愈。
第二,在安徽乃至全国范围内,慢性乙型肝炎(CHB)始终是严重威胁民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若患者未能接受规范治疗,极有可能逐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罹患肝癌,严重危及生命健康。而参与“珠峰”项目,正是为了进一步推动 CHB 治疗的规范化进程,从源头上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切实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健康水平。
项目启动以来,安徽省共有13家医院参加,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安医大一附院”)是基地医院。安徽省共完成入组1,473例,截止2025年4月,已有585例达到临床治愈;其中安医大一附院在“珠峰”项目中有效入组848例,实现临床治愈421例,临床治愈率接近50%。
“珠峰”项目聚焦于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水平<1,500 IU/mL 的患者群体,致力于探索这一人群的治疗策略与临床治愈路径。然而,对于 HBsAg>1,500 IU/mL 的患者而言,他们的治疗需求同样不容忽视。这类患者往往病情更为复杂,治疗难度也相对较大。鉴于此,我们团队携手全国多位权威专家,共同发起了针对 HBsAg>1,500 IU/mL 且 HBeAg 阳性或阴性的患者的专项研究项目——“双子座”项目。该项目于 2022 年正式启动,目前已成功入组 1,500 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项目主要观察此类难治患者如何实现临床治愈,有哪些指标可预测临床治愈;以及即使达不到临床治愈,如何通过治疗由非优势人群转化为优势人群,为将来的临床治愈做好准备。
问题二、随着CHB临床治愈临床证据逐渐丰富,如何以更规范、高效的方式,让更多 CHB 患者从中获益并实现临床治愈,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我们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
李家斌教授:自项目开展以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对各项治疗指标进行了优化完善。基于此,我们携手高志良教授,于 2022 年 10 月 18 日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设了CHB临床治愈(咨询)门诊。
门诊开诊以来,我们主要依托“珠峰”项目、“双子座”项目等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患者量身定制优化治疗方案,助力更多患者实现临床治愈。以往一些患者认为自己不需要治疗,通过咨询,患者实现了规范化治疗。其中,一部分患者成功达到临床治愈,摆脱了疾病的困扰;另一部分患者虽未能实现临床治愈,但通过规范化治疗,有效降低了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由此可见,开设 CHB 临床治愈咨询门诊意义重大,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
问题三、作为安徽省“珠峰”项目的基地医院,您认为未来我们应采取哪些举措,以更有效地推动“珠峰”项目成果在CHB临床诊疗中的落地应用?
李家斌教授:“珠峰”项目我院入组848例,达到临床治愈421例,这一成果无疑彰显了项目在临床治疗中的显著成效。为了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珠峰”项目的成功经验,我们深知加强临床医生培训、规范治疗方案的重要性。为此,我们计划借助媒体宣传的广泛影响力,以及继续教育项目的深入开展,向更多临床医生,特别是感染科、肝病科医生,传递“珠峰”项目的先进理念与规范治疗流程。
接下来,我们将在安徽地区积极组织继续教育课程、学术年会等活动,搭建起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的平台,让更多医生有机会接受系统培训,掌握前沿的治疗技术与方法。我们坚信,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推动更多医生在实际诊疗中运用“珠峰”项目的成果,为更多 CHB 患者带来临床治愈的希望。
问题四、对于年轻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您对他们投身CHB临床治愈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期望?
李家斌教授:临床医学本质上是一门经验驱动的学科,在CHB治疗领域,干扰素虽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但对于具备治疗优势的 CHB 患者群体而言,联合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治疗,是帮助他们实现临床治愈的有效途径。年轻医生由于临床经验相对匮乏,面对干扰素这类药物时往往心存顾虑,部分年轻医生因缺乏正确处理干扰素不良反应的实践经验,进而不敢为患者使用干扰素,这无疑限制了患者的治疗选择。
为了打破这一困境,我们希望通过“传帮带”的模式,让资深专家将丰富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生。同时,积极开展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会议,为年轻医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系统学习干扰素治疗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良反应的应对策略。通过这些举措,切实提高年轻医生的临床技能和诊疗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加自信、专业地为更多 CHB 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助力患者早日实现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