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分享

今日端午丨千年龙舟竞渡时,一叶粽香寄安康

这个是认证

凯迪海南

2025-05-31 09:00 中国

66046 0 1

菖蒲如剑斩邪气,艾草生香绕门庭,五色丝线系住的不仅是稚子手腕,更是一个民族穿越千年的生命智慧。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文化记忆的传统节日,如约而至。它似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一、节气渊源:从星象崇拜到人文纪念

天象与农时的交响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西晋周处《风土记》中这一句,道破了“端午”本源——农历五月初五,午月午日,“双午相重”谓之“重午”,此时太阳行至黄经75°,苍龙七宿飞升正南中天,形成《易经》所载“飞龙在天”的吉象。古人视之为阳气鼎盛、万物蕃秀的节点,却也因湿热交蒸、蛇虫暴动,称五月为“恶月”,五日为“毒日”,需行“禳灾避秽”之礼。

人文精神的熔铸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传说,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投江殉国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五月初五举行各种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此外,端午节还与纪念龙图腾、介子推等历史人物有关……“忠、孝、节、义”的价值观,最终凝聚成屈原这一精神图腾,使龙舟竞渡与角黍投江,从地域风俗升华为民族仪式。

二、民俗万象:南北风物里的生存智慧

粽香千年

粽子古称“角黍”,原为祭龙祭祖的“牛肉替代品”,经唐宋演变,成苏轼诗中“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的风雅。作为端午节的标志性食物,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粽子的种类繁多,有三角粽、四角粽、长形粽、方形粽等,口味也各具特色,北方多以红枣、豆沙等甜馅为主,南方则有鲜肉、咸蛋黄等咸馅粽子。今日甜咸之争,早在南宋已埋下伏笔——江西出土的南宋蜜饯粽,宣告“甜党”的古老血统。

龙舟破浪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而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便用赛龙舟的方式纪念屈原。如今,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更是一种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精神的象征。在一声声鼓点和一阵阵号子声中,选手们齐心协力,奋勇争先,龙舟如离弦之箭在水面上飞驰,岸边观众的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场面十分壮观。

悬艾蒲,佩香囊

民谚“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门楣上艾草与菖蒲形似利剑,被古人喻为“斩邪之器”。从科学角度来讲,艾草和菖蒲确实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们含有挥发油等成分,可以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气,这种香气能够驱赶蚊虫、净化空气,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

佩戴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一大特色,香囊内通常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既可以用来驱虫防病,又有装饰美化的作用。香囊的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上面绣满了各种精美的图案,如龙凤、花草、吉祥如意等,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朋友的祝福。

饮雄黄,画王字

“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雄黄酒被认为可以驱邪避毒,保护身体免受邪气侵扰。此外,雄黄酒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清热解毒、驱虫等雄黄虽因含砷盐今已禁内服,但古人以之涂孩童额头画“王”字,借虎威驱虫避毒,成为节日的温暖记忆。

三、养生之道:顺天时的仲夏生存指南

端午时节,气候湿热,人体容易感到困倦乏力、食欲不振。端午养生,首重养阳。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端午前后阳气旺盛,是养生调理的绝佳时期。人们可以通过艾灸等方式来补养阳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端午时节湿邪较重,人们常感身体困重、食欲下降,甚至皮肤过敏、湿疹。端午节的各种习俗蕴含着除湿辟秽的养生智慧。粽子中的糯米能补气健脾开胃,粽叶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用艾草、菖蒲等煎水洗澡,可防治湿疹、皮炎等皮肤病;佩戴香囊,随身携带的中药香囊能起到化湿辟秽,驱除蚊虫,提神醒脑的作用。

此外,端午节还有打午时水的习俗,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午时日照强烈,水温较高,水中微生物含量相对较少,水质较好,确实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

四、诗词中的端午:流淌的文人情怀

文人墨客们也为端午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唐代文秀在《端午》中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诗中既有对端午节起源的追溯,又有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和对世道不公的愤慨。

宋代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慨怀昔,叹假日空闲,寂静思忆,烟雨楼台朦胧处。”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景象以及自己在节日中的所思所感,从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入手,抒发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清代吴曼云的《江乡节物词》小序中提到端午节贴天师符的习俗,并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写道:“研将朱墨任鸦涂,春蚓秋蛇认得无?但乞人施五斗米,全家饱食仗灵符。”反映了当时端午节民间的风俗以及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让我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端午该说“快乐”还是“安康”?这场争论背后,实则是节日的双重基因——它既是“恶月驱毒”的公共卫生日,需以艾蒲雄黄守护肉身安康;亦是龙舟破浪、诗酒趁年华的欢会,传递着精神的昂扬

互动话题

你家乡的端午有何独特习俗?是江畔的龙舟号子,檐下的艾草清香,还是奶奶手心的五色丝?留言分享你的端午记忆!

# 端午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