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定安县龙门镇里沙塘村的西瓜种植基地,仲春的暖阳洒在连片白色大棚上,瓜藤编织的绿毯下,圆润饱满的西瓜正迎来丰收时刻。二十余名工人穿梭其间,灵巧的双手在藤叶间翻飞采收,田垄边的分拣区堆起青翠的“小山”,包装工麻利地为西瓜裹上防护网套,一辆辆货车整装待发,将这份火山岩地里长出的甘甜送往全国市场。
“这里以前是一片布满石头的撂荒地,现在我们种下的西瓜已经采收了3万余斤,本月底可完成全部采收,预计可采收50万斤,毛收益约200万元。”里沙塘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莫壮智托起一个足有十斤重的无籽西瓜,黝黑的脸上泛着笑意。
这片200亩的火山岩地貌曾让村民望而却步——薄薄的耕作层下遍布玄武岩,锄头下去火星四溅,作物产量低,收益
沉睡的土地由此获得新生,其中最主要的整治点,就在里沙塘村。
“这是石头地里长出的第一批西瓜,脆甜脆甜的,等打包完就直接运到港口,销往岛外市场。”莫壮智告诉记者,西瓜主要销往河南、河北、江苏等地。发展西瓜种植,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也让里沙塘村村民日子变得更“甜”了,基地从种植到采收需要大量人工,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拓宽了村民增收路。
“这片土地整治起来可不容易,一般土地整理用挖机就可以,但这片土地还要动用炮机甚至采用局部爆破的方式,才能有效清理火山岩。”省乡村振兴公司副总经理谢琳璐向记者介绍,该公司组织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专门制定施工方案。整治过程中,仅取石工作就耗时超过3个月。一年后,800亩“石窝窝”不仅变身良田,还铺设了纵横交错的灌溉管网,让火山岩地首次拥有了现代农业的脉搏。
里沙塘村的闲置土地综合整治是龙门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一个生动缩影。如今在龙门镇,上千亩质量较差的残次林和荒坡正陆续“变身”良田,种上了水稻、西瓜、百香果等经济作物。
省乡村振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引进更多产业和技术,在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上下功夫,让“沉睡”的资源变成“造血”的资本,助力村民驶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为乡村振兴新业态发展蓄势赋能。
来 源:定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