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沉浸式打卡文化礼堂,畅享定安“三色”文化盛宴

这个是认证

海南新视界

2025-05-12 15:00 中国

64333 0 0

领略定安风情

在定安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

“红色”革命精神、“古色”历史韵味与“非遗”独特魅力相互交织

共同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精心规划的精品研学路线

一同去揭开定安神秘的面纱

领略它别具一格的风采

“红色”传承

研学路线: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黄竹革命烈士陵园—黄竹镇白水塘村文化礼堂—翰林镇深水尾村文化礼堂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踏入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这里是琼崖革命的重要摇篮,保存着众多珍贵的革命遗迹和历史文物。

黄竹革命烈士陵园

黄竹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黄竹镇黄竹墟,这里安葬着解放海南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纪念1950年解放军渡海后与琼崖纵队共同歼灭国民党残部的黄竹墟战斗,是黄竹镇重要的历史铭刻之处,也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精神灯塔,激励着后人铭记先辈付出,珍惜幸福生活。

黄竹镇白水塘村文化礼堂

黄竹镇白水塘村文化礼堂,原为岑氏合族宗祠,始建于清朝嘉庆丁卯十二年(公元1797年),地址位于白水塘村东侧。

宗祠为二进室,分前殿和主殿,中殿中间有拜亭,二进室中间建有横室走廊的古建筑,距今已有210年的历史。文化礼堂将创新活动载体,发挥好阵地功能,开展多样的传统文化宣传、文明实践活动,使祠堂展现新的风貌、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翰林镇深水尾村文化礼堂

深水黄氏宗祠位于翰林镇深水尾村,初建于解放前系,占地面积约427平方米,建筑结构为砖木结构。目前宗祠内存放着两张1951年左右(即第二次翻新后)被赠与的牌匾,分别写有“神童衍派”和“温席世业”。祠堂两侧墙壁上设有黄氏宗祠文化、黄姓渊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典的传统文化等内容不仅保留了其历史文化价值,还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功能,使其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

“古色”寻幽

研学路线:定城镇莫村社区文化礼堂—明清县衙—王映斗故居—王弘诲文化礼堂—龙湖镇高林村文化礼堂—张岳崧故居

定城镇莫村社区文化礼堂

定城镇莫村社区文化礼堂位于定安县定城镇莫村社区居委会,占地约10亩,明末清初,宗祠倒塌,迁建于山椒村。1714年迁回原址。2010年,后人筹集资金约300万元修缮宗祠,按旧制保留部分原石柱,重建后的宗祠朱墙黄瓦、雕梁画栋、飞檐高昂,以厚重的历史魅力承载着情系桑梓的文化印记。

明清县衙

定安县衙遗址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园1369年),由知县吴至善创建,占地约17亩,是海南现存唯一的县衙遗址。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记录着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貌。如今,这里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20年荣升为国家级2A景区,成为探索历史文化的理想之地。

王映斗故居

王映斗故居座落在定安县定城镇春内村的东北部,建于清同治初年。由北京的设计师设计建筑图纸,朝廷拨银,带回故里建造。坐西南向东北,三幢祖居屋呈“品”字布构,地势西高东低,纵深五六十米,南北宽约40米,占地2000多平方米,西北、西南、东南三面围墙围住。前方有一口大水塘,面积约1000平方米,长年积水不涸。

王弘诲文化礼堂

王弘诲文化礼堂位于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是明代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的祖居地。王弘诲故居始建于明代,历经多次修缮,现存建筑群占地约8亩,有正厅、书房、后院、门楼等建筑,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迹。王弘诲文化礼堂正成为传承历史文脉、推动乡村发展的有力引擎,在新时代绽放独特光彩,为定安县乡村文化繁荣和全面振兴持续注入动力。

龙湖镇高林村文化礼堂

高林村张氏宗祠始建于1839年,有清制完整的群体建筑,祠堂里主要陈列有清代探花张岳崧的著作、书画、对联、碑帖匾额、印章等遗物和名人关于记述张岳崧生平事迹的文章著作。宗祠占地约 2700 多平方米,原来有完整的山门、前殿、正殿、后殿、东西廊庑和围墙、烧书亭,是典型规范完整的四进祠堂。文化礼堂以“保护传统风貌”为前提,依托宗祠现有建筑及场地设施(如正殿、廊庑、庭院等),现存张岳崧及家族成员的科举功名、清廉为官故事,并配有建设“家风家训”主题展览的图文。

张岳崧故居

张岳崧故居。故居共有两处,一处为张岳崧出生之祖居,位于高林村西北边;另一处为张岳崧中探花之后修建的庭院。张岳崧故居于198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遗”探秘

研学路线:新竹镇禄地村文化礼堂—新竹镇卜效村—富文镇石门村文化礼堂—县琼剧团—富文镇琼剧同乐会

新竹镇禄地村文化礼堂

新竹镇禄地村文化礼堂位于定安县新竹镇西部。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祠有大门,前殿,后殿,共三进,约占地900平方米,明间神龛前金柱正面阴刻有探花郎张岳崧手书之一楹联,祠里存有《捐修建江二世大宗祠堂记》碑两块。1986年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新竹镇卜效村

卜效村是有名的琼剧村。在卜效村,不仅有小型琼剧博物馆,存放着各种琼剧演出道具等,还有琼剧长廊和多面文化彩绘墙,村里处处散发着浓浓的琼剧氛围。

富文镇石门村文化礼堂

富文镇石门村文化礼堂位于海南省定安县富文镇石门村,于清朝约1816年嘉庆年间兴建,面积约250平方米。1943年祠堂前房遭日本侵略者烧毁,解放初期由村民出资出力修复。

2016年,由林氏村民多方集资300多万元重建,祠堂占地12亩,总面积786平方米,于2018年4月28日落成。作为富文镇首个文化礼堂,依托“祠堂+礼堂”融合模式,坚持“4+3+N”标准,在现有宗祠房屋、场地设施的基础上,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原则下合理规划建设。

县琼剧团

定安县琼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定安县琼剧团)自 2010 年至今,定安县琼剧团(现定安县琼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作排演大型新剧目 15 部、改编传统大剧目 9 台、原创小戏 30余个。曾代表海南省连续四年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等大舞台。15年来,剧团原创剧目3部揽获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五个一工程奖),5部剧目获南海文艺奖等多项大奖。连续三届(第七、第八、第九届)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旅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富文镇琼剧同乐会

富文镇琼剧同乐会,由当地琼剧爱好者组成,活跃于富文镇的乡间地头,不定时开展琼剧表演。

定安就像是一座丰富多彩的知识宝库

等待着同学们去挖掘、去探索

快来定安开启这场精彩绝伦的研学之旅吧

来  源:定安县旅文局

# 定安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