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最受关注的医生薪酬改革,释放最新信号!

MedTrend医趋势

2024-05-10 16:49 上海

56916 0 0


近期,国家医保局官持续发布相关报告,介绍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阶段性成果。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可以说是医保局牵头进行的三医价格改革的最后一块拼图。过去几年通过带量采购、反腐等动作腾出的空间,能否换成医生的阳光收入,这最后一环,至关重要。

如何让之前的灰色收入变阳光?如何解决医疗体系改革过程中各部门协调的问题?薪酬优化、建立医生职业尊严感,这是改革必须解答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01让“灰色收入”变得阳光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有多重要?

2017年,药品零加成实行;2019年,耗材零加成实行。被诟病无数的“以药养医”画上句号,从那一刻开始,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期盼由“灰色”变成“阳光”的收入补偿机制。

然而,这个钱医院方面很难出得起。

根据卫健委2022年发布数据,2020年,全国参加绩效考核的2508家三级公立医院中,43.5%存在亏损,医院资产负债率为44.09%。二级医院情况类似,全国参加考核的3472家二级公立医院中,约四成医院出现亏损情况,其中7.51%资产负债率超过100%。

医院资产负债表堪忧,医生的补偿无从谈起。

“苦一苦医生”只能在改革的缝隙中勉强为之,不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从长远来看,甚至可能会打消应届生选择专业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行业人才储备。

而医生薪酬改革的一大抓手,就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这个端口。

首先,要解决的是“钱从哪来”的问题。

如果从2018年“4+7”集采开始算起,7年过去,医保资金节流,除了堵住欺诈骗保的漏洞,重心都放在了“砍价”上面。

比如药品集采砍价仿制药、医保谈判砍价创新药、耗材集采砍价的是高值耗材。这些从药品耗材中挤压的水分累计超5000亿元,正可以用于提升医疗服务在医保资金中的占比,提高医生的薪资和奖金待遇。

这也是业界一直形容的“腾笼换鸟”的由来。

其次,是怎么改?

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不是医保局单方的工作。

2018年机构改革后,卫健委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医疗服务规范、标准和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标准;医保局负责制定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政策,建立医保支付医药服务价格合理确定和动态调整机制。两部门协同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价格改革。

具体到医疗服务价格方面,如何协同?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参考各省现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研究制定《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作为各地规范医疗服务项目的参考依据。国家医保局发布《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要素包括:项目名称、服务产出、价格构成、加收项、扩展项、计价单位、计价说明,旨在统一收费端的定价单元。

简单来说,卫健委负责制定技术规范标准,医保局决定如何对技术或服务进行定价。

地方以国家版本作为参照,对于已有项目,比对异同;对于未纳入的项目,申报立项。为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留了口子,追求的是动态调整。

02谁“牺牲”?谁“获益”?

价格改革是各个利益相关方追求平衡的博弈艺术。难点在于,如何在群众能接受、医生能获益、医院能发展、基金能负担之间寻求最大的公约数。

也就是说,一碗水如何端平?

这将在每一个收费项目“调不调、调多少、怎么调”中读出答案。

2021年,河北唐山、江苏苏州、福建厦门、江西赣州、四川乐山5个城市率先探索医疗服务价格新机制。试点时间为3-5年,预计2025年前后向全国推广改革经验。

从现阶段试点成果汇报上,可以初步看到答案。

有升有降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必然结果,厦门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是一个不错的参考样本。

从2021年启动试点以来,厦门已经先后在2023年1月1日和今年3月12日完成了两轮调价,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1093项。

综合来看,调高的医疗服务价格一般是过往不被重视,价格长期处于低位,但技术劳务价值高的项目。

比如调价前,肾移植手术的医疗服务价格是9000元,调整为11700元,涨幅为30%。截至目前,厦门市调增项目中疑难手术占比达到了近80%。

此外,厦门对于价格长期处于低位的急救、换药、注射及部分中医和儿科类项目,价格也做了相应的上调。

涨价自然皆大欢喜,但正如太阳东升西降的自然规律,医保资源有限,谁都不希望自己成为被削减的“成本项”。

那么,谁是被“牺牲”的那一个?

据悉,降价的医疗服务主要集中在设备、物耗占比为主,同时服务量较大、费用影响大的检查化验类项目。比如核磁共振平扫的检查费用,从原来的700元下降到了630,降幅10%;日常体检、糖尿病复诊都需要做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价格从原来单次72元,下降到了64元,降幅达到了11%。

值得注意的是,调整后的价格,医保报销的比例并没有改变,因此,涨幅的大部分仍然是由医保基金来支付,患者的自费负担并没有增加多少。有厦门市民表示:“今天给小孩做了一个CT和抽血,交了几十块钱,我预想应该是一两百的”“复查从以前是300多元,现在降到了200多元左右,单次都会省100多元。”

这样的选择并不是孤例。

同为试点城市的四川乐山,同样降低了CT类等项目价格。2023年,唐山市降低设备物耗占比高的检查检验价格13项。

值得一提的是,乐山还及时与DRG支付协同,将调价结果与DRG具体病例关联,使调价结果实时反馈至医保支付端,解决医院的后顾之忧。

据悉,近日国家医保局在全国已试点五个城市的基础上,开展内蒙古、浙江、四川三省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地区优秀经验大有全国推开之势。

03终极方案是?

有人说,在医改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医生。一切不以医生为主导的医改,估计只会南辕北辙,越走越坎坷。

事实上,只要医患之间存在信息差,医生还是执笔开药的那个人,就始终具有优势话语权。

薪酬优化、建立医生职业尊严感,这是改革必须解答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作为参考,可以看看三明市的作答。

2021年10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发布《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作为罕见以城市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文件,将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作为标杆,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力度推广。

本月中旬,三明医改“操盘手”詹积富在《三明日报》撰文,公布了三明医改的最新改革成效。文章提到:

福建省三明市的医院工资总额由改革前2011年的3.82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0.44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年薪由2011年的4.22万元提高到2022年的20.11万元;2022年,该市医生最高年薪达58.28万元。

从4.22万元到20.11万元,11年时间增长超4倍。

在这背后,是三明市建立了医师年薪制,并以此颠覆了传统的科室绩效考核。

据三明市人民政府公开的资料显示:年薪基数不再区分医院等级,全部按医务人员职称核定基本年薪:主任 30 万元、副主任 25 万元、主治医师 20 万元、住院医师 15 万元。

三明是带量采购的早期践行者,因此,医师补偿年薪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压缩掉的药品耗材中间费用。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最新数据显示,2012 年-2023 年,三明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从 18.37% 提高到 46.07%。而医疗服务收入部分扣除运行成本后,80%将用于发放工资。 

然而,即便国家层面多次印发意见,明确要求借鉴三明做法,但能复制这项制度的地区仍然少之又少。

原因就在于年薪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这是从内到外的系统性改革,绝非某一部门、某一机构一己之力可为之。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改革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医企资讯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