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暴力教育不是爱而是害

掌上曲靖

2024-05-09 13:46 广东

43830 0 0

近段时间,社交媒体账号“赵菊英家庭教育”“家访中国”“赵菊英聊教育”发布的几段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赵菊英让男孩亲手砸碎自己心爱的高达模型、在男孩的房间里安装监控、让女孩将自己的玩具漫画书都扔进垃圾箱……系列行为被网友吐槽为“霸凌式教育”,还有网友称赵菊英并非视频中宣传的退休老师,而是“被辞退”。(5月7日极目新闻)

对此,甘肃嘉峪关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赵菊英于2023年从该市某小学退休,针对网友们反映的问题,教育局将介入调查。一位小学教师退休一年后,即成了“资深家庭教育专家”,还自称是美国萨提亚高级心理咨询师、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超过1000多场、有一个“3岁背完150本纯英文世界名著、7岁精通四国语言”的儿子……这些身份以及光环是否得到权威认证,人们不得而知,单就其教育理念而言,并不能得到公众认可。

从报道看,赵菊英的家访中,无论是让男孩自己将几个价值上百元的模型砸碎,并用戒尺打男孩的手心,还是让女孩将桌上小摆件及卡片都扔进垃圾箱,以及对孩子粗暴的指责、“唯分数论”“教育功利化”的训斥等,都不像一位教育专家应有的风范。正如不少看过赵菊英家访视频的网友表示,“觉得不像是在教育,比较像是在霸凌。”“是种霸凌式教育,也是种公开处刑的羞辱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无疑会戕害孩子的心灵。

在传统观念影响下,有太多的父母奉行“霸凌式”家庭教育,认为孩子不能惯着,惯着就是溺爱,也不能夸,夸了孩子会翘尾巴。诚然,家长适度训斥、打击可以警醒孩子,激励孩子进步,但如果是霸凌、羞辱,则会对孩子身心造成严重伤害。中国青年报曾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90.6%的受访青年坦言父母对自己进行过打击式教育,不少受访青年表示这样会引起自己的反感和逆反心理,让他们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甚至自暴自弃。

事实上,孩子是情感上最脆弱、最经不起打击和羞辱的人。父母和老师的言行是有能量的,若言行不当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生的伤痛。某种意义上讲,无论是打击式教育还是霸凌式教育,都属于棍棒教育、暴力教育。众所周知,教育的本质是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显然,暴力教育不是爱而是害。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家庭教育促进法也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显然,对于某些所谓“教育专家”倡导的霸凌式教育,必须坚决说“不”。平台应加强对这类教育信息的审核,有关部门应重视对这类教育方式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关注孩子的心灵,自觉抵制和摒弃这类教育陋习。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