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人生有什么意义?几位大佬聊了些实话…

正和岛商业洞察

2024-04-16 06:50 广东

45952 0 0

意义是什么?

关于意义的问题,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了。“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我们谈到意义时,几乎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那么,在追寻意义的这条道路上,就真的没有什么方向性的指引吗?就真的没有一些可供思考和揣摩的内涵吗?其实不然……

3月27日,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刘东华首部力作《意义:成功与财富的原点与终点》一书正式发布。在当天的新书发布会上,刘东华与宁高宁、冯仑、金惟纯、李成才等几位企业界和媒体界的大咖就意义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在意义的含义、价值和对人生与事业的影响等方面,几位嘉宾各抒己见,一些观点既让人耳目一新,也让人回味无穷。相信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意义是有意义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是值得深思与追寻的意义。

以下是《意义》发布会的现场内容整理,在意义这个话题上,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真话、实话、心里话。

嘉宾:刘东华 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

宁高宁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原党组书记、原董事长

冯仑 御风集团董事长、万通集团创始人

金惟纯 中国台湾商周媒体集团创始人

李成才 中国纪录片导演、中国政府奖、中国纪录片导演奖获得者

主持:陈为 正和岛总编辑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一、《意义》有何意义?

陈为: 欢迎大家来到这场意义爆棚的论坛,今天是东华老师发布他的处女作,大喜之日,相信各位到场的亲朋好友都感到很振奋。另一方面,意义这个主题也折射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在今天该怎样重新思考我们的生意、生活和生命。

当今这个时代,大家普遍感觉变化莫测,所以我们一块儿来聊一聊意义这个听起来似乎有一点高深莫测的词,看看各位大咖对这个既是必需品,又是奢侈品的词有什么不一样的认知和体会。

我们先从宁高宁总开始。宁总领导过4家世界500强企业 (华润、中粮、中化、中国化工) ,这应该也是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而且宁总跟一位全球知名的传奇CEO也很熟悉,他叫杰克·韦尔奇。

如果韦尔奇看到《意义》这本书,可能会心甘情愿地来做推荐人,因为他之前讲过一句话, “CEO要做首席意义官”

宁总您怎么理解韦尔奇的这个观点?您在中粮、中化的时候是怎样给员工和管理层赋予意义感的?

宁高宁: 企业领导者,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大家鼓舞和组织起来,为企业注入活力。那如何注入活力呢?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大家能有体面生活要有激励机制,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意义。

所以我认为意义的一部分内涵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之上的,它能够帮我们理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另外, 企业里一旦讲意义,企业就会变得很有意思。 为什么呢?因为意义会让大家做的事崇高起来。

比如,一个人卖水,如果从意义的角度来看,他可以说自己是在做挽救人生命的事,因为人离开水是活不下去的。再比如,前段时间我在香港遇到一个老同事,他说自己加入到了一个慈善组织,我问什么慈善组织,他说是马会。

我说马会不是“赌博”“赌马”吗,怎么成慈善了?他就和我解释,马会其实会把一部分收入拨捐给慈善信托基金,为社会谋求长远福祉,并不是专门用来赌马的。所以,企业领导者谈意义,更能帮助企业找到自身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

总结一下,意义对企业的帮助可以归纳为这样4点:

第一,很崇高,它让企业做的事情有了更高的使命;第二,很持久,企业家可以不断地巩固意义;第三,成本很低,不需要花大价钱去建设;第四,从团队来看,意义也能够焕发大家的积极性和满足感。

一些外国人常讲,“Lead by purpose”,意思是要被目的和意义驱动,这是有道理的。

以我为例,任职过的几家企业里,每个企业的使命和意义都要花很大精力去讨论,最后经常是我当着几百人的面一字一句的写到黑板上,然后大家对着宣誓,把它变成一个半宗教式的信仰,要告诉大家,我们就是这样去想、去做的。这样一来,无论是精神的、物质的,还是个人的、集体的,企业的很多目的都会更容易达到。

而且,一个企业有没有精神和意义,和他们企业的人说上三句话基本就能感觉出来了。

举个例子,华润当年没讲使命意义的时候,一个海外供货商要和我们谈一个供货合同。我们就问该怎么付款,能给多少天的账期?

而对方则反过来问我们,你们的企业有没有使命?我们说没有,他说没有使命就没有账期,有使命了,就可以给你们账期,所以意义是很值钱的。

陈为: 冯仑总是九二派中的博士企业家,多才多艺。前面大家谈到马克思·韦伯的一句话,“人是悬挂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觉得这像是一种悖论,因为我们一方面寄托在这张网上面,另一方面又被这张网所笼罩。像曾国藩就纠结过,说自己如果不去当官而去做学问,也会是一流的学问家。

所以,像您这样多才多艺的人是否也产生过这种纠结?就是觉得做企业很有意义,但如果做些别的事,比如拍个纪录片或者也去做学问,可能也会是另外一种人生。

冯仑: 一点也不纠结,宁总刚才讲了企业,我从个体的角度来谈谈意义。

从个体的角度来观察,你会发现意义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比如,小的时候,老师、家长和比你厉害的前辈喜欢把意义这个词往大了说,告诉你要爱一些很宏大的使命,要成为接班人等等。

结果很多人活了半生之后才发现,在意义上,一些小词对自己更重要,大词说多了以后等到老了反而没词可讲了。所以, 当所有人都在告诉你意义有多大的时候,你别忘了,你是活在小词里的,不要被一些大词带偏了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发现生活中一些愿意讲大词的普通人,最后往往把日子过散了,而那些厉害的人更喜欢讲小词,反而把事业干大了。

例如,邓小平深知实干的重要性,所以他讲“不争论”。不争论,多么小的一个词啊,而经济却因此发展了起来。

所以,大家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被一些大词带偏了,尤其是普通人,不要掉进大词的坑里,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我们最终都会活到一个没有词的境界,会更多的关注眼下的生存、意义、发展和前途。

当每个人都观照自己的时候,社会其实也是一个最有力量,最繁荣的社会,彼此的意义都在“无”之中。 当大家不谈意义的时候,生命就开始有意义了。

陈为: 金惟纯老师是畅销书作家,他的两本书《人生只有一件事》《人生总会有答案》不仅卖得很好,而且一听就知道作者是一个谈论意义的高手。

我们知道,您的《人生总会有答案》是一本书信集,给女儿讲人生的意义,所以也请您和我们分享一下您是怎么跟孩子谈人生意义的?

金惟纯: 我的两个女儿,一个三十几岁,一个二十几岁,两个人虽然差了十岁,但我和她们无话不谈。既聊她们在人生不同阶段面临的意义焦虑,也和她们分享我自己一路走来在意义上的焦虑感。

对我而言,无论是和孩子聊意义,还是跟企业家群体聊意义,其实是没有差别的。因为东华这本书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追求意义是一条灵魂回家的路”。

我觉得这条路越往下游走的时候每个人越不一样,会有千百种样子。而灵魂回家的路是往上游走的,越往上游走就越会发现大家回的是同一个家,没有差别。

如果从灵魂回家的路上来讲,越是真诚地面对,愿意诚实地分享,也就是越往上游走的时候,意义就越接近于“道”。 “道”跟“理”与“法”是不一样的,“理”和“法”是瞬息万变,“道”是万古长青,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古今中外,它如果有一个地方讲不通,那就不是“道”,那就不是真的。

所以对我来说,无论是和谁分享意义,其实都是在分享自己的真实内心,同时也是一个自己追寻意义和化解焦虑的过程。

刚才冯总讲没词可讲了,我觉得很好。意义就像胃一样,如果你不觉得它存在,那就是它运作功能良好的时候。很多事情也是一样,如果面对它而不觉得它存在,确实就是最好的状况,这表示你的意义感已经完全活出来了,所以你就不觉得它存在了,不需要再去追求和寻找它的意义了。

所以, 意义的最终点是空心的,就是活在当下而已,我们讲的天人合一就是这个意思。

对我而言,意义也不是分享我的思考过程,而是分享我在追寻意义以及化解意义焦虑过程中所发生的事,越往上游走,大家对意义的理解就越接近,直至没有差别。

陈为: 没词可能就是一种行到“词”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

成才导演也是一位宝藏导演,他的很多纪录片大家都耳熟能详,像《创新之路》《大国崛起》《华尔街》《货币》《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等等。

我们知道,纪录片是很有意义的事,但同时也很寂寞的事,您是怎么看待纪录片的意义的?

李成才: 我属于一个劳模型的人,就是在纪录片界里不一定有好作品,但一直在忙着的人,所以我感觉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纪录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不同的人在看,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在中国也一样,一个纪录片的结局和归宿有可能是非常尴尬的。

例如,大概15年前,有一次我和冯仑先生一起爬金山岭长城,当时崔永元拍摄了一部《口述历史》。爬到中途,冯总和我说你做这个事情没意义,不如崔永元的那个。

我就说,你不支持我就算了,你还奚落我一下。我当时采取的办法就是忽略不计,我继续做我的影片,而且不知疲倦,乐此不疲。

直到今天,我在团队里也依然这样讲, 我说用文化来成就自己的个人事业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因为这个社会里很多人都因文化而受过伤,包括心灵上的伤害,但实际上一些文化人并没有给这个社会提供很好的作品。

什么是好作品?就是关于爱、关于善良、关于庄重的东西。像《音乐之声》和《飘》这类经典作品,我觉得那是文化人应该做的事情。而在纪录片界,我们要做的是挖掘真实、捍卫真实、呈现真实,为此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去寻找。

比如,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海豚湾》,今年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马里乌波尔的20天》,还有《不可忽视的真相》等影片都属于纪录片中的好作品。这类作品能够让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看到一些事实,然后受此影响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我觉得这就是它的价值和意义。

对我而言,所做的事情要对得住自己,要经得住追问,不会让自己感到浑身不自在。

那我要做什么呢?思来想去,我说那我就用纪录片来传播知识吧,这样我心里就能够舒服一些。等到未来某一天追问自己的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时候,也不会那么懊恼了。

所以,2008年我为团队设计了一个Slogan,就是让科学在纪录片中生动地流淌,我们要做知识的传播者。像我们今年拍摄的几部影片都是自然类的,自然类的影片在我眼里就是科学类的影片,因为大自然不会说话,人要想替它说话,就只有一套科学的语言,这是我所理解的意义。

如果从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 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意义这个概念产生认知,可能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了。

就像我的父母,他们都是北方的农村人,我觉得他们就没有机会去焦虑、去忧伤,没有机会去讨论什么是意义和价值。他们的人生特别忙碌但也特别饱满。

做一个奔跑的人,一个忙碌的人,一个拥有饱满生命的人,我觉得就已经很有意义了。 这是给自己找一个答案吧,谢谢。

陈为: 我记得十多年前,我刚加入正和岛的时候有媒体给东华老师戴了一顶帽子,说他是“人脉之王”,现在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桂冠,叫“企业家里真朋友最多的人”。包括《意义》这本书除了东华老师自己的解读,也邀请了60余位名流大咖来共谈对意义的理解。

所以,请东华老师聊一聊您的交友之道。为什么能够交到这么多好朋友、真朋友、大朋友?另外,作为本书的作者,也请东华老师现身说法谈一谈《意义》这本书到底有什么意义?

刘东华: 我也不知道是谁给我戴的这顶帽子,说我是“人脉之王”。实际上我小时候是一个比较腼腆,也比较迟钝的人。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虽然都不一样,但无论你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我们活着的理由却都是自己给自己定义的。

从我的经历来看,大学毕业后就当了记者,当记者时采访的是社会各界中最出色的一群人,所以很多年前我就自己生出一个词,叫“人皆吾师”,就是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

另外,我对别人身上的美和价值也特别敏感,在任何一个对象的身上我都能看到他的闪光点。

所以,要说交友之道,我有两句比较狠的话,叫 “欣赏你到灵魂里,批判你到骨子里”。

我交朋友后来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两句话展开的。你最深处、最美的地方,可能别人看不见,但我能看见,所以我能很容易的让别人产生一种感觉,就是东华这么懂我,这哥们儿是我的知音、知己。

但后面这句话就狠了,因为我能看见你最美、最好的地方,一旦你有一些事做不好,我也会直接说你这么出色,这么了不起的一个人,这事儿怎么做得这么差,一定有盲区和误区,我来帮你找找。

所以,我交朋友基本上也是这样2个原则, 一是欣赏和真诚,另外也要努力给对方也带来一点价值。 因为只有真诚是不够的,一些话可能会把别人吓一哆嗦,但如果你对对方一点价值都没有,可能人家以后也没工夫再搭理你了。

这也让我想起一位朋友,一次他得了重病,我去医院看望他,他和我说了几句话,把我吓一跳。

他说东华你知道吗,原来我特别怕你,只有在国外的时候才敢给你打电话,反正这么远,你也够不着我。

我很奇怪,因为我们就是很纯粹的朋友关系,没有什么利益交集,我就问他怎么会怕我呢?

他说从来没有人像你一样把我看得那么高,那么了不起,让我常常觉得我就是你眼中的那种人。所以有时候一懈怠,我就觉得特别怕,感觉对不起你,觉得东华懂我,看得起我,结果我没有朝你说的那个方向去努力。以前我不敢说,现在我病了才敢跟你说这些心里话。

说实话,我当时真的被吓到了,因为哪怕是一些很强大的朋友,如果跟你在一起常常觉得挺累的话,这份欣赏也可能成为负担,所以后来我也在努力调整自己。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意义》这本书到底有什么意义。

米兰·昆德拉有句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为什么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呢?

因为上帝看人类的思考,可能就像人类看蚂蚁一样,或者说你的一切都是上帝赋予给你的,你根本不用思考。于是,这句话往往就成为一些人放弃思考的一个理由。但我听到这句话后是什么反应呢? 我说不管上帝怎么发笑,我们必须仍然要思考。

因为就像我刚才讲的,我从一个木讷、迟钝、内向的人,到有了“人脉之王”“企业家朋友最多的人”这样的帽子,其实就是因为自己不断地思考。

上帝其实往往容易被误解,我们中国人所讲的上帝是一个抽象的上帝,不是西方那个人格化的上帝,那个人格化的上帝赋予我们先天具有的东西,其实我们经常是忘掉的。

为什么会产生惟纯兄刚才讲的意义焦虑呢?就是因为你忘了自己是谁,你要知道自己是谁,就不会焦虑了,但要想真正知道自己是谁,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 我觉得《意义》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生长的系统。 我只是把问题提出来,那60多位朋友他们借着意义说的意义,可能比我说得还有好。

而且我在每篇文章后面都留了一个开放式的小问题给读者朋友们,大家对这些问题的叩问,可能比我的那些答案更有意义。

二、如何看待“小词”与“大词”?

陈为: 接下来我们再聊一些大家更为关注的、更劲爆一点的话题,看看能不能贡献出几个热搜出来。

前段时间“董宇辉事件”沸沸扬扬,客观来讲,这件事其实让很多管理者和企业家产生了反思,就是一个超级个体在组织里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宁总是组织管理方面的一流高手,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宁高宁: 我觉得董宇辉做销售是一种降维打击。

董宇辉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毕业后成为一名教英语的老师,后来又出来卖东西,结果突然发现直播卖货也可以用语言文学的表达方式来卖。

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他一边直播卖鱼,一边讲着这条鱼的故事,大概是这么说的:

当阿拉斯加雪山映照在海面上,朝阳初升的时候,祖国的南海已经是夕阳斜下,暖风吹起。这时候有一条三文鱼,用它金色的尾巴在天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抛物线,像彩虹一样,而正是因为尾巴的运动,使它的肉质肥美。这让人一听就觉得非常厉害,这个鱼不吃不行了。

我觉得这种卖货方式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不仅让越来越多的售货员重视起文学素养,也提升了整个社会的品味、言语文化和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层次。

后来我听说好多人去董宇辉直播间,不是因为买东西,而是因为要听他的演讲。我记得有位女士一晚上买了四袋大米,是她家里很缺米吗?不是,就是因为想要听董宇辉说话。

人们被这种美好的语言所吸引,我觉得这是挺好的一件事,如果各行业都能有类似的升级,那就更好了。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一个组织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业绩特别好的销售员,或者是一个能力超出预期的人才,这时候有人就会担心,他会不会功高盖主?

我觉得没有什么功能够高到盖过主, 你给他的功越大,主才越大,就是要让他做到最好。

当然,这里面要考虑到给他多少自由度、精神和意义的问题,把这些统筹好,才能让这个人在组织里真正发挥作用。韦尔奇也曾说过,他就是一手拿着肥料,一手拿着水去浇花,这是他的工作,花开得越大越好。

企业里应该要有这么一个突然出现的优秀员工, 最关键的还是度的问题,给他一定的自由和做事的意义,但也要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不能把企业颠覆了。

整体来看,俞敏洪做得不错,东方甄选后来稳定了下来,董宇辉的影响力也保持了下来,我觉得是挺成功的一个案例。

陈为: 宁总讲得很本质,给个体赋予的意义越大,组织才能成长得越大。

现在,要说哪位企业家很红,大家肯定会想到“红衣大叔”周鸿祎。有朋友讲,去年的“风马牛年终秀”上,当时冯总本来想把这泼天的富贵交给年轻的老乡程前,结果被“红衣大叔”稳稳地接住了。

您作为东道主怎么看这个现象?包括企业家本人要不要成为明星,要不要做网红呢?您是怎么看的?

冯仑: 我觉得企业家不要追求去做网红,但要关注渠道、销售、品牌和产品在新的媒体环境和信息传播方式下的变化。

我最近也在关注网红现象,发现这里面分成若干个类型:

一是生活方式的网红。 比如张兰和汪小菲,靠着家庭内部的种种情节来带动流量,但情节一停,流量就没有了,这个做起来就比较辛苦。要做这一类的网红,得去创造情节,或者让别人来导演。

当然,企业家如果是卖自己的产品,用情节来推动流量是有效果的,这是其一。

二是内容输出的网红。 比如俞敏洪,分享自己的读书内容,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和人生感悟。这种通过内容带来的流量做起来就没那么辛苦,也不需要太多情节,正常发挥就好。

包括雷军参观小米汽车的工厂,马斯克在车间里研究火箭和汽车,这些企业家其实都是在与外界持续地进行沟通,然后获取信任,让品牌直达消费者,他们的产品和潜在客户之间的关系也是健康的。

这可能不一定叫网红了,也可以说是现代企业家PR的一种正常方式。

三是刻意去做的网红。 这也是比较辛苦的一种方式,为了成为网红专门去搞流量,去制造一些事件,或者通过黑红的方式把流量拉高。

这就像过去一些人做生意的逻辑,看到一个机会就往上蹭,缺少长期主义精神,做的都是些短期的事。这种刻意去做的网红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很不健康的事。

另外,我最近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就是大家在生活中说的词越来越大了。

我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姐姐,也就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样子,骂弟弟不关心国家大事,不知道我们国家花了多少年变成世界第二的,把她弟弟骂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这就是大词。

前段时间我去了趟成都的建川博物馆,那里面也记录了一些大词。比如,“文革”时期的新婚誓词上有这么一句话,你们的婚姻是跟世界革命挂钩的,好像一个洞房花烛夜决定了世界2/3的人该怎么过日子。

可结果怎么样呢?这个夫妇俩最后过的日子跟普通老百姓过得没有什么差别,世界上2/3的人跟他们也没有关系。

所以, 企业家在做公众表达的时候,学会正常说话变得越来越重要,要试着把大词减少一点,换成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小词。

我和一个朋友前两天出去开会,他就愿意把最简单的事儿说得特别伟大,轮到我发言时,我就把他说的话又还原成特别生活的话。

所以我们俩总是在辩论,我说你是把一个光屁股的事儿包装成一个穿西服的事儿,而我做的事儿就是把你的西服扒了,给你留个底裤就可以了。

事实上,我觉得所谓的网红,千万不要去为红而红,去说一些连自己都弄不清楚的大词。现在很多网红都在说大词,结果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

去正常的说话,说一些贴近生活的小词,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事 ,谢谢。

陈为: 我觉得冯总和他的同学张维迎老师的提醒特别重要,正常说话、好好说话,少搞语言腐败。

金老师是做媒体出身,现在是一个资讯过剩的时代,媒体上五花八门的内容每天都在冲击着大家的心智、心情。

您也说说小事、小词,最近有什么让您有所触动,有所感怀的事儿。

金惟纯: 我接着刚才冯总说的大词小词继续聊聊。 我觉得关键不在于大词小词,而在于说的词真的还是假的。

大词之所以没意思,就是因为大部分的大词是假的,但是,如果你说的大词是真的,那还是很有力量,让人很有感受,效益也是很大的,而小词相对来说真的会比较多一些。

所以, 重点不在于大小而在于真假。

前年开始,因为疫情原因我在北京住了差不多两年,大家知道住在北京这两年里我最满足的是什么吗? 是我还有一个机会能够坐在前排看中国崛起这场大戏,这样的人生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我前40年的人生里,两岸是隔绝的,家国之间所有的联系都是断掉的,所以当我住在北京的时候,我的感受是和大家不一样的。

中国崛起,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是大势所趋,是一定能够实现的,但同时我们也要问一句,中国崛起对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在北京的这两年,从最大的事情到最小的事情我都看。我既看新闻也追连续剧和综艺,因为我要看大家都喜欢些什么,对事情是什么态度,我要从这里看中国人活出来的样子。

我觉得中国崛起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们要活出一个样子,要让其他人觉得我们这个样子挺不错的,甚至蛮想跟我们在一起,蛮想跟我们活得一样,这样中国的崛起在全世界就有意义了。

从这样一个大框架去看所有的事,我充满了感动。

例如,在一个下雪天的晚上我打了一辆网约车,司机居然真的开车接我来了,哪怕车玻璃上全是雪,哪怕已经是三更半夜,哪怕赚的钱并不多,这位司机还是愿意这样去做,态度还那么好,我真的感动得快掉眼泪了,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可以把服务做到这种程度?

所以中国人创造了一种生活,我们的城市是如此的方便,有这么高效能的网络系统,有这么多爱做生意,爱赚钱的商家,三更半夜都可以帮你做事,有这么多的外卖小哥,无论下雨还是下雪,三更半夜都能帮你送货。

前两天还发生了一件小事,我在一个地方开会,戴的那副老花镜落在了人家的办公室,我说这下惨了。然后给对方打电话询问,他说没事,我们叫人帮您送回家。

从我离开他们办公室到眼镜送回我家里,用了不到50分钟。 我说世界上哪有一个城市、一个地方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到这个程度?至少在我的记忆里边是没有的,全世界各地我也找不出来,无论这些国家比我们发达还是落后。

当我看到这样一种中国式的生活方式,可以让人们方便和满足到这种程度,这样有序地去做事,我觉得中国崛起这件事情太好了,全世界都应该来体验一下,来看看中国是怎么做到的。

当然,这里面蕴含着非常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所以我现在的人生愿景就是把中华文化活出来,传下去,我做的事也正是这样的事。

能够坐在第一排在看中国崛起,在中华文化的传递上参与其中,我感到心满意足。我就说到这里,谢谢。

陈为: 谢谢金老师,意义是活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成才导演在书里讲了一个故事,让大家印象很深。您讲生日会的时候,东华老师过来和您说,其实他有时候挺羡慕您这种专注于做内容和艺术作品的人。我挺好奇,您会不会有时候也羡慕他们这些“热闹”的人?

还有一个问题是,您经常跟企业家在一起摸爬滚打,与王石和俞敏洪也对过话,可能也是纪录片界和企业家在一起最多的导演了,所以企业家这群人最吸引您的到底是什么?

李成才: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对我而言,选择做纪录片算是择一事忠一生,因为纪录片有着很大的魅力,什么魅力呢?就在于它能够填补你心灵里那些若干个空着的抽屉。

拍纪录片的时候你是一个分享者,那你的心里必须有东西才可以分享,否则你分享起来会特别的不舒服,因为你觉得自己可能会误导别人,而这就逼着你拼命地去学习。

所以,一个题材就是一份作业,需要你去学习然后作出解答,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和这个领域中最好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打交道,而且还不需要自己交学费。

等你学得差不多了,觉得自己可以表达了,就可以去拍摄了,最后等待观众给你的评价,可能是掌声也可能是奚落。但无论结果是什么,这个过程是非常美妙的,不像别人想象之中那么寂寞。

所以拍纪录片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件事,能够从中获得无与伦比的快乐,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可以总结为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

企业家这个词汇的诞生距今大概300年左右,但企业家这个群体,已经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很长时间了。

有人把企业家的特质总结为这样几个词,他们是一群具有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和决策能力的人,我觉得这些特质可能是企业家的共性,但在我接触的企业家里,他们每个人都是非常具体的。

比如,大概在20年前,万科的5名材料采购部员工因为违法被送进了监狱。我当时和王石聊这件事,请他谈谈自己的看法。

他说如果我做企业要以这么多人进监狱为前提的话,那我做企业干什么呢? 我能感受到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在面对这种事时的痛苦,但他还是把这些违法的人送进了监狱,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但很多人可能想不到,那些入狱员工父母的养老问题是王石解决的,他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作为养老金给到了这些员工的父母。这样的一位企业家,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定义他。

还有俞敏洪,两年前我们曾乘过同一辆车,当时是他的低谷期,他正在处理学校的桌椅板凳。我上车后就问他怎么样?他说没事,自己是见过生死的人,这些都无所谓。我记得那天他穿的是他儿子的一件T恤,他说自己很少买新衣服,不爱穿新衣服。

然后是去年12月,“董宇辉事件”闹得最严重的时候,他说你跟我来谈一次纪录片吧,我们就做了“老俞闲话”年度最后一期。当时我问他有多少个助理,有多少条线的工作,他说至少有8个助理,八条线的工作。

所以,这些企业家真的会让你去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这个时代有无数个可以躺平的理由,但总归有一些人选择把这段时光过得非常闪亮、非常荣耀、非常饱满、非常奋斗。显然,企业家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我希望我的人生也可以闪亮一些、饱满一些、奋斗一些。而我之所以能够这样认识人生、认识价值、认识意义,和这些企业家的一席话不无关系,他们的行为有意无意间滋养了我,这大概就是我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也是我愿意和企业家在一起的理由,谢谢。

陈为: 其实各行业真正干得好的,干到极致的人都有企业家精神。

这本书的前言里,东华老师有一个经典的“东华三问”,这三个问题很深,我们把它交给它的提问者,看看答案是什么。

东华老师问,“今天的人类社会是更趋向一个意义驱动的时代,还是一个意义虚无的时代?是更需要一个意义驱动的时代,还是一个意义虚无的时代?如果趋向和需要不一致,甚至相反,我们该怎么办?”

刘东华: 其实我只是提出问题,因为记者出身还是比较善于提问题的,回答问题严格说来应该交给那些拥有更大智慧的人。

如果让我回答, 我觉得这本来应该是一个更需要意义驱动的时代,但客观上却变成了一个意义虚无,意义焦虑,乃至于遍地都是抑郁症的时代。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创造了一个“意义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人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意义,进而面对现实,积极乐观的活下去。

我觉得很多抑郁症都可以用“意义疗法”来疗愈,靠吃药是解决不了的,因为抑郁症患者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了,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了,他们不缺任何活下去的条件,但他们就是觉得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

所以,《意义》这本书还是要唤醒大家对意义的正视,要叩问我们生命中的意义。

全世界有很多人嘲笑中国人没有信仰,我说中国人几千年来没有改变过的一个信仰,就是王阳明先生的那句“天理即良知”。睡不着觉的时候扪心自问,知道那颗心在把你指向什么地方,这说明良知还在,但如果把良知弄丢了,这个人就变得危险了。

我特别赞成冯仑兄说的小词容易落地,大词容易空洞。同时,我也特别赞成惟纯兄说的,大词小词的关键在于是不是真的,是不是有质感。

我记得宁老板讲过一个故事,他刚到中粮的时候,召集中粮的领导层开会。开完会之后,他不经意间听到中粮的高管在背后议论,说来了一个玩虚的。

为什么呢?因为宁老板一来就和大家讨论使命、愿景、价值观,让人感觉是在玩虚的。后来大家一看,这个老板不一样,他是在玩真的,因为他的大词全是真的。

后来中粮的高管层比他要求的还认真,先把使命、愿景、价值观弄清楚。我也问过他,4家全球500强都做得那么棒,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他说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打造一个有使命感的学习型组织,而且他真能做到。

所以, 大词小词其实都得是真词,都得是能落地的词。

现在大家都讨厌鸡汤,讨厌鸡汤就是因为讨厌那些假的东西,落不了地的东西。或者有的时候是因为自己接不住,如果鸡汤能接住,那就是最有营养的东西。

惟纯兄今天贡献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词,叫意义感。我觉得这个时代还是需要找到能够真正驱动大家的那份真实的意义感。我们活在当下就是有意义感的,找到意义感,我们就可以活成生命中比较美好的样子。

三、“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陈为: 时间还有一些,我们可以再聊一轮。

在易中天对这本书的解读中,有一个观点深得我心,我估计大家也都会比较认同, 他说很多时候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也请各位嘉宾聊一聊,最近有没有听过或者经历过什么有意思的事。

宁高宁: 前面聊的大词小词让我得琢磨琢磨我接下来的话是大词还是小词。

先说一件去公园的事吧。有一天准备买票进公园,售票员和我说不用买票直接进,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65岁了,已经可以免票了。仔细想想, 别人跟你要票还是不要票,其实是人生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

最近还有两个小事我觉得也蛮有意思的。

一是登机前过安检的时候,我怕被别人满身摸,所以登机前我掏得特别干净,兜里啥都没有了,以为不用太摸了,结果摸得还是很厉害。我说身上啥都没有了为什么还摸呢?

安检员说自己要遵守规范,有录像在检查他,我一听不是他的问题,是系统问题。现在每个人都活在录像之下了,这个事没办法,也就完全理解了。

还有一个事情也很有意思,当然对你们来讲肯定不是新鲜事儿,但对我来说很新鲜。

一天晚上我女儿从门口拿了个外卖进来,她说现在的小哥真卷,还问我有没有垃圾,他可以帮忙带下去。我问为什么要帮忙带垃圾呢?她说小哥把垃圾带下去后,希望我可以给他一个好评。

我不知这个好评能给这个小哥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但无论是网约车司机还是外卖小哥,现在都在被算法管着,服务不好是不行的。我就跟女儿讲,那就点一个好评吧,她说没用小哥带垃圾,我没带垃圾也点一个,点一个好评,希望那个小哥好运气。

我现在去公园都不用买票了,一般也不需要再费劲给谁好评了,但不得不说,当下,算法彻底地塑造了我们这个社会。

本来想说小词,最后好像还是说成大词了哈哈。

陈为: 大家估计都有同感,宁总以后可以考虑一个新的赛道,讲脱口秀。这个问题对段子手冯总来说应该不是挑战,请冯总也分享一下。

冯仑: 我经常刷小视频,我就讲一个从视频里看到的挺有意思的事儿。

有一个好像是学医的人,他专门研究一个事儿,就是太监的手术问题。他发现在北京城里给太监做手术的只有两类人,一类叫官匠,另一类叫私匠。

官匠技术好,水平高,在他这一次就能做干净,进宫后不耽误上班。最重要的是,官匠这里还有售后服务,就是能保证这些想当太监的人进宫。因为他手术做得好,所以跟宫里达成了默契,每年宫里需要太监的时候,首先从他这选。

与官匠相比,私匠的技术就差了些,大多是一些民间能做这个手术的普通老百姓,而且还不能保证做完就一定能进宫。

有人就会问了,那想当太监的人肯定会选官匠啊,私匠能有市场吗?这里面就涉及到二者的区别了,那就是收费标准不同。

官匠由于技术好还有售后服务,价钱自然会高一些,付不起这个钱的人还可以贷款,在那个时候其实就是赊账,等你进宫后有了收入再把手术费还上。而如果没那么多钱还不想赊账的话,可以找私匠,但需要尽快付款,因为价钱已经很低了,不允许赊账。

所以你会发现,即使是在净身手术上,也有着市场竞争问题。像价格、管制、特权、自由、交易、垄断以及信用等等基本的经济问题,在那个还有太监的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对我们而言,在今天就更要尊重市场规律了。

这又讲到大词上了,我就说到这里。

陈为: 能把段子讲出意义感,很难得。金老师是怎么看待意思的?

金惟纯: 易中天先生说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好像是把这两个词分开来看的,变成了两种状态。

我个人的感受是,把意义活出来的过程是需要修炼的,通过修炼活出意义感之后,你的内在会有很大的转化。什么转化呢?就是你内在的能量是流通的,它与外在的人、事、物之间都有连接,最后使你看每一件事都有意思。

活出意义感,在追寻意义的过程中走上灵魂回家的路,最后把自己内在修通,把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全部修通,看每件事都有意思,这就叫生欢喜心。

所以让我觉得有意思还是挺难的,也比较辛苦一点,我是这么感受的。

陈为: 成才导演最近在关注些什么?

李成才: 前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农夫山泉事件,我觉得这件事很让人唏嘘不已,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段话, 我说无数个网民以爱国的名义操纵着“键盘侠”,这些人里有很多人本身是弱者,但当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另类的强者,强到能够毁掉一个品牌。

让我触动最深的是翻译家资中筠先生也在关注着这件事,她今年94岁了,有一天给我发私信,她说要为这件事写一篇文章,要分析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次事件。

94岁的资中筠还在关心这次事件,还以一种燃烧的赤子之心来关心一家企业的命运,关心这样一个好的品牌,这种触动对我来说无法归结为是一个大词还是一个小词。

未来,我觉得我们要认真地研究下这个案例,把它记录下来,把若干个人对这件事情的思考也记录下来,然后成为企业界乃至中国创造财富历史当中很重要的一课,谢谢。

陈为: 这种记录的确非常有意义。最后请东华老师谈谈最近感到有意思的事。

刘东华: 我觉得有价值、有意义、有意思不是矛盾的,而且最好应该是统一的。有句话说,有意义的快乐叫幸福,没有意义的快乐有时候可能就是搞笑。

前段时间燕郊发生了一场爆炸事故,有人因此受伤。我在一个视频里看到这样一件事,说有个小伙子,他就在爆炸的那个位置,但在爆炸之前,有个大妈买了不少东西,自己拎不动,就找这个小伙子帮忙,请他帮自己把东西拎回家。

小伙子有些奇怪,心里想这么多人怎么就偏偏找我帮忙呢?但他很善良,没多说什么就帮大妈把东西提回家了。

结果刚走不久,那个地方就爆炸了,看来这个大妈是个菩萨。所以, 有意无意的做点好事,做点有意义的事,可能也是给自己积累福报。

陈为: 《意义》是一本新书,但意义从来不是一个新词。事实上,从古到今,历史上有很多厉害的人,都跟台上的嘉宾一样,重视意义的价值。

马克思·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意义就是让我们生活持续下去的动力,对这些有成就的人来说,就是孔老夫子的那句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然,孔夫子的“义”指的是正义,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意义, 如果成功没有意义,富贵、成功只是过眼云烟而已。

所以,我们要感谢东华老师带来的这本《意义》,就像郑智化在歌词里写的那样,“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

祝《意义》大卖,早日实现100万+,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各位朋友,谢谢大家。

排版 | 十一 编辑 | 十一 主编 | 孙允广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