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动物界全系列】网翅蝗科—网翅蝗亚科(四):牧草蝗

这个是认证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2024-03-23 10:34 上海

81533 0 0

网翅蝗科—网翅蝗亚科(四):牧草蝗

 

15.牧草蝗属

牧草蝗属(学名:Omocestus)直翅目网翅蝗科的一属蝗虫。


(1)形态特征

体中小型,匀称。头短小,较短于前胸背板。颜面向后倾斜;颜面隆起宽平,中部略凹。头顶短宽,顶端较钝。头侧窝狭长方形。触角丝状,顶端不膨大。复眼卵形,位于头的中部。前胸背板中隆线较低,侧隆线明显,常在沟前区颇弯曲,侧隆线间最宽处约等于其最狭处的2—3倍;后缘圆弧形。前胸腹板在两前足之间平坦。雌雄两性的后胸腹板侧叶间分开较宽。前、后翅较发达或略缩短,但在背部彼此毗连;前翅的前缘较直,缘前脉域在基部不扩大,逐渐向顶端趋狭,并超过前翅的中部;肘脉域较狭,有时消失。后足股节外膝侧片顶端圆形,内侧下隆线具发音齿。后足胫节顶端缺外端刺。跗节爪间中垫大形,顶端超过爪的中部。腹部第一节背板侧面鼓膜器的鼓膜片较宽,鼓膜孔呈狭缝状或宽缝状。雄性下生殖板短锥形。雌性上产卵瓣的上外缘圆弧形。

(2)分布范围

国内已知10种,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

(3)绿牧草蝗

绿牧草蝗(学名:Omocestusviridulus)是网翅蝗科牧草蝗属的一种蝗虫。

①形态特征

雄性:体中小型。头短于前胸背板。颜面隆起宽,具宽浅纵沟。头顶宽短,顶钝圆,头顶前端具明显的中隆线。头侧窝长方形,长为宽的2.5—2.6倍。触角丝状,超过前胸背板的后缘。复眼卵形,其纵径长于眼下沟之长度。前胸背板侧隆线在沟前区略呈弧形弯曲,在沟后区明显向外开张;后横沟位于中部偏前,沟后区略长于沟前区。前翅宽长,超过后足股节端部,径脉域近端部的宽度大于亚前缘脉域的最宽处,中脉域最宽处略宽于肘脉域的最宽处。后翅与前翅等长。后足股节膝侧片顶端圆形。肛上板三角形,尾须长筒形,下生殖板短锥形。

体色:黄褐或绿褐色。前胸背板沿中隆线两侧具淡色纵纹,沟前区侧隆线外侧,沟后区侧隆线内侧具黑色纵纹。后翅端部黑褐色。后足股节橙黄褐色,膝部黑色。后足胫节橙黄褐色。

雌性:体比雄性大。复眼较小,其纵径约等于眼下沟之长度。触角较短,略不到达前胸背板的后缘。前翅较短,到达后足股节的端部。产卵瓣狭长,端部呈钩状弯曲(图212)。前翅肘脉域和臀脉域绿色。余相似于雄性。

②分布范围

内蒙古(海拉尔,乌兰浩特),新疆(青河,富蕴,阿勒泰,布尔津,哈巴河,福海,和丰,新源,和静)

16.屹蝗属

屹蝗属(学名:Oreoptygonotus)是直翅目网翅蝗科的一属蝗虫。

(1)形态特征

体小型。头部略短于前胸背板。颜面倾斜,颜面隆起在中单眼上下略低凹。头侧窝明显,长方形,长为宽的3倍,在顶端毗连。单眼明显。复眼不正圆形,位于头之中部。触角丝状,在雌性基部几节较扁,略呈剑状。前胸背板具明显的中隆线和侧隆线,侧隆线在中部呈弧形或钝角形弯曲;前、中横沟较弱,不切断中隆线和侧隆线;后横沟明显,不切断或微微切断中隆线和侧隆线;后缘中央具明显的钝角形凹口。前翅鳞片状,细长、侧置,在雄性到达腹部第四节,雌性到达腹部第一节,顶端尖锐。后足股节上侧膝片圆形,雄性内侧下隆线具发音齿,雌性缺发音齿。后足胫节缺外端刺。腹部第一节鼓膜器在雄性非常发达,雌性则甚小。雄性肛上板三角形,近基部两侧具斜向内方的短脊,基部中央具纵沟。下生殖板短锥形,顶端钝圆。雌性产卵瓣粗短,上产卵瓣上外缘和下产卵瓣下外缘光滑无齿,端部略呈钩状。

(2)分布范围

本属已知4种,分布于青海高原。

(3)壮屹蝗

壮屹蝗(学名:Oreoptygonotusrobustus)是网翅蝗科屹蝗属的一种昆虫。

①形态特征

雄性:体小型,略粗壮。头略短于前胸背板之长度。颜面倾斜,颜面隆起在中单眼上、下附近低凹,中单眼小于侧单眼。头顶尖,锐角形。触角细长,超出前胸背板的后缘,中段一节之长为宽的1.6—2倍。复眼位于头之中部,近乎圆形,纵径略大于横径,为眼下沟长的1.33倍。前胸背板前缘平直,后缘中央具深钝角形凹口,中隆线、侧隆线明显,侧隆线在沟前区呈钝角形弯曲,后横沟位于中部之后,不切断中隆线,沟前区长为沟后区长的1.8倍。前翅短小,鳞片状,侧置,顶端到达腹部第三节中部至第四节。中胸腹板侧叶间的中隔最小宽度为长的2.2倍,略大于侧叶的最小宽度。后足股节内侧基部下隆线具发音齿,顶端上、下膝侧片圆形。后足胫节缺外端刺,外侧具刺9个,内侧具刺10个。后足跗节爪间中垫小形,稍不到达爪长之半。腹部第一节鼓膜器发达,鼓膜孔圆形。腹部末节背板具突出的圆形尾片。肛上板三角形,基部中央具纵沟,接近中部具一横隆线。尾须长筒形,端部略细,到达肛上板的端部。下生殖板短锥形,顶端钝圆。

体色:黄褐色,并具绿色个体。黄褐色个体具类似于短翅屹蝗的斑纹,但整个体色较浅,且斑纹不清晰,绿色个体不具斑纹。

雌性:体较雄性大且明显粗壮。复眼较小,其纵径等于眼下沟之长度。前翅短小,鳞片状,侧置,仅到达腹部第一节背板的中部。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宽为长的2倍,约等于侧叶的最小宽度。后足股节内侧下隆线缺发音齿。腹部第一节鼓膜器很小,长圆形,有膜封闭。后胸及腹部背板两侧具纵隆线,向后渐弱。肛上板长三角形,基部中央具纵沟,基部五分之二处具横沟。产卵瓣稍粗短,边缘不具细齿。余相似于雄性。

②分布范围

青海省。

17.曲背蝗属

曲背蝗属(学名:Pararcyptera)是直翅目网翅蝗科的一属蝗虫。

(1)形态特征

体型中等,头部较大而短,短于前胸背板。头顶为短三角形,自复眼的前缘到头顶顶端的长度比其复眼之间的宽度较短。头侧窝明显,长方形,较深凹,平滑无刻点。颜面侧观向后倾斜,常具细小刻点,颜面隆起宽平。复眼卵形,位于头的中部。触角丝状,到达或超过前胸背板后缘。前胸背板前缘较平直,后缘呈钝角形向后突出;中隆线较低,侧隆线明显,侧隆线在沟前区角状弯曲;后横沟较明显,切断中隆线和侧隆线。前胸腹板平坦,有时前缘在两前足基部之间呈隆起的小三角形。中、后胸腹板侧叶后缘均较宽地分开。前、后翅较发达,不到达、到达或略超过后足股节末端。前翅肘脉域较狭,其最宽处仅略大于中脉域的最宽处。后翅本色,透明。后足股节较粗短,内侧下隆线具发达的音齿,外侧上膝侧片的顶端圆形。后足胫节缺外端刺,外缘具刺12—13个。腹部第一节具发达的鼓膜器。雄性下生殖板锥形,雌性产卵瓣粗短,顶端较钝,其上产卵瓣的外缘缺细齿。

(2)分布范围

已知约9种,分布在非洲、欧洲和亚洲。中国已知1种,分为4亚种,分布于北部地区。

(3)小翅曲背蝗

小翅曲背蝗(学名:Pararcypteramicroptera),是直翅目网翅蝗科网背蝗属的一种昆虫。


①形态特征

雄性:体中型。头部较大,短于前胸背板,背面观颊部向外突出明显。两复眼前头顶最宽处为复眼前到达头顶长度的1.5倍。头顶较宽平,侧缘隆起和中隆线明显。头侧窝长方形,明显深凹,窝长为宽的2.6—2.8倍。颜面侧观略向后倾斜。颜面隆起宽平,中单眼处略低凹。复眼卵圆形,其垂直直径为水平直径的1.38倍。触角丝状,长度超过前胸背板后缘。前胸背板前缘直,后缘近圆形突出。中隆线高,侧隆线在沟前区呈角状弯曲。侧隆线间最宽处为其最狭处的1.68—1.70倍,中横沟切断侧隆线,后横沟切断侧隆线和中隆线。沟前区与沟后区等长或沟后区略大于沟前区。前胸腹板前缘两前足之间具小三角形隆起。中胸腹板两侧叶间中隔最狭处与其长度近相等。后胸腹板侧叶全长彼此分开。前后翅等长略不到达后足股节末端。前翅前缘脉域较狭,最宽处约等于亚前缘脉域的2倍;比缘前脉域的最宽处略宽。后翅本色透明。后足股节较粗壮,下膝侧片顶端圆形。后足胫节缺外端刺,内外缘均具刺11—12个。跗节爪间中垫长到达爪的中部。腹部第一节两侧鼓膜器发达,鼓膜孔圆形。肛上板三角形,两侧缘中部褶状隆起。尾须圆锥形,超过肛上板的顶端。下生殖板锥形,向后延伸较平直,端部钝尖。

雌性:体较雄性粗壮,且大。头侧窝较雄性浅。颜面隆起宽平。颜面侧观向后倾斜。触角丝状,到达或略不到达前胸背板后缘。前、后翅均发达,超过后足股节长的3/4。前翅肘脉域较宽,其最宽处几乎超过中脉域的1.5倍,中脉域无中闰脉。后足股节较粗壮,下膝侧片顶端圆形。肛上板三角形,近中部具横行凹沟。上、下产卵瓣粗短,侧缘光滑无齿。下生殖板后缘中央具三角形突出。

体色:体黄褐色,头顶前缘、头侧窝内深褐色,复眼上侧,头顶到后头具弯形褐色纵带。前胸背板背面深褐色,侧面黄褐具黄白色斑块,侧隆线黄白色,雌性更为明显。前翅翅脉基部黑褐色,后足股节上侧具三黑色斑纹;外侧上、下隆线间具两条斜行黄白色条纹;底侧、内侧和后足胫节呈鲜艳的橘红色。膝部内、外上膝侧片黑色,内、外下膝侧片黄白色。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新疆,

国外分布:蒙古,原苏联。

18.平器蝗属

平器蝗属(学名:Pezohippus),直翅目网翅蝗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体中小型。头短,头顶短,头侧窝四角形,狭长。触角细长,不到达或超过前胸背板后缘。复眼几位于头的中部。下颚须外叶小,圆形。前胸背板侧隆线明显,沟前区侧隆线稍弯曲;后横沟穿过背板中部后,沟前区大于沟后区;后缘几平直。前翅颇短,前缘基部具有明显的凹陷;雌性前翅在背面较宽地分开;雄性前翅缘前脉域超过翅之中部,雌性到达翅顶端。后翅几不明显。后胸腹板侧叶分开。后足股节膝侧片顶圆形。后足胫节内侧顶端之下距与上距几等长。鼓膜器发达,孔几水平。雄性腹部末节背板与肛上板边缘与腹部同色,雌性下生殖板后缘具三角形突出。

(2)分布范围

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及我国。我国已知1种,分布于内蒙古地区。

(3)双片平器蝗

双片平器蝗(学名:Pezohippusbiplatus)是网翅蝗科平器蝗属的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雄性:体中小型。头顶前缘近于直角形,头侧窝狭长,较浅,其长约为宽的2倍以上。颜面隆起较平坦,自中眼下略凹形成纵沟,侧缘明显。触角细长,超过前胸背板后缘,中段一节的长度为宽度的1.5倍。前胸背板后缘呈钝角近直,侧隆线在沟前区呈弧形弯曲,沟后区最宽处为沟前区最狭处的2倍,后横沟位于前胸背板中后部,沟前区长度明显大于沟后区长。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较宽,其最狭处为长度的2倍。后胸腹板侧叶长宽几相等。前翅刚到达第3腹节背板,明显侧置,翅脉发达,缘前脉域狭长,具有不明显的闰脉,前缘脉域最宽处为同一直线上亚前缘脉域宽的4倍,与中脉域宽度几相等,中脉域之宽为同一直线上肘脉域宽的3倍。后足股节内侧具一列90—94个锥形音齿,排列紧密;膝侧片顶圆形。跗节爪间中垫超过爪之中部。鼓膜器发达,孔近圆形,几乎呈水平状。肛上板三角形,中央具纵沟,到达中部。尾须圆锥形,下生殖板锥形。

体色:灰绿色。后足股节端部、胫节基部和上膝侧片黑色,股节内侧基部具一黑斜纹。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19.似秃蝗属

似秃蝗属(学名:Podismomorpha),直翅目网翅蝗科的一属蝗虫。已知仅一种,分布于西北地区。

隆背似秃蝗(学名:Podismomorphagibba)是网翅蝗科似秃蝗属的一种动物。


(1)形态特征
①雌性

体较粗短。头短,颜面垂直,和略倾斜的头顶组成圆角或几钝角形,颜面隆起宽平,在两触角之间的宽度明显地较宽于触角基部,侧缘隆线平行,在近唇基部消失。

触角丝状,粗短,中段一节的长度为其宽度的1.5—1.7倍。复眼近卵圆形,眼下沟的长度是复眼纵径的1.3倍。头顶适度向前突出,自复眼前缘到头顶顶端的长度较小于复眼的纵径,侧缘隆线明显。无头侧窝,但头顶侧区较宽,略突出,具粗大刻点。头顶中隆线略明显。前胸背板圆柱形,中隆线明显,侧隆线较弱,在沟前区几平行,在沟后区略分开,部分消失不明显;三条横沟均割断中隆线,且中横沟所切割的缺口明显,沟前区的长度为沟后区长度的1.3倍;前胸背板在中横沟之后隆起,、明显地较高于前部分;背板前缘平直,后缘圆弧形,无凹口。前胸腹板在两前足之间略钝圆形隆起,中胸腹板侧叶较宽短,宽为长的1.5倍;中隔较宽,其最狭处为其长度的1.5倍,而中隔的最宽处为最狭处的1.2倍。前翅鳞片状,侧置,刚到达第一腹节的后缘,顶端明显趋狭,顶尖,其长度为最宽处的2.6倍。后翅极不发达。后足股节上侧的中隆线平滑,上、下膝侧片顶端圆形;股节的长度为宽度的4倍。后足胫节外侧具刺9个,内侧具刺11个。后足跗节第一节略长于第二、三节之和。爪间中垫略超过爪之中部。腹部各节背板具明显的中隆线。鼓膜孔卵圆形。肛上板三角形,顶尖,中央具较弱的纵沟,近中部具较弱的横脊。尾须短锥形。下生殖板后缘中央呈小三角形突出。产卵瓣粗短,顶端尖锐,上产卵瓣的长度为基部最宽处的1.5倍。下产卵瓣之下缘具一大齿突。

②体色

绿色。颜面黄色,复眼褐色,具有数块较大的红褐色斑纹,在复眼后方有一黄色的狭带纹。头顶深绿色,具有不太明显的“八”字纹。后头绿色较浅,颊部深绿色,触角深黄色,前胸背板绿色,胸部腹面黄色。前、中足股节黄绿色,后足股节内外侧及上侧绿色,下侧黄褐色,内侧基部具有暗色斑纹,上、下膝侧片褐色,后足胫节鲜红色,后足跗节黄褐色,前翅褐色,产卵瓣红褐色。

③雄性

未知。

(2)分布范围

甘南。

 

# 动物界全系列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