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4 9
分享

薛钜夫老师北京大学演讲:知医、学医、行医

金方书院

2023-03-02 10:43 北京

96869 4 9

  知医·学医·行医

  一、知医

  (一)医通万物:中医博大精深,正如明朝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所说:“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肇端,靡不缕指焉。”中医不仅涉及到医学,还涉及到天文地理、军事政治……

  《三国演义》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中有:“十一月二十(即当年冬至后),甲子,东风起。”诸葛亮的东风真的是借来的吗?早在二十年前,张仲景编撰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冬至后甲子日,夜半少阳起。”

  中医不仅与军事相通,还能用于现在的企业管理。我2002年曾在北大医学部听MBA课程,老师曾问大家,企业的一个变化周期为几年。我说5年,因中医五行早已总结出“生长壮老已”,相信世间万物运行,不会脱离这个规律。

  法国著名科学家拉普拉斯曾经幻想:“如果有一种智慧能了解在一定时刻,支配自然界所有的力,如果他还伟大到足以分析这些事物能用一个单独的公式概括出宇宙万物的运动,从最大的天体到最小的原子毫不例外,而且对于未来就像对于过去一样,能一目了然。”《黄帝内经》有:“阴阳者,天地之奥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此乃万物之纲纪,杨振宁从阴阳消长,否极泰来的理论中得到启发,认为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毛主席说:“一个人有动脉,静脉,通过心脏进行血液循环,还要通过肺部进行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这就是吐故纳新。一个无产阶级的党也要吐故纳新,才能朝气蓬勃。不清除废料,不吸收新鲜血液,党就没有朝气”。如果我们从中医中升华出来,能够分析世上的事物,可谓是一种境界。古时候也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两者均为拯救天下苍生,如张仲景、范仲淹,不仅是良相而且是良医。甚至寿活89岁的乾隆皇帝,可见治理国家跟治病有相同的道理。

  一位患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42岁女性患者,找刘渡舟老师看病,由两位家属搀扶而入,脸因发烧而通红,膝盖和腿又红又肿而且发烫,不能站立行走。刘老问其小便情况,病人回答说:“小便很困难且量少,尿的时候又烫又黄。”后经仔细辨病,刘老开了“五苓散”,然后加了3g羌活,共六味药,并说:“吃完我的药以后,小便一解下来,烧自然而然就退了,腿疼随之也会减轻。”一周后,病人开心的走进来,亲自来向刘老表示感谢。病人走后,我将心中疑问向刘老请教:羌活是治疗上半身风湿病的,独活才是治下半身风湿病的,病人的病是在下半身,用独活才对啊!刘老师笑到:“薛大夫,治病你得研究“理”啊!水要往下放,若还用治下半身风湿的病引动,一定倒不出来。如果你在“茶壶上边打个眼”,这水可能就流出来了。”如此之妙!原来中医是这么治病的!居然还蕴藏着物理学中提壶揭盖的道理。

  (二)中医的整体观念和“天人合一”: 一年有12个月,365天;中医就有12条经脉,365个穴位。人的身体也会随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规律产生相应的变化。春天弦脉恬静而富含生机;夏天则为旺盛的洪脉;秋天浮脉似树叶将落未落之态,冬天沉脉内敛如石投深水。又如,“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是膀胱酉主肾,亥焦子胆丑肝通。”是中医将十二个时辰与五脏六腑、三焦相对应。

  曾有一位患者,每日发烧,只从17时,至23时最严重,到凌晨1时以后,体温又逐渐下降,持续一月有余,四处求医问药无果。我以“青蒿鳖甲汤”加生石膏,开三剂治之(方解:夜热早凉,青蒿鳖甲汤主之),病人当晚即未发烧。得意之余,与父亲分享,然而父亲断定此患者虽近期不会发烧,但到春分卯时即会复发,彼时再用此方,便不再灵验。自以为父亲无凭无据,便不以为意。怎料果如父亲所言,病人于春分次日发烧,发烧时间改为22时发烧,至凌晨2时烧退,尔后凌晨3时继续发烧,且“青蒿鳖甲汤”再不能令其烧退。于是虚心请教于父亲,父亲解释到:“鳖甲领入,青蒿引出,有入有出,但生石膏药性过寒,将邪热闭于体内。仍用此方两剂,加且只能加2克麻黄(先煎去沫),起发汗“开鬼门”之作用。”病人吃后覆杯即愈。乃因酉时(17时)属肾,子时(23时至凌晨1时)属胆,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肾主水,胆属木,水能涵木。肾脏有热必耗伤水液,水液不足无从濡养胆腑,故有发热象。而第二次发热于卯时,卯时属大肠,是因生石膏过凉所致。麻黄因有发汗、平喘、利尿三大功效,用在此处如同揭开切糕的皮儿来散热,可予邪出路。青蒿鳖甲汤是治疗温病发热的方子,因温病特点不同,故方药加减变化非常重要。

  1966年有位中医大夫上山下乡巡回医疗时,在河南碰到一位肺结核病人,就现代西医诊断,结核基本钙化吸收,已近痊愈。有位西医朋友想知道,神乎其神的中医究竟还能诊断出什么,便说:“请您给这位病人平脉,看他病情如何?”正值冬至之前,此时人体的脉应是用力才能摁到的沉脉,病人反而出现了春天的弦脉。这位中医大夫平完脉后就说:“这人情况不太好,这个病人在春分那天会有危险。”在场众多的中西医同道十分不解,病人生命体征都非常好,血压、心跳、脉搏都在正常范围,甚至X光片也未发现任何问题,能有什么危险?竟然还具体到春分的时候!在座各位哄堂大笑,这位中医不羞不怒,说到:“此病人春分那天卯时(早晨5至7点),必然吐血而亡,并且在春分前十天怎么抢救都无力回天。”众人更觉他信口雌黄,真是贻笑大方!但是恰如这位中医所言,此人春分前大概两、三个星期,开始出现发烧,最后果应其言,病人春分那天卯时吐血而亡。这位中医就是著名的国家中医研究院岳美中教授。

  岳美中教授因年轻时患严重的肺结核,由于旧社会并且药费诊金都很高,他便自学《祝选施今墨医案》,这部书是由祝谌予老师整理的,当时中医界,鲜有关于肺结核的内容,而这部书,是中医史上,最早用西医的病名与中医辨证、治疗相结合的。

  (三)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诸葛亮谈将帅之道时,曾说:“兵者有可见之兵,荷戟执戈,肉躯之身乃可见之兵。不可见之兵者,日月星辰,风云水火,山川之灵气,如此万物万象,均可以为兵……为将帅者,不懂天文,不明地理,不晓阴阳,不懂奇门遁甲及阵图兵势乃庸才也。”施今墨先生曾经说:“用药如用兵,临证如临阵。”在一个方子里面区分君臣佐使,并且每一个配伍都有一定比例。所以中医看病讲求具有整体观念,并且非常量化。

  中医看病,是看一个有病的人,而不是看人的病。看病过程中也要耐心的了解,病人的家庭环境、工作、心情是怎样的。

  我和师兄祝肇刚曾会诊一个病人,病人患肝硬化腹水,准备肝脏移植,但因病人大概两个星期持续高热,无法进行手术。会诊时,主治医生将病人发炎部位、可能有哪种菌、采取过何种方法一一告知,但是自始至终没有介绍过,病人是谁。后经我们了解,病人从事教育工作,不仅带博士生而且还有学校的行政工作,家庭中琐碎事情较多,患此病后心里负担较重,饮食欠佳、睡眠不好。全面了解病人后,综合治疗,病人很快就退烧了。

  六十年代得糖尿病的病人,十之八九眼睛会失明。现在糖尿病的致盲率,不足百分之五十,可见对糖尿病的治疗是有发展的,其中中医立下了汗马功劳。施今墨先生结合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诊断,用中医辨证的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并且创出了两组对药。分别是黄芪配山药,黄芪20g~30g,山药15g~30g;苍术配元参,苍术10g~15g,元参15g~30g,现代医学发现,两组对药确实有降血糖的作用。他学术血脉的继承人——我的老师祝谌予先生,在施老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他认为糖尿病之所以容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血管病,是因为这些病都跟血液的循环有关系。病人血的粘度偏高,舌下静脉黑紫色,是血瘀的迹象。很多糖尿病患者有外周血管的问题,包括肢体末端发麻等,都是血液循环不好的表现。于是首次提出“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而今北京地区而今统计祝老师病例,大概有14000多患者已经停药,血糖、尿糖都在正常范围,并且未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我们认为糖尿病“临床治愈”了。

  二、学医

  学中医是学院教育“批量生产”好,还是师承教育好?我认为各有长短。

  新中国成立之前,学中医大多以师承为主。仅有为数不多的官办、民办医学馆。中医能够传承到现在,师承教育功不可没。但往往因老师个人精力有限,很难将浩如烟海的医学典籍广泛学习,学生学习一家之言,总是难免会有一些片面。学院教育的医学教育系统而全面,从基础理论开始,由浅入深,学生听课时,能够获得多个老师的经验和临床体会,对中医能有更全面的了解。但是广博之后,往往难以入深;医学更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师承教育恰恰又有“接着学,快”;“在临床中学,深”;“重复着学,准”;“变化着学,活”的特点,故师承教育应是学院教育的继续和补充,能够让让医学生从书本走向临床,成为医生。然后再从临床提高到更高的理论,正所谓由博返约。所以学院教育和师承教育而者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照着学”一种是“接着学”。在学院教育是“照着学”,师承教育是“接着学”。照着书本学,往往死搬硬套,难以应对临床多变的病证,这也就是很多中医院校的学生毕业临床后丧失自信的原因了。

  有一位肝硬化腹水病人,住在北京某个大医院,最苦恼的就是睡不着觉。请一位老中医治疗,开了个古方——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西医大夫不可能同意让病人吃,病人本身胆固醇就高,怎敢再吃鸡蛋黄?老先生反问:“那你有既不让病人胆固醇高,还能让他睡着觉的办法吗?如果没有,咱们先让病人睡着觉再说胆固醇。”病人听后焦急的说:“就听老先生的吧,睡不着觉实在太痛苦了。”但是奇怪的是,病人吃完药以后,不仅能睡着觉了,而且胆固醇非升反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行医

  要想当一个好的医生,必须要掌握行医的三个要素:医德、医技、医患关系。

  (一)医德: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开宗明义地提出为医者必须有医德。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作为医生,要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对待病人要诚心诚意,尊重病人的意见和要求,保护病人的隐私。此外,还应尊重同道,能够虚心的从他人处借鉴经验、总结教训。当年施今墨先生看病时,有一个病人在某位医生处治疗一月余未见好转,后经施老治疗,服三付药即痊愈。病人十分感激,施老说:“这是你的病已经快好了,那位大夫为我打了很好的基础,所以我才可能这么快治好你的病。”病人走后,施老对学生说:“我们当医生的,要尊重同行,即使前一个医生真的治错了,那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使我们少走了弯路。”

  (二)医技:作为一个医生必需医术精湛,所谓名医治病,庸医杀人。一方面要下苦功夫,悉心体悟;另一方面要勤于实践,积累总结。诊疗技术的提高,关键在于临床实践。正所谓“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再有,还要虚怀若谷,向同行学习。清初名医叶天士,一生拜了十七个老师,不断学习,并且勤于临床实践,自创卫气营血辨证,成为温病学派的一大宗师。

  (三)医患关系:患者找医生看病,不是求医生,而是基于信任,能够将生命托付给医生,还有比他们更忠诚的朋友吗?搞好医患关系是每个医生的必修课。除此之外,还要修练功夫之外的功夫。诸如病人的情绪、心理、生活习惯、社会关系、居住环境、工作性质、家庭状况等等,都是医生在治病时要考虑的。医生能够对患者尊重负责、了解体贴、同情关怀、对个人健康给予保密等。患者对医生信任、配合医生、支持医生等,这样的医患关系是最理想的。

  四、问答环节

  (一)问:慢性肠炎每天都犯,很少有不犯的时候,该如何治疗?

  薛院长:从知医来说,大便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肠炎每天都犯,就说明现在的饮食、生活习惯,胃肠不能很好适应。不妨可以逐渐改变一些日常饮食习惯,比如夏天少吃冰激凌、饮料。另外,可以写“健康日记”,某天不舒服,中午吃了一顿米饭炒豆腐,下午就舒服了,记录下来。每个人不尽相同,经过再次有意尝试,如果依旧能改善胃部不适,我认为综合效果应该会比吃药好。时间久了我们所采取的统计学方法,一定会找到自身对哪些东西不能适应。

  (二)问:您对中医走向世界,在全国的更大的发展前景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答:中医的文化应该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接轨,应该与时俱进。中医是否现代化,不应站在西医的角度,用西医的理论方法来评判。关键在于中医是否能为今世之人所用。

  (三)问:关于高血压、高血脂的治疗,有没有好的建议?

  答:高血压、高血脂,都有相通的机理。当血管中的油多了,增加血液粘稠度,血液循环速度减慢,血管中的压力自然受到障碍,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可以多吃素食,同时应找有经验的中医量体裁衣,将生活习惯、家庭背景、身体状况,与医生进行交流。因为没有一个方法可以通治百病。

  另外我还有个观点,我不同意吃降血脂药,大多的降脂药会有副作用,比如有一个药叫“脂必妥”,确实能降血脂,但是将脂肪都堆积到肝脏,造成了脂肪肝。

  (四)问:如何看待吃素?

  答:总有医生或者营养学家建议我们,应该多吃什么,少吃什么。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应该研究自己适合吃什么。有的人天天吃糖、天天吃肉,血糖、血脂也不高。所以吃素、吃肉也好,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来定,因人而异。有人曾问:“我是回民,不吃猪肉,怎么血压也高呢?”我回答:“是和尚都是秃子,不见得是秃子都是和尚。”

  (五)问:医学与佛学有什么关系?

  答:时间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无论医学和佛学,都是中国文化,他们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修佛若到一定境界的时候一定能体悟到很多医学的道理。学医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在佛中找到答案。

  (六)问:如果自己有兴趣看书学中医,应从什么书看起?

  答:可以先从学院的《中医基础》读起,作为入门的书。从《黄帝内经》入手也可以,但是对不够了解中医的初学者来说略微晦涩,可能会影响学习兴趣,这时如果有老师能够进行指导,是最好不过的了。

  (七)问:由于用脑量大,头发脱落现象严重,有什么好办法?

  答: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头发的好坏既与血液的盛衰、肾脏,还与精神、情绪有关。要早睡觉,正确预计自己的精力和能力,不要超出身体负荷来与人攀比。并且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做到能进取而不自伤。

  我有一位演员朋友,脱发问题严重,她有一个嗜好,就是喝酒。她认为:喝酒可以解除疲劳、喝酒可以解除烦恼、喝酒可以让人兴奋、喝酒可以让人智慧。喝酒的好处太多了,我又给她加了一个——喝酒可以让你头发少!发为血之余,肝为藏血之官,大量的酒精伤了肝脏,当然容易脱发。

  (八)问:男人主肾,肾强则命长,这句话怎样理解。

  答:不仅男人主肾,女人也主肾。“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在落生之前,是靠父母亲肾气的结聚、母亲肾气的供应来维持。出生以后营养的补充,是靠脾胃,这两者是互为促进的。同时养肾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脏器,保持五脏的平和。

  糖尿病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功能代偿期,糖尿病早期已得糖尿病,但没有因为糖尿病引起其他并发症;或在糖尿病的倾向阶段(有多吃多喝多尿现象,空腹血糖不高,餐后血糖高),大多可以治愈。第二个阶段为功能失代偿期,能够在血糖控制在比较满意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并发症,或者能有效的改善现有的并发症,这类糖尿病病人,大都需要坚持服药,或者定期检查。第三个阶段是糖尿病的功能衰竭期。病人已患尿毒症、冠心病、心梗、脑血栓等并发症,只能做到带病延年减少痛苦。

  薛钜夫先生简介

  薛钜夫(薛福玉),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院长,北京金方书院教务长,北京千金方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施今墨名家研究室”“祝谌予名家研究室”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北京市顺义区名老中医传承专家,先后被授予“首都名中医”“首都中医榜样人物”“首都中医药杏林耕耘50年”“首都中医为民办实事榜样人物暨首都杏林健康卫士”荣誉称号。

# 薛钜夫
# 北京大学
# 知医学医行医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9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前亚
多此一举啊
2023-03-02 21:42 广东
0
0
芒龄渣
不用问,变成一个肯定句
2023-03-02 20:35 广东
0
0
御茹梁
富人有资本,钱生钱
2023-03-02 12:09 广东
0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