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 3
分享

谭昌永:把一所学校办成了书院+庭院+学院

网易

2023-01-28 15:56 广东

124296 2 3


珠三角腹地的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原雅学校就坐落在礼乐街道一处幽静的地方。

谭昌永说将来这里要办一个国际高中,按照香港、新加坡名校标准来办,这样原雅学校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有了,12年一体化办学不再是梦。这里还有一间将是学校传统文化培训中心,谭昌勇要请国学大师开讲座,谁来听都是免费的。

1.73米的身高,微有肚腩,身体十分结实。作为南方求实教育集团的董事长,谭昌永的形象更像一个朴实自信的校长,在熟人看来,谭昌永的思维转化快,性格韧劲十足,认准的事就要干到底。


1 

2003年,谭昌永在中山市建立他的第一所外来务工者子女学校,之后又在多地创办同类学校,解决了珠三角几万名“留守儿童”的上学难题。几所学校招生计划完成后,谭昌永迫切地想提升育人的质量:有学上不是唯一目的,“育全人”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这一次投资原雅学校,股东中尽管有不同声音,但谭昌永的意见很明确——不指望学校赚多少,帮学生开好人生的头,比“盆满钵满”重要

在教育理想与现实间,49岁的谭昌永充满了年轻人的热情。近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国家对各类人才的质量要求更高,抓住时机办一个“不一样”的学校的念头,就像一棵大树在他内心蓬勃生长。


原雅学校最早的名字叫“原雅书院”,但办理审批手续时,被上级教育部门给否决了。谭昌永不服,手续的审批一度僵持在那里。后来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劝他:先接受原雅学校这名字,我知道你对书院很执着,把手续办下来,名字好听总不如把学校办好重要。

谭昌永一直在学校、书院间寻找平衡——既取二者的办学优势,又尊重今天学生发展的需要。他说我们不培养只会吟诗作画的孩子,我办的是今天的学校,学生培育不会脱离时代,将中华优秀文化嵌入办学才是原雅发展的方向。


被人称作“神来一笔”的是原雅学校的地面建筑——人在其间,经过九曲流水、亭台楼榭的中式园林,路过榕树、棕榈、芒果、翠竹和众多不知名的热带花卉组成的植物丛林,空气清甜,四下是婉转的鸟鸣;校园建筑群的整体基调为粉墙黛瓦,脊角高挑,典雅大气,古色古香;这大概是中国最奢侈的教室了,每一间都像一个独立的别墅,由教学区、教师办公区、综合休憩区组成。


令家长们满意的,是这里不仅有全国一流的校园环境,更有“全课程”等引领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体系,珠三角地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上海的优质教育资源。

2 

谭昌永开启了一组“全人成长”课程。

“包饺子”活动首先亮相,因广东人较少吃饺子,家长们对此很感兴趣,不少人早早来到学校同老师一起准备馅料。看到大人们用果蔬汁将面团染成了绿色、橙色、紫色和红色,孩子们高兴极了,要求老师和父母教自己擀面皮、包饺子的技术。在忙碌中,老师不忘讲解饺子的传说故事,现场气氛很是融洽。

“野炊课程”就没那么轻松了,每一个环节都考验人的智慧和意志力。学生分成两队,一队去找砖头,在家长的帮助下垒成灶台,一队满校园捡拾干树枝和木柴作燃料,之后每个人都有“寻宝”任务——将藏在校园各处的食材和调味品全部找到。然后清洗食材、炒菜、煮饭……

在学校里,学生课外的关键词是“自由放飞”,不到一年时间,依兴趣各班学生成立了轮滑、陶泥、钢琴、爵士鼓、书法、剪纸、围棋、足球等多个社团。谭昌永说校园空间是学生的,下了课后,你爬山爬树可以,你玩滑板轮滑可以,你打球跳绳可以,你甚至下河摸鱼捉虾都可以——只要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通通都可以。


新生每天晨诵《弟子规》《千字文》,在他们周围,两年前入学的学生都掌握了这些传统文化的要义,小学高年段和初中的学生都有一个基本认知:我是中国人,读书要多学中国文化和规矩,将来做有中国心的好人。


跟学生在一起,谭昌永秒变“快乐谭爸”——他说生活中的自己应该算一个好父亲,几个儿女都喜欢跟他一起玩、一起讨论各种问题,平时不管多忙,他都要抽时间陪陪学生。

原雅学校学生萨克斯管社团组建后,谭昌永每天下午就跟学生一起训练,一起读谱。为让学生体验“征服困难、挑战怯懦”的成就感,谭昌永还跟学生一起训练有难度的花式轮滑,有一次他在完成一个新动作时不慎摔倒,胯骨当场摔裂,之后的几个月走路都会疼,但他觉得学生们有进步,这个疼也值了。

在谭昌永看来,一个人从小到大,时空中应当存在像空气、水和食物这类的生长基础,比如“激活道德、立长志、砥砺前行、好习惯形成”都属此类。人的教育从品德之原点开始,接下来的成绩、成人和成功,都是水到渠成之事。


3 

生活处处是课堂,谭昌永一直强调这句话对育人的价值不可估量,他坦言这并非通过读书得来的。

“永远填不饱肚子”是排行老四的谭昌永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每隔十天半月,家里就会“断顿”,最饿的时候,他和哥哥姐姐会一言不发,低着头继续干活,只是干着干着,会偷偷向村头张望,等待邻村的舅舅、外公送来一点“救命米”。

谭家感觉度日如年,加上家里有过几次火灾,将很少的家当烧掉大半。对在老家的日子,谭昌永说已很少忆起,但有两个时刻除外:第一次他完全不记得,第二次却完全记得。

一岁那年,一个意外谭昌永的胳膊和胸口全被滚烫黏稠的糖浆烫伤。今天他的两个胳膊和胸口部位,都是烫伤后留下的疤痕,看上去有些恐怖。当年他的两手险些废掉,谭昌永说家里人回忆,在他疗伤的几个月里,跟着父母多次走山路找医生换药,不到两岁的他不让抱着、背着,每次换药简直是剥皮抽筋般疼痛,他居然没哭过一声。

到7岁读书,谭昌永虽然乖巧又守纪律,学校老师经常在课堂和家长面前表扬他,实际上刚上学时谭昌永连语文算术都分不清,加上经常请假照看弟弟妹妹,一年级读完一半,他还停留在懵懂的状态。到一年级下学期,谭昌永才突然“开了窍”

谭昌永感慨:假如没有老师当年的鼓励肯定,他很可能就辍学回家了,一旦回了家,等于亮出一个山里孩子的命运“底牌”——学习成绩很烂,你不去喂猪放牛下田干活,谁去啊?


4 

1999年在广东、福建、海南一带到处可见规模宏大的投资建设,热火朝天的工地,唾手可得的商机,都让谭昌永动心。渐渐地,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将来建一个学校,不需要太大,但一定按自己的想法来办学。

第一次办学被人通过“连环设局”骗走十几万。在巨大的打击下,谭昌永完全倒下了,内心被悔恨、懊恼反复碾压,有十几天,他无法正常吃喝休息,自杀的念头挥之不去。

最危急的时刻,谭昌永的家人和几个朋友给了他活下去的力量。妻子说,谭昌永你快回来吧,我们重新开始总可以啊,我知道你行的!

回到中山,在朋友的帮助下谭昌永扩大了前期创办的奥数培训班的规模。为早一天还上外债,他在中山市一家接一家找合作学校,每见到一个校长,他已顾不上面子,直说校长我来帮你们上奥数课,我真的可以!

做奥数培训持续了四年时间,随着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办一所学校的想法冒出来又缩回去,他不断寻找能办学的场地,但四处碰壁,直到有一天在中山市黄圃镇找到了机会。

黄圃镇外来务工者最多时超过十万人,接近镇上原住民的数量,人在黄圃镇打工,但户口都在原籍,子女都不能来中山市公办学校读书,只能在老家跟祖辈或亲属生活。

得知谭昌永的教育经历和办学思路后,镇党委政府很支持他来此办学。谭昌永为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取名“雏鹰”,在他看来,我本身力量微弱,学校也不大,我们的孩子都是打工者子弟,但他们跟城里孩子一样有尊严,都是希望的雏鹰,经过历练,终会羽翼丰满飞上高天。

开学这天,雏鹰学校一下子来了800个学生,曾经的“留守儿童”终于能跟父母在中山团聚了,他们一个个高兴得又跑又跳,家长们看到谭昌永,感谢的话没说出口,不少人就流下了眼泪。

5 

周一到周五,原雅学校每天上午8点和10点各有一场早读会,第一、二节没课的老师参加第一场,有课的会参加第二场。

几年前,谭昌永接触到明代大儒王阳明的《心学》,对其宗旨之一的“致良知”有了理性认识,对于办学校而言,育人先从教育者的自育开始,身为师者,寻找人的天性中真善美的元素,通过实践修行和时间磨砺,不断把自己修养成一个心地善良、言行合乎伦理道德并富有“敬天爱人,自利利他”的人。

把良知的种子播撒到学校,生长于师生的心田,这不是谭昌永一个人的理想国,而是原雅学校一门集体必修课——如果把自己当成发展中的人,每个人都是“弟子”“学生”,都需要向好向善的规劝引导。

受中国古代书院、私塾的启发,这里小学一个班最多26人,初中是30人。对于小班制教学,家长的反映是课堂秩序变好,学生精力比原来明显集中了。


谭昌永发现,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后退几步,仅在难点部分予以点拨,这种模式更会塑造一个孩子“积极向上、勤于思考、敢于发声”的个性,教与学如果从学生这一头得到改善,育人才会真正、自然地发生。

谭昌永在原雅看到了育人的另一面——名师在课堂教学上都是行家里手,但容易独占课堂,一个人不停地灌输知识,不给学生思考、明辨和表达见解的时间,这种情况一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学校“教学生态”很快会恶化。

在谭昌永看来,学生对课堂有兴趣,才有接下来发展的可能,这是“育全人”的基本前提。

这点谭昌永在中山市一家小学任教时,似乎就有所体现,那也是谭昌永名声大振的地方。1997年他任教练带学生参加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全部学生都获得满分,学校获得了团体特等奖;第二年他换了一批学生,结果又是一个“满堂彩”。

中山市媒体记者采访谭昌永,问他连获大奖有啥秘诀?谭昌永脱口而出:“我的秘诀是由学生来教会我!”他这样说,源于两年多来带学生的真实体验。在领着学生一起解题时,他发现孩子们瞬间迸发出的数学灵感很多,其中有的价值很大。这让他不解,教师都感到难的数学题,为什么他们反而敢积极参与呢?

“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学生很单纯,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被成年人惯有的私心杂念所扰,思考问题比我们来得更快更灵巧。有些问题稍转一个弯,你就可以解开,我们成年人往往就是不行,但孩子们行!”那时的谭昌永说。


6 

学校育人的关键是“育”,谭昌永说重点也在“人育”。

原雅学校有一个保留节目是长跑,随便一个孩子抬脚就是1500米2000米,这得益于师生每天下午5点开始的“跑步半小时”。广东是多雨地区,一年到头经常遇到雨天,在小雨、中雨里学生依然坚持跑下去,这时候,如果谭昌永在学校里,他一定会冲进雨中领跑。


学校董事会办公室里有一个设施完备的厨房间,谭昌永说这是学生专用厨房,每周一次他会在这里“请客”,轮流请不同班级的10名学生来吃饭,他做的可乐排骨、可乐鸡翅最受欢迎。

这两个菜,谭昌永总是多做一份且不按人数平均分好,他看到其中的“机会”。

在学生自己分配排骨时,最后一定会剩下一些,学生问怎么办?谭昌永说你们看着办就行。这个时候,学生的智慧层出不穷,会建立他们自己的分配标准:看刚才哪几个同学摆放饭桌碗筷,哪几个帮着打扫卫生。慢慢地,标准中有了女生优先这一条,全体男生一致认为不能失掉应有的风度。

在“育全人”的过程中,谭昌永认为从时空维度看,今天的人,一定要知道千百年间中国人“没有改变”的是什么,在他看来就是“爱国、良知、自强、奋斗”,他有意设计了学生成长关键事件。

7月的一天早晨,按初中、小学高段、中低段的排列,8个学生混编成一个小组,每人只准带1元钱,每组在两名教师监护下,进行为期一天的校外生存体验。

一元钱买不到吃的,去饭店打工,但老板认为学生年龄均不满16周岁而拒绝了。时间流逝,从没有过的饥饿感,反复央求打工却最终失败,每个组都体会到靠自己的力量“吃上饭”如此艰难。在这种煎熬中,有人想到学校饭堂太好太亲切,也有人为自己经常挑食而羞愧不已,更多的学生在拼命争取打工的机会。

一直到下午两点半,这些学生终于在跟店主说明情况后,通过打扫饭店卫生换来了报酬——每人一碗米饭,外加一点清炒白菜。尽管每个人都饿坏了,但在吃饭时初中学生还是主动让给小学生先吃。


7 

南方求实教育集团下属的学校、幼儿园教师每年都多次外出培训,谭昌永鼓励他们参与并报销全部费用,但他不像其他民办学校校长,要跟每个教师签一份保证书——保证在培训后正常工作不离职,如离职要全额退还培训费用。

被问及不怕老师们离职吗?谭昌永总说不签保证书也没什么,如果培训后教师有新的进步,就算他被挖走,对下一个学校的学生也有好处,总归是孩子们受益就好咯。

谭昌永的生活十分简朴,他不讲究吃穿用度,跟朋友吃饭要么在家里要么去街上大排档;他常年一双运动鞋,几身普通衣服换洗来换洗去,其中一条裤子穿了有十几年,上面被多次修补过;出差时,能乘高铁就不乘飞机,如果路程过远必须乘飞机,那他预订的一定是廉价航空的经济舱。

江门原雅、博雅和陈伯坛3所学校的人都知道,谭昌永最不能接受的是浪费粮食,有时跟学生同在饭堂吃饭,看到谁吃不完米饭或馒头,他会在提醒后当面吃掉。

但她的妻子周佩霞回忆中有一件事一直很难忘掉。

谭昌永将中山的一套旧房子卖了100多万元,周佩霞正想换一辆车时,他说要把这笔钱分开捐给社会上的两家慈善机构,一听全部捐了,周佩霞很生气,当场质问他为什么?

谭昌永说:我们活着赚钱到底想干些什么?一个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为什么不拿它来做一些善事!

在周佩霞眼里,谭昌永更像一个人生导师,在关键处引领她往前走,这种感觉20年来没有变过。

谭昌永会因为以为老师拍给他的一张冬天山里的孩子还穿着拖鞋的照片,就和朋友凑钱买一车御寒的衣物,专程开车600多公里到那去。

谭昌永请当地教师挑了几个生活最困难的孩子来资助,这位教师问他,要不要挑品行和学习最好的?谭昌永说不要,成绩好的孩子需要温暖,家里困难的更需要温暖。

接下来几年,谭昌永不间断地往学校寄钱,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后来,有几个学生读完初中后就外出打工了,有一个学习比较好,今年考上了江西师大。

有人曾问谭昌永,是否让这个考上大学的孩子跟他见一面?谭昌永说不必,知道他圆了梦想就好,他能感受到一种暖,感受到社会没有抛弃他,当然,如果从此他心中种下爱的种子就更好了。

周佩霞说,昌永做公益是停不下来的,前两天陪朋友去一家素食馆吃饭,他看到那里饭菜品质好,生意很红火,就跟老板洽谈,打算加盟,谁料他这样想——未来新馆开张后,每月一号是教师,二号军人,三号警察,四号保洁员,五号快递小哥,江门这五种职业的人每月有一天可免费来吃,每周日则请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来吃。

我想到时孩子们能到素食馆轮流做志愿者,帮大人清理卫生、择菜或者引导顾客都行,人若不接触社会,怎么算作育人!”谭昌永说着,脸上露出温暖的笑意,眼中透出坚定的光。

本文选自《当代教育家》2018 10期 上旬刊

# 谭昌永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3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司马小霭
还是继续搬砖吧 连新闻也看不懂了。
2023-01-28 19:09 广东
0
0
辛棋淇
大家都看到
2023-01-28 18:49 广东
0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