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分享

打造乡村振兴安徽样板:扛稳粮食安全的担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来源 | 安徽日报 2021-11-02 11:11
24551 0 1

省委报告将“坚定不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今后5年的主要任务之一,系统部署,强调要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

  “过去5年是农业农村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农民生活改善最显著的时期。省委报告用大篇幅部署推进乡村振兴,让我们倍感振奋,对农村的明天充满期待。”担任岳西县主簿镇大歇村党支部书记的汪品峰代表激动地说。

    当前,我省围绕稻米、小麦、玉米、生猪、家禽、蔬菜、茶叶、中药材等10大优势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和“158”行动计划为抓手,着力打造10个全产业链产值达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增幅为15.4%,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9.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眼下,秋收秋种正紧张进行。作为粮食主产省,安徽还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省委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进皖浙粮食产销合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今年全省秋粮面积6426.7万亩,较上年减少13.2万亩,基本保持稳定。若后期不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秋粮产量预计超过2280万吨,较上年增加约27万吨。“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要通过制度设计,让种粮农民得实惠,让粮食主产区不吃亏。”来自阜阳市颍州区的杨坤山代表呼吁,要加大对种粮农民的扶持,特别出台相应的措施,扶持专业合作社、服务组织,引导粮食从分散种植向规模化转变,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作为粮食主产省份,我省主动作为,扛好粮食安全担子,稳定产能、调优结构。为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我省落实国家部署,年内共拨付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2.2313亿元。

“还要通过结构调整,发展优质专用粮,提高效益。”杨坤山介绍,他们村采取农户加合作社模式种植优质小麦,统一播种、管理、收储、销售并与酒厂供应商合作签订供销合同,小麦销售价每斤2元左右,每亩可为农户增收700元。

今年我省夏粮喜获丰收,总产达1699.9万吨,比去年增产约27.95万吨,居全国第3位,实现历史性的“十八连丰”。从全年看,面积、总产均有望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任务,其中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家园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党代会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代表们热议的焦点。特别是许多代表来自农村基层,不仅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这几年大湾村的变化称得上是翻天覆地。”来自金寨县大湾村的何家枝代表介绍,现在全村共新建了4个安置点,村民集中居住,水电、网络、道路等公共设施水平赶上了城里,既改善了居住条件,也有助于发展经济。展望新的5年,乡亲们都期盼着更美好的日子。

安徽要美,农村必须美。省委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

“美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村电力基础设施的支撑和服务。”来自六安革命老区的杜娜代表说,2019年开始六安就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通过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提高农村供电服务水平、推广电能替代技术、推动特色用能项目建设等,来筑牢乡村振兴电气化基础。大别山革命老区“绿水青山”是天然资源优势,我们有义务守护好这一方好山好水。现在正推动在大湾村进行我省首个“碳中和示范村电力项目建设”,在霍山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正在积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6月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山王中心村等767个村为2021年度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创建单位。截至目前,2019年度971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竣工;2020年798个省级中心村已全部开工建设,工程建设进度过九成。截至目前,全省已建、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8290个,已认定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612个、重点示范村544个。

农村综合环境的日益优化,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广阔舞台,涌现出越来越多宜居宜业的乡村。“特色产业是提高效益的好路子,像我们大歇村位于岳西县山区,自然风光突出,我们就重点打造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汪品峰代表介绍,到2025年村里将建成9个旅游项目,力争村集体收入达到1000万元。

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会上,代表们纷纷对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建言献策。

“我注意到省委报告提出,要实施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培育行动,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这中间蕴藏着巨大机遇。”杨坤山表示,安徽有优越的生态条件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沪苏浙地区消费力旺盛,市场大,可以立足本村、本镇的特色资源,与他们合作发展绿色种植和加工基地,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和就业,增收致富。

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10元,居全国第10位、中部地区第1位,再创历史最好成绩。从增幅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代表们认为,农民增收形势向好,主要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以及脱贫攻坚力度进一步加大。

“让农民增收保持好势头,就要进一步加大乡村产业的发展。”何家枝呼吁,产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要在政策上给予更大的支持,让更多有志于在乡村发展的人回得去、留得住、能发展。从内部来说,要精心扶持乡村能人、大户,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带动更多乡亲勤劳致富。

农村要素市场改革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领先全国,为稳定增收拓宽了渠道,是收入增长在快车道上运行的深层次动力。省委报告指出,要“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全覆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截至6月底,全省已有1.1万个村开展“三变”改革、占比达到69%。深入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建设“百千万”工程,安排扶持资金9亿元、落实项目1833个,目前集体经济强村达到889个。这些改革举措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鼓起了农民腰包。

“改革越深入,村集体经济就越壮大,村民的腰包就鼓得越快。”杨坤山认为,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要加快实施“三变”改革,激活沉睡的资源。要整合多方资源,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挖掘潜力,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引进社会资金成立项目公司,入股开发经营精品康养民宿,接待康养游客,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创造就业岗位。(记者 史力)

举报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