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全运会女排决赛---国手之间的对抗

这个是认证

排球星空

2021-09-27 20:21

17391 0 0

全运会女排决赛于9月26日降下帷幕,整个剧情和多数球迷赛前预想的结果没有太大出入,天津队时隔八年再次登上最高领奖台,以李盈莹、王媛媛等球员为代表的新一代“津女”开启了崭新一页。



天津女排获全运会冠军


江苏队虽未能卫冕成功,但与成绩相比,这支始终保持“本土特色”的球队赢得了球迷更多的赞美和喜爱。辽宁队以一枚铜牌为即将告别运动生涯的老将颜妮送上一份珍贵的礼物。老将为主的上海队打进四强已经足以诠释了热爱与坚守的内涵,“没准还能打一届”的磊哥或许还会续写球场上的不老传奇。


客观说,两场半决赛、铜牌战及最后的巅峰对决就整个过程而言并不算精彩,也未出现天昏地暗、火药味十足的激烈场面,沪、辽两队无论从队员个人还是整体作战能力都缺乏与对手叫板的资本,四强这几场比赛可以概括为前国手和现国手,主力国手和边缘国手之间的对抗,留下很多亮点,同时为备战巴黎周期的人选提供了更多参考。



张磊


两代接应之间的隔网对话


当看到张磊和龚翔宇的同场画面时,恍惚有一种时空倒流的感觉。相对老一些的球迷对跑动式接应有很深的感情,甚至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式接应”,从郑美珠、周苏红到张磊均属这一类型的代表。随着球员身材高大化,打法简单化,如今别说在国际赛事,在国内赛场也难以见到攻守兼备、行云流水的跑动接应。


作为前国手的张磊成为目前这一类型独树一帜的代表,虽然在其职业生涯中并未收获太多的个人荣誉,但本次全运会上这位老将披挂出征,风采依旧,以其“招牌式”的跑动进攻成为上海队的主要得分点之一。江山代有人才出,本届全运会注定成为很多老将的谢幕之战,尽管她们中的大多数人没能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划上完美句号,但以张磊为代表的众多老将们足够赢得令人尊敬的掌声。


从全运会开赛起,龚翔宇的表现并不算稳定,更谈不上突出,也引起不少球迷的微词,这些在前几篇文章中有所提及。毕竟作为国家队的当家接应,球迷自然会有更高的要求,但从本次赛事看小宇宙在技术发挥上并不出众,似乎陷入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瓶颈之中。个人以为龚翔宇介于跑动型和强力型之间的技术类型,如队中拥有一两门朱婷级的重炮,她只需专注做好保障再适时运用偷袭战术即可,但如此发展下去无形中恐怕会变成队中第二个自由人。无论国家队还是江苏队都不需要接应位置变成这样的角色。


俗话说“多一条腿多一条路”,建议龚翔宇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丰富进攻手段和套路,一支队伍强大的战斗力不仅需要重炮,也要有机动灵活的机关枪,中国队的接应更适合向这个方向发展,期待小宇宙再度迎来爆发的闪光时刻。



张常宁


国手之间的对抗 没有输赢


插句题外话,第一次听到“某粉”“某黑”这一词汇时相当不解,因为如我这一代球迷观看比赛时压根没有地域这一概念,英雄不问出处,更多关注的是比赛的精彩场面和值得期待的新人。待零星开始发表一些文章后,个别读者的留言令人啼笑皆非,表扬李盈莹吧,不对!赞美张常宁吧,也不对!总之不是粉就是黑。之所以抛出这一小段注解,意在表明一种简单的态度,那则是希望中国女排长期保持在世界女子排球的前沿。


全运会冠亚军决赛可以说是多半个国家队的“分组对抗”,按场上国家队球员的比例和资历计算,多了袁心玥的天津队自然领先占优,如此推算天津队最终取得冠军也是合情合理。当然这是笑谈,一场比赛的胜负绝不是简单一加一的逻辑,也绝不能简单用李盈莹战胜张常宁作为最终结论。综合因素很多,任何一名球员的状态都会有阶段性起伏,同时队员在场上的发挥也离不开队友的有力支持。


以这场决赛为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李盈莹、袁心玥等攻手,而是姚迪和自由人孟子璇。天津队之所以大部分时间保持优势,与两人稳定的发挥密不可分。尤其是孟子璇,自始至终遭到对手的全程追发,难能可贵的是与以往相比她在技术和心理上都经受住了考验,尽管也有间歇性失误,但作为一攻、防反的重要一环,孟子璇在这场比赛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致使有些球迷在弹幕中不停留言吐槽“江苏队真是一根筋,就不会换个人发吗?”


一直被球迷诟病“不追求上进”的姚迪,历经这两年大大小小赛事的磨炼之后终于迎来蜕变,在本次全运会上始终发挥稳定,无论场上局面如何一直保持自信松弛的笑容,场上思路清晰,战术组织合理,充分利用网长调动进攻点,即便与攻手之间出现配合失误也不再似以往一副“没心没肺”状,而是敢于承担,鼓励队友。
尤其是与袁心玥之间的配合几近完美,屡屡打出高质量的快攻,成为天津队获胜的重要保证。看球过程中就有些感叹“姚迪要是早几年能有这样的状态该多好?”



李盈莹


国家队主力框架不会有太大变动


本次全运会女排的最终排名与国家队队员在各队的分布基本吻合,也说明国家队在选材方面并没有出现太大偏差。展望下一个周期,朱婷急需手术治疗短期应该难以归队。张常宁、袁心玥、李盈莹等骨干力量都处于当打之年,国家队主力框架应不会有太大变动。杨涵玉、高意、梅笑寒等在东京周期曾入选大名单的球员也有望重返国家队。虽然经历了东京奥运的惨痛,但个人以为以现有这批队员的技术能力和大赛经验,重组之后的国家队应该不会出现动荡性起伏,唯一变数就是新任主教练的人选。


此外,年末开始的排超赛程相对较短,由衷希望在能够保证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让具备国际水平的球员走出去见见世面,不断提升适应能力,拓展对排球文化的理解,由专业真正过度到“职业”


姚迪


年过三十的拉尔森、金软璟尚能在中国打“短工”发挥余热兼赚些银两,我们也不应把眼光仅限于印尼、泰国等没太大锻炼价值的联赛中,更不该人为制定过多条条框框限制球员的个人发展,毕竟运动员和其他职业不同,如何正确处理好把有限的运动生命投入到为排球事业,再往大说“为国争光”做贡献的精神层面中,当真是中国排球早就该理性思考的巨大课题。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