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1
分享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不是飞蛾傻,而是生理缺陷

这个是认证

生物爱生活

2021-08-21 11:54

106413 1 1

飞蛾扑火的现象我们都知道,很多人也都看到过飞蛾扑火的过程。但是,飞蛾为什么这么傻,要去扑火,自取灭亡呢?估计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这里就跟大家探讨一下。

趴在窗户上的虫子

夏天的夜晚,我们会发现经常会有昆虫喜欢光顾我们的家,它们被窗户的纱窗挡在了屋外,趴在窗户上,扑腾着翅膀,或是静悄悄的爬来爬去,希望能够找到入口进到屋内。

我们都知道,昆虫其实并不是想要进到你的家里,而是被家中的灯光所吸引,这是因为昆虫的趋光性决定的。不仅仅是飞蛾,很多的夜行性昆虫都有趋光特性。

现代研究认为,夜行性昆虫的趋光性与其导航方式有关。它们通常是以月亮为导航坐标的,且飞行时不是垂直于月光,而是呈斜角;而灯火会让它们误认为是月亮,结果就会以螺旋形渐近线的轨迹飞向灯火。

日行性昆虫和夜行性昆虫

昆虫的活动规律多种多样,就昆虫的日夜活动这一规律来说,可分为日行性昆虫和夜行性昆虫两类。无论是日行性昆虫和夜行性昆虫,之所以有这种或那种规律,和其光感受器官有着直接关系的。

昆虫的眼睛

昆虫的感光器官是单眼和复眼,通常昆虫的单眼主要功能是感光,对颜色与形状并无感知,而复眼不仅可以感受光,而且能辨别颜色和图形。

昆虫的复眼由许许多多的小眼组成。其中,苍蝇的复眼是由 4000 多个小眼组成,蜻蜓的复眼由 28000 个小眼组成,蝶蛾类复眼有 12000-17000 个小眼组成,蚊子的复眼少些,由 50 个左右小眼组成。

日行性昆虫和夜行性昆虫的这些小眼结构,具有很大的相同,由于小眼结构的不同,组成的复眼对物体光线的成像也就不一样。

蝶蛾类复眼有 12000-17000 个小眼组成,它们具有相近的小眼个数,但是蝶类是日行性昆虫,而蛾类是夜行性昆虫。

蝶类复眼的小眼只接受直接射入这个小眼内的光线,光线在小眼的视杆细胞上形成该光线的一个光点的像,而其他方向斜射光线均被色素细胞吸收而不能在小眼内的视杆细胞上成像。因此,物体光线在复眼内形成的像是由每只小眼形成的一个个光点像拼凑而成为一个完整的像。由于每只小眼只接受直接进入该小眼内的光线,故射入的光线强度必须要强,而夜晚光线与白天相比,强度要弱得多,因此,蝶类在晚上看不见物体,这就决定了它们白天活动的习性。

蛾类复眼的小眼比蝶类相对延长,视杆远离晶锥;视杆与晶锥之间有透明的介质相连,晶锥周围色素细胞内的色素可随光的强弱而上下移动。这些特征使每个小眼的视杆不但可以接受直接射入这个小眼内的光线,同时还可以接受若干邻近小眼侧射或反射进来的光线。这样,在一个小眼视杆上形成了互相重叠的像。由于是重复接受光线成像,蛾类能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看到物体,这是蛾类夜晚活动的原因之一。

飞蛾扑火其实并不是飞蛾傻

前面已经说到,飞蛾在晚上可以看见物体,它们是夜行性昆虫,可以在夜间活动觅食。而且,飞蛾和大多数夜行性昆虫一样具有趋光性,这是造成它们飞向火的直接原因。但是,飞蛾在接近火的时候,应该已经感受到了危险,但为什么不改变航向,还要一如反顾地冲向火呢?

这里我们先要提及一下“雪盲”现象,当眼睛受到极强光线的照射,而这光线是直接射入你的眼睛,你若不闭眼睛的话,就会感到眼睛只看到一片白,且这种白色无边无沿,而你的眼睛同时也会看不到任何物体,这种现象在雪地中常见,故称为雪盲。

其实,在撞向火的瞬间,飞蛾也遭遇到了类似的“雪盲”现象,而且比人类更惨。人类在遭遇强光刺激时,会用眼睑和瞳孔,调节进光量或避开强光,而蛾类的眼睛却不具备这些特点,径直撞向火已经成了必然,即使它们很不情愿。

〚科普地球生物 联系大众生活〛 欢迎关注生物爱生活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今天小雨转甜
第一次啊听到这种解释
2021-08-21 13:54
0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