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分享

一枝一叶总关情:廉吏郑板桥

宇声星空2

2021-08-27 05:37

48974 1 0

一枝一叶总关情:廉吏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风吹竹叶的沙沙响声,总感觉是饥寒交迫的老百姓在抱怨、呻吟。而像我们这些地位不高的小官吏,民间每一件小事如同竹子每一个枝叶,总要牵动着关切之情。


郑燮(1693——1766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这是郑板桥在清乾隆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写的一首题画诗。既是写给自己,也是写给同僚,即那些和自己一样的父母官们。字里行间,充满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40岁中举人,44岁中进士,50岁起作了12年县令。他性情刚直,洁身自好,这注定在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官场,难以施展政治抱负,无法有更大的作为。但他在权限之内力所能及地为百姓作了许多事。


郑板桥任范县县令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与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乾隆十一年(1746年),54岁时自范县调署潍县。是年山东大饥,人相食,救灾成了他主持潍县政事一项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秋以歉收,捐廉代轮,尽毁借条,活民无算。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感叹系之,作《逃荒行》。秋大熟,灾情有缓,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还家行》,纪其事。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大修潍县城墙。秋末书《修潍县城记》。郑板桥理政时能体恤平民,改革弊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他们的利益。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深得百姓拥戴。


在清朝官场混迹十多年的郑板桥,不过当个小小的县级官吏。他洞察官场的种种黑暗,也深为官场游戏潜规则而烦恼。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日增。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时以为民请赈一事得罪于上司而去官。离潍县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


曾衍东《小豆棚》记述当时情景云:当其去潍县之日,止用驴子三头,其一板桥自乘,垫以铺陈;其一驮两书夹板,上横担阮弦一具;其一则小皂隶骑以前导。


郑板桥有去官诗云:


掷去乌纱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西风江上作钓竿。


成为平民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问天问大地
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1-08-27 15:23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