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高考作文题一出炉,这部9.3分国产神剧又被赞爆

这个是认证

肥罗大电影

2021-06-08 12:59

139124 0 0

6月7日高考作文题一出炉,撒贝宁前段时间在《开讲啦》中的一段话,又出圈了。

他在节目里预测:“《觉醒年代》里的史料,高考一定会有相关题目。”还放话:“得不了高分找我!或者编剧龙老师……”

结果高考语文试卷一发,一波考生一阵窃喜:看过《觉醒年代》,赚翻了。

的确,看完高考语文作文题,不少网友感叹:“《觉醒年代》简直是行走的素材库!”

比如全国甲卷。材料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期间革命英雄辈出,谈谈对「可为与有为」的理解。有考生说,好家伙,我上来就是一篇《觉醒年代》观后感。

又比如全国一卷。材料是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网友又说好家伙,《觉醒年代》里的台词直接拿来用一下可好: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未有不成。

遗憾的地方在于,那个曾说出“一百年以后的中国 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 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的守常先生,没看到今日之中国。

总之,网民都说,这届高考,《觉醒年代》入股不亏。

但其实,你们可能都误会《觉醒年代》了!

虽然说,这届高考作文题整理起来,的确好像处处都能运用《觉醒年代》的素材,但我反倒觉得,这不是《觉醒年代》对这届考生最大的帮助,那最大的帮助是什么呢?

是这部至今还没回本的9.3分国产神剧,一瞬间就能串联起那么宏大的集体记忆与情怀——重要的不是剧集无形中压中了作文题,而是一阵又一阵看到这个剧名就泪目的感动背后,有多少学子和年轻人从剧中,看见了那些努力改变中国命运的先贤们的青春时光。

而带着感慨和感动把这种感情用语言组织起来,和单纯用文字写一篇作文,当然是不一样的。这,才是这部神剧给考生们最大的帮助啊!

所以想一想,网友们和考生们这场集体感动,是那么让人感动,又那么让人遗憾!

遗憾的地方在于,那个曾说出“一百年以后的中国 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 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的守常先生,没看到今日之中国。

那个以笔为刀,写下《狂人日记》的鲁迅先生,也没有看到今日之中国。

若世间真有时光机,就让时光机带先生们来看一看这届高考作文题也好啊,哪怕就一眼,也就够了。

那些藏在《觉醒年代》中的高考作文题素材

到底这届高考作文题可以用到多少《觉醒年代》的素材?

比如新高考II卷。有一道关于「人」字的漫画题。

人,又可以是:士人相知相惜,不过相视一笑间。

一个国家内在的精神文明,才是民族经久不衰的根源所在。

但我看,还不止。

何为人?可以是:君子和而不同。

就像剧中辜鸿铭见了陈独秀,见了胡适,总要用茶漱口,一吐以表轻蔑。但见蔡元培,漱口的茶,直接咽了下去。只因在他眼中,蔡元培是真君子,真知己。

但即使是口舌之争,辩完也要鞠躬,这就是君子之辩。这是中国人。

人,又可以是:士人相知相惜,不过相视一笑间。

剧中蔡元培三次邀请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学学长,当两人终于在北京相遇,热情拥抱,拥抱间还不忘拍拍对方身上的雪,异国画师偶然间画下了这一幕,

大雪纷飞中,学者的谦逊、胸怀、风骨,尽在其中。

这种孕于中国人血液之中的、东方语境下的诗情画意,也独属于中国人。

中国士人,多浪漫啊!

还有些素材,不能直接用,但却可以贯穿于文章中,例如北京卷“论生逢其时”。

不正可以用到《觉醒年代》开场,毛泽东登场时,那个他冒雨跑过长沙街巷的长镜头。

那副“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的意境中,观众跟随他的视角,看到了长沙城内各个阶级,以及富人、穷人两个世界。世道艰难,一目了然。

富人有轿车,孩子吃着西式三明治。穷人只能卖儿鬻女。但那不同轨道,不是在暗喻自秦代以来的王朝统治正在瓦解?而那道天地间的微光,不正预示着一代伟人虽生于乱世,却真真正正是生逢其时?

但,一代青年,只是生逢其时吗?再看一场戏。

过去很长一段日子,观众都并不够熟悉的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

剧中,上一镜,兄弟二人前往法国勤工俭学,陈延年从背后给了父亲一个大大的拥抱,多少观众泪目了。

可下一镜,兄弟两人脚镣上沾满血水,被押解刑场。蒙太奇交织中,陈独秀目送孩子渐行渐远,却不知这就是永别。

在历史中,陈延年由于宁死不跪,最终被敌人乱刀砍死。留下遗言: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

而弟弟陈乔年在牺牲前说:“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与生相对的,是死,有人生逢其时,也有人死得其所。剧中这一幕幕,难道不都是给高考作文提供的最好的素材?

所以《觉醒年代》为什么这么神,为什么能“押中”这么多作文题?

我想,应该是这届高考作文的命题者,以及这部《觉醒年代》,都在寻求一场和当代年轻人之间的“双向奔赴”。

《觉醒年代》压中的其实不是高考作文题,而是时代的主旋律。

看完高考作文题想再说一遍:觉醒年代yyds,看完剧想说一遍:谢谢先生们!

但这样一部至今还没回本的国产剧,到底何以引发如此巨大的共鸣?

说到底,剧集讲的其实也就是一个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历史故事。

正如豆瓣网友在长评中发出的感叹:“为什么一部历史主旋律题材剧,一部讲述1915-1921年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纯文戏的剧,一部从头到尾基本都是一群文人演讲、开会、讨论、吵架、骂街的剧,也能这么爽?”

当然,要归功于剧集快节奏、高密度地展示冲突,让文戏产生了巨大的戏剧张力。

要感谢剧组一丝不苟,甚至完全复原了昔日的漫卷黄沙,让历史得以再现。

也要感谢口中吃着黄沙也毫无怨言的一票实力派演员,用集体出色的演技,去演绎出了这么一段浩瀚历史。

但我认为归根到底,是创作者们在创作过程中,无意中找到了和年轻一代对话的方式。具体到剧集中,这种对话是通过“打开历史书”,甚至是“打开语文课本”而完成的。

比如,中学课本告诉我们:鲁迅在1918年4月完成了《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然后呢,全文背诵。

但《觉醒年代》却清楚交代了鲁迅何以完成《狂人日记》。

剧中,鲁迅的弟弟因为帮助一位寡妇导致寡妇被处死,又看到饿殍遍地的惨状疯掉了。曹磊饰演的鲁迅的心理,在镜头前逐渐变化:从同情,到唏嘘,到愤怒,最后是双眼射出火光。

手中摩挲的笔,如一把战士的钢刀。

下一个镜头,是鲁迅先生终于将笔落在稿纸上,写下了《狂人日记》的第一行……

写作原本是枯燥的,但随着镜头调度和激昂的配乐,观众跟着历史中的鲁迅先生一起心潮澎湃, 满腔的愤慨,终于化作一句——“救救孩子……”

最后,鲁迅先生翻身躺在稿纸上,落下了泪:从今往后我就叫鲁迅。

曹磊说,演到最后,那一滴泪可能是一种真情流露,也许真的在冥冥之中跟先生有一种瞬间通透的东西在里面。

又比如,我们看到历史书中写到李大钊与陈独秀作别,后来李大钊先生牺牲。

这背后的故事,《觉醒年代》也拍了。1920年2月,为躲避北洋当局迫害,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秘密离开北京。

时值隆冬,他们路过天津海河,看到沿岸饥民遍野,天地为之色变。

陈独秀终于难以自持,伏地大哭,李大钊则无声落泪,配上《流浪地球》作曲阿鲲那哀婉沉重中又透出振奋激昂的配乐,剧中李大钊哽咽地问:

你的理想是什么?

于是有了剧中这段慷慨激昂的对白——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国富民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

比起当年我们在课堂上死记硬背,这届学子看这些对白,难道不会有更深的体悟?

原来所有那些背过无数遍的理论和主历史背后,曾几何时,是一群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为之奋斗换来的。

这届年轻人顺着剧集回望过去时,才发现剧集中的情节仿佛是路标,标记着一段段难忘的道路。那里有书生意气,有青春壮美,有不顾一切的牺牲,也有日复一日地努力,那群人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国,往更高处去。为了这个国家的人民,日子往光明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些沧海横流中的英雄人物,原来也有脆弱到嚎啕大哭的时刻。

观众看懂了吗?

只需要看一看,过去只知道陈独秀的我们,在了解陈延年和陈乔年的事迹之后,会前往上海烈士陵园,献上鲜花寄托哀思。

在剧方并没有发布周边的计划下,网友们在旧书网上购买影印版本的《新青年》创刊号,自发收集相关周边。还有人去博物馆“打卡”,寻找那个年代的痕迹。

就知道,观众看懂了。

但,还远远不止。

真正重要的是,剧集的力量来自何方?与其说,是剧集够神,不如说,是剧集真正拍出了一个觉醒年代中,一群人真正的风骨。

而如今,这盛世如你所愿。

他们于黄沙漫天中,于黑暗里点亮的烛火,如今早已化作温暖的万家灯火。

当年的念念不忘,终于有了回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考作文题再次引发《觉醒年代》被追捧,背后其实是有一次大众体验共情、展示凝聚力的珍贵时刻。

回想起《觉醒年代》大结局,很多人那么不舍。

大家都说,真想去到那个时代啊。

可说起来,那个满眼望去都是黑暗和无力的年代,有什么可去的?

但观众想说的,其实不是回到过去。

而是回到那个大师频出,且一代文人甘愿舍弃一切荣华富贵,投身救国运动的浪漫的觉醒年代。

这样一群人,用一生,让今日的每个孩子有梦可以做。

还有一群人,用一死,告诉这届青年:这人间,这国家,值得。这人间,值得你走一遭。这国家,值得你为之奋斗。

豆瓣上看到一个评论 “《觉醒年代》有续集吗?” “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 。一万多网友为这则短评点赞。

这些点赞,都在说明一部全是文戏的主旋律剧集,何以如此深入人心。

但我为什么又说,说《觉醒年代》压中了高考题,其实是种误解?

其实原因,也在剧中。

高考到底为什么?学习为什么?剧中不是也有答案了吗?

无论是当年的学子,还是如今的学子,虽生在不同时代,却有着殊途同归的命运。无论是1921年的新青年,还是2021年的新青年,难道不都应该只争朝夕,不问西东。

就像剧中说的,“创造幸福的生活要靠我们自己,担当起国家的历史和责任,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彷徨徘徊,我们绝不能做壁上观的局外人。”

最后要说的是,其实《觉醒年代》本身,也是一堂最好的作文课,剧中不仅横向比较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各种思潮流派,这其中的代表人物,还有他们的代表性言论,都有所展现。比如陈独秀《敬告青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鲁迅《狂人日记》、李大钊《青春》《庶民的胜利》,各种语文、历史课本中的经典“台词”,都以近乎原文的形式出现,演员朗诵时声情并茂,经常是一镜到底一遍就过,令人血脉喷张。还有比这更好的作文课堂吗?

最后的最后,我还想说,如果真要说高考作文,李大钊先生在1916年发表的《青春》应该是绝对的满分作文吧——“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

守常先生,您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